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掘客家文化,丰富高中语文资源

2016-07-07 10:37钟丽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6年6期
关键词:客家文化课程资源高中语文

钟丽

[摘 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地域文化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以其多种表达方式和深层次地域内涵为特征,其中客家文化近年来备受教育专家的重视。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因地制宜,开掘客家文化,并融入到教学中,那么必然会使得语文课堂教学丰富生动。

[关键词]客家文化 高中语文 课程资源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58(2016)16000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地区都蕴含自然、社会、人文等各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努力开发积极利用。”开发本地课程资源,更能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的外延,有机培养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语文、用语文的能力。客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我们并不只是系统全面研究客家文化,而是透过复杂多变的各种文化现象,分析其蕴含的客家民系社会,引导学生充分认识民族历史文化发展的纵深感和层次性。闽西地区拥有丰富的客家文化,其以悠久的客家文化吸引了大量学者研究、观光,以古朴淳厚的中原遗风蔚然于世,以浓郁的书院文化滋养傲然风骨。作为当地人的高中语文教师必须开掘客家文化底蕴,传承文化,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是人文教育的主要平台,本文作者结合当前高中语文教学现状,谈谈如何渗透客家文化,提高教学效果的措施。

一、客家文化作为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意义

闽西地区是客家文化主要的发源地,除了拥有土著文化,还传承了中原优秀文化,积极继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不管是从建筑、习俗、饮食等文化,还是从语言文化、生产文化等方面而言,客家文化处处可见中原遗风。鉴于此,在语文实践教学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做客闽西客家人、走进客家家庭生活,切身体验民俗民情、美食美景、历史文化古迹,从各个方面探究客家文化。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该积极组织开展专题讨论。比如学习《苏州园林》后,组织学生讨论分析各自家乡的建筑特色,激发学生地域自豪感,并讨论分析“土楼文化”对现代建筑和文化的影响,渐渐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客家建筑属于我国艺术文化体系中的重要构成部分,是中国人民历史与智慧的结合体,全部文化均充分表现了中华民族的伦理道德、宗教信仰、民间艺术、法律法规及生活生产过程中经济、政治、科技与教育等方面,是一个时代烙印和一个民族特征的充分体现。通过两者之间的结合,将客家文化中的人文内涵渐渐渗透给学生,提高学生文化素养。

二、因地制宜,开掘客家文化,丰富高中语文资源

(一)语文教师应该树立本土文化意识

深入开掘客家文化资源,组织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学生不仅要亲身体验秀美的自然风光,还应该用心解读家乡人文精神深层次的内涵。教师组织学生游览钟灵毓秀的冠绪山,游历“东山草堂”“樵唱山房”等书院,细心品味客家先人以怎样的胸怀精忠报国,改造自然,学习新知识,俭以耕读,孝以持家,创造美好生活,传承中原遗风的。鉴赏解读题匾楹联,品悟作者巧妙利用各种文字表达出细腻、丰富情感的思想,意蕴含蓄。观摩摩崖石刻,学生不仅享受到了感性基础和艺术美,而且还丰富了自身的历史文学知识。例如,讲授《师说》这篇课文时,笔者设置了这样的问题:《客家民居》中“承前祖德勤和俭,启后子孙读与耕”这副对联告诉我们什么?又如,在介绍梅州客家名人丘逢甲时,笔者引入楹联“凭栏望韩夫子祠,如此江山,已让前贤留姓氏;把酒吊马将军墓,奈何天地,竟将残局付英雄”,让学生了解到丘逢甲的胸怀。

另外,组织学生开展关于客家文化的专题讨论会。例如,研究分析闽西典型建筑门窗器具雕刻、雕刻印刷及广泛流行的根雕艺术,引导学生切身感受闽西的刀笔文化,感受客家人怎样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引领时代潮流的创新意识。同时,还可以组织开展“山歌对唱”“客家诗词鉴赏”“客家方言例析”等讲座,全面认识客家民俗风情,拓展视野,切身感受闽西客家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

这一做法,高中语文教师将学生活动延伸到了社会、自然空间中,有效改善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回归自然生活,寻求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源泉。

