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如何开展小学语文教学

2016-07-05 09:23李文霞
学周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主动探究快乐学习实践活动

李文霞

摘 要: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展开。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更是新课改的前沿阵地,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能再是抱着教材不放,拿着粉笔枯燥地讲解,而应重视学生情感的激发,引导学生展开快乐学习、主动探究,使学生在活动中得到全面发展。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快乐学习;主动探究;实践活动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2-0146-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2.094

新课改提出了一系列先进的教育思想与教学理念,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这是对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机械灌输式教学的根本性挑战。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学科,是实施新课改的前沿阵地,肩负着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与综合能力的重要责任。在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树立新思想,践行新模式,着力为学生打造一个富有活力与魅力的语文课堂,实现学生的主体参与、快乐学习、主动探究,让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自主探究的主体,成为知识的主动构建者,丰富学生的情感,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人文关怀,促进学生语文素养与综合能力的整体提高。下面,笔者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对新课改下如何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浅谈如下几点体会。

一、在兴趣中引导学生快乐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课改不仅关注学生知识的获取,更加关注学生兴趣的激发;不仅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为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只有激发与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产生学习的主观意愿,彻底改变以往教学的机械与枯燥,实现学生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为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精心设计教学活动,为学生打造一个富有无穷魅力的语文课堂,这样才能赢得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喜爱,让学生展开快乐学习。

(一)用音乐来渲染愉悦的氛围

音乐是一种艺术,更加富有艺术感染力。将音乐引入学科教学中,更能为原本枯燥的教学增添无穷乐趣,使得教学更加生动活泼。这更加切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自然能够换来学生饱满的学习热情,进而引导学生展开主动探究。如在学习《桂林山水》一课时,在朗读课文时,我们可以配以富有民族特色的背景音乐,以跃动的音符来增强教学的感染力,使得语文教学更加富有生机,进而激起学生对语文学科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用图片来增强教学形象性

小学生正处于认知初级阶段,认知途径主要来自于图片等直观事物或是生活经验。如果只是就文字本身来进行阅读与讲解,教学枯燥,并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为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运用课本插图、图片等直观事物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与趣味性。这样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眼球,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图片之上,更能引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带领学生进入特定的情境,以激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二、在问题中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学生探究的动力,发现的基石,是打开学生创新之门的金钥匙。以学生为中心是新课改的核心理念。对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改变以往教学中学生的被动参与和机械接受,要让学生以主体身份来展开主动探究,在探究中成为知识的主动构建者。

(一)精心置疑,诱发学生探究动机

提问是教师最常运用的教学手段,但提问并不是为了问而问,而是要有明确的目的性,或是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或是启发学生的思维。因此,教师要重视提问环节,精心设计问题,以富有趣味性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富有探索性的问题来引导学生的主动探究,以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来给予学生必要的诱导,以富有层次性的问题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这样才能使提问成为教师制胜的法宝,成为引导学生展开独立思考与积极探究的重要手段。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不仅要考虑到具体的教学内容,同时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基础知识、认知规律与兴趣爱好,这样才能在二者之间找到最佳的切入点,以使问题更具针对性,更加有效,成为推动学生探究的内在动力。

(二)鼓励质疑,增强学生问题意识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学的最高准则不只是让学生来解决问题,更为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能够自主地提出问题。为此,我们在教学中要为学生营造民主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不同见解、自主提出问题。而且,我们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不要迷信书本、迷信教师,不要限定圈子让学生来接受,而是要将学习与生活密切结合起来,鼓励学生展开深入的思考与思维,在更宽广的空间来学习与思考,让学生的学习更有深度与广度。这样,学生才能产生不同的见解。教师还要组织学生就这些不同来展开充分的交流与激烈的讨论,以碰撞出思维的火花、闪现创新的萌芽,从而才能使学生深入文本,实现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

三、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综合水平

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我们的语文学习也不能只是局限于教材的狭小空间与课堂有限的时间,而是要将学习引向宽广的生活,坚持“课内学知识,课外求发展”的教学理念,组织学生开展丰富的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课外获得全面发展。这也正是语文新课改的重要理念。

(一)情景表演

这是学生所喜爱的重要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文本中人物的性格、情感等,同时也是提高学生理解水平、口语水平的重要手段。为此,我们在教学中可以选取文章片断让学生进行角色表演,抑或是让学生对文章进行扩写或是续写,进行剧本的创作与角色的表演。这样的活动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与综合能力。

(二)创办班刊

让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展现学生的个性,创办一份属于自己的班级报刊。这样的活动与学生的班级生活息息相关,使得学生的参与热情更高,同时更能为学生提供展现自我舞台与学习平台。学生可以摘抄精彩文段,也可以亲自动笔;可以用文字来表达,也可以用图画来表达。这样更能让学生融入到班级中来,同时更能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整体提高。

总之,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要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发挥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展开快乐学习、主动探究,在探究中得到知识、技能与情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楚训武.新课程下如何开展农村小学语文教学[J].中国校处教育,2013(1).

[2] 谢霞.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改进小学语文教学工作[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6).

[ 责任编辑 张翼翔 ]

猜你喜欢
主动探究快乐学习实践活动
构建高效复习课堂的教学研究
信息技术下的小学语文高效教学探究
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