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新理念引领粮食流通工作新发展

2016-07-14 07:08贺爱琳
中国粮食经济 2016年6期
关键词:储粮粮油粮食

文//贺爱琳



用新理念引领粮食流通工作新发展

文//贺爱琳

今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视察期间,强调了“四个不能”,即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粮食生产、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任何时候都不能淡漠农村、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农民。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要求我们在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进程中,进一步深刻认识粮食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增强抓紧抓好粮食工作的自觉性。

做好粮食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坚实保障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粮食是人们生活的必需资料,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物质基础。纵观我国几千年来的发展历程,历朝历代的治乱兴衰,莫不与粮食生产的丰歉息息相关,莫不与粮食供给的裕缺紧密相连。当前,我国之所以能够保持安定祥和的社会局面,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粮食工作,坚持不懈地抓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立足国内实现了粮食供求的紧平衡。

同时,粮食工作的水平也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一个社会粮食供给的充裕程度特别是品种品质水平,影响着社会成员的身体素质和精神面貌,反映了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富裕程度。我们一定要从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确保粮食供给安全和质量安全的重要意义。

做好粮食工作,是加强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粮食不仅是生活的必需品,也是工业发展的重要原料、商贸流通的重要物资。做好粮食工作,刺激粮食贸易的繁荣,将带动食品工业的发展,对国民经济增长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同时,粮食也是国家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战略物资。粮价水平对整个社会物价水平的形成起着基础性、先导性的作用。因此,粮食供求平衡、粮价运行平稳,被确定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而粮食储备也成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做好粮食工作,综合运用收购价格、风险基金、市场监管、储备粮吞吐和进出口等手段,把握宏观调控的方向、节奏和力度,有利于实现国民经济的平稳运行和协调发展。我们一定要从新发展理念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粮食储备和流通工作的重大作用。

做好粮食工作,是建设美丽乡村的重大举措

粮食的生产环节在农业,粮食的流通基础在农村,粮食的收购对象是农民,粮食工作与“三农”有着密不可分的天然联系。做好粮食工作是服务美丽乡村建设的需要。一方面,粮食系统是现代农村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粮食行业建立的购销网络体系,在粮食购销及农资供应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有利于提高流通效率,降低流通成本,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同时,按照中央扶贫开发工作的统一部署,发挥粮食部门行业扶贫的职能作用,有利于促进贫困地区优质粮油生产,拓展粮食生产功能,整体提升粮食产业价值。另一方面,粮食系统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力量。落实国家粮食直补和良种补贴政策,将直接保护种粮农民的利益,带动农民实现直接增收;执行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合理调节粮价,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带动农民实现生产增收;发展粮食产业化经营,提高精深加工水平,将提升粮食生产效益,带动农民实现转化增收。我们一定要从促进农业和农村全面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粮食流通部门肩负的重要使命。

当前,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速度换挡、结构优化、动力转换,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情高涨,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这些都对传统粮食产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新挑战,也带来了新动力新机遇。面对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粮食流通工作必须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以习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强大动力和重要遵循,以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 “五大理念”为统领,谋划新思路,完善新举措,促进新发展,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更大贡献。

