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议课”在体育教研活动中的运用

2016-07-23 06:13
运动 2016年24期
关键词:听课者辩论教研

侯 鹏

(山东省滕州市教师进修学校,山东 滕州 277599)

理论与方法探索

简论“议课”在体育教研活动中的运用

侯 鹏

(山东省滕州市教师进修学校,山东 滕州 277599)

在传统体育教研活动中,教学的评课方式倾向于专家点评,缺乏互动性,强调专家点评,执教者和观课者被动接受意见,评课方式很难引起观课教师的互动,制约着教师的专业发展。本文通过分析“议课”在体育教研活动中的运用,从“议课”的目的和意义、内容和形式、方法和步骤进行分析,以期在有效的教研活动中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体育教研;议课;氛围;流程;主题;研究;引领

传统的评课模式,往往是领导讲教师听、专家评教师谦虚地听,执教者出于谦虚的考虑,不能也不敢与评课领导或专家进行平等对话,缺少有效的交流和沟通机制。部分教师迫于无奈,在不得不发的言中也是出现说“好话”“套话”“大话”和“乱说话”的假评课和乱评课的现象,评课者、听课者和执教者三者之间隔了一层厚厚的专业障碍,体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就很难得到成长。所以,应该创新评课方式,将“议课”引入到评课之中,旨在通过议课,让教师在唇枪舌剑的讨论中,激活问题意识,碰撞教育观点,完善教学方法,综合考量教师的学识、胆识、风度、智慧等综合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1 议课的目的和意义

何谓议课,就是在民主开放的研讨氛围中,以课例为“靶子”,执教者、听课者和专家三方围绕具体的教学情景,由听课专家或教师对其设计理念和实施过程,现场质疑问难,执教者即时应对,其他成员也可以进行补充发言或反驳,大家各自独立思考,三方展开思想沟通或针锋相对的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实现智慧交锋、思维碰撞、教学相长,从而提高教师对教育现象的分析能力和洞察力的辩论式评课。

用议课代替评课就不一样了,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其内涵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议课,有利于克服传统评课中的很多弊端,通过多方充分互动交流,教师的问题意识被激活,真正实现了“人人为师”、人人在倾听、人人在思考、人人在补充、人人在争鸣、人人在洗礼,张扬了教师的主体地位,教师的创新火花在论点交锋中被闪现,化解难题的策略在碰撞中更完善,真正实现从正反两方反思教学经验,辩证地分析教学过程的成败得失,使今后的体育教学减少弯路,促进教师反思能力的提高。

2 议课的内容和形式

议课的内容广泛,既可以针对某一节具体的课例,就当前课堂改革中的热点问题、难点问题、有争论的问题,没有统一的问题的进行辩论,通过讨论达到小范围内思想的统一,提高参考者的认识,更加有利于课堂的反思与重建。还可以就教学理念、学情分析、备课设计、教学教法、教学语言、教师素养、资源的生成与利用等多维度展开。还可以体育课堂教学教师钻研教材,优化教学设计;课中卡断播放录像,辩论特定情景的有效性;课后议课,反思教学成功和失败,为重建教材找到突破口,切实提高教师的课堂操作能力。

议课的形式应该多样,主体应该多元。议课既可以围绕主题,听课者之间进行交流、互动;也可以由听课者提问执教者答辩,在执教者与听课者之间展开;也可以由专家提问,由执教者和听课者运用教育理论进行互动辩论。议课既可以围绕课堂教学的某一环节或某一方面展开,也可以围绕教学过程中表现出的理念倾向或教学主张展开。教师还可以在“同题会课”的基础上横向议课,甚至可以进行跨单元、跨水平、跨学科议课。既可以进行现场议课,也可以进行QQ群议课、在线议课…… 总之,议课的内容丰富多样,形式不拘一格。

3 议课的方法和步骤

3.1 建立氛围

讨论氛围影响教师心境。一个民主的、和谐的、不具有威胁性的评价环境,才不会引起教师的怀疑和恐惧,也就不易产生人际隔阂。所以在议课中,既要淡化奖惩的目的,更要警惕和杜绝虚假、恶意的评价。运用议课这一形式,可以帮助教师辨明是非,引领他们透过教育现象看到问题的本质,激发他们对教育教学问题的深入思考,使观点在争辩中越来越清晰,使教师的教育教学达到一个较高的境界。只有当辩论的结果最终指向教育实质问题时,而不是单纯地贬低或者诋毁执教者时,我们的教师们才会坦诚、易于合作,最终才能真正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3.2 规范流程

3.2.1 说课 课前半小时,由授课教师就本课设计思路与教学理念进行简要的阐述,并提出自己的教学主张,达成的教学目的。此举是让听课老师预先熟悉学情、设计背景和意图,带着问题针对性地去听课。针对性地听课,可以使后续辩论指向更集中、目标更明确,避免跑题、走题、偏题的现象发生。

