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消费社会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陷阱及其应对

2016-07-07 05:25黎海燕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6年3期
关键词:消费社会思想政治教育

黎海燕

摘 要:消费主义思潮随着全球化进程蔓延至全世界,意味着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以一种更加隐蔽的方式在全世界蔓延,使我国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面临“去阶级性”“去政治化”“价值虚无”等陷阱。因此,消费社会的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应注重反向批判,实现对消费主义意识形态的积极据斥,另一方面应注重正面发声,促进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主动认同。

关键词:消费社会;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陷阱

DOI:10.15938/j.cnki.iper.2016.03.010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16)03-0044-04

20世纪以来,资本主义生产力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得到迅速发展,给人们带来了丰盛的产品,尤其是20世纪30年代初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生产过剩日益严重,“潜在的无限生产能力”与“被限制的消费”之间的矛盾上升为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主要问题,消费由此演变为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为了解决生产过剩的危机,保证社会的良性发展和资本的不断积累,就必须极大的唤起人们的消费欲望、大力促进消费的发展,因此,西方发达国家大多把刺激消费作为重要国策,一个以消费为中心的社会逐渐形成。消费社会的基本景观之一便是“商品的庞大堆积”和“被物包围的世界”。[1]消费社会的来临使得消费主义思潮随着全球化进程蔓延至全世界,从而给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及其认同带来一系列新的问题与困境,基于此,本文在揭示消费主义的意识形态属性基础上,剖析消费社会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及其认同方面出现的新问题并试图提出应对策略。

一、消费社会的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布控

1.消费主义的意识形态属性

在资本原始积累时期,新教伦理所推崇的节俭、禁欲等价值观念成为当时生产力发展的重要精神动力。此时人们的消费行为更多关注商品的使用价值,“商品是否对自己有用”是人们购买或评价一件商品的主要标准。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福特式生产管理方式的推行,资本主义生产由不足走向过剩,且生产过剩的危机愈演愈烈,消费已成为实现资本逻辑的关键环节。因此,为了保证资本再生产的循环和剩余价值的实现,资本必须通过培养人们特定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使其产生新的需要,资本找到的这种新的文化形式便是消费主义。资本的逻辑通过消费主义深入到文化和意识形态领域,消费主义取代新教伦理成为资本逻辑运行新阶段的意识形态。在马尔库塞看来,这种“虚假需要”是晚期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控制装置,即资本主义社会通过“虚假需要”不断唤起人们的需要,并深信这是他们真正的需要,最终导致人完全隶属于“商品拜物教的世界”,资本主义制度的再生产由此得以不断实现。因此,从消费主义中获利最大的便是资本逻辑,消费主义彻头彻尾的被赋予了资本主义意识形态。

2.异化符号消费的意识形态深化

消费社会中,资产阶级通过宣扬“消费体现民主和自由”“消费就是幸福”甚至“消费就是爱国”等消费理论,将人们的注意力吸引到对物质占有、时尚追求、娱乐享受等领域,导致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沦为娱乐的附庸,最终人类“成为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2],从而资产阶级的统治于无形之中得到维护和巩固。鲍德里亚认为,在资本主义消费社会中,消费控制着人们的生活,其控制通过一种更为隐蔽的“符号操纵”得以实现,这也是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消费控制的秘密所在。消费社会中的商品不仅具有马克思所言的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还具有符号价值,消费与人的真实需要没有直接关系,而是与商品的符号象征意义紧密联系,人们从来不消费物品本身(使用价值),而是把物当做能够凸显个体独特性的符号,现代社会的消费由对物的消费异化为对符号的消费,并且表现为一种极端的异化符号消费。消费主义运用物质符号系统来表征人类所追求的价值,使人们认为其物质财富的占有量、所消费商品档次的高低等因素,是人类自我价值实现的根本标志。于是,精明的商家便有了可趁之机,他们利用符号消费与身份认同、社会地位等之前的关系,利用大众传媒,不断制造大量虚假的需要,挑起人们无限的购买欲望,从而为资本逻辑的运行提供有力保障。

