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江宁区众创空间发展模式与实现路径研究

2016-07-09 12:37江宁区委党校课题组
现代商贸工业 2016年7期
关键词:众创空间江宁实现路径

江宁区委党校课题组

摘要: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以来,无论在国家层面还是区域层面,通过创新促进经济发展已经成为关键因素,但目前面临着新旧两种常态经济之间的动力转换和摩擦。众创空间的出现和发展可以有效降低全社会创业风险和成本,刺激社会创业意愿,提升创业创新效率,并能够促进新的产业业态和经济增长点的形成。但众创空间的发展应突出自身的比较优势,结合所在地域资源禀赋的特色来发掘运营和发展模式,实现差别化发展。分析研究符合江宁区情的发展模式、路径及政策安排,充分发挥和提升众创空间的服务职能,这对于激发创新活力,实现地区技术资源和人才资源的有效配置,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的对接,打造经济新常态下区域经济发展新的“发动机”,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南京;江宁;众创空间;发展模式;实现路径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6.07.014

1 众创空间的内涵与机理

1.1 概念的界定

根据相关文献,我们将众创空间的定义为:在创客空间、创业咖啡、创新工场等孵化模式的基础上,具备市场化、专业化、集成化、网络化特点,实现创新与创业、线上与线下、孵化与投资相结合,为小微创新企业成长和个人创业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的开放式综合服务平台。

1.2 创客的内涵

创客翻译自英文Maker,特指出于自身的兴趣与爱好,努力将各种创造性想法转化为现实产品的人。在当前科技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创客利用开源软硬件、桌面3D打印机和互联网分享与交流创意,并自己动手将创意转变为硬件,其共同特质是具有高度的创新、实践与分享精神,是一群喜欢或享受创新的人,是将个人兴趣与事业结合起来的完美典范。

1.3 城市创新创业生态系统

经济学对创造力的发生发展的研究由来已久,现在可以认为创造活动由人、情境和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而产生,科学界、商业界和艺术界的创造者都需要社会化互动。创造力在互动的网络关系中油然而生,创造性的人格特质、思考状态和环境不断扩展和相互影响之后,创意才能应用于实践,最终形成创意产品。进一步的研究认为,城市空间提供了创新活动所需要的地方特质和环境,有益于集体创造活动的发挥(斯科特,1999),创新环境能够培养人格特质、有于创新动机产生,为发展创意思维能力提供训练的机会,有利于创造性行为持续进行以及使创造的产品价值得以显现(林幸台,1998)。成功的城市空间形成了不同的创新场所(creative field),具备了有一定创造活力的创新文化、集成创新服务的载体空间、与创客模式相适配的产业体系构成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形成了易于创新的地方特质。

2 江宁众创空间的发展现状与主要问题

课题组主要采取田野调查法、比较研究法,对深圳、上海、南京、杭州等几个重要城市的众创空间进行了较为广泛和深入的调查。我们实地走访了中国(上海)创业者实训基地、上海创客中心新车间、浙江余杭梦想小镇、南京米立方、江宁高新园众创谷等创业机构。同时,以江宁区高新园众创空间集聚区为据点,通过参与高新园众创空间组织的一些活动,设计了调查问卷,与参与活动的创客会员交流,并与资深创客建立了较长时间的联系。

2.1 江宁众创空间发展现状

截止至2015年10月,江宁区经认定市级以上众创空间(含科技企业孵化器)达24个,其中国家级2个,省级11个,产业覆盖无线通信、软件与未来网络、生命科学、新材料、现代农业等多个领域,初步形成了以J6软件创意园众创空间等为代表的综合服务型众创空间;以材智汇等为代表的产业链服务模式的众创空间;以FIT国际众创空间为代表的投资驱动型众创空间;以金科创客汇为代表的培训辅导型众创空间;以321创智咖啡为代表的活动聚合型众创空间等发展模式。

2.2 江宁创新创业的地方特质初步形成

创新型经济与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不同,难以简单地用开发区和提供优惠政策来推进发展,而应该着眼于具有创造力的人群对互动环境的需求,创客们尤其偏好集聚在具有良好创新氛围特质的区位或者空间。

(1)江宁生态环境优越。众多针对创意城市、创新区域形成的实证研究表明,创客们喜欢工作在为他们提供集聚及互动机会更多的城市,同时偏好宜人的生活环境。生态环境越来越成为人才特别是高端人才选择创新创业和居留地的重要因素。江宁区位于都市郊区,具有独特的山水资源禀赋,兼具工作环境便捷和生活环境优美优势。

(2)南京地域文化具有开放性和多样性特点。古城南京历尽历史沧桑,位于南北交汇的中心,具有悠久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地域人文特色,熏陶出南京人相对宽和、平稳的性格特征,在这种人文氛围内南京人人际互动关系和谐,能够宽容失败、包纳多样性,尽管也有研究表明这种性格使得南京人创新动力不足、创业氛围欠浓厚,但在创新型经济发展的起飞阶段,这种文化能够比较容易形成创新创业的行为主体向南京集聚和发生交互作用,有利于创造性行为的持续性发生和扩散。