(二)采用编写校本教材的方式对客家文化资源进行全方位的利用

学校自主研究的校本课程所使用的教材称之为校本教材,它可以补充和丰富全国统一教材,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历程各不相同,尤其是地域文化的差异,使得对他们自身的发展提出了不同要求。校本教材资源是对国家和地方课程的一种补充,能够让学生进一步全面发展。校本课程的核心内容就是校本教材,我们可以把部分地方性的专题开发出来,让学生对客家文化更加了解,同时也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并且以此作为前提条件,用其他区域的文化同客家文化进行比较,或者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背景下对其进行观察,对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这样就不只是形式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肤浅地流于表面,而是形象且具体地深入分析。现阶段,编写校本教材已经成为语文课改的热点话题,社会各级已经将关注的重点转移至此。

客家文化研究的资源较为丰富,我们可以组织研究这方面的学者和专家进行研讨,编写一套适合本区域的校本教材,详细地介绍客家文化,同时与新课标结合起来,教材的编定最好要吸收有利因素。比如说,可以把本土作家创作的优秀名篇统一收集起来,进行课外阅读教材的编写,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更加热爱客家文化,还可以使学生的课外知识更加丰富,鉴赏和审美能力得到提高。

(三)建立一个多层面、多渠道的地方文化信息通道

建立一个多渠道、多层次的地方文化信息通道,引导学生切身感受到语文知识的趣味,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直到“我会学”。善于利用当地文化馆、网络和社区等各方资源,构建一个多渠道、多层次的地方文化信息通道,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根据自身兴趣爱好主动获取相关知识,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之处,从而感受到语文知识的乐趣,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例如,开展“采撷客家诗篇,品鉴乡土华章”活动,组织学生广泛收集相关客家文化诗歌,共整理杨万里、文天祥、宋湘、丘逢甲、黄遵宪、郭沫若、叶剑英等的客家诗歌58首,《月光光》《鸭嬷嘎呱》等民谣11首,《自古山歌从口出》《你莫惹涯唱山歌》等客家山歌23首,编印了《客家诗歌名篇赏析》,建立了客家诗歌鉴赏论坛等。另外,邀请相关语文课程研究专家、学者、特级教师等,共同鉴别、筛选客家语文课程资源,使其满足教育学、语文学科及心理学等特征,建立一个以客家文化为基础,以语文课程资源为中心的客家文化资源库。当前网络资源丰富多彩,针对客家文化建设的网站较多,但是关于高中生语文学习的客家文化专门网站较少,使学生在获取利用客家文化网络信息时,常常目标性不明确,网络利用价值不高。如果我们有针对性地筛选、甄别客家文化,建立一个符合高中生语文学习的客家文化资源库,将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自主性的提高。

客家文化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尤其是客家文化中团结互助、刻苦耐劳、尊师重教、改革创新等美德,引发思考的客家名人,大量材料体现了德育材料多方面的连接点,有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陶冶学生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其积极作用显著。因地制宜,开掘客家文化,使高中语文课程更有特色、更加丰富、更具魅力,进一步增强学生语文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应用能力、探究能力和审美能力,形成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为个性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 参 考 文 献 ]

[1]张东河.开掘客家文化 弘扬客家精神——高中语文“客家文化”研究性学习课程开发[J].语文建设,2013(4).

[2]阙金梅,赖端琴.渗透客家文化 激活语文课堂[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5(8).

[3]华萍.凸显闽西文化底蕴 感受客家语言魅力——闽西客家文化与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机整合[J].开放潮,2007(Z2).

[4]宋汪洋.开发与利用客家文化资源,开展乡土作文教学——以桂东南客家文化为例[J].柳州师专学报,2011(6).

(责任编辑 陈剑平)

猜你喜欢
客家文化课程资源高中语文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唐开大庾岭路、赣水交通与石固神信仰
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
新时期高校足球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当中需要关注的问题探析
“闽学四贤”理学思想与闽西北客家文化特质
网络环境下的商务英语课程资源库的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