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开放:时代使命

2016-07-12 17:57
遵义 2016年24期

文丨记者 龚 琴

大开放:时代使命

文丨记者 龚 琴

马家湾立交桥(胡志刚/摄)

在刚刚结束的遵义市第五次党代会上,有一个词反复出现,在市委工作报告中60次被提及。这个词,就是开放。

奋力打造西部内陆开放新高地,是省委赋予遵义的“时代使命”,必须坚决打赢这场“争夺战”。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像遵义这样“三不沿”的西部内陆城市,开放的空间决定着发展的空间,开放的水平决定着发展的水平,开放的程度决定着发展的后劲。

变化的格局

一个半世纪前,39岁的黎庶昌被任命为清朝中国驻英、法两国的三等参赞,开始了外交生涯。这位名叫黎庶昌的遵义人“带着辫子,穿着中国长袍”成为清代遵义,乃至贵州走出封闭“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这是遵义人的一次“出走”,也是中国人的一次“出走”。

那会儿的黎庶昌绝不会想到,100多年后,他的家乡,这座偏居西南一隅的城市要打造成为西部内陆开放新高地。

将时间再次拨动,即使放到5年前,遵义要成为对外开放高地,也会有许多人提出质疑。遵义不沿江、不沿边、不沿海,对外交往是天然短板。然而5年过去,在市第五次党代会上,遵义旗帜鲜明地提出了“为打造西部内陆开放新高地而不懈奋斗”。5年,时间给这座城市施以了怎样的魔法?

5年来,遵义完成进出口总额42亿美元,是“十一五”期间全市进出口总额的3.5倍,年均增长49%。

在巩固提升白酒、茶叶、海绵钛、钢丝绳、电子继电器、精密齿轮、铝工业成套设备等传统出口产品的基础上,引进和培育了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集成电路、LED触摸屏、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设备、核工业铸锻产品、新能源汽车及零配件等高新技术产品。截至2015年底,与我市有经贸往来的国家和地区已达到69个,比“十一五”期末增加了33个。全市外贸企业累计达到627家,比“十一五”期末增加341家。

在开放平台建设方面,新获批设立国家和省级开发区15个。截至2015年底,全市开发区规划总面积达316平方公里,现已开发利用面积125平方公里。2012-2015年,全市开发区累计完成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3551亿元,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4912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3073亿元,完成财政总收入804亿元。开发区已成为我市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遵义综合保税区申建有望于2017年获得国务院批复并封关运行,目前园区完成标准厂房建设86.3万平方米,在建标准厂房110.7万平方米。招商引资取得较好成效,入驻综保区企业已达52家。

2014年9月,全面启动遵义机场口岸的申建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国家口岸办、省口岸办及“一关两检”等联检单位的大力支持下,遵义机场临时对外开放获国家口岸办批准,于2015年6月28日实现遵义直飞香港。目前,遵义机场已开通了到香港、韩国仁川、泰国曼谷等境外和国际航线,正在积极向国家口岸办争取建立正式航空口岸,遵义机场口岸已纳入国家口岸发展“十三五”规划。

5年来,全市成功获批贵州航天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基地、遵义茶叶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黔北特色农产品出口基地、新蒲高新技术产品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遵义经济技术开发区外贸转型升级综合性示范基地等5个省级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和国家级遵义白酒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2015年,出口基地进出口总额占到了全市进出口总额的80%以上。

与此同时,我市引进500强企业52家,其中世界500强企业16家。全市外商投资企业累计达到82家,比“十一五”增加了47家。2011年,贵州地矿106地质大队中标肯尼亚地质勘探业务,遵义企业首次实现对外工程承包,并带动了相关设备出口200多万美元,至此,我市对外工程承包、境外投资实现零的突破。2014年贵州长征天成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投资海外矿业公司,拥有莫桑比克赞比亚省锆钛砂矿股权,开启了遵义企业境外投资先河。2015年,茅台集团在法国成功收购海玛酒庄,并在巴黎设立办事处,海外代理商达到84家,网络覆盖63个国家和地区。

……

这一系列开放动作背后,是遵义对所处区域格局变化的深入思考和对自身发展的自我施压。

25项国家级和37项省级改革点深入推进,赤水河流域生态文明制度改革、汇川区司法体制改革经验在全省全国推广。

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扎实推进,院士工作站、重点实验室达47个,高新技术和创新型企业达126家,实施国家、省部级科技成果转化600多项,综合科技进步指数达61%。

……

5年时间,是什么让遵义发生奇迹?

