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眼·阅悟

2016-07-12 09:31
人民教育 2016年19期
关键词:教育观威信成人

要正确认识孩子学习的“动力”

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第三中学 程晖

2016年第15期《人民教育》所刊文章《孩子学习的动力去哪儿了?》引发我对学习动力观的思考。

首先,学习动力与教育本身带有的一定的约束性不矛盾。教育的约束性在幼童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不断纠正孩子们的不良学习习惯。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不仅可以保证课堂教学有序进行,还是学生拥有持久学习动力的基础。

其次,学习动力也可能来自“痛苦”的学习过程中。试想一下,有哪一个小孩子天生很乐意地去识记和背诵一定量的字词句?自愿地去完成算术作业?除了少数有天赋的儿童,更多孩子需要在“痛苦”的学习过程中发现属于自己的快乐、喜好、责任、未来以及建诸其上的学习动力。

最后,学习动力不仅是个人层面的,还有社会、国家层面的。学习动力的源头不能只有自由与尊重,还需要责任与方向。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能仅仅来自对自己未来的责任感,还需要建立在对社会、国家未来的责任感之上。

警惕“知识至上”对儿童的伤害

内蒙古包头市昆区团结一小 刘鹏

《人民教育》2016年第15期《把儿童的世界还给儿童》一文引领着读者继续思考:是淮夺走了儿童的世界?儿童世界的对立面究竟是什么?

我认为,成人“知识至上”的教育观就是儿童世界的一个对立面。“知识至上”的教育观是以知识的学习、记忆、积累为重心来构建教育,追求知识的系统完善、追求正确答案,使学生学习变得被动僵化、不堪重负。它与儿童世界的对立体现在:儿童以“心灵直觉”的方式对世界探索求问,却被困在成年人设计掌控的知识泥沼中,不得自由;儿童的“终极问题”被知识的“合理解释”消解,事实上这些解释往往只是肤浅的表象,却堵塞了儿童对真理探求的好奇之路;成人急于在儿童世界建立成人世界的体系,事实上对儿童生长力、创造力造成致命伤害。

教师的另一种危机

安徽省安庆市高花亭小学 王老实

《人民教育》2016年第15期“直面教师胜任力危机”核心议题中《为什么教师会失去威信》一文,问出的是教师群体的内部危机。笔者品读咀嚼再三,认为教师倘若要树立和保持威信,还面临着另一種危机。

这种危机来自学校之外。它可能是家长没有给予教师应有的尊重。家长对教师的尊重,不是对教师身份的膜拜,而是对知识的重视,对社会主流价值的认同,这是教师威信产生的沃土。它可能是社会舆论没有给予教育应有的宽容。宽容教育改革进程中的困难,宽容教师作为人的弱点和过错,没有这样的社会舆论环境,教师威信从何谈起?

猜你喜欢
教育观威信成人
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观对项目化学习的发展意义
养大成人
基于“学为中心”教育观的“5.2分式的基本性质”教学探索及反思
神回复
微信vs威信
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神奇的太阳
自画像
The Doll’s House——成人世界的缩微模型
教育观形成的一般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