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云妙笔绘丹青

2016-07-21 10:06
辅导员 2016年19期
关键词:少先队队员辅导员

涂 颖



凌云妙笔绘丹青

涂 颖

她外表娇弱文静,甜美可人;内心却激情似火,创意无限。她身上既有少先队前辈奉献吃苦的传统精神,也有“80后”随意自我、不甘平凡、永不言败的特质。

10年,她和同事们一同把一所名不见经传的乡村学校少先队工作,经营成了黄山市少先队工作的一面旗帜、全国“优秀少先队集体”、全国首批“少先队活动课试点学校”。

10年,她从一个对少先队一无所知的黄毛丫头,一路学习成长,成为少先队工作的佼佼者,不仅以总分第一名的成绩竞聘成为区少先队总队辅导员,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还获得了从区优秀辅导员、黄山市“十佳少先队辅导员”,到安徽省优秀辅导员,再到全国优秀辅导员的殊荣。

她叫凌青,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她是黄山市屯溪区少先队总辅导员。

娇小的“女汉子”

凌青出身在普通的工人家庭,从小就是一个漂亮、懂事、做事果断的孩子。

2003年,她通过教师招聘考试,被分配到黄山脚下的一所乡镇学校。学生家长大多数是菜农,学生中有许多留守儿童。因为她是学校第一位专业音乐老师,大家都期望她能改变学校艺术比赛垫底的窘况。凌青信心满满,每天天刚亮,就骑几十分钟的自行车,赶到学校带领孩子们练基本功;午休、放学后再组织孩子们练大合唱。没有排练场地,他们就在学校的操场上进行。冬天冷得浑身直抖,夏天热得眼冒金星,白白净净的她被晒成了“小黑人”。没有扩音设备,她的金嗓子就成了扩音器。于是,艺术活动为这所几乎被人遗忘的学校赢得了越来越多关注的目光。

生活中的凌青

2006年9月,凌青怀着一颗好奇的心,自告奋勇当上了一名中队辅导员。不久,学校推选她任副大队辅导员,她却头摇得像拨浪鼓。因为在她眼里大队辅导员不但能干,还得是全才。她一直觉得自己离这要求还有差距。“你不试试怎么知道自己不行?”同伴们的这句话,鼓舞了她。很少认输的凌青想:对啊,为什么不试试?

个头不大,像个小女生的凌青,工作起来却不矫情,有章法。她是老师们公认的女汉子,少先队工作的“拼命三郎”。怀孕7个月时,她还挺着大肚子,组织队员们参加各种活动,和孩子们一起在种植园里除草、松土、播种。孩子出生6个月还没断奶时,她就早上出门喂一次,晚上回家喂一次,中午和老师们一起在学校食堂就餐。奶涨得生疼的她,默默地忍着,奶水湿透了衣衫,就找块毛巾擦一擦。孩子不到7个月,她就狠心地给孩子断了奶。

从此,她总是把儿子第一个送到空无一人的幼儿园,因为时间太早,幼儿园的老师还没到。忙起工作,她常忘记去接孩子。周末、节假日加班时,她也会把儿子一人丢在家里。如今,她那已经上小学三年级的儿子说:“我四五岁就可以一个人在家,被妈妈扔惯了!”

多大的困难都不是事儿

对留守儿童融入浓浓的爱,让凌青的少先队工作做得颇具特色。一个叫文文的孩子,母亲因病去世,一把大火又把家烧个精光。凌青知道后立即掏钱为文文买了新衣、新鞋,组织全校师生为她捐款,让文文在最艰难无助时,感受到了集体的爱。她常带领留守儿童参加各种活动,为他们过集体生日,和他们心贴心地聊天,动员师生给他们辅导课业,组织学校党团员和他们结对子,还做他们的“爱心妈妈”,让他们感受亲情的温暖,在爱中成长。

凌青和队员们在一起

白天在学校,凌青忙得脚不着地;晚上等孩子睡着,她又开始挑灯夜战。就是在哺乳期,她也常工作到凌晨。她用心学习一切跟辅导员工作有关的知识,上网、加QQ群、进辅导员论坛、向同行请教经验……每一次设计少先队活动,她都要反复斟酌好多遍。长期的超负荷工作,让她患了严重的颈椎病,每次发作时,脖子疼得不能动,还会时不时头昏目眩,呕吐得翻江倒海。但为了工作,她一直忍着、挺着,总认为自己年轻,没事!

