谈谈如何上好小学数学课

2016-07-05 01:03彭秀芝
南北桥 2016年1期
关键词:课堂氛围数学思维情境教学

彭秀芝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既要注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同时也要注意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把这两者有机的联系起来,既注重创设情境,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同时也能注重引导,让学生了解和形成数学思维,本文就此展开论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  情境教学  课堂氛围  数学思维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1.173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喜欢数学,如何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数学?如何让学生在数学学习的时候能够培养其计算能力、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所有这些,都需要我们的数学老师上好数学课才能够实现。教师要善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充分利用数学课堂,把它创设成充满活力、魅力无穷的空间,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积极地感受数学美,去追求数学美。

如何上好数学课,使数学课灵动起来呢?这是很多教师比较苦恼的方面,要求活泼好动的小学生静下心来积极的上好每一堂数学课似乎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对此,笔者提出了以下建议,希望对大家有所助益。

一、创设情境,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

小学生的思维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对于数学知识的了解和把握也多半靠直接形象的东西。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该尽可能的创设学生熟悉的具有吸引力的情景来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是有密切联系的,新教材中也给出了许多例子,教师要尽量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或生活经验入手引出学习内容,这样学生乐于接受。也可以让学生列举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小学生有着好奇心、疑问心、爱美心强和活泼好动的特点。数学教师要从这些方面多去思考,充分地发挥小学生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在课堂中创设出学与“玩”融为一体的教学方法,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一课时,我运用事先准备好的漂亮的图片创设情境,讲故事引入:夏季的一天,一只小蜻蜓在草地上飞来飞去捉蚊子,忽然飞来了一只美丽的小蝴蝶,绕着小蜻蜓飞来飞去,小蜻蜓生气了,小蝴蝶却笑着说它们是一家人,小蜻蜓不相信,小蝴蝶带着小蜻蜓去找它们家族的成员,它们找到了树叶,小蝴蝶说在图形王国里它们三个是一家人。同学们,为什么小蝴蝶要这样说呢?这样引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兴趣浓厚,注意力集中,主动去探究对称图形的共同特征。

亲其师,重其道,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还要注重构建和谐的课堂,让学生乐于学习。在课堂上,师生的双边活动轻松和谐,师生们展示的是真实的自我。课堂上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同学们时而窃窃私语,时而小声讨论,时而高声辩论。同学们争相发言,有的居高临下,提纲挈领;有的引经据典,细致缜密。针对同学们独具个性的发言,老师不时点头赞许,对表达能力较差的学生,老师则以信任鼓励的目光和话语激活学生的思维。学生自然敢于讲真话、讲实话,个性得到充分地张扬。

如教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分类一课时,在教学生明确什么是分类知识之后,我有意识地放手让学生主动实践,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将30多支不同颜色、不同长短、带有或者不带有橡皮头的铅笔打乱放在一起,让学生去分类,看谁分得合理。同学们争先恐后抢着去分类:有按颜色分类的;有按长短分类的;有按带有或者不带有橡皮头分类的;也有胡乱分的。再找学生说明这样分的理由,對讲不清理由的学生予以指导,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自主学习、主动实践。

二、注重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

由于数学本身的特点,我们在数学教学的时候,也应该引导学生对数学思想予以重视,即在自己的数学教学中,注重以数学思想去规范和引导学生学习数学,让学生在小学六年的数学学习中,逐步形成数学思维。同时,以基本数学思想统率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努力使学生在获得具体数学知识的同时受到相应数学思想的熏陶,是教材编写的致力追求。但教材本身毕竟是一个静态的结构系统,况且数学思想又内隐在该系统的表层之下。

教学中,教师除了应挖掘教学内容的教育价值、把握基本思想的内涵实质外,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只有将数学的基本特点融合在教学中学生才能更加深入的了解和学习数学。同时,使教学效率得到较大的提高。

一是数学本身具有高度的抽象性,数学思想又是数学知识和方法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与概括。因此,就教学方式和目标要求而言,隐性的数学思想自然也区别于显性的数学知识,主要表现为“学生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逐步感悟数学思想。”这就是说,学生获得数学思想的基本方式与目标要求是“感悟”。

当然,数学课堂深入挖掘教学内容所蕴含的数学思想并融入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予以渗透是课程实施的要求,但如果试图将教师所获得的深刻理解也要求学生达到同样认识水平,就不切实际了。因此,数学思想教学还应根据学生年龄的特点把握教学的度。

二是数学思想教学“显化”在数学思考的过程之中。数学思想教学应通过数学概念的形成和建立过程、数学规律的归纳和总结过程、数学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过程来体现。比如,“问题情境—建立模型—求解验证”的过程是感悟模型思想的关键,“猜想—验证”的探索过程对感悟推理思想尤为重要。学生只有亲身经历运用数学思维方法的思考过程,才能获得对相应数学思想的深刻体验。

例如,“间隔排列”的数学本质是一一对应。很多教师在教学中根据问题所包含的各种情况采用分类教学,总结出不同的结论,学生常常在“加1”“减1”“不变”之间不知所措。教学中,如果紧紧抓住“间隔排列”的数学本质,以数学思维方法带动数学学习,那么不同情况就会由对立走向统一,学生不仅学得轻松,而且“对应思想”透过数学思考活动得以“显化”等等。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既要注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同时也要注意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把这两者有机的联系起来,既注重创设情境,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同时也能注重引导,让学生了解和形成数学思维,只有这样,数学教师才能够很好的上好数学课。

猜你喜欢
课堂氛围数学思维情境教学
促进学生课堂有效思考的几点做法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情境教学模式探究
浅析情境教学法在中职会计课堂中的应用价值
高等数学的教学反思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