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博物馆历史遗留问题的回顾与分析

2016-07-05 10:22项德鉴
新西部·中旬刊 2016年6期
关键词:体验公众博物馆

项德鉴

【摘 要】 文章从起源、目的、关系三方面探讨了博物馆在其历史发展中遗留的问题,已开始注重公众的参观体验。探索解决博物馆历史遗留问题的思路:博物馆不应将自己局限于研究机构;博物馆收集和展示藏品的目的需更新;博物馆应正确处理与公众的关系。

【关键词】 博物馆;历史遗留问题;公众;体验

如今“体验”一词被各行各业所强调,在博物馆领域也不例外,提升公众的“参观体验”已经成为各个博物馆的重点工作,但是,相当数量的博物馆在公众眼中仍然难逃“沉闷”、“无聊”等印象。确实,在不少博物馆中,展品永远是死死地立于冷光源之下;展品解说卡上充斥着艰涩的专业术语;博物馆工作人员时刻警惕着观众可能对展品造成的破坏。不少观众在这种不受欢迎的氛围下,仅仅花了十几分钟就草草地逛遍了整个博物馆。[1]

这种糟糕的博物馆参观体验的出现并不是偶然,而在很大程度上是博物馆历史发展遗留问题集体作用的结果,若无法认清并改善这些问题,公众的博物馆参观体验很难实质性提高。

一、回顾博物馆在其历史发展中遗留下的问题

1、博物馆起源的问题

“博物馆(Museum)”一词起源于希腊语“Museon”,意为“缪斯”,是希腊神话中主司艺术与科学的九位古老文艺女神的总称。古典时期的“博物馆”指的就是缪斯神庙,该神庙在祭祀缪斯的同时也是当时进行学习、沉思和研究的场所,与现代博物馆围绕藏品进行教育研究活动不同,当时“博物馆”的教育与研究对各个学科均有涉及而不仅仅局限于藏品。[2]

可见,博物馆设立之初是一个专门的教育研究机构,并不对一般公众开放参观,也就根本不会涉及到关于“参观体验”的问题,换句话说,“公众”“体验”等概念对于最初的博物馆而言完全是缺失的,这对于之后博物馆的发展方向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影响。

2、藏品收藏目的的问题

公元5世纪,缪斯神殿毁于战乱,之后“博物馆”在历史上沉寂了很长时间,直到文艺复兴时期,“博物馆”才开始重回历史舞台。欧洲在文艺复兴时期完成了史无前例的地理大发现,在此过程中欧洲探险家们从世界各地带回了大量的财宝,这些世界级的珍品旋即被各个收藏家所收购,成为收藏家们的私人收藏。欧洲不少博物馆都是以这些私人收藏的藏品为基础发展而来,包括著名的英国国家博物馆。

但是,问题是当时的收藏家们完全是根据自己的品味和目的在收集藏品,这些藏品大多是秘密地收藏,并不对公众开放。显然,收藏家们在收集藏品时不可能考虑到公众的品味与喜好,也不可能想到通过藏品去教育公众。所以,当私人收藏品后来转变成博物馆展品后,其往往难以与公众产生共鸣,公众对博物馆“沉闷无聊”印象的产生也就不难理解了。

3、博物馆与公众地位关系的问题

世界上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公共博物馆是英国国家博物馆,英国收藏家汉斯·斯隆爵士于1753年将其7万余件私人藏品悉数交给了国家,以这些藏品为基础,英国国家博物馆于1759年1月15日正式对外开放。

政府设立公共博物馆的目的是为了让一般公众也能一睹那些私人藏品,以开阔公众的眼界,实现文化的传播。然而,在当时的欧洲社会,藏品的物主和博物馆馆长往往比一般公众的社会地位要高得多,他们对公众并不待见,有些甚至还蔑视公众,当时所有想要参观英国国家博物馆这一所谓公共博物馆的民众,都必须向博物馆写一份书面申请,表明自己的职业,得到馆方的允许后,才能跨入博物馆的大门,参观博物馆俨然成为了一种特权。

