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的探索

2016-07-26 03:31芮松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6年7期
关键词:体育教学改革高职

芮松

[摘 要]高职体育教学应适应社会的需要,把健康体育的理念传播给学生,注重体育教学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有机结合,形成高职体育的特有风格。本文阐述了如何进行高职体育教学改革,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关键词]高职;体育教学;改革

在高等教育不断扩大的背景下,深化高校教学改革已成为教育事业建设的重要内容。高职体育教学作为传统教学科目,在教学模式和方法上,与新课改的建设形成一定的偏差,根深蒂固的教学形态无意于教学的改革进程。据此,审视好当前的体育教学形式、整合好课改需求,是深化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前提。笔者基于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改革的落脚点在于开放式教学形态的构建、创新教学理念的形成,这样才能从本质上促进体育教学的改革。

一、高职体育教学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1.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特点。作为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本体感受为主要形式,以增进身体健康为主要目的必修课程,高职体育课关注的不仅是通过体育教学增强学生的体质,而且还要通过体育教学改善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高职教育主要是培养高级技术型人才,要求他们在生产活动中迅速地掌握工具的使用,适应现实的生产条件。这一切都需要一定的运动技能储备、体育知识和工作需要的身体能力,所以,高职的体育教育在完成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目标的基础上,还要实现形成劳动技能所必须的身体素质。

2.目前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外交流的增多,各种体育教育思想竞相出现,如职业素质教育思想、健康第一思想、终身体育思想、个性教育思想等。同时,体育教学课程改革也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现实的状况是,由于种种原因,各种改革并没有贯彻到实处,教育思想也是停留在文件和理论中;由于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存在着本质的区别,因此在体育培养目标上也应体现出教育侧重点的不同。然而,在目前的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往往只考虑到体育教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却忽视了体育教学与职业特性的结合。体育基本知识难以融于所学专业之中会导致学生在真正从事工作之时,不能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工作实践;另外,大多数高职院校体育课对学生的评价方法是在学期末采用统一考试的方式进行终结性评价。这种评价方法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运动兴趣、养成运动习惯、体验运动乐趣以及培养顽强的意志品质都没有促进作用,也体现不出体育教学目标实现的程度,与国家提倡的素质教育、终身体育、快乐体育的思想严重不符,对改进教学和培养学生体育兴趣、习惯及社会适应均缺少动力。

二、教学方法与考核办法的改革

1.改革高职体育教学的方法。在体育教学中应使学生以自主学习体育项目为乐趣,追求高职体育教学的最佳效果。寓教于乐,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健身体育教学方法,使学生自主选择体育项目是实现体育素质。为满足高职学生今后从事职业工作对体育技能的需求,要尽可能地使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体育项目,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专业发展;必须具有显著的健身性和娱乐性,离开健身功能的教学方法不能称为健身体育的教学方法,离开娱乐功能的教学方法会使课堂缺少生气和吸引力,竞技运动技能的教学方法因缺乏娱乐性而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故不可能获得良好的健身教学效果。同时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所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鼓舞。唤起终身体育的锻炼兴趣。根据上述原则,体育教学广泛采用健身效果较好的循环练习法和健身处方法,娱乐性较强的游戏法、竞赛法、情境教学法和具有激励作用的对比法、表演评比法、分级达标法等方法,一定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2.考核办法的改革。体育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技术、知识、提高运动成绩,所以体育成绩考核应将学生掌握技术、知识、提高运动成绩的检查与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结合起来。如学期体育课成绩=课堂出勤及表现×10%+体育基础知识×20%+身体素质及运动能力×40%+运动技能、技巧×30%。体育课出勤及表现(10分),出勤率来自学生考勤册,具体每旷课一次扣2分,迟到早退每三次扣1分。课堂表现将学生分为三等:对上课学习积极,练习认真者加2分;参加课堂练习,表现一般者不增、减分,课堂表现差,不认真或不参加练习,自由散漫者扣2—8分;体育基础知识(20分),学期末采用笔试,结合本学期学习内容及有关体育时事出在30—45分钟内能答完的理论试题;身体素质、运动能力(40分),选择教纲规定的四类项目,参照教纲规定的评分标准化,尽量每学期项目各异,结合本学期主要教学内容及《锻炼标准》而定,四类项目之平均数乘以40%即得;运动技能、技巧(30分),每学期选择三项作为技评内容,最好是体操、田径、球类为主,三项得分之平均数第乘以30%即得,参照教纲规定的评分标准。

三、如何更好地进行高职体育教学改革

1.构建开放式的教学形态,优化教学模式。体育教学与传统课程在课程内容上存在本质性的区别,构建开放式的教学形态,是优化传统教学模式的最好举措。开放式的教学形态是对于素质教育的有效延续,是形成多元化教学模式的基础。在构建开放式的教学形态中,要基于课程内容、社会需求,审视好学生的个性和心理特点,形成一套切实可行的教学模式,以形成合理的教学结构。例如:在教学的前期,可以把教学完全交给学生,让学生自由发挥,以形成学生教学期的体育热情。同时,在教学期,教师创设多元化的体育项目,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和锻炼,教师以指导的角色,“游离”于学生的体育活动之中,以指导学生有序的自主学习。在这种多元化的教学结构下,探究性和自主性的教学模式,被充斥于整个教学过程,学生的学不再是被动的、无趣的,而是自发的、有趣的体育学习。这样,在开放式的教学形态下,师生的主体关系被准确确认,学生的体育热情被有效的调动。

2.转变教学理念,发扬创新的教学理念。良好的教学效果来源于良好的教学理念,如何创新教学理念,以积极的、多元化的教学理念来构建教学体系,是深化教学建设的重要举措。在教学建设中,要秉承“学生终身体育学习”的教学理念,积极培养学生“健康运动每一天,健康快乐50年”的体育运动意识。在这种积极的意识支配下,学生更加地投入于体育活动中,转变了“被动”学习的形态。同时,教师基于学生的实际情形,创设出学生喜欢、有实际意义的运动项目,以“创新”为教学理念的落脚点。这样,在创新的教学理念下,学生的运动意识发生转变,教师的教学模式更加地多元化,进而便于和谐教学环境的构建,并且师生教与学的和谐关系,有力拉动了教学改革的进程。

四、结语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共同做出努力使之完善,国家教育部应更加重视高职院校的建设,进一步加大高职院校教育资金的投入,督促高职院校搞好各项教辅手段建设,高职院校管理者应交流探讨如何结合自身实际,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更好的调动学生对体育学习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不仅要把体育课的课堂还给学生,还要让学生在体育课学习的过程中感到乐趣,并且要真正的提高学生的体育水平,满足学生以后健康锻炼身体需求。

参考文献:

[1]鞠振艳,浅析体育教学创新[N].吉林日报.2013.

[2]龙梅,当前职业学校体育教学的若干探讨[J].出国与就业.2013.

[3]施晓鸿,体育课程教学模式研究[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

猜你喜欢
体育教学改革高职
改革之路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瞧,那些改革推手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