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动机影响因素的“三维因素”说建构与验证

2016-07-26 02:56张新明陈美兰
当代教育科学 2016年10期
关键词:学习动机

● 张新明 陈美兰



学习动机影响因素的“三维因素”说建构与验证

●张新明陈美兰

摘要:通过对国内外学习动机相关研究的梳理,提出了学习动机受“内在需求、外在诱因和中介调节三维因素”共同影响的理论模型,然后从实证的角度对该模型进行了探索和验证。结果发现学习动机三维结构比较合理,理论模型得到有效验证。在以该理论为研究手段时发现中学生的不同性别,在不同学段、不同科目、不同环境下,学习动机的三个维度有明显的差异。

关键词:内在需求;外在诱因;中介调节;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作为引发学习活动的动力机制,是学习活动发动、维持和完成的重要条件,它有助于激发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学业成绩提高。本文在已有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概括出学习动机受“外在诱因、内在需求和中介调解”三个因素共同影响、共同作用的“三维因素”说,并从实证角度对该理论进行检验,以便验证其合理性和有效性。

一、学习动机影响因素“三维因素”说的理论假设

20世纪60年代以前,人们认为个体是受外部环境控制、无主观能动性的机械个体,注重探讨促使个体活动的外部原因,如合作与竞争等因素对个体动机行为的影响。这类研究把“外在诱因”看成是促进学习动机产生的根源,学习行为的倾向完全取决于外在因素的影响,提倡用奖励与惩罚等外在因素来刺激学生不断学习。[1]可见,“外在诱因”是影响学习动机的一个重要因素。

著名的人本主义理论家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Mastow)提出层次需求理论,他把人类复杂多样的需求分为七大类两个层面,其中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和爱的需求、尊重需求称为基本需求,认知需求、审美需求、自我实现需求称为生长需求。由此不难发现,“内在需求”也是影响学习动机的一个因素。

Zimanerman在《自我效能:学习的必要动机》中论述了自我效能信念对学生学业情景的改变,对自律学习过程的相互作用和学生学业成绩思想的传播都是很重要的。[2]Nona Tolleson则把动机认知论应用于课堂,认为教师能应用动机理论来分析其与学生的相互影响,来发展与学生相互作用的模式。这种模式可以强化学生在与成绩有关的任务中增加努力的愿望。[3]这从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学习动机除了外在诱因和内在需求外还有中间自我调节变量的存在。这三个理论从不同的角度涉及到自我调节这个中间环节。实际上,自我调节是联系和协调动机的内在需求和外在诱因的中介桥梁,它不仅仅包括自我效能、成就动机还包含预期和意志反馈等一系列过程。可见,中介调节在影响学习动机过程中不能被忽视。

可见,学习动机受“外在诱因、内在需求和中介调解”三个因素共同影响,且这三者之间存在一个较为复杂的关系,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缺一不可。具体表现为:其一,内在需求通过中介调节作用与外在诱因联系,内在需求会调动自身能力,引起一定的情感反应,形成驱动力,并且与外在诱因具有同向协调作用。其二,外在诱因也会通过中介调节作用转化为个体的内在需求,中介调节包括对预期、自我效能、意志和反馈等进行调节,进而形成一系列的循环过程。

二、研究设计

(一)数据来源

本研究的问卷来自华东师范大学课程所“中国学校课程和教学调查 (Investigation of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 in China,ICIC)”项目,该项目采用多层随机抽样及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某市所有在校初中一、二年级学生进行代表性抽样。从全市各区中抽取具有代表性的区,再从各个区中抽取学校,从学校中抽取班级,抽样班级的所有学生都参与调查。总样本共包含4个区,53所学校,245个班级,其中填写数学调查问卷的有6299名学生 (其中初一:3257名;初二:3042名),语文有6104名学生(其中初一:3153名;初二:2951名)。本研究拿初一和初二学段的数学问卷做研究对象。该问卷采用李克特四点计分方式,即“几乎没有”、“有时”、“经常”“几乎总是”分别记1、2、3和4,反向题反之。考虑到问卷信度问题,最终得到可用问卷为6088份。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先采用spss18.0软件对问卷的 “相关题项”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探索性因子分析法可以对复杂的多因子进行“降维”处理,把复杂的变量间的关系整合为几个核心因素,这有利于把握变量的本质结构。但探索性因子分析只能得出学习动机构成的主要因子,却不能确定因子间的关系,而验证性分析不但可以确定因子间的关系,还可以发现每一个因子的贡献水平。所以,在确定变量本质结构后,再运用AMOS4.0版软件进行验证性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是对调查数据进行的一种统计分析,通常它是被用来检验一组测量变量与一组可以解释测量变量的因素概念间的关系。研究者可以通过验证性因素分析来测试一个因子与相对应的测量项之间的关系是否符合研究者所设计的理论关系。[4]

