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初中生自学式课外阅读的培养途径

2016-07-15 07:43蔡晓海
考试周刊 2016年53期
关键词:培养途径初中生课外阅读

蔡晓海

摘 要: 在新课程标准理念下,语文教学工作者必须引导学生自学式阅读,广泛进行课外阅读,才能使语文阅读收到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 初中生 自学式 课外阅读 培养途径

在实施新课程标准的今天,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已经明显滞后和不适用了。“授之以渔”才是我们要提倡的,在语文教学中应更重视学生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学会学习。“未来的文盲将是不懂得如何学习的人”,学生一旦掌握了科学的阅读方法,不但能提高语文学习效益,而且对终身学习和发展同样有深远影响。语文教学中的自学式阅读是一个很重要的学习方法,如何培养学生掌握并能有效地使用,我认为尤其重要。对此,我在教学实践中作了有益尝试。

一、利用课外书籍培养学生进行自学式阅读

首先,结合课本自学式悦读《语文读本》。

《语文读本》是配合教材所选的同步内容体例的优秀文章,作为课外阅读,《读本》的实用性最强,通过阅读,它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课上所学课文的理解,同时扩大阅读面与知识面。如《读本》根据课本的体例配套的“咏物抒怀”,它选取了同体例的文章,《枫叶礼赞》﹑《松树的风格》﹑《窗外的声音》等,“小说之林”,它选取了同体例的《一茎灯草》﹑《一张车票》﹑《外国微型小说两则》等。同体例的文章比课文多了几倍,学生通过对该体例的文章阅读,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得到了拓宽﹑深化。由此我们可以思考,单一的课堂阅读是不够的。借助《读本》的自学式阅读,学生可以直接获取大量信息。可见,学会自学式阅读决定一个人知识掌握的多少和信息获得的快慢,某种程度上也决定他的成功与否。再从广义上说,语文学习的过程就是阅读的过程,《中国大百科全书》这样定义“阅读”,“阅读是一种从印的或写的语言符号中取得意义的心理过程”。 所以学好语文应该不断阅读,不仅要阅读课本,更要在课本之外阅读,掌握更多信息。《读本》具有相当数量的文学作品,是有关专家针对性编选的,所以对它的阅读不是可有可无的,尤其是培养﹑提高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相当数量的作品阅读是完全奏效的。

其次,联系课本名著推荐,自学式通读优秀长篇小说。

新课标对每册课本推荐了一部名著,课本中只选录了片段,但要求学生通读整部小说。这些名著的阅读有助于学生阅读量的增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对健全他们的人格具有重要意义。高尔基曾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学生通过与保尔·柯察金的对话过程,对生命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有学生是这样感受的:“读着,读着,我禁不住热泪盈眶,心潮澎湃,保尔·柯察金那坚毅的脸庞,仿佛就在我的眼前,保尔这样一个普通的战士,竟有比钢铁还坚强的意志,这是什么力量在鼓舞他呢?读完这本书,我终于明白了,这是那伟大壮丽的共产主义事业在召唤他们创造奇迹,这就是他们顽强地与困难作斗争的动力,通过自学式式阅读,我有了奋斗的目标,有了学习的榜样,我一定会实现梦想。”

又如《水浒传》,学生通过与英雄人物的对话,生成了对故事人物的喜爱,学生感怀:其中许多著名的故事使我无法忘怀,《拳打镇关西》﹑《智取生辰纲》、《三打祝家庄》,一个个故事鲜活地呈现在面前,其中最让人记忆犹新的是《武松打虎》,老虎的一扑一掀一剪和它那声震山冈的吼声写得活灵活现,而武松的英雄形象和超人本领更是惟妙惟肖。

“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是它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物相,但它可以改变人生的气象。”对此我有了深切感受。课文所选作品,如:《朝花夕拾》﹑《格列佛游记》等无不是一道道丰盛的精神大餐,让孩子们如痴如醉。