二、消费社会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陷阱

1.消费社会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去阶级性”陷阱

随着消费社会的到来,体现资本之价值标准和利益诉求的消费主义充当了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急先锋的角色,一旦大众认可了消费主义,就意味着他们认可了资本的逻辑及资本对自己的统治。因此,“资本主义文化的扩散,实质就是消费主义文化的张扬”[3]。消费主义的全球泛滥迫使世界上所有民族都按照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推行资本主义的文明。表面上看,资本主义社会已经消除了一切阶级、身份、种族等方面的差异,工人和老板、打字员跟她雇主的女儿、黑人和白人等可以消除诸种差异,享受同样的电视节目、同样的服装、同样品牌的高级轿车等,但这并不意味着阶级的消失,事实上,消费主义是一种“去意识形态”后的意识形态,是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去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秘密武器,其实质就是利用消费主义消融一切,消除一切对立和矛盾。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是教育者和受教育共同使用的一套言语符号系统,它受一定社会主导意识形态支配并遵循特定的语言规范与规律,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运用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来“交往、宣传、灌输、说服,以及描述、解释、评价、建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主体间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表征”[4]。 毫无疑问,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根本属性在于其阶级性,即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总是受统治阶级意识形态支配,这是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与其他话语体系相区别的根本特征。随着消费主义思潮的全球蔓延,当大众都认同、甚至痴迷追求消费主义所允诺的“美好生活”时,对物品的比较慢慢转化为对制度的比较,消费主义正悄无声息抽离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中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成分,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面临“去阶级性”的陷阱。

2.消费社会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去政治化”陷阱

德国社会学家桑巴特早在上世纪初就认识到了消费的政治功能并明确指出,“在烤牛肉和苹果派上面 ,一切社会主义的乌托邦都烟消云散了”[5],资产阶级通过向工人阶级提供丰富的物质报酬并使其停留于物质满足层面,导致工人阶级从资本主义掘墓人演变为普通消费者,工人阶级的激进主义倾向逐渐消亡。作为资本主义经济体制产物的消费主义,通过整个资本主义体系对现实社会政治产生影响的过程,以一种更加隐蔽的方式发挥重要的政治功能。消费主义通过控制民众的消费需要和精神追求,将大众的注意力转移到消费领域并通过所谓的消费自由予以弥补,制造形式上的“消费平等”企图掩盖资本主义制度背后深刻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等诸多不平等现象,从而消除资本在政治领域的反对派。

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统治阶级为了维护其统治,无一例外的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巩固自己的政权,使思想政治教育深深打上了政治烙印,统治阶级的阶级属性决定了阶级社会中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呈现出鲜明的政治属性,政治话语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群中占据重要位置,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应坚持以正确的政治方向为指引。然而,随着消费社会的来临,消费主义在在大众传媒机器的掩护下,教唆无产阶级认同他们所谓的一套文化理念和生活方式,长此以往,无产阶级有可能退化为普普通通的消费者,而不再是资产阶级的掘墓人。消费主义的长驱直入势必抽离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中的政治性成分,使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面临“去政治化”的陷阱。

3.消费社会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价值虚无”陷阱

在消费社会中,“一切为了消费”“消费一切可以消费的东西”[6]成为人们的消费指南,幸福不再是对某种终极真理或理想信念的追求,而是消费过程和消费体验所带来的快感。由于人们无法在精神层面的信仰中体验幸福,便把人生价值的实现等同于对物的追求,因此,从逻辑顺序上来说,消费主义是价值虚无化的一种表现,其流行和不断蔓延将进一步导致人们价值世界和意义世界的虚无化。在消费社会中,商品“作为符号成为欲望的对象”[7],商品的符号价值和消费者无限需要的欲望共同发挥魔力,在“集体无意识”中将消费大众在驯化为“消费动物”[8]。随着消费大众对“物”以及由“物”衍生出来的各种符号的紧紧追随和无限占有,消费主义几乎彻底遮蔽了人的自我批判与反思能力,大众沉迷于商品拜物教的狂欢之中,消费的真正目的和自然本性被忽视,消费的精神层面意蕴被连根抽离,最终导致生命本真的价值与意义被全然漠视。

在我国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体系下,从直接的言语表达来看,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虽然没有直接表达某种价值诉求,只是表达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所要求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但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对人们思想品德的要求中实际上内含着一种价值承诺,即只有个体思想品德服务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所要求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个体才能生存于社会生活之中,才能实现生命存在的价值与意义,才能实现个体生存的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因此,无论我们如何解读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都不能否定其中内含的价值承诺,尤其是其在生命安顿层面的根本价值诉求。消费主义意识形态像精神鸦片一样,打着“我消费故我在”的口号,使人们认为人生的意义在于无止境的消费,鼓励人们在消费中寻找人生意义,沦为“消费动物”的人们最终完全无法领会人类内在精神超越的价值。

三、消费社会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陷阱的积极应对

1.注重反向批判,实现对消费主义意识形态的积极据斥

消费主义除了运用传统的报纸、杂志、书籍等传播媒介之外,更将广告、电视、网络等现代传播媒介纳入麾下,对消费大众形成无所不在、无孔不入的全方位的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渗透,混淆视听,给消费社会的思想政治教育布置了一系列话语陷阱,对此,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时代特点是最根本的语境,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脱离不了时代的烙印”[9],面对消费社会的时代背景,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积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理论魅力,对消费主义意识形态进行严肃批判,引导人们认清其虚假性特征,并根据意识形态运作机制反向解构其影响,使人们做到“拒不认同”。

