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博一 江南小镇的艺术梦

2016-07-20 00:43
艺术汇 2016年2期
关键词:乌托邦乌镇策展

乌镇,这个拥有一千三百多年建镇史的江南小镇在2016年的三月迎来了首次国际当代艺术邀请展。在冯博一作为总策展人,王晓松、刘钢作为策展人的努力下,展览保持了相当高的水准和持续的话题性,为乌镇在当代艺术领域的首度亮相,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作为中国最小的行政单位,举办这样一个国际性的艺术展实属首例,它所面对的除了展览的常规问题,还涉及到场馆改造、与众多知名艺术家沟通、大众与艺术的关系等多角度、高难度的挑战,而展览所呈现的最终状态,远远超出最好的想象。这背后离不开冯博一策展团队的努力,以及乌镇人的齐心协力。

艺术汇:此次展览的题目是“乌托邦·异托邦”,作为策展人,你是如何考虑的?

冯博一:“乌托邦”是人类给予理想社会的一种期望和展现完美社会形态的一种虚拟,它与社会现实直接相关,甚至恰好相反:“异托邦”则是一个超越之地,又是一个真实之场,它恰恰是在想象、追求、实践乌托邦过程中,在现实层面上呈现出不同变异的结果。西栅作为乌镇的主要景区,踏进去就仿佛来到了“乌托邦”这一理想世界,走出西栅进入北栅,就发现之前的旧丝厂已经被改造成了艺术区,这就是“异托邦”的领域。

艺术汇:此次展览是乌镇的首届国际当代艺术邀请展,在艺术家的选择上有哪些考虑?

冯博一:在艺术家的选择上,一个是会根据此次展览的主题和作品的契合度来选择。而作为乌镇的首届当代艺术展,我们会邀请一些大腕艺术家来提升展览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虽然乌镇有不少文化活动,但是在当代艺术领域,它还是名不见经传。于是,我们邀请了大约来自15个国家的40个艺术家参展,让乌镇能在世界的舞台上首次亮相。另外考虑到乌镇是以旅游为主的江南水镇,有不少游客来这里旅游,他们之前可能对当代艺术并不了解,所以我们选了一些形态带入感比较强的作品,或者具有辨识度、接受度的作品,而避免一些强调实验性或者比较前卫的作品。在展览现场,每件作品旁边的展签上都有关于作品和艺术家的简单介绍,尽量让观众对作品的背景信息有所了解。

艺术汇:能否具体介绍一下此次参展艺术家和布展情况?

冯博一:此次有40位艺术家参展,既有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荒木经惟、奥拉维尔·埃利亚松、安·汉密尔顿等国外知名艺术家,也有艾未未、徐冰、隋建国、张大力、宋冬、尹秀珍等国内大咖。值得一提的是,安汉密尔顿、约翰考美林、弗洛伦泰因·霍夫曼、隋建国、宋冬等12位艺术家根据当地的独特性以及此次展览的主题创作了新作,艾未未、徐冰两位艺术家则把乌镇作为他们全新作品的首展之处。

艺术汇:这次展览不仅展出了国内外知名艺术家的作品,还有不少艺术家特地为了此次展览创作新的作品。策展团队是如何做到的呢?

冯博一:此次参展的艺术家有一部分是之前合作过的,沟通会比较方便,而一些不认识或者很难联系到的艺术家,我们就通过朋友介绍,或者通过其他美术馆馆长、策展人等多种途径取得联系。在和艺术家沟通的时候,我们有意识地向艺术家提供了一些文字资料,对乌镇的历史文化、自然景观等等做了大概的介绍。另外,我们还组织了二十二位艺术家分三批来乌镇考察,让艺术家能亲身感受一下乌镇的氛围。有些艺术家在考察之后颇有感触,便根据展览主题和乌镇的独特性创作了新作。特别是安·汉密尔顿,她本来很礼貌地拒绝了我们,之后被我们的一封言辞恳切的邀请信打动。来乌镇参观的时候,我们出于对艺术家的了解,特地带她参观了旧缫丝厂,果然引起了她的极大兴趣,她的作品《唧唧复唧唧》就是在这样基础上创作的。艺术汇:展览是什么时候开始准备的,在过程中遇到的比较困难的问题是什么?

冯博一:和国外艺术家的沟通过程是非常艰难的,一个是他们已经非常有名,展览项目也多,而乌镇还是第一次举办这样的展览,他们心中自然有很多不信任的地方。部分国外艺术家的要求都非常严苛,比如达明赫斯特,他对自己的丝网版画作品的安保措施长达35页英文,每一个最小的细节都标注的特别清楚,对于我们来说这确实有点强人所难,但是如果想把他纳入此次展览,我们就必须按照要求办事,不管这些要求多么不近人情。有些艺术家如约翰·考美林、弗洛伦泰因·霍夫曼只是提供了草图,作品由我们请专业的建筑师和设计师来转换成一个施工图,再由中方建造。我想,也许是中国的“山寨”已经声名远播,或者“中国制造”作为一个特定的标签,已经把我们和粗制滥造紧紧捆绑在一起,所以外国人对我们中方的水平一直持有怀疑态度,再加上艺术家们的“强迫症”,致使整个的制作过程经历了来来回回数不清的修改方案、重新制作……好在艺术家们到了乌镇看到实物之后,都是很满意的,给我们中国人长了一回面子。

艺术汇:与传统的在美术馆举办展览。或者双年展、三年展相比,乌镇的首次国际当代艺术展有哪些不同?

冯博一:当国内外的大城市流行的当代艺术双年展、三年展机制逐渐式微的趋势下,在乌镇举办这种带有如此性质与规模的当代艺术国际邀请展本身,就具有所谓逆城市化发展的举措。那么,这次展览可能和大多数的国际艺术双年展、三年展的艺术作品集中在某一个或几个公共空间有所不同,乌镇国际当代艺术邀请展既有在西栅景区内的室内外作品,也有将旧丝厂改造的替代空间,观众或游客既可以感受乌镇自然与人文的景观,还可以感受一个具有国际性当代艺术展览。这样的方式可以说为已经习惯了在专业美术馆、艺术区、画廊等空间参观艺术展览的观众提供了特有的视觉经验——艺术与观众的关系不在是大城市美术馆空间的曲高和寡,或私人话语的讲述,而是通过身处乌镇水乡之中的艺术方式,给观众多维的、直接的带入感体验。所以,展览的意义与价值,就不仅在于用视觉观念和手段表现展览主题,还在于更多地面向大众的当代艺术普及与传播,审美的引导与提升。

艺术汇:乌镇国际当代艺术邀请展以后是否会持续下去?

冯博一:“乌托邦·异托邦”只是乌镇国际当代艺术邀请展的开始,随之而来的“新问题”将成为这一展览项目持续举办的动力,也希望它们会成为未来当代艺术问题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毕竟,乌托邦蕴含着梦想,体现了一个与现实完全不同的未来希望,尽管会产生异托邦的变异。乌托郭也不会终结,或者至少是一种反思的可能。惟其如此,也就更增加了对未来的猜想,而未来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采访/撰文:王晓睿图片提供:乌镇国际当代艺术邀请展)

猜你喜欢
乌托邦乌镇策展
策展成为一种系统的工作方式
《策展哲学》
一个问题的两个状态:关于青年策展现状的观察与思考
乌镇遇雪
国内当代独立策展人生存状况报告
乌托邦
一墨乌镇(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