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束在课内?延伸在课外

2016-07-10 20:39董淑珍
教师·下 2016年8期
关键词:课文文本情感

董淑珍

【教学设想】

《南辕北辙》是新课标实验教材中的一篇寓言故事,安排在“远行”这个主题单元中,编者的意图就是希望学生学文后能明白远行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举一反三,知道办事时需注意哪些事项。文章的内容主要以对话的形式呈现,对话性、形象性强。根据文本的特点,我认为这篇课文可分两步进行:第一步,将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突出识字教学这个重点;第二步,将课文读出情感,突破感悟寓意这个教学难点。教学设计要常用常新,符合新课程所倡导的新的理念,在考虑如何突破本文的难点时,我想践行“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要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一新的理念,因此,在制订教学设计时,我特别注重创设与课文内容相适应的情境,引导学生展开不同形式的朗读,激活他们的思维,让他们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去亲历事件的过程,去感悟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去实现自我发展。课文结束在课内,新的发展延伸在课外。

【教学片段】

(第二个教学环节,感悟文本的寓意)

师:通过以上学习,同学们已经能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了。现在,我想请同学们扮演季梁,我就是季梁的朋友,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四次对话,行吗?

生:行。

(师生对话)

师:我发现同学们读得很认真,声音也很响亮,可是我觉得美中不足的是你们(季梁)对我说话缺少朋友间的情感,找一找文中关于季梁每次说话前的提示语,行吗?

生1:问。

生2:不解地问。

生3:告诉。

生4:诚恳地说。

师:很好,谁能告诉我怎么样的说叫“诚恳地说”。

生1:“诚恳地说”就是说真的。

生2:“诚恳地说”就是说话的时候态度很“诚实”。

师:结合刚才找到的提示语,小组内读读季梁的话,评一评,看谁读得好。

(生读、评议,各组推荐读得好的在班内交流)

师:季梁这样真诚地对待他的朋友,而他的朋友心里是怎样想的?你能运用自己擅长的方式把“它”表现出来吗?

生1:我能读出来。(生读)

生2:我能说,他固执己见。

生3:我能演出来。(生边读边演)

师:刚才他表演得很棒,我还真的以为是季梁的朋友来了呢!有谁愿意与他同台表演?请上前来。(生1演季梁的朋友,生2演季梁,其余的学生当观众,在模拟的情境中进行表演)

师:同学们,你们想对生1说些什么?

生a:你一开始就弄错了方向,真是糊涂。

生b:方向都搞错了,马好、钱多、车夫的技术高这些都没用。

生c:楚国在南方,想到楚国去,你往北方跑,不可能到达目的地。

……

师:同学们能站在不同的立场上谈出自己的感悟,很好,我很欣赏你们的这种做法,我们以后在办事时,就应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只有这样,才能把事情办好。

【教学反思】

本节课由学生阅读文本开始,促进学生发展为终。

(1)提高了阅读能力。这节课我始终扮演着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与促进者的角色,让学生成为阅读文本的主人,自读自悟、读出真情,自编自演、演出真境,尊重学生的个性阅读、个性表演,使学生阅读感悟文本的过程成为创造一个又一个成功的过程,阅读的情趣一直保持高涨。

(2)发展了创造才能。《南辕北辙》这个寓言故事,来源于社会生活,其中蕴藏着作者个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千百年来没被历史淘汰掉,是因为不同时代的读者都能从中获得不同的启迪。在教学中,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水平和人生经历去阅读、理解文本的内容,站在不同人物的立场上,谈自己的感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潜在的创造才能。

(3)形成了健康的品格。从实践中获取的知识是真知,在体验中产生的情感是真情。学生在阅读、表演的实践活动中,体会到关心朋友是自己的职责;应该虚心听取朋友正确的劝告,有错就改;在办事之前,应该明确方向。这一体验过程的意义,不仅仅是获得了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明白知识来自亲身体验,亲自感悟。要想获得丰富的知识,就得主动出击,主动实践,从而逐步养成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4)养成了良好的思维习惯。记得有人说过,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希望不同的学生就有不同的“南辕北辙”。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开展不同层次的读(理解读、感悟读),在模拟的情境中进行表演,旨在刺激学生的思维神经,促使他们站在各自(扮演的角色)的立场上去思考如何处理眼前的事,事后及时总结经验和教训。角色变了,心态变了,思考的内容变了,从中获得的启迪也随之发生变化。换位思考,多向思考,发散了思维,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作者单位:安徽省怀宁县高河镇谢山小学)

猜你喜欢
课文文本情感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背课文的小偷
情感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