3.2.2 听课 听课教师带着刚才的问题,进行有针对地观课。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成员要针对自己的研究专长或指定领域,多维度考量授课者是如何贯彻落实教学理念的。

3.2.3 议课 本着“让教育减少遗憾,让教育有滋有味”的出发点,参与者根据教学目标定位和课堂教学情况,运用各自的教学理论,对课堂教学中的特定情景进行辩析。议课发言言简意赅,指出不足的同时,还要给出改进策略。其他人员可以补充,也可以驳论。

3.2.4 谈感受 根据辩论情况,授课者可以根据自己教学反思与重建的过程,淡淡自己的独特感受,将自己一遍又一遍的改进过程与成员分享,也可以就刚才的辩论进行补充说明,如果还有困惑也可以一并提出。

3.2.5 重建 综合议课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会诊,重新建构新的教学方案。再度在小范围内试教,也可以在平行班级中试上,供成员和其他教师再次研讨。

3.3 精选主题

由于受到时间的限制,所以议课要精选主题,这样才能使辩论向着纵深发展,面面俱到、浅尝辄止,就不能使问题议透辩明。这就要求辩论的主题首先要明确辩论主题。主题的确认应该是课堂教学中某些带有倾向性的问题,力求每节课例辩论1~2个具体的问题,并能促使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主题的切入点越小,研讨价值越高,切忌大、空、全。其次,辩论指向要集中。议课要用先进的教学思想和课程改革的理念,审视师生互动、解决问题的发展脉络,捕捉师生的典型行为。围绕课例的主题评析成功和失误之处,把教学行为提升到“说清其理论依据”的层面上,进而提炼出具有普遍意义的新理念、新策略,给人以启示。

3.4 深入研究

议课,考量的是教师学科的硬功夫,挑战的是教师的真才实学,因为教师没有多年的积淀、没有过硬的学科理论,就不可能出现妙语连珠的应答,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正因为如此,才更能激励教师深入钻研业务。所以,就需要营造学习氛围,激发教师的问题意识,引导教师广泛阅读,提高教师的洞察力和研究力,去发现教育教学中蕴含的哲理,不断提升教师思想境界。

3.5 专家引领

评课和议课,2种方式,虽然一字之差,但内涵却孑然不同。评课强调专家评,执教者被动接受意见;而议课强调听辩双方的平等互动,本着“同而不和,和而不同”的原则,据理力争,畅所欲言,阐明本方立场。其目标不在于争个高低、分个胜负,而在于通过辩论认识观点的局限性,发现实质问题,从而找到相对的“真理”。所以,在议课中就需要专家引领,针对现场辩论情况,即时进行引领与调控,拨“乱”反正,把握好原则性和方向性问题,同时对议课情况进行及时地归纳、点价和提升,切忌把议课开成批斗会。

3.6 追踪跟进

议课目的在于发现问题改进提高。所以,议课后还需要我们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跟进。由授课者综合各方意见,重建教学设计,再度试教。随着辩论的深入,研讨时间往往难以把握,可以将后续的议课活动引向网上研讨,要求教者将教学设计、教学实录、重建视频等上传网站,成员匿名或实名登录跟贴。这样一来,就吸引了更多教师关注议课行为,参与网络研讨,从而带动更多的一线教师一起成长。

4 结 论

过去的评课只是对教师的上课好坏作出评价;而议课则通过讨论,可以发现改革的实际问题,探索改革发展的途径。通过议课,可以统一当前课程改革中的热点问题,特别是专家、学者没有统一的问题。通过一节课的讨论,来达到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更加有利于课堂的反思与重建。通过议课,可以对教师的教学做出有针对性的评价,为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依据,也对参加评课的教师提供多种启发,以推进大面积的教学质量提高。通过对一节课的剖析,可以发现课程改革的方向和改革切入点,实现对同类课程的重新设计与重构,为教学改革寻求方向。

[ 1 ]李卫.追求“辩课”的文化自觉[ J ].教育科学论坛,2009(10).

[ 2 ]孙建顺.让教师享受专业发展的喜悦[ J ].中国学校体育,2009(3).

[ 3 ]潘世祥.五段互动式教师专业发展新模式[ J ].福建教育,2010(9).

[ 4 ]邵军.辩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平台[ J ].中小学教师培训,2010(8).

G807.0

A

1674-151X(2016)12-103-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6.24.054

投稿日期:2016-10-25

侯鹏(1980—),中级,在职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教育。

猜你喜欢
听课者辩论教研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央行行长们就应对气候变化展开辩论 精读
词典引发的政治辩论由来已久 精读
如何赢得每一场辩论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IBM推出可与人类“辩论”的计算机系统
“推门听课”不值得提倡
关注教研活动提升教研能力
听课者也需“备课”
怎样去听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