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融入微课提升课堂高效性的思考

2016-07-05 09:23郑鹏
学周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革新高效微课

郑鹏

摘 要:“微时代”的到来,应运而生“微课”。“微课”是 “微时代”的衍生物,对教育教学带来了一次大的革新。但对目前的教学中融入微课,大家普遍存疑,有不同的看法,对微课的运用持观望态度。作为一个新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微课的直观、高效,会让教学充满新的活力,结合在教学中微课的运用,产生了良好的教学成效,对此进行再思考。

关键词:微课;革新;高效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2-0208-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2.135

“微课”指时间控制在十分钟以内,内容范围小,集中呈现一个内容的微型课程。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用微课教学,一般指那些小的学习点,又是教材的重点、经验和必须掌握的内容,符合多媒体的特征,以此来弥补课堂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学得有深度、有广度。

一、对“微课”的认识以及当下的教学现状

小学数学是一门集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于一体的学科,需要全方位地激发学生的自发性才能使课堂教学走向高效。但在实践过程中,学生学习数学受各种因素的困扰,极大地影响了教学的效果和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主要表现在:

一是学习兴趣不浓。在教学中经常会碰到有的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学习缺乏方向性,只是被动地应付和无意识地完成任务。

二是学习激励不足。在小学阶段的评价主要以成绩为主,各环节过分重视成绩的高低。部分学生因学习品质致使成绩不理想,长此以往,对学习失去了信心和学习的动力。尤其小学生心理处于不稳定期和发展期,这一时期需要更多增强信心的激发点,让学生寻找到学习的动力。

三是学习能力不强。数学应用性的特点,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以突出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但实际是我们的学生被动地接受数学知识,处于理论的层面,少思维的内化和使用能力,不能利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问题。因此,这样的教学方式方法不能使数学课堂 “活”起来。

四是学习思维不广。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决定在具体的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对所接触到的数学内容要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对知识的联系性要强。但现实是不少学生在面对一些变式训练题时,思维单一,只考虑到眼前的知识点,而不能上下左右相连,思维狭窄,对多解的题型不能做到开阖有度,严重影响教育教学的成效。

二、对在数学课堂融入“微课”的几点探索

(一)合理融入“微课”,利于解决学习中的疑问

数学课堂教学在突破难点突出重点时,教师设定计划,由师生共同来学习质疑,将新知识纳入学生的知识体系中。如,在学习应用题中的典型问题“间隔植树”时,学生容易将个数和段数混为一谈或难以理解,此时我们就可引入“微课”,让学生反复看“微课”,让学生接受个数和段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可以透彻理解“间隔”概念,形成思维模型的建构。为强化记忆,教师可多找一些类似的题型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还可以结合线段图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从而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寻找规律,最后在此类问题的情境中得以升华。

(二)合理融入“微课”,利于元认知实现知识的再现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学习新课时,因为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不强,不容易将前后的知识串起来,只想到眼前的内容,而不能融会贯通,所以老师要善于创设“以旧引新”的桥梁,合理进行知识的迁移。此时,如导入不得法容易让学生学习无趣,在这一环节水到渠成地融入“微课”,学生容易接受,能更好地温习旧知识。“微课”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过程形象、直观、新颖,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时,首先采用剪拼的方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一个长方形,然后通过类比法,由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在这一过程中新旧联系,新旧知识互相补充,新颖的学习方式也能引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有效地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合理融入“微课”,利于强化新知的认识度

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在学校,但在家学习的过程也不容忽视,翻转课堂的教育教学理念也更为重视学生的自学和家庭教育,学生自学能力的强弱成为家长关心的问题之一。“微课”的融入,对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有不小的帮助,现代信息技术也为“微课”的融入提供了条件。

教师根据课程计划,设计适合学情的学习任务单,并提供学生在线学习的微课资料,学生还可建立自己的网络群,共享学习资源,对不明白的地方随时进行在线回顾课堂学习内容。如,在学习“圆”这一节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看“微课”视频,使学生更直观地看到圆周长的算理过程。同时,学生也可以利用平板等学习工具自己画圆,并进行相应的迁移训练。这样的练习让学生有了透彻的理解,学习的过程也在轻松愉快中完成。

(四)合理融入“微课”,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微课”的融入使学习模式发生了变化,学生利用课前任务单通过自学微视频的方式完成对新知识的学习,课堂上在老师的帮助下将知识内化。这种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地发现、提出和解决数学问题,学生的数感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得以提高,有利于学生在积极主动中获取知识。

(五)合理融入“微课”,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在学习过程中将“微课”融入课堂,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去梳理知识点、建构认知知识的结构,给予了学生自我张扬、突显个性和独立思考的学习空间,经历了算理的演绎过程,三维目标得以培养和发展,有力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六)合理融入“微课”,利于师生的共赢发展

“微课”的融入,在学习过程中利用“微课”进行师生的互动。课前的自学、课堂的展现和课后的巩固三个学习过程都可以有效地使用“微课”这一互动平台。教师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及时地进行解决,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教学效果可大大地得到改善。

(七)合理融入“微课”,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和合作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讨论环节中融入“微课”,更能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想象和广阔的思维研究空间,突出思维个性 的“旁逸斜出”。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敢于转化自己的思维,创造时机鼓励一些胆小、害羞、怕错的学生勇于陈述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和勇气,每一个问题都是在大家集思广益的讨论中得出算理的结论。这样既加深了知识的理解又拓展了学生的思路,使思维多向发展,创新的“萌芽”在悄悄地生长。

总之,“微课”融入数学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分享新颖的学习手段。在课前的自学、课中的内化和课后的提升过程中合理融入“微课”,能够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地引向课堂,让学生保持高昂学习的态势和强烈的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 责任编辑 张敬亚 ]

猜你喜欢
革新高效微课
周克芹纪念:捍卫与革新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继续努力,不断革新
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构筑高效的语文课堂
打造务实、创新、高效的语文课堂
伝統の極みを吸収し大胆に革新 篆刻家 駱芃芃 氏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