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事”莫“小视”

2016-07-12 17:57文丨蔡建军
遵义 2016年24期
关键词:水利厅汪洋党费

文丨蔡建军

“小事”莫“小视”

文丨蔡建军

失之小节,也许是酿成大错的开始。近年来,那些沦为贪官的党政领导干部,也不是一开始就“病入膏肓”,而是平时思想上放松警惕,漠视生活小事,结果由小到大,由浅入深,一步步升级,最终陷入不可自拔的泥潭。小事之中有党性、也有政治。它折射出党员的宗旨意识,体现着干部的作风形象,关系到人心向背的大局。

这是一条让人费解的消息:“不足额交纳党费,甚至用公款交党费……”广西玉林市委日前在首轮专项巡察中,发现一些单位党的领导弱化,党建工作薄弱所反映的问题。试问,在缴党费这类“小事”上都经不起考验,又何谈在关键时刻站得出、顶得上?”党员干部作风无“小事”,更莫“小视。”

党龄时间长、思想觉悟就一定高?身处领导位,就一定素质好?其实也不尽然。中央及地方在巡视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地发现了党员干部存在的类似问题。有的中央部委的一些司局级干部连“四个全面”“五大发展理念”都答不全,甚至忘记了自己入党是何年,还颇有微词地抱怨“没啥用”,这不正是政治意识淡漠、政治虚无主义的具体表现吗?

失之小节,也许是酿成大错的开始。近年来,那些沦为贪官的党政领导干部,也不是一开始就“病入膏肓”,而是平时思想上放松警惕,漠视生活小事,结果由小到大,由浅入深,一步步升级,最终陷入不可自拔的泥潭。

小事之中有党性、也有政治。它折射出党员的宗旨意识,体现着干部的作风形象,关系到人心向背的大局。在党言党,不只是要求党员干部为党说话,还要求其学会用党言党语说话,而党的基本常识往往是党言党语最具代表性的词句。不过,知识与常识,一字之别,差距甚大。只有学得多了、思得深了、做得好了、悟得透了,知识才会成为常识。

党的六中全会公报指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这为当前和今后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现实中,一些党员“衙门”作风严重,对前来办事的群众冷若冰霜、爱理不理,甚至横挑鼻子竖挑眼,推诿扯皮“踢皮球”。这种行为,背离群众期盼、损害党的形象,又何谈以实际行动为百姓谋福祉?

任何问题的发生和发展,都有从小到大、从量变到质变的渐变过程。俗话说,“针尖大的窟窿斗大的风”。纵观很多领导干部的坠落轨迹,无不是跌倒在所谓的不足为奇的小事小节上。从严治党必须从小事抓起,从细微处着手,做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小节”不拘,“小恶”不断,终究“大节”难保,变成“大恶”。

怎么对待小事,看似小节,实乃大节,容不得丝毫马虎。清人张伯竹曾言:“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分,我为人不值一分。”今天,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共产党人,理应保持更高尚的道德情操。

一个党员干部把纪律挺在前面,凡事想一想纪律,对一对党规,就会远离“四风”,不会与贪腐挂钩。吉林省水利厅原厅长汪洋湖有“不吃鱼”的习惯,许多人都知道。12年后,他调离水利厅,人们发现,汪洋湖吃鱼了!原来,汪洋湖在水利厅之所以不吃鱼,是因为水利厅下面管着大大小小的水库,逢年过节,这些单位可能会往家里送鱼,容易滋长不良之风。诚如汪洋湖所言:“堤溃蚁穴,这个口子不能开,有了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就会越收越多,时间长了,就陷进去了。”

一个人把事情看“小”还是看“大”,往往能决定他人生的成败。让党的纪律规矩深入骨髓,方能有坚守纪律的自觉。不管在何时何处,都要严格要求自己,在无人监督之处、举棋不定之时,多想想焦裕禄、孔繁森,看看徐才厚、刘志军,用“两面镜子”照一照,何去何从,必能清醒明白。

猜你喜欢
水利厅汪洋党费
省水利厅组织召开党史学习教育总结会议等
省水利厅科学组织全省秋汛防御工作开展
水利厅召开党史学习教育宣讲大会等
交纳党费的过程中,下级党组织上缴党费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党费那些事儿
党的女儿
亘贯古今的汪洋台
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召开
汪洋之中一条船
党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