第一,培养主体精神,主动批判消费话语。生产消费话语是消费主义意识形态运作的首要环节,即赋予消费品或商品特定的符码意义,贴上“流行”“时尚”“身份”等标签,并通过广告、品牌等大众传媒的极度渲染,最终悄无声息的内化为人们的消费欲望、消费观念及深层次的价值观念等。面对消费社会的时代背景,为了抵制消费主义意识形态的侵蚀,思想政治教育首先应运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们的头脑,主动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与消费的相互关系、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等理论,引导人们正确认识消费主义意识形态为资本主义利益服务的本质,揭示消费主义对人的蒙蔽和异化;其次,还应培养人们的主体精神和主体意识,注重从根本上解构消费主义意识形态话语。通过引导人们理性认识、反思并破解消费主义对所谓“幸福”“时尚”“身份”等符号的编码,使人们认清消费主义意识形态运作的伎俩,不断对消费主义意识形态进行批判与反思。第二,拒斥符号消费控制,提升选择能力。借助于现代电子传媒,消费主义意识形态话语运用多种多样立体生动的形式反复对人们进行劝说与诱导,对人们形成强大的话语攻势。在此情景下,大众如果缺乏积极的主体精神和较强的选择能力,极易形成一种被迫的心理认同。因此,消费社会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要促使大众时刻保持高度警觉,着力提升人们的警惕性,引导人们洞悉消费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传播的策略与手段,通过积极发挥自身主体精神与选择判断能力,自觉做到不被消费主义外衣所迷惑,能够透过消费主义外衣认清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实质,破解消费话语无形的控制与渗透,主动做到“拒不认同”。

2.注重正面发声,促进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主动认同

根据辩证唯物主义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内因在事物发展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面对消费主义思潮给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带来的一系列认同陷阱,消费社会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首先应加强自身建设。首先,应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多样社会思潮,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主导地位,这是抵制消费主义意识形态、促进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认同、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统领地位的根本之策。具体而言,应做好三个层面的工作:第一,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角度,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尤其是要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结构与实践要求等方面的研究,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提供理论支撑。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基础上,不断汲取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世界优秀文明成果,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在实践中的创新发展,始终保持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批判力和对重大现实问题的说服力;第二,在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与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人类历史发展观等融会贯通,在原有教育内容中凸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第三,在公众的实际日常生活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理论批判的武器,主动分析、回应现实中的各种复杂现象和问题,从价值观层面分析解答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引领诸如消费主义等多样社会思潮,引导人们进行正确的价值选择,促进其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主动认同。

其次,应加强消费观教育,拓展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促进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主动认同。随着消费社会的来临,面对西方消费主义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应及时充实教育内容,加强社会主义适度消费观教育,拓展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体系,用科学的话语理论引导人们的消费观念,自觉抵制消费主义的侵蚀,不断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所谓社会主义的适度消费观,既不是禁欲式的抑制性消费,也不奢侈型的过度性消费,而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生产力水平与消费能力同步发展的消费,这种社会主义适度消费观念坚持目的性与规律性两大原则。一方面,社会主义适度消费观的最终目的在于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注重在满足人的吃穿住用行等基本生理需求的基础上提升人的需求层次,倡导情感性、创造性、精神性等非物质消费需求,推进文化消费,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另一方面,社会主义适度消费观遵循自然发展规律、经济发展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使消费水平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保持一致,拒绝过度消费,倡导绿色消费,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消费观。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需要充实社会主义适度消费观这部分内容,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唯有如此才能自觉抵制各种异化消费观念,抵制消费主义意识形态的渗透,不断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

参考文献

[1] 让·鲍德里亚.消费社会[M].刘成富,全志钢,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1.

[2] 波兹曼.娱乐至死[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6.

[3] 汤林森.文化帝国主义[M].冯建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6.

[4] 邱仁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理论探要[D].上海:上海大学,2009.

[5] W·桑巴特.为什么美国没有社会主义[M].赖海榕,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190.

[6] 弗洛姆.健全的社会[M].欧阳谦,译.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8:330.

[7] 堤清二.消费社会批判[M].朱绍文,等译.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70.

[8] 胡文木.总体性改革背景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构建[J].浙江社会科学,2014(7):20-25.

[9] 杨建义.增强实效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逻辑探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3(4):78-80.

[责任编辑:张学玲]

猜你喜欢
消费社会思想政治教育
美国消费社会是怎样“炼成”的
电视剧《欢乐颂》与“新穷人”的思考
试论对武汉地区大学生瑜伽消费情况的研究
“诗意地栖居”与“看上去很美”
探析鲍德里亚思想的研究脉络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