作为一名年轻党员,凌青总是冲锋在前。用她的话说:“多大的困难,到我这里都不是事儿。”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学校老校区四周拆光了,一片断壁残垣,只剩下学校孤零零立着,等待搬迁,但她所在学校的少先队工作却依然红红火火。各中队的队角不标准,她就上网买来泡沫板,裁成相同尺寸,带着锤子、钉子,为全校所有中队钉队角。队角美观了,她却累得腿发酸,手发麻。国旗杆立在教学楼的三楼顶端,旗杆生锈,每次升降旗,国旗都会被绞住。她不顾自己的恐高症,每周三番五次地爬上天台,用长长的竹竿一点一点地解决问题。

让少先队活动滋养心灵

提起多年前开始的种植活动和办队报,凌青至今记忆犹新。

她组织开展种植活动的初衷是为了带领队员们争“章”。队员们以小队为单位,从最简单易种的大蒜、葱入手,做种植日志,谁做得好,收获的菜卖相好,谁就可以赢得奖章。

起初,队员们用自备的小盆、小钵进行种植,几个月下来,收获的时候,最多的一个小队卖了一元钱,有的小队才卖了5角钱。凌青组织他们一起讨论,找出了失败的原因:种植容器小,没有施肥,品种单一。

凌青指导队员们进行队的礼仪训练

接下来,他们统一购买了泡沫箱,又建起了150平方米的种植基地。种植的品种也由葱、蒜发展到辣椒、红薯、玉米、冬瓜、茄子、南瓜等数十种。一开始,很多家长不支持这一活动,怕耽误孩子的学习。渐渐地,家长们发现孩子体贴父母了,不再挑食了,学习成绩也提高了……孩子们的闪光点就这样一点一点地放大。于是,很多家长主动来给队员的种植出谋划策。一位退休农技员还主动来当队员们的种植辅导员。一块种植园,让孩子们明心见性,学会了劳动,学会了思考,懂得了团结合作和学习知识的重要性,还找到了快乐和自信。

凌青担任大队辅导员不久,决定办一张全新的队报,但她没有办报的经验,就带领队员们摸索着干。她先“招兵买马”,通过考试选出10位队员组成了编辑部。她和小编辑们买来各种报纸作参考,利用学校的打印机、速印机,把报纸的4版先按16K组稿、编辑、制版,然后粘在8K纸上,加个中缝,再速印。孩子们在困难面前变成了行动的主人,他们的队报很受队员们的喜爱。后来,他们尝试有偿订阅,每份队报卖5角。纸、墨、稿酬的费用都从卖报的收入里出,以报养报,极大地调动了孩子们的办报热情。队报能卖钱?挺新鲜!但这起码说明,队员们编辑的水平不低,报纸的质量不错,还有,这张报纸写的都是孩子们自己的故事。

凌青还依托黄山独特的旅游资源,设计出了具有品牌效应的“红领巾小导游”“追寻徽州文化”“写亲情家书”“变废为宝时装秀”及连续四年开展的“少儿才艺大赛”等。这些透着浓浓乡土气息,又注入了时尚元素的少先队活动,博眼球、颜值高,成为了学校的新亮点。

“全能抹布”擦到哪里哪里亮

学校是个大舞台,教学永远唱主角、演重头戏。少先队工作要想在台上多亮相,就要求辅导员有坐、念、唱、打的真功夫。凌青是能上讲台、上舞台的“两栖动物”。她说,自己还要当一块“全能抹布”,擦到哪里哪里亮。她的这一经验说起来很简单,坚持做好却不易。

多年的少先队工作实践让凌青体会到:少先队活动必须规范化。鲜艳的红领巾、铿锵的鼓号、嘹亮的队歌、响亮的呼号……这些少先队独特的符号,在少先队活动中一个都不能少,它们都是少先队的标志所在。少先队活动要以队员为主体。对此,她的经验是“四放”:放心——让队员展开想象的翅膀,自主设计活动;放手——让队员动手找资料、设计PPT等活动课件;放言——让队员在活动中学会表达交流;放权——让队员争当少先队小主人,实践自主教育,享受队集体的快乐。

赢得中队辅导员的支持,少先队工作才能顺风顺水。凌青的办法很接地气。她把布置任务变成商量,当彼此观点不一致时,她学着从自身找原因,来个换位思考。她努力为中队辅导员争取利益,把中队辅导员的工作量纳入学校绩效考核,使其享受一定的待遇。她主动与辅导员联络感情,和他们一起逛公园、聊天。当少先队活动课安排在课表上后,她除了要求各中队必须有规范的队仪式和内容外,还鼓励辅导员和队员自行设计多姿多彩的活动课形式。渐渐地,课堂教学和少先队工作形成了两轮驱动、比翼齐飞的局面。

2015年,有两个荣誉又载入了凌青的青春记忆。6月1日,她参加了第七次全国少代会,在闭幕式上还作为唯一的辅导员代表做了发言。这是一个光荣又艰巨的任务。当她发言结束走下台时,立即成了人们眼里的明星。9月,她又成为了天安门广场“9·3”阅兵仪观礼台上的三名少先队辅导员代表之一。感动、激动、震撼久久地萦绕在她的心中。

10年里,是“辅导员”三个字,让她激情燃烧。她深感自己越努力,越幸运!她用凌云的志向,绘出了人生最绚丽的那片火红!

(责任编辑 李沧海)

猜你喜欢
少先队队员辅导员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以“一刻钟”导航队员“一辈子”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加入少先队
不老的少先队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队员
让少先队走向校外
致敬:风雪中的人大扶贫工作队员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水下考古队员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