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补针法对RA模型家兔关节滑膜LDH、ATPase活性的影响*

2016-07-11 08:06杜小正王金海秦晓光方晓丽张小江
中医研究 2016年1期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家兔动物

杜小正,王金海,秦晓光,方晓丽,张小江

(1.甘肃中医药大学,甘肃 兰州 730000; 2.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甘肃 兰州 730000)



·实验研究·

热补针法对RA模型家兔关节滑膜LDH、ATPase活性的影响*

杜小正1,王金海2,秦晓光1,方晓丽1,张小江1

(1.甘肃中医药大学,甘肃 兰州 730000; 2.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甘肃 兰州 730000)

摘要目的:从机体能量代谢的角度探讨热补针法“取热”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青紫蓝家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平补平泻组、捻转补法组和热补针法组,每组8只。除正常对照组外,采用卵蛋白诱导法和低温冷冻法对其他4组进行RA寒证模型复制。造模成功后,除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分别施以平补平泻、捻转补法、热补针法针刺,留针30 min/次,1 d 1次,共7 d。治疗结束后分离关节滑膜,冰冻切片,借助组织化学染色技术观察膝关节滑膜组织乳酸脱氢酶(LDH)、三磷酸腺苷酶(ATPase)活性。结果:模型对照组LDH和ATPase积分光度、阳性总面积、面积百分比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LDH活性变化均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而ATPase活性变化均高于模型对照组(P<0.05);热补针法组LDH活性变化均低于其他两针刺组(P<0.05),但ATPase活性变化明显高于其他两针刺组(P<0.05)。结论: 热补针法能够降低RA家兔关节滑膜LDH活性,增强ATPase活性,从而增强有氧代谢,使机体局部产生更多的能量可能是热补针法“取热”的机制之一。

关键词热补针法;类风湿关节炎;LDH;ATPase;动物;家兔

热补针法是简化烧山火和进火补法所形成的一种针刺手法,具有温阳散寒的作用,能使患者产生热感[1]。研究[2-4]表明: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存在能量代谢不足的现象,即轻中度贫血、四肢关节冰冷僵硬等。前期的研究[5-8]证实了热补针法对RA模型家兔具有镇痛效应,并且证实与脑脊液中β-EP、CCK-8和关节局部组织中β-EP、PGE2和LEK的变化有关。但是,这些研究只是从某些微观指标阐释了其机理,未能体现热补针法“取热”的特点,还不足以揭示热补针法对RA的相对特异调节机制。作为一种“取热”手法,是否调节了RA机体能量代谢,显示出相对特异性的治疗作用?因此,本实验以RA寒证模型家兔为载体,观察热补针法对能量代谢相关酶LDH和ATPase的影响,从调节机体能量代谢的角度探讨其作用机制。

1材料与方法

1.1动物

健康2.5月龄普通级雄性青紫蓝家兔40只,体质量(2.5±0.5)kg,由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提供,合格证号SCXK(甘)2012-0001。动物购回后在兰州军区总医院实验动物中心(许可证号SYXK2007-007)饲养,饲养环境为:温度(20±2)℃,相对湿度(50±10)%,按昼夜节律自然照明,自由进食和饮水(自来水),每周称量1次体质量。

1.2试剂与仪器

弗氏完全佐剂,Sigma公司产品,批号120428;卵蛋白干粉,上海伯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产品,批号120513;硫化钠,上海化学试剂二厂产品,批号120511;LDH、ATPase染色试剂盒,上海榕柏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产品,批号20120569。华佗牌针灸针,直径0.25 mm、长40 mm,苏州医疗用品有限公司产品;HANGPINGJAZO03精密天平,上海精密仪器公司产品;Tissue-Tek TEC全自动组织包埋机,产地日本;CM1900冰冻切片机,产地德国、OLYMPUS 51TR-32FB3-E01光学显微镜,产地日本。