坚持在创新发展中打造粮食安全保障制度体系

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把改革创新粮食流通体制放在首位。一是全面落实粮食安全责任。严格按照国务院关于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的要求,强化粮食安全意识,自觉贯彻粮食安全战略,坚决守住粮食总量安全、质量安全、农民增收、市场稳定四条底线。建立完善各级政府共同负责的粮食安全保障工作机制,健全粮食安全目标管理制度,加强对责任落实的监督检查和结果运用,将粮食安全责任层层落实到位。粮食部门要把贯彻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作为首要工作任务来抓,在领导精力上、组织保证上、力量投放上加大倾斜力度,主动加强同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积极推动建立部门工作协调机制,建立健全相关配套措施,构建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的合力。二是创新粮食收购形式。严格执行和广泛宣传国家粮食收购政策,守住“种粮卖得出”的底线,充分调动和保护农民种粮和售粮积极性。要不断创新收购形式,改变国有粮食企业坐站收购、坐库守粮“吃政策饭”的经营方式,积极做好种粮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新型粮食生产经营主体收购服务,采取预约收购、订单收购、上门收购、定点收购等形式,充分掌握粮源,巩固主渠道和主业地位。同时积极引导社会粮食企业开展市场化收购,满足农民售粮需求。按照市场定价、价补分离的原则,探索实行目标价格政策,完善粮食价格形成机制,逐步建立价格低时补生产者、价格高时补低收入消费者的机制。三是创新地方储备粮管理方式。为确保地方粮食储备有效运转和可持续发展,更好地发挥地方储备粮的调控功能,必须创新地方储备粮管理方式,在确保地方储备数量真实、质量良好、管理规范、调用高效和坚持政府对其所有权、动用权和监管权不变的前提下,采取由承担地方储备粮经营管理的国有粮食储备企业与粮食加工龙头企业合作经营地方储备粮的方式,搞活地方储备粮经营管理。鼓励符合条件的多元市场主体参与地方储备粮收储、加工等相关工作,共同打造储备加工物流一体化发展模式。这既能有效规避地方储备粮轮换的市场风险,又确保了在粮食市场低迷的情况下地方储备粮经营有利,管理规范。四是创新安全保粮新机制。牢牢树立“保粮就是保稳定、保安全”、“保粮出效益”的理念,全面落实“双随机”监管要求,认真履行行政监管督导职责,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度,把责任真正落实到每个收储执行主体、每个承储企业负责人、每个仓库保管员,切实做到“谁储粮、谁负责”“谁坏粮、谁担责”。大力开展“一符四无”保粮活动,认真执行“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保粮方针,切实抓好以“三低”为主要内容的科学保粮工作,确保粮食储藏安全。五是创新全社会粮食流通监管方法。坚持依法管粮,加强行业监管,规范各类粮食经营行为,严肃查处违法违规案件,维护粮食流通市场的秩序与稳定,保护好种粮农民的合理收益。加快推进粮食流通监管信息化平台建设,逐步建立涵盖规模以上粮食企业、中小企业和个体粮食经营者的大数据平台,完善守法诚信档案体系和评价制度,做到信息化数据的可跟踪、可溯源、可查询、可共享,实现对市场主体的动态监管。

坚持在协调发展中打造新型粮食产业经济体系

当前,粮食流通和粮食产业短板不少,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比较突出。必须围绕粮食流通能力现代化和粮食产业协调发展,下大力气把短板补起来,破解木桶效应。一是深化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通过并购、重组、强强联合多种途径,对基层粮食企业重新整合,盘活存量资产,以储备库、中心粮库为基础,促进资产、资源、产业集聚,适应新形势下粮食购销发展和现代粮食流通发展的需要。鼓励和推进粮食企业国有资本、非国有资本等交叉持股互相融合,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基层国有粮食企业要主动融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强与中央企业、省属企业和民营企业合作,不断激发企业内生动力和市场活力。二是积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淘汰高能耗、低水平、粗放式的落后加工产能,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稳妥处置长期亏损、资产负债率高、停产半停产的“僵尸企业”。重点培育扶持壮大一批粮食加工型龙头企业,全力打造潜力大、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的粮食精深加工产业,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促进粮食生产、仓储、物流、销售全产业链协调发展,推动粮食产业转型升级。三是要做新做特粮油产品。坚持“名、特、优、新”发展理念,大力开发留胚米、富硒米、营养糙米、营养强化米、特色米粉、稻米油、山茶油等特色粮油产品,充分利用粮油副产品进行深度开发利用,增加市场有效供给。通过扩大碎米制淀粉、碎米制糖、米糠制油、稻壳发电等粮食副产品综合利用规模,提高粮食资源的转化利用效益。四是要做强做优粮油品牌。按照“政府引导、企业自愿”的原则,鼓励县与县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采取统一品牌、统一标识、统一包装、统一价格、统一销售等形式,进一步整合现有品牌资源,加大品牌宣传推广,扩大品牌辐射范围。依托现有优质品牌,打造一批绿色粮油产品品牌。

