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如何实现教学效益最大化

2016-07-05 09:23金红梅
学周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情境教学思想品德

金红梅

摘 要:思想品德课是一门重要学科,是提高学生道德水平,健全学生心理的重要阵地。而这些都并不是单纯地知识讲授就可以达到的,机械的灌输只能让学生成为信息的接受者。要实现有效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必须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兴趣为先导,引导学生在丰富的情境中展开主动探究,在丰富的课外活动中提高实践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学效益最大化;兴趣导学;情境教学;延伸课外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2-0060-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2.037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地位与学习过程,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思想品德课是中学的一门重要学科,肩负着提高学生思想水平与道德情操的重要使命。而长期以来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将政治课上成了空洞的理论说教课,学生只是在死记硬背,而并不能将所学用于指导行为实践。这样的教学自然是低效的。有效的政治教学不是看学生记住了多少,而是能够将教材知识用于指导行为实践,以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健全学生的心理机制,这样才能实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那么,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如何来实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呢?对此,我有如下几点体会。

一、兴趣导学,引导学生快乐学习

布鲁纳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传统教学中,教师并不重视学生情感的激发与培养。而没有兴趣的学习就是繁重而枯燥的劳动,会加重学生的负担,扼杀学生的激情,抹杀学生的个性,让学生成为信息的被动接收者,这样自然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因此,要实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就必须要重视学生对学科兴趣的激发与培养,实现由苦学到乐学的转变,引导学生展开快乐而主动的学习。

1.赢得学生对教师的喜爱。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学生只有对教师产生积极的情感才能将这些情感转移到学科的学习上来。因此,要想让学生喜爱上政治学科就必须让学生先对教师产生好感。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对自身的文化修养、道德水平下工夫,以教师所特有的教学魅力与人格魅力来吸引学生,建立亦师亦友的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这样才能赢得学生对教师的尊重与喜爱,进而使学生对政治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与积极的情感,让学生爱上教师,爱上政治学科。

2.体现教学的时代性气息。思想政治学科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而生活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变化,现行教材虽然做了很大的调整,非常重视学科与生活的关系,但毕竟具有一般性与相对的滞后性,并不能真正与生活同步,与时代接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要照本宣科,而是要从学生的角度来审视教材,引入生活的源头活水,用社会热点话题来增强教学的真实性与熟悉度,这样自然就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学科教学的亲切性,进而激起学生对学科浓厚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二、情境教学,提高学生认知水平

现代建构主义指出:“知识并不是一套独立的符号,而是需要在具体的活动与场景之中展开。”政治学科的学习同样也是如此,单纯地讲解知识本身只能让学生来机械地记忆,只有将知识寓于直观的事物与具体的活动之中,才能让学生从中获取直接而直观的感性材料,进而使学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理解这些抽象而深奥的知识,以实现学生的真正理解,这样才能使知识转化为技能,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1.创设生活情境。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是一切知识的源头。要让学生深刻地理解这些抽象的知识点就必须要向学生展现形成与发展的全过程,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密切结合学生的现实生活来为学生创设丰富而直观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画面提取有用的教学素材,以实现对抽象知识的深刻理解,这样更能让学生用于指导自己的生活实践。如在学习《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这一内容时,我们就可以选取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生活实例来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真实的生活中展开独立而积极的思考,这样自然就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这一知识点。

2.创设媒体情境。现代信息技术集图文声像于一体,可以突破传统教学中难以逾越的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为学生创设图文并茂、视听结合、动静结合的教学情境,这样所带给学生的不再是单一的信息输出,而是集图文声像于一体的多种感官刺激,让学生从多种途径获取更为直接而丰富的教学信息。处于这样的教学情境之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高,思维更加活跃,学生自然就可以由表及里地深入知识的本质来理解。

3.创设问题情境。问题是思维的开端,智慧的开始,是打开学生创新之门的钥匙。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机械灌输,以问题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展开主动探究,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将学习的主动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探究的主人,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过程。这样,学生就不再是机械地记忆结果,而是通过自身的积极思维来达到对抽象知识点的深刻理解。

三、延伸课外,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学以致用是教学的最高目标,在政治学科教学中能够让学生将教材知识内化为自身的自觉行为,更好地指导学生的行为实践,这正是实现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的关键所在。为此,我们在教学中不能将教学只是局限在课堂内,还要延伸课外,在广泛的课外空间通过丰富的课外活动来实现学生对知识的内化,形成自觉行为。如情景剧表演,就是根据学生喜爱表演的天性,让学生在真实的表演中来深刻地体会与感受,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将抽象的理论知识与真实的实践行为结合起来。如学习了面对挫折时,就可以让学生深入生活,收集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加以改编,融入自己的看法与见解,创作成剧本,并让学生来进行真实的表演,进而使学生真正理解,能够用于指导自己的行为实践,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总之,要实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就必须要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理论灌输,引导学生展开富有兴趣的主动学习,坚持课内学知识,课外求发展,以实现学生对书本知识的深刻理解,转化为自身的自觉行为。这才是我们所追求的有效教学,也只有这样的教学才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丽丽.政治与生活相辉映——初中政治有效教学策略探析[J].新课程导学,2013(9).

[2] 陈惠民.实现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的策略[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5(6).

[ 责任编辑 张翼翔 ]

猜你喜欢
情境教学思想品德
饮食文化与高校思想品德教育的相互融合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融入法制教育的实践探索
初中思想品德翻转课堂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探究情境教学与高中语文阅读课堂的融合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情境教学模式探究
浅析情境教学法在中职会计课堂中的应用价值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