1.3分组与模型的建立

动物被适应性饲养7d后,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平补平泻组、捻转补法组和热补针法组,每组8只。以卵蛋白诱导法和低温冷冻法进行类风湿性关节炎寒证模型复制[9-10],即:在实验开始的前3 d,用硫化钠和蒸馏水配制成的80 g/L硫化钠作为脱毛剂,脱掉家兔肩背部提前选定的6个点和双后腿膝关节周围的毛。将4 g/L的卵蛋白溶液和等量的弗氏完全佐剂混合液于每个点皮下注射0.2 mL。两周后再以同样的方法、剂量每点重复皮下注射1次。第2次免疫完成后6 d,将预先配制好的20 g/L卵蛋白生理盐水溶液向膝关节内分别注入0.4 mL。在24 h之内膝关节出现红肿触痛,表明模型复制成功。在模型复制成功后第2天,用700 mL/L酒精消毒两后腿足,上、下、左、右围置冰袋(3份冰+1份结晶氯化钙,粉碎混合,温度降至-20~-25 ℃之间)冷冻1.5 h,在45 ℃温水中复温5 min (室温12℃)。冷冻后14 d,家兔表现为精神萎糜不振;两后肢匍伏跛行;膝关节肿胀、周径明显大于对照组,局部青紫、皮温不高,表示RA寒证模型建立成功。

1.4针刺方法

造模成功后,各组家兔进行相应处理。足三里穴选取参照《实验针灸学》[11]家兔常用针灸穴位定位标准,并以比较解剖学为依据定位。正常对照组:不予任何处理,仅每日与针刺组同时给予捆绑和抓取刺激1次。模型对照组:不予任何处理,仅每日与针刺组同时给予捆绑和抓取刺激1次。平补平泻组:用兔台固定家兔,以质量分数20 g/L碘酒、体积分数750 mL/L酒精消毒后,将华佗牌针灸针90度直刺刺入足三里穴内8 mm,施以平补平泻法1 min,留针30 min/次, 1 d 1次,共7 d。平补平泻法操作方法参照《刺法灸法学》[12]:针刺得气后,施以前后均匀捻转,指力均匀,角度180°~360°,频率60~90转/min,反复操作1 min。捻转补法组:固定、消毒方法同前,将华佗牌针灸针90度直刺刺入足三里穴内8 mm,施以捻转补法1 min,留针30 min/次,1 d 1次,共7 d。捻转补法操作方法参照《刺法灸法学》[12]:针刺得气后,在针下得气处小幅度前后捻转针体(角度180°~360°,频率60~90转/min),拇指向前左转时用力重,指力沉重向下;拇指向后右转还原时用力轻,反复操作1 min。热补针法组:固定、消毒方法同前,将华佗牌针灸针90度直刺刺入足三里穴内8 mm,施以热补法1 min,留针30 min/次,1 d 1次,共7 d。热补针法操作参照《郑氏针灸全集》[1]:操作者左手拇指紧按穴位,右手持针刺入穴内8~12 mm,针刺得气后,左手加重压力,右手拇指向前连续捻按5次;针下沉紧后针尖拉着有感应的部位,连续重插轻提5次;拇指再向前连续捻按5次,反复操作1 min,最后使针下沉紧,留针30 min。

1.5检测指标

采用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组织LDH和ATPase。

1.5.1组织切片制备

将家兔处死,迅速采取关节滑膜组织。恒冻箱切片机切片,厚度6 μm,贴于盖玻片上风干。ATPase采用钙钴法染色,LDH染色采用四唑盐法,严格按照染色试剂盒说明进行切片染色、制备。

1.5.2组织切片定量分析

组织切片经Image pro图像分析系统对关节滑膜细胞的LDH、ATPase阳性沉淀的图像分析。计算机软件分析[Pixel2]表示像素平方,主要用于计算酶染色阳性图像面积,Areasum[Pixel2]表示阳性总面积;面积百分比是关键性指标,表示阳性面积占整个图片百分数,反映酶相对活性强度;积分光度则是通过酶染色的深浅程度来体现酶活性的大小。

1.6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各组家兔关节滑膜LDH活性变化对比

模型对照组、平补平泻组、捻转补法组和热补针法组的家兔滑膜LDH积分光度、阳性总面积、面积百分比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对照组对比,平补平泻组、捻转补法组和热补针法组滑膜LDH积分光度、阳性总面积、面积百分比均降低,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P<0.05)。热补针法组LDH积分光度、阳性总面积、面积百分比均低于平补平泻组和捻转补法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图1。