坚持在绿色发展中打造现代粮食仓储物流体系

绿色发展是人类发展理念与发展方式的根本变革,其核心是低碳发展、清洁发展、循环发展、节约发展。粮食行业要顺应经济社会发展新潮流和人民群众健康安全新要求,大力实施绿色生态储粮工程,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支撑体系,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粮食储藏工作的可持续发展。一是加快绿色粮库建设。采取原仓原址改(扩)建或退城(镇)进郊异地重建方式,搞好绿色粮库建设。新建粮仓采用防雨防潮、隔热保冷新材料及绿色环保材料建设,满足绿色储粮技术在仓房密闭、保温等各方面的建设要求。同时,搞好粮食仓库的维修改造工作,全面利用低耗高效的通风系统,通过封闭循环通风,对仓房进行通风降水、降温,最大限度地降低仓内空气中的氧含量,减少能耗费用,提高实施低温储粮的经济效益。二是大力推广绿色储藏技术。加快实施“科技储粮”工程,大力推广应用科学储粮新技术,积极探索计算机粮情检测、机械通风等保质保鲜新技术、新方法,推广绿色生态储粮技术,符合条件的地方要积极推广充氮储粮、谷物冷却储粮等绿色生态储粮技术,努力提高科学储粮技术水平。通过推广绿色储粮,实现减少熏蒸用药或不用药,逐步淘汰熏蒸除虫方式,降低粮食污染,增加企业保粮效益。三是提升完善中心粮库功能。采取引企入库等方式,加强与民营粮食加工、物流等关联配套企业合作,将中心粮库打造成为区域性、一体化的现代粮食产业园。结合“智能粮库”建设,强化“三个提升”,即,提升粮库仓储信息化管理能力,适应粮食远程监控、粮情监测、通风、熏蒸、控温等智能一体化控制需要;提升仓房密闭、保温等能力,适应充氮储粮等各种绿色储粮技术要求;提升粮库散粮机械接收发放等现代粮食物流能力,将中心库打造成为区域性粮食物流节点,适应粮食现代物流和新形势下粮食购销发展的需要。四是打造绿色粮油产品。通过减少种植环节化肥使用、控制储藏环节熏蒸用药、建立粮食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和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等,减少粮食污染,保障粮食质量安全。采取加大科学食粮宣传、加强行业指导等方式,推动粮食适度加工,保住粮食中的营养成分,适应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和健康需求。五是打造绿色生态粮食企业。按照“绿色、低碳、循环”的发展理念,把节能减排作为转变粮食产业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推进粮食企业的节能技术改造,加大节能产品和技术的推广应用。正确处理好粮食产业发展和资源、环境的关系,保护好粮食企业的生态环境,最大限度地开发自然资源,使粮食企业既有自身的良性循环系统、良好的生态储粮条件,又和周围自然生态系统保持平衡,实现粮食仓储设施与自然生态和储粮生态共存。