(3)地方生产系统较为完善。江宁区具有富有特色的产业体系如汽车、电子信息、智能电网以及未来网络,大量训练有素的劳动力和专业人才、相互配套的生产、公共服务业以及比较协调的城市运作管理环境,这些要素降低了创客们的信息搜寻成本和交易成本,提高了他们在本区域共生成长的可能性,成为江宁吸引集聚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基础。

(4)各类创新创业人才资源丰富。作为国内重要的科教中心,江宁内外密集的高校、科研院所能够提供创造活动所需的培训、技术、合作伙伴等资源,使江宁获得了有利于创新创业的地方特质。国家和地方近年来出台的新政策,大大降低了创新创业的门槛,吸引了更多的科技人员、归国人才及其他有创业理想的人投入到创业队伍。

2.3 江宁众创空间面临的瓶颈

课题组在江宁访谈了30几位创客、创业企业负责人,主要询问了以下内容:所从事的主要服务和产品领域;获得本地内外创新创业资金支持难易程度;创新创业的专业化培训能否满足需求;江宁众创空间的配套服务水平如何;江宁众创空间的社交功能是否完善。通过调研,我们发现江宁众创空间的快速发展中存在不少问题,不少众创空间创客入驻率、参与度较低,创业活动活跃度不高,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瓶颈制约因素:

(1)获得创新创业资金支持成本较高或难度较大。约65%的受访者认为,在获取信贷机构贷款、政府采购项目支持及创新经费资助方面难度较大,或者成本过高。创业依靠自筹资金支撑创业是远远不够的,能低成本、便捷的获得低成本的资金支持对创客们创业活动能否成功非常重要,在江宁区321创智咖啡受访的1位创业者表示,目前工作面临的最大瓶颈是资金问题,而得到一些资金支持,特别是政府资金支持的申请门槛过高。

(2)创新创业的专业化培训水平较低。受访的创业企业及创客对众创空间中教育培训机构的评价不高,不同专业的创客既有普遍的创新创业通识学习需求,也有专业化的培训指导要求,而江宁现有服务能力仍不能有效覆盖创客需求,江宁乃至南京高校也缺乏针对性的创新创业研究和教育,给予创客的支持力度仍然有限。

(3)配套服务不到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60%的受访者认为有效的技术知识信息支持可获得性不足;还有人认为得不到本地产业链或产业生态的支持,找到为创客进行供应链服务的企业难度较大。江宁目前还没有建成类似中关村的便利化、全要素的开放式综合公共服务平台,创客与合作伙伴、投资人之间存在信息交流沟通的壁垒,很多情况下创客和创业者既不知道到哪里去找合作伙伴、投资人,也不知道到哪里取得需要的信息,投资人也没有快捷的信息渠道能找到合适的项目,这种不对称阻碍创业效率的提升。

(4)与本地创新资源和优势特色产业耦合度有待提升。江宁目前拥有14所普通高校,但高校的创新资源尚未完全融入本地的创新系统,尚未完全发挥出其人才生产和技术溢出效应。多数众创空间与江宁已形成的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汽车及零部件制造、智能电网三大主导产业、高端装备制造、生命科学等新兴特色产业在内的“3+3+3”产业体系耦合度不高,而依托企业开设的创新平台开放度、共享度不足。江宁众创空间涉及的技术和产业与我国其他区域的众创空间比较相近,没有与本地资源充分结合和互动,很多创客难以寻找到本地生产系统的接口,在服务和产品领域都高度重叠,容易产生创新方向雷同与过剩现象。

(5)空间各类社交功能不完善。不少众创空间店大客少,缺乏社交功能,对创客的吸引力较低。我们在江宁321创业大厦调研发现,入驻的企业很多是传统的小微企业,真正意义的创客较少。创业能否找到优秀的合伙人与投资人常常成为创业成败的关键,没有完善的各类社交功能,缺乏创业者之间的思想碰撞及沟通互动,没有人才、技术、资本和专业服务等信息的交流,难以促进创业成功率的提高。

2.4 存在瓶颈的原因分析

(1)资源整合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资源整合能力是众创空间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同时也是众创空间应着力打造的核心竞争力。江宁不少众创空间都提供了很完善的物理空间,甚至提出了创业导师培训、融资对接、事务代办等创业服务,但真正在执行层面上仍不能触及创客亟需的培训、融资、社交等痛点,存在一定的缺口。

(2)专业化水平不足。江宁众创空间在为创业企业及创客提供有效的技术知识信息支持、软硬件支持力度不强,后者便捷地接入区域内外产业链机会不多。

(3)创业风险投资市场不成熟。纵观国内外成功的创业生态链,风险投资家被称为创业者的导师,比创业者更为专业、具备风险识别和排除能力的天使投资人是必不可少甚至最重要的一环。江宁本地的互联网金融发展较为滞后,特别是与创客发展紧密相关的众筹模式发育不足,区内较有影响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只有一家天开元财富网,仍面临着项目少、流量低的问题。