是敢为人先的胆识、敢于冲破旧观念的勇气、敢于创新的气魄和海纳百川的胸襟。遵义人的回答掷地有声。

开放的格局

一个个鲜活的案例,印证了一个规律:在全球一体化进程加速发展的今天,地方发展也更应以开放视野拥抱变革,积极从中寻找借势借力的相对优势。因此,当省委在今年年初召开省委常委会议,专题听取遵义工作情况汇报,研究指导遵义市“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时就为遵义的未来明确了目标和方向:坚持红色传承、推动绿色发展,奋力打造西部内陆开放新高地。“开放”,以一种磅礴之势走入遵义人的视野。这也在遵义掀起了一场大思考、大讨论。当时遵义的不少干部就发出感慨:开放思维,放开手脚!

遵义市第五次党代会提出的“奋战五年,把遵义打造成为西部内陆开放新高地”的战略目标,并在报告中60次提及“开放”二字,这也为遵义指明了未来发展的大方向。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遵义要打造西部内陆开放新高地,必须坚持以红色传承为精神动力、以绿色发展为战略选择,深入践行开放发展理念,发自内心重视开放,满怀信心迎接开放,坚定决心狠抓开放,高扬开放主旋律,奏响开放最强音。

构建便捷高效的通道是内陆城市拓展开放空间的突破口。全力提升向北开放通道水平,大力推进“四个互联互通”,借重庆之“梯”,踏上丝绸之路经济带。用好上海对口帮扶我市机遇,全面深化合作,搭上海之“船”,向东融入长江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积极畅通向南连接珠三角经济区并延伸至港澳台、向西联接“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的开放通道,构建集公路、铁路、航空、航运、信息网络为一体的开放通道体系。依托开放通道优化生产力布局,大力发展通道经济,推动中部区域成为开放的排头兵、西部区域成为开放的领头雁、北部区域成为融入重庆的桥头堡、东部区域成为向东挺进长三角的先遣队。

平台是增强吸引力、提高承载力、提升竞争力的主阵地。开放上要有大发展、大突破,必须加快构筑开放平台。坚持把“5个100工程”作为扩大开放的集聚性平台,完善配套设施,创新体制机制,加快产业集聚。全面提升遵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水平,加快申建遵义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突出保税加工、物流、贸易、金融等核心功能,加快建设遵义综合保税区。努力把遵义机场建成航空口岸,大力申建陆路口岸、国家肉类和水果指定进境口岸、国际邮政口岸。加快建设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开放式的众创空间和虚拟创新社区,做实做强遵义软件园、大学生创业园。着力提升中国•贵州国际茶文化节暨茶产业博览会等展会影响力和知名度,全力打造国际开放平台。

开放主体既是扩大开放的主力军,也是检验一个城市开放水平的重要标志。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围绕新兴产业和重点领域,引进一批世界知名企业和行业领军型企业,大力培育一批外经贸骨干企业和外向型龙头企业。围绕特色优势传统产业,引进一批战略投资者,壮大一批本土企业,培育一批中小型企业。围绕提升配套服务,培育引进一批现代物流、研发设计、法律服务、商务咨询、文化创意和家政服务等生产生活性服务业主体。围绕社会事业发展,引进一批知名教育、医疗机构来遵办学办医。抢抓国家金融支持贫困地区加快发展机遇,大力扶持一批企业上市,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培养和引进一批开放型人才。

兼容并包的开放文化是推动大开放的活力源泉。要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思想引领、文化感召、精神激励作用,引导全民树立开放胸襟和包容胸怀,营造“人人都是开放形象、处处都是开放环境”的良好氛围。大力倡导“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尊重知识、尊重创造”的创新文化,让创新创造蔚然成风,让开放活力涌动如潮。

一流的营商环境是扩大开放的“生命线”。坚持以开放倒逼改革、以改革促进开放,抓好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加快贸易自由化、投资便利化体制机制改革步伐,加大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服务效能。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完善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建设“法治遵义”。健全完善社会诚信体系,建设“诚信遵义”。坚持高效运转、靠前服务、担当有为,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

作为贵州的副中心城市,作为贵州扩大开放的最前沿,遵义与省内其他市州有着不一样的历史意义、政治使命和发展责任。旧的故事还未风干,新的传奇已经展开。

昨天,走出去要通过沿海门户。

今天,门户就在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