坚持在开放发展中打造粮食流通合作共赢体系

在经济全球化、我国经济深度融入全球经济的大背景下,粮食行业必须实施走出去、引进来的双向开放战略,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发展自己,努力构建开放型粮食经济新格局,走开放发展之路。一是建设现代粮食物流体系。把握和对接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战略和全国粮食物流通道建设要求,依托中心粮库和有条件的企业,建设粮食物流节点体系。产粮大市重点建设2~3个国家级重要粮食物流节点,通过完善中转仓容、配置大型粮食接收装置、散粮运输火车、汽车等“四散化”作业设施,使其年粮食中转能力满足市内和跨省粮食集中接收发放的需要。县、市、区依托粮食企业现有设施和场地,通过改组、改造和提升功能,建设以县级粮食物流配送中心和批发市场为骨干,以乡镇门店为基础,辐射农村和城市社区,形成购、销、存、加、配送、连锁为一体的现代粮食物流网络。二是大力推动市场开放发展。培育和发展多种经济成分的粮食市场主体,鼓励各类具有资质的市场主体从事粮食收购和经营活动,积极培育和支持发展农村粮食经纪人和各类粮食流通中介组织参与粮食经营,搞活粮食流通。进一步加强粮食交易市场建设,发展电子商务、物联网、期货交易等,将其打造成粮油批发交易的中枢,满足粮食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方面需要。积极发展粮食服务业,整合传统粮食购销资源,发展超市、便民店、连锁店等现代流通业态,拓展粮油产品流通渠道和粮食行业服务领域。鼓励粮食企业利用现有仓储设施向社会提供服务,大力发展农村服务社,积极开展“四代一换”(代购、代销、代农储粮、代农加工和品种兑换)业务,开展多种形式的面向农村、方便农民的服务。三是加强粮食产销协作。充分利用福建九省粮食产销协作洽谈会、黑龙江金秋粮食交易合作洽谈会等平台,推动省内外企业跨区域、跨行业、跨所有制开展经贸投资与交流合作,扩大粮食外销。依托省际粮食产销协作平台,加强产销区间的协作交流。四是抓好招商引资和开发建设。树立粮食以外就是外的开放观念,充分利用粮食企业现有资产、土地等优势,多形式招商引资,多渠道吸收资金、技术和项目。通过业主招商、委托招商、网上招商、以商招商等多种形式,打破地区、行业和所有制界限,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粮食流通重点项目建设。有条件的可以通过“腾笼换鸟”、“退城进郊”等模式,盘活城区存量资产,在开发区或城郊兴建粮食产业园区,搭建粮食物流平台,使之成为集收购、仓储、加工、运输为一体的粮食产业集群。

坚持在共享发展中打造优质粮油供应网络体系

粮食是特殊商品,一头连着农民,一头连着城乡居民,让农民增收、让居民放心,实现全产业链共享发展,应当成为粮食行业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一是推进粮食生产生态化。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紧紧围绕生态资源和粮食资源的优势,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以无公害粮食生产为抓手,通过兴修水利、改良土壤,改善粮食种植生态环境,引导农民采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农田耕作和管理技术,增强粮食生产条件,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加强科技推广力度,培育和引进优质粮食品种,运用和推广先进的种植管理技术、农业高效节水配套技术、保土保肥保护型耕作技术,减少化肥、农药施用量和水资源浪费。探索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通过轮作、休耕、退耕、替代种植等多种方式,对地下水漏斗区、重金属污染区、生态严重退化地区开展综合治理,从源头上确保粮油产品的质量安全。二是建立粮食信息化平台。根据社会不同需求提供信息服务,满足政府宏观调控、粮农种植品种和种植技术咨询、企业产销协作、融资需求及人员招聘、科研院所科研合作、消费者食品安全等多方面的信息需要。三是推进放心粮油工程建设。在推进城乡放心粮油店建设的同时,通过培育放心粮油销售网络、组建放心粮油配送中心和构建网上粮店服务信息平台“三步走”的方式,积极推进放心粮油工程建设,建立健全“放心粮油”销售服务体系,确保放心粮油达到“五放心”即质量放心、计量放心、价格放心、供给放心、服务放心,真正使食者放心满意。四是强化粮食质量安全监管。坚决守住粮食质量安全底线,加强粮油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强化粮食收购、储存环节及政策性粮食的质量安全监管,防范问题粮食流入口粮市场。重点做好重金属污染粮食收购、处置工作。依托库存粮食代码技术,建立粮食收购、储存环节的质量追溯机制,实现粮食“从田间地头到餐桌”的全过程质量可追溯,确保城乡居民食得安、吃得好。

(作者单位:江西省吉安市粮食局)

猜你喜欢
储粮粮油粮食
珍惜粮食
珍惜粮食 从我做起
请珍惜每一粒粮食
2019年《中国粮油学报》征稿简则
欢迎订阅2019年《中国粮油学报》
渭南农户储粮的调查与分析
我的粮食梦
推广优质稻 种出“好粮油”
中储粮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之我见
国内首座球形粮仓储粮效果及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