3 江宁发展众创空间的路径选择

借鉴国内外经验,结合江宁区的基础发展条件,就政府层面可在以下几个方面积极作为,探索江宁众创空间发展新路径。

3.1 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主导。共同构建开放式创新创业生态系统

发展众创空间要充分尊重创业者群体的需求,充分发挥行业领军企业、创业投资机构、社会组织等力量的支撑作用,释放创新创业政策集成和“互联互通”的系统有效性。江宁区内集聚了诸多行业龙头,这些领军企业不仅具有资金、信息、网络等优势,同时具有明确的产业技术创业创新方向,并且能够号召和极具专业化的服务力量。可采用财政后补贴、技术招标、政府采购等多种方式,引导龙头企业以产业集群发展为目标,建立面向产业科技创新的专业化众创空间。

借鉴深圳的经验,江宁可优先引导以电子制造为主的创客发展形成区域特色,将创客活动与本地优势生产系统紧密结合,不仅可以助力转型升级,而且有利于形成新的制造业增长点,这应成为政府的政策着力点。

3.2 完善创业服务平台。优化创新创业公共服务体系

众创空间发展初期,政府进一步针对企业家、创客群体进行深度的需求调研。在获取有效信息基础上,除了根据不同创新业态,进一步优化办公场所与社区配套等硬件基础设施,对用于创业服务的公共软件、开发工具给予适当财政补贴之外,政府还应着力推进高校和企业实验室和精工车间向社会创客开放,研究和制定相关可行的运作办法,政府提供一定补贴,将相关实验室与精工车间纳入到江宁众创空间体系建设当中,通过缴纳保证金、网络预约、加强审核等形式,在周末及其它设备闲置期有偿开放高校和骨干企业的实验室、精工车间,形成畅通的零距离小型生产加工系统,以满足创客产品开模、试制需求,补充从创意到产品商业化批量生产过程中的断链一环,从而降低创新创业成本,提高创新创业效率,增强创新创业意愿。

后续逐步建立空间信息共享、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等互联网与信息基础设施平台,建立互联化、数字化的众创空间,系统提升众创空间软实力。同时,可以利用商业创客网站的数据打造江宁互联网众创空间服务平台,借助互联网GIS技术提供互联网化的创业创新服务,可以把创业者、投资者和服务机构链接起来,在创意、人脉、资源等方面互联互通,便于创业者及时获得技术与管理的支持。

3.3 加快政策创新。着力培育高科技先锋企业

江宁区内大企业以汽车电子等传统制造业为主,在新兴的高科技产业领域缺少民营领头羊企业。以培育区营民营高科技先锋企业为重要目标,一方面要营造更加良好的营商环境和低商务成本条件,让民营高科技中小企业更好成长;另一方面要高度成长性好、位于科技前沿的创客团队及先锋企业苗子,有效发挥政府作用,定向培育、定向引进,培育出若干有影响力、带动力的集群领头羊企业。

学习和借鉴中关村、深圳引进、培育高端创客团队和高科技先锋企业的成功做法和经验,积极集成、落实江宁已经出台的各项人才引进计划,加大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吸引优秀人才“留下来”,由“高、精、尖”技术为突破口带动上下游产业链。

3.4 加强财政资金引导。形成多元化的资金投入格局

建立众创空间平台建设的社会资本参与机制,设计江宁区政府牵头、市场化运作的创业项目投资引导基金与风险投资补偿基金等,发挥杠杆效应引导社会资本投资众创空间。政府投资的创投基金,应通过参股细分市场的子基金分类支持,不直接操作,更不以盈利为目的,重点支持初创期、早中期创新型企业发展。

应对互联网金融企业发展滞后的局面,江宁应加强对网络众筹等新形态的发展研判与监督管理,促进国内类似Kickstarter的众筹平台发展,引导和支持大型骨干企业、银行金融机构和第三方互联网平台共同搭建面向创客制造的众筹平台,逐步规范管理,提高人们对于创新产品的关注度和认可度,从而改善社会资本对创新产品和服务较为保守的投资态度,助力创新创业,支撑众创空间可持续发展。

3.5 筹划和发布江宁区产业地图、众创空间地图,发挥产业引导作用

创新江宁众创空间整体宣传推介方式方法,通过发布“南京市江宁区产业地图”及“江宁众创空间地图”纸质或数字媒体,传播江宁适宜创新创业的独特禀赋,塑造江宁深具创新活力的美誉度和个性化形象。

构建线上、线下创业创新传播宣传体系,引入国内知名的创业服务型媒体,线下策划举办创客大赛等各级各类创业创新创客等活动,尤其要通过新媒体、自媒体等互联网传播方式策划、举办、宣传相关创业活动、创业故事,搭建统一的创业活动发布平台,加大宣传造势力度。让更多人看到江宁创业的氛围、城市利于创业的特质以及创业的成果,引导更多人投身创新创业大潮,并将优秀的外省市和国外项目引入江宁,扩大江宁在国内外的创业创新影响力。

猜你喜欢
众创空间江宁实现路径
刘江宁作品
南京市江宁科学园小学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
浅议人民银行金融稳定职能的实现路径
高校艺术专业打造“众创空间”模式研究
国际私法法典化的挑战与实现路径
众创空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求解医改“江宁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