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人文教育,培养人文素养

2016-07-09 18:32梁莹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熏陶渗透人文

梁莹

摘 要:语文教育是一种综合教育。它不仅是一种知识教育,一种审美教育,更是一种人格教育。语文的人文教育是以语言文字为载体,通过文学教育而形成一种人格教育。它以培养具有人文情怀的知识分子为终极目标。

关键词:人文;渗透;熏陶;素养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15-0239-01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作为人文学科的核心内容,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语文课程性质决定其应较多地承担人文教育的功能与职责,即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深入挖掘语言中蕴涵的人文底蕴与情怀,用以渗透学生的心灵,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增强其为民族振兴而努力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用以不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

一、言传身教,人文渗透

教师要强化人文意识,丰富自己的人文素养。在日常生活与教学过程中能做到言传身教,人文渗透。教师不仅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更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首先教师应该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鲜明的情感价值取向,教师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情感价值、处世态度。新教材的开放性和综合性,要求语文教师要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淡化学科角色,丰富人文知识储备,强化人文修养;新教材也增加了许多反映社会经济、文化、科技教育进展的时代性较强的内容。这要求教师能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力求挖掘字里行间的人文内涵,对于教材教师可以做出相应地取舍,也可以对内容做大胆地补充,做到不“唯本论”,让学生在教材中感受到丰富的人生体验和高尚的人文情怀。其次,教师应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特别是和谐的师生关系。与他人的合作愉快,相处和谐,用自己的言谈举止、仪表行动去感染学生。教师力图做到以下四点:(1)尊重学生不仅要尊重优等生,同时也要保护所谓“差生”的自尊心,给他们的人格以尊重;(2)关心 要无微不至地关怀学生,一视同仁地爱护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如沐春风;(3)理解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而且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我们应当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优点,对任何的成长过程中有失偏颇的行为给予理解;(4)信任 我们应当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给他们创造条件和机会,不断给予鼓励,帮助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让学生自觉地接受老师的教育。

二、情感培养,人文熏陶

单纯的教育是缺乏人文意识的,要真正把人文精神贯穿教学的每个领域和环节中去。在教学内容中,学生不仅掌握其语言表达的艺术,还要领悟其中蕴涵的人文美,接受精神的洗礼和熏陶。在音乐鉴赏方面,《贝多芬百年祭》一课,不仅让学生去品读富有意蕴的语言,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受语言中那颗澎湃的不羁的灵魂。贝多芬对于生活的热情、乐观,对于音乐的执著、坚定,对于人生的顽强、坚韧,给学生以精神启迪,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怀。在诗词赏析《黄鹤楼》古诗中,不是站得高看的远的哲学道理,而是诗人看到“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美丽画卷,得到美的享受后激发的自我超越意识。其次,在教学方法上,体现教师在教学中要始终贯穿对学生的理解和宽容,对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尊重和普通的人文熏陶。语文课堂上要引导学生对自然美、艺术美、和社会美的欣赏和发现,学会表现美和创造美,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求真、扬善、探索、创新,并且用理性的眼光看待他人社会和人生,进而改造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教师要力图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能,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受到来自语文学习上的人性之光。最后,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如在汉字教学中,汉字映射着我们民族的智慧之光,可以分析汉字的构成、来源;在词汇教学中,比如对词语进行释义时,要选取积极的、有意义的义项,并要求学生不断学习、积累,要求学生主动运用这些词汇,让学生积累积极向上的熟语;在修辞教学中,应特别引导学生举一些积极的例子,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在课文的教学中有意识对学生进行情感培养,人文熏陶,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浓浓的人文气息。用文学的魅力把学生的精神引向光明与崇高,帮助学生激发积极的情感,形成美好的人格素养。

三、我形我塑,人文关怀

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是语文课程人文性的核心。教育就是育人,把“自然人”培养为高素质的“社会人”。成功的语文教育应该是根植于人文的,以人文性为终极目的。语文教学,要进行人文教育,最终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 (1)建立人道的和谐的教育体制。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走进学生心灵,把语文学习转化为自觉的需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于漪认为偏爱优等生,歧视差生有违人文关怀的原则,要把所有的学生当作“艺术品”来精心雕琢,为他们塑形;(2)营造有利于形成学生健全人格的校园人文氛围 校园人文氛围可为“软”的人文氛围和“硬”的人文氛围两个方面。“软”的方面指课堂语文学习之外的,有利于形成学生健康的情感态度和正确价值观的灵活多样的语文课外活动和语文实践。 “硬”的方面指创设对学生具有示范和警示作用的班级校园环境,如办黑板报、在教室内张贴伟人画像和名人格言、警句等,营建校园主体花园、绿地,安放雕塑,设置阅报专栏等。

我们呼吁重视语文教育中的人文性,把人文精神贯注到整个语文教育过程中去。力求做到大环境、小范围,大着眼、小细节,加强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变理性语文为生活语文、人文语文,激发学生美好的人文情愫,让他们感受到自然的美好、社会的美好。文学教育进而变成一种人格教育,培养出具有人文情怀的学生。

参考文献:

[1]黄津孚.人才是高素质的人——关于人才的概念[J].中国人才,2001(11).

猜你喜欢
熏陶渗透人文
用艺术熏陶家风
如此熏陶
人文绍兴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人文社科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古筝走进课堂 接受民族音乐熏陶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