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扶贫”拓宽农民致富路

2016-07-12 17:57文丨杨云平
遵义 2016年24期
关键词:产业基地龙头企业贫困村

文丨杨云平

“党建+扶贫”拓宽农民致富路

文丨杨云平

民居似别墅,整齐排列;道路似彩带,贯穿村落;果架似画廊,生机盎然……如今,行走在焕然一新的村庄,绥阳县太白镇富裕村党支部书记的心里总是美滋滋的,而更让他感到高兴的是,目前全村已发展起了规模化的牛羊养殖、果林种植、稻田养鱼等产业,村民们由此找到了脱贫致富的门路。

绥阳县半年间实现两个贫困镇“摘帽”,13个贫困村“出列”,1.3万贫困人口“脱贫”。据悉,该县紧紧围绕“党建带扶贫,扶贫促党建”的工作思路,创新推行“党建+扶贫”模式,将基层党建与精准扶贫有机融合起来,以党建引领扶贫工作取得实效,农民增收致富渠道进一步拓宽。

“党建+产业基地”。积极引导各乡镇各贫困村结合实际,发展适合本地方的产业,因地制宜建立产业基地,激励贫困村、贫困户规模发展现代高效种养产业。运用“支部+产业基地”的模式,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让党组织参与到产业基地发展的过程中,引导有创业能力的党员把组织关系转到产业基地党组织,发挥党组织在产业链上的引领示范作用,帮助贫困户摘掉“穷帽”,实现党建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放眼绥阳,粮油、烟、畜、椒、果蔬、中药材等6大绿色产业的各类基地已是星罗棋布,全县绿色经济产品基地发展到560个,面积30万亩以上。这些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大小基地,为二、三产业的加工营销提供了丰富的农产品原料,为延长绿色产业的链条夯实了基础。3个省级、1个市级农业示范园区完成投资9.4亿元。郑场万亩金银花、旺草黑木耳等15个高效农业园星罗棋布、竞相绽放,诗乡花海、兴隆花卉等成功探索农旅融合新模式,无土栽培等现代农业技术全市领先。

“党建+龙头企业”。建立“党支部+龙头企业+贫困户”的脱贫模式,围绕“强化党建龙头、促进产业发展”的思路,积极探索“党委政府引导、龙头企业帮扶、贫困户受益”的企业帮扶脱贫致富新路子,引进一批与本地实际发展需求相适应的县内外龙头企业,并鼓励、引导贫困户通过土地流转、返包倒租、企业务工等多种方式增收,促进基层党建、企业发展与贫困群众同频共振、互利共赢。该县黄杨镇大力推进“支部+协会+基地+农户”及“公司+协会+农户”模式,以洗马池村、群裕社区为龙头,统一管理、集中收购、深化加工,进行抱团发展,谋求利益最大化,顺利实现黄杨小米辣通过集体经济走出农村。该镇近6000余户、约20000人靠种植小米辣作为增收来源,辐射全镇种植面积达25000亩,实现群众收入6000万元以上。全县由龙头企业牵引,协会和专合组织运作带动的农户有3万多户。

绥阳县太白镇富裕村村级集体经济(黄云/摄)

“党建+合作组织”。按照“产业建支部、党员带头富、农民增收入”的工作思路,积极引导基层党组织、致富能人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鼓励贫困户以资金、土地、劳动力等多种方式入股,壮大合作社规模。创新农民专业合作社党组织设置形式,把党组织建在农民专业合作社上,实行党支部领导下的统一规划建设、统一种植模式、统一技术指导、统一产品销售,把合作组织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合作组织骨干,充分发挥合作组织党员“带头服务、带领致富、带动和谐”的先锋作用,带动群众共同致富。全县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带动作用,鼓励和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贫困村建立生产基地,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带动贫困户稳定增收。据了解,全县现已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320余家,其中有20余家专业合作社获得有关政策补助资金共计近1000万元,带动10000余名群众脱贫致富。

“党建+电商扶贫”。引导基层党组织围绕电商做文章、想办法,找准党建与电子商务发展的契合点,及时将“支部建在网上”,在县级建成电商孵化中心,在各乡镇建立村级服务站,不断拓展基层党组织服务功能,发挥党组织在电商扶贫中的引领作用,推动基层党建和农村电商互促共赢。目前,全县建立1个电子商务产业园、15个乡镇电商扶贫服务站、46个贫困村服务点,依托邮政快递物流配送到乡镇服务站或县级电商服务中心,实现“县城—乡镇—贫困村”循环联运积极推动“绥货出山”,为贫困户早日脱贫摘帽创造了有利条件。

“党建+党员引领”。为发挥党员“排头兵”作用,在镇、村党员干部中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从理论上武装党员头脑,以党员为先锋打赢脱贫攻坚战。深入了解党员创业致富愿望,引导党员创业,将党员培养为致富、带富先锋。在党员中开展“亮牌示范”活动,以党员带头的感召力影响广大群众参与到产业建设、脱贫攻坚中来。健全完善党员示范带动长效机制,形成支部带党员、党员带产业、产业带群众的扶贫模式。广大党员和党组织奋斗在脱贫攻坚一线,坚持“领导带头、干部带领、党员带动”,实施“1+1+N抱团帮扶、基层党员全覆盖走访、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包保行动。该县46名县级干部挂帮46个贫困村,协调项目30余个涉及资金5000余万元,推动468名贫困户成功脱贫;46名党员干部组建脱贫攻坚先锋队赴贫困村任“第一书记”,350余名干部组建46个驻村工作组驻贫困村;8000余名党员与结对贫困户回访见面对接,为扶贫对象送去了慰问金和米、面、油等生活用品。同时,抽懂技术的业务骨干和技术员,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和帮助贫困群众发展大棚蔬菜、特色养殖等产业,让贫困群众逐步脱贫、走向富裕。

猜你喜欢
产业基地龙头企业贫困村
连长兴岛世界先进石化产业基地
大连长兴岛世界先进石化产业基地
大连长兴岛世界先进石化产业基地
大连长兴岛世界先进石化产业基地
山西省级扶贫龙头企业和扶贫农民专业合作社名单出炉
贫困村开通“网上大集”
由“贫困村”变成“百万村”
一个贫困村的“暴富”——宝丰村的农业也能让人“吃撑”
2018年全球农化产品销售前20名的龙头企业
农业农村部举行定点扶贫地区龙头企业对接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