注:与正常对照组对比,*P<0.05;与模型对照组对比,#P<0.05;与平补平泻组对比,△P<0.05;与捻转补法组比较,*P<0.05。

2.2各组家兔关节滑膜ATPase活性变化对比

与正常对照组对比,模型对照组、平补平泻组、捻转补法组和热补针法组ATPase积分光度、阳性总面积、面积百分比升高,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补平泻组、捻转补法组和热补针法组ATPase积分光度、阳性总面积、面积百分比均较模型对照组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热补针法组ATPase活性高于平补平泻组和捻转补法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图2。

注:与正常对照组对比,*P<0.05;与模型对照组对比,#P<0.05;与平补平泻组对比,△P<0.05;与捻转补法组对比,*P<0.05。

3讨论

《针灸大成·三衢杨氏补泻》曰:“烧山火,能除寒,三进一退热涌涌……”又曰:“进火针,初进一分,……退三退,进三进,……自然热矣。”意即烧山火和进火补法均能使机体局部产生热感,因此称其为“取热”手法。热补针法是郑毓琳教授、郑魁山教授简化烧山火和进火补法而来的,具有“取热”效应。既然热补针法能够使机体局部产生热感,就说明机体的能量代谢发生了变化;因此,本实验选择与能量代谢相关的酶LDH和ATPase作为指标,观察其对RA寒证模型家兔能量代谢的影响。

卵蛋白诱导的RA模型能很好地模拟人RA病理过程,而且病理过程至少持续8周,在家兔等较大型动物上能够复制,是研究RA的理想的模型[13]。但是,卵蛋白诱导的RA模型关节局部始终红肿热痛,能量代谢异常活跃,类似于人RA发病早期的“热痹”。冷冻1次后,关节局部皮温逐渐降低,血沉加快,红细胞压积下降,纤维蛋白原增加,肢体血流缓慢,流量减少,与人RA后期的“寒痹”和“风寒湿阻证”相似[10]。前期的预实验观察发现,冻后第14天,皮温降至正常或者稍低,说明低温应激能使机体能量代谢下降。中医所谓“寒”就是低温环境刺激,这种单纯疾病动物模型过程中融入中医病因因素,既符合现代医学RA病理特点,又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特色。

LDH是糖无氧酵解的关键酶,广泛存在于组织细胞内,主要作用是催化乳酸与丙酮酸之间的反应。葡萄糖通过无氧酵解最后被LDH催化生成乳酸。机体在病理条件下,LDH活性增强,催化乳酸氧化,这是机体自动调节的保护性代偿机制。当滑膜组织缺氧时,滑膜细胞生理功能被破坏,发生一系列病理生化变化,滑膜细胞变性释放出LDH、细胞被破坏越多, LDH活性越强。本实验中模型对照组、平补平泻组、捻转补法组和热补针法组家兔滑膜LDH活性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印证了以上观点。此外,丙酮酸被LDH催化产生大量乳酸,乳酸在体内的大量堆积又会导致机体疲乏无力。本实验造模成功后,家兔精神萎靡、活动量减少的症状与之相符。针刺治疗1周后,平补平泻组、捻转补法组和热补针法组滑膜LDH活性均向正常水平恢复(P<0.05),说明各种针刺方法均可使LDH活性降低,这可能是因为针刺可以增强局部血液循环,从而增强了供氧能力,使机体局部组织缺氧状态得到改善,细胞有氧呼吸增强,相应的无氧呼吸开始减弱,LDH活性也逐渐降低;且热补针法降低LDH活性的效果优于平补平泻法和捻转补法(P<0.05)。研究发现[14]疲劳大鼠骨骼肌中LDH含量明显增高(P<0.05),通过服用抗疲劳中药能明显降低血清LDH[15],这与本实验结果相似。ATPase是细胞膜上重要的离子载体,具有载体和酶的功能,可用于判断机体能量代谢的强弱。模型对照组ATPase活性增高,可能是因为低温应激使机体能量代谢下降,机体应激性增高了ATPase活性。针刺治疗后,ATPase活性进一步增高,说明这几种针刺方法均能使机体能量代谢能力增强,以热补针法的效应最明显。相似的研究[16]也表明针刺可以使小鼠胃及骨骼肌ATPase活性明显增强,与本实验结果相符。