这个现象至今仍有一定的遗留:比如部分博物馆仍以居高临下的教育者姿态自居,认为公众到博物馆来就是来接受教育,没有必要和他们沟通;比如部分博物馆仍像防贼一样时刻警惕观众可能对展品造成的破坏等等。所有这些,都不利于博物馆与公众之间关系的发展。

二、解决博物馆历史遗留问题的思路

这些博物馆历史遗留问题由来已久,有些已经根深蒂固,但并不是完全不能改变的,以下一些思路可以帮助博物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这些问题:

1、博物馆不应将自己局限于研究机构

迄今为止,大多数博物馆学家的研究重点仍然是如何更好地收集、保存、保护以及研究展品。诚然,对于博物馆来说,展品是博物馆的灵魂,没有展品,博物馆就没有存在的意义,博物馆一切的“体验”都是建立在展品基础上的。

但是当代的博物馆不仅是研究机构,也是重要的教育机构甚至是旅游景点,这就要求博物馆在保持其专业严肃性的同时注重研究成果的转化,为展品与公众之间建立起纽带,将展品背后晦涩甚至无聊的知识点以公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普及,这样博物馆的研究成果才能惠之于公众。[4]

2、博物馆收集和展示藏品的目的需更新

现今的博物馆自然不可能再像私人收藏家们那样仅凭兴趣收集藏品了,那么,现今博物馆收集展示藏品的目的是什么?2007年版《国际博物馆协会章程》中的:“为教育、研究、欣赏的目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物质及非物质遗产”为这个问题间接提供了答案,但是这个答案仍有些笼统。

一些博物馆的积极尝试或许以行动回答了这个问题:英国的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通过调研得知英国民众对于中国非常感兴趣,并向博物馆提出了大量有关中国的疑问,以此调研报告为基础,该博物馆特意设立了一个中国展厅,将原本分散于博物馆四处的中国展品通过巧妙的展览形式集中、详细地回答了公众疑问,该馆的这一行动,回应了公众的需求,充分发挥了展品的价值,同时达到了非常良好的社会效益。

3、博物馆应正确处理与公众的关系

历史上,对于博物馆而言,公众曾经是无关者、是不够资格者、是不受欢迎者,这些都已成为了历史,现在的博物馆当然不会再这么傲慢地对待公众了。

博物馆现在需要公众沟通:首先,博物馆需要对公众“参观”以及“不参观”博物馆的理由进行调研,其中,公众“不参观博物馆”的原因需要被重点关注;其次,博物馆需要对公众的需求进行研究,从而有的放矢地对自己的产品与服务进行升级改造;最后,博物馆需要重视公众的意见反馈,并以实际行动回应观众提出的意见,使博物馆与公众的沟通进入良性循环。

三、总结

博物馆在其历史发展中遗留下了诸多问题,这些遗留问题确实对公众的博物馆参观体验起到了负面影响。但是,博物馆的发展并没有停止,这些问题也不是不可克服的,在博物馆越来越重视公众参观体验的今天,这些问题终将会在博物馆的自省及创新中得到解决。

【参考文献】

[1] 夏华清.略论博物馆营销.科教导刊,2010.3(中)92-93.

[2] McLean,F.(1995),“A Marketing Revolution in Museums?”Journal of Marketing Management,11,pp.601-616.

[3] Hudson,K.(1975),A Social History of Museums,London,Macmiilan.

[4] 田宝成.博物馆的“体验式营销”.企业导报,2009.4.

猜你喜欢
体验公众博物馆
博物馆
古代诗人玩转公众号
追踪潮流前线,一定不能错过这几个公众号
体验视角下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
立足生活,挖掘习作的丰富素材
露天博物馆
魔镜告诉我,你缺少时髦的APP公众号
关于我国公众环保意识的几组数据
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