再次,自学式泛读报纸杂志,拓宽信息空间。

当前,初中生最大的问题在于,回家后习题做得太多,报纸杂志读得太少,文化底蕴不足。“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我们要学好语文那就要读反映社会生活内容的报纸杂志,从中学生可以了解人生万象,懂得符合时代意义的人生道理。一学生读《读者》中《饿死的鹦鹉》一文后的感受:“笼子危机”一旦形成,后果不堪设想,而导致这种结局的,正是把孩子当成掌上明珠,对孩子侍候得周到入微的父母,年幼时不学会自立的孩子,长大后将品尝苦果,如果让“鸟儿”冲出牢笼,自由飞翔,那么在将来的生命行程中它们才会得到真正的幸福。报纸杂志对学生了解生活,体悟人生有很大帮助,也让学生对“大语文”有了切身体会。

自学式式课外阅读不仅使学生“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而且对考试有直接帮助,多读书可以增强语感,中考作文可突破模式,实现我以我手写我心。

二﹑营造良好阅读氛围,培养学生自学式式阅读的能力

阅读是从文字符号中获得意义的心理过程,是读者与文本和作者进行交流的过程。阅读是学生搜索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在阅读中,学生的知识获得增长,认识得到提高,思维获得发展,情操得到陶冶,审美情趣也得到培养。那么如何加强课外阅读呢?

首先,给学生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至关重要。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需要氛围。营造读书氛围,对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起着重要作用。那么语文老师应该注意什么呢?我们应该注意学校和班级的环境建设,争取为班级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建设学生学习的书香教室,通过书香班级文化环境的潜移默化,慢慢地使学生的内心开始渴求读书。在书香的教室里,学生可以徜徉在书的海洋里,可以尽情阅读中华五千年悠久的文化历史,可以饱览世界各国的经典。为此,我在班级里为学生订阅专门的报纸杂志,设立专人负责的图书角,建立专门的阅览制度,定期检查制度,做好必要的摘抄笔记,并围绕所读文章上交心得体会。促使学生主动阅读,这里重要的步骤就是定期检查督促,并建立评价制度。

其次,提高学生的自学式阅读能力,阅读课是达到这一目的的重要途径之一。

语文课上,我专门开设阅读课,课上我着重从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习惯入手,阅读课主要在学校阅览室上课,以介绍报纸杂志及书籍为主,结合新课标教学要求,给予学生必要的阅读指导,通过读的过程让学生主动贴近文本,在阅读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并在良好的习惯中提高阅读能力,学生在阅读课上,结合辅导的方法、养成的习惯,课外阅读有了长足进步,他们在不断阅读中获得知识,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升华精神品质。

再次,提高学生的自学式阅读能力,就要让学生广泛地涉猎文学作品。

一学期只是推荐几部作品显然是不对的,有些名著学生不一定爱读,有些作品学生读不了,而学生喜欢读的作品不在此列,这就必然会影响学生的阅读兴趣。德国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黑塞曾说:“每个人应该从自己能够理解和喜欢的作品开始阅读,不要迷信任何模式,必须走一条爱之路,而非义务之路。”这话非常值得我们深思。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时,老师一定要有博大的胸怀和气度,要让学生自由地阅读喜欢的作品。让学生有更多自由选择的空间,在茫茫书海中找到符合自己审美情趣的“红颜知己”,让学生达到一种理想的阅读状态:爱上书,并拥有自己的文学偶像,这才是我们真正要做的。

最后,通过组织多种活动,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们结合阅读,组织文学作品朗诵会﹑演讲会和故事会,组织读书经验交流会,展评读书笔记,比比谁买的书多,谁读的书多等。在活动中激发阅读兴趣,书本吸引了学生,学生“迷”了进去,很多学生对课外阅读爱不释手,忘情其中,和书成为好朋友。

阅读是一辈子的事情,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阅读作品的浓厚兴趣。“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想在教书先生的学堂里是破不了万卷书的,唯有对阅读产生无穷兴趣,在课外阅读中才有可能读成千上万卷书,也才有可能达到“下笔如有神”的境界。

诚然,初中生由于学习压力的沉重,虽然喜欢课外阅读,但还是受到很多不利因素的影响,如:家长的不支持,其他任课老师的暗中反对,甚至有人认为这是不务正业,等等,但语文老师一定要采取积极的对策,拓宽学生的课外阅读途径。在这里我要大声疾呼:给青少年以自学式课外阅读。相信,在未来的语文学习中,课外阅读会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大餐。

猜你喜欢
培养途径初中生课外阅读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初中生作文易犯的“十大病”
高等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探讨
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
男才女貌:大学老师娶个初中生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