LDH是无氧代谢酶,ATPase是有氧代谢酶,以上的结果提示:针刺能够降低无氧代谢而增强有氧代谢。热补针法可增强机体有氧代谢,使机体产生更多的能量,部分转化为热能散出体外,这可能就是热补针法“取热”的机制;但是机体能量代谢是一个涉及多个环节的复杂过程,仅从两个能量代谢相关酶的变化来得出上述结论为时过早,还需要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4参考文献

[1]郑魁山,郑俊江,郑俊鹏,等.郑氏针灸全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89-290.

[2]王友莲,邹伏英,张娜.类风湿关节炎并发糖代谢异常[J].江西医药,2010,45(12):1245-1216.

[3]刘健,谢秀丽,盛长健,等.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蛋白质代谢变化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临床医学,2010,17(2):278-279.

[4]Chung CP, Oeser A, Solus JF, et al. Prevalence of the metabolic syndrome is increased in rheumatoid arthritis and is associated with coronary atherosclerosis[J].Atherosclerosis, 2008, 196(2): 756-763.

[5]杜小正,秦晓光,赵彬元,等.传统热补针法对实验性关节炎家兔的镇痛效应及脑脊液中β-EP,CCK-8含量的影响[J].针刺研究,2006,31(2):86-89.

[6]杜小正,秦晓光,尹少兰,等.传统热补针法对实验性关节炎兔痛阈及脊髓SP含量的影响[J].中医研究,2006,18(1):12-15.

[7]杜小正,秦晓光,方晓丽.热补针法镇痛后效应的观察及其对外周PGE2、SP含量变化的影响[J].中医研究,2010,23(1):18-20.

[8]杜小正,秦晓光,方晓丽.热补针法镇痛后效应及其对关节局部组织β-内啡肽和PGE2的影响[J].针刺研究,2009,34(5):319-323.

[9]Tominaga K, Alstergren P, Kurita H, et al. Clinical course of an antigen induced arthritis model in the rabbit temporomandibular joint[J].Journal of oral pathology & medicine, 1999, 28(6): 268-273.

[10]吴垦莉,张珊珊.寒凝血瘀证动物模型的研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6,2(2):49-51.

[11]李忠仁.实验针灸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314.

[12]陆寿康.刺法灸法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92-95.

[13]刘贺,陈伟,王轶楠,等.卵清蛋白诱导的兔类风湿关节炎模型的建立及评估[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2):2799-2802.

[14]李伟,马襄城.增力祛痰口服液对训练大鼠骨骼肌部分生化指标影响的研究[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6,25(1):96-97.

[15]李丽.补气活血方抗运动性疲劳的实验研究[J].中医药信息杂志,2006,23(3):65-66.

[16]关卫,王芳,李谈,等.石氏捻转补泻手法对健康小鼠能量代谢相关酶的影响[J].天津中医,2002,19(5):29-32.

(编辑陶珠)

文章编号:1001-6910(2016)01-0058-05

中图分类号:R593.22

文献标志码:B

doi:10.3969/j.issn.1001-6910.2016.01.26

作者简介

杜小正(1973-),男(汉族),甘肃兰州人,博士,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传统针刺手法治疗免疫系统疾病。

* 基金项目:2011年度甘肃省教育厅第二批科研项目(1106B-08);2010年度甘肃中医学院中青年科研基金项目(gszyxy2010-4)

收稿日期:2015-06-18;修回日期:2015-11-11

猜你喜欢
类风湿关节炎家兔动物
春季家兔管理四要点
秋养家兔 配种要点需牢记
家兔“三催”增效饲养法
家兔疾病 如何检查
类风湿关节炎蒙医药治疗现状与展望
最萌动物榜
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及其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动物可笑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