三、研究结果

(一)探索性因素分析

首先对“18个题项”进行初步统计分析,删除相关系数低于0.3的第15题。接着对剩下的17个题目进行第一次因子分析,对因子负载小于0.4的不符合设想题目剔除(为第1和第21题),最后得到符合要求的15个题项。为了进一步探讨学习动机因子构成,对余下的“15个题项”进行第二次探索性因子分析,分析结果显示Bartlett球形检验值为27881.146,显著性p值为0.00(小于0.01),KMO值为0.906,表明变量间的共同因子较多,研究的数据适合用因子分析(KMO值越高越接近1,效果越好,其中0.9以上非常好)。对这“15个题项”做主成分分析(因子负载大于0.4,特征根大于1),采取正交旋转轴抽取出3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解释率在53.68%,各因子的荷载在0.435-0.649之间。

根据探索性因子分析,得出学习动机可以分解为3个因子,具体见表1。第一个因子由“7个题项”构成,它所反映的是学生有信心、有能力做好某些事情,属于效能和成就动机这块,这与当初设定的中介调解变量完全吻合,可以定义为“中介调解”。第二个因子由“5个题项”构成,所反映的是学生自己主动想学习或内心渴望提高成绩方面,这类可以归为“内部需求”。第三个因子由“3个题项”构成,所反映的是来自外部的影响或干预方面,这类可以归为“外部诱因”。具体见表2.

表1 学习动机问卷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

表2 学习动机“三维因素”及题项

(二)验证性因素分析

为了验证学习动机各潜在变量指标的真实有效性,本研究运用AMOS4.0软件对上述所做的探索性研究的真实性进行验证。在运用结构方程进行验证时,一般要求GFI、CFI、AGFI、TLI和ILI指数要大于0.9,RMSEA要小于0.5,且x2值要小于0.05,x2自由度比要小于2.0,否则拒绝模型。[5]本研究通过验证性分析发现GFI、CFI、TLI、ILI、RMSEA以及x2/df的值均符合良好模型要求(具体见表3),并且各变量指标间的相关性系数都在0.46之上(见图1),表明学习动机三维因素说具有较好的拟合度。

(三)初中生学习动机差异分析

根据上述理论假设和研究分析表明,初中生的学习动机可以用内在需求、外在诱因和中介调节三个维度来度量。基于该理论,本文从性别、维度、学段三个方面考察初中数学科目学生的学习动机差异情况。

表3 学习动机三维因素验证性因子分析拟合值

图1 学习动机“三维因素”结构模型

1.不同性别学生学习动机差异

以内在需求、外在诱因、中介调节为维度,对男生和女生进行学习动机评价。首先进行t检验,发现t= 1.48,p<0.05表明女生与男生之间的学习动机存在差异,接着对女生和男生各维度进行平权求值发现,总体上学习动机女生要略高于男生,女生评价得分为2.4,男生为2.1,女生高于男生14%。造成这种情况的可能原因是,女生生性比男生内敛,对外界新鲜事物的抗干扰能力要强些。

2.不同维度上学习动机差异

运用单因素方差和平权求值方法分析男生和女生在三维度上的学习动机差异情况。结果表明,男生与女生在三个维度上也存在明显差异。在内在需求上t=2.29,p<0.05,表明男生与女生存在差异,平权求值得出这个维度上女生得分高于男生;在中介调节维度上t=1.59,p>0.05,表明男生与女生之间在这个维度上差异不大;在外在诱因上t=1.69,p>0.05,表明男生与女生存在差异,然后平权求值得出这个维度上男生略微大于女生。

3.不同学段上学习动机差异

以初一和初二学段为自变量,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的总分值及其各因子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得出不同学段间数学学习动机之间的显著性P值都小于0.05,说明不同学段间数学课程学习动机存在显著的差异。从学习动机的“外在诱因、中介调节”两个维度来看,显著性p值小于0.05,表明初一学生和初二学生在数学科目上,这两个维度有较大的差别。但是在“内在需求”上,显著性p值大于0.05,表明这两个学段上,数学科目学习上,内在需求不存在明显差别。

四、结论与讨论

(一)学习动机三维因素分析

新课改以来,对学习动机的重新认识与实践显得十分紧迫,它不但关系到学习成绩还影响到新课程的推进。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发现,学习动机可以从内在需求、外在诱因和中介调节三个维度来测量,而且三者之间存在一个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内在关系。

为了验证上述理论的有效性,本文对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学校课程和教学调查”(ICIC课题组)数据库中的“相关题项”进行分析发现,虽然有“3个题项”在探索性因子分析中载荷较低被删除,但是没有影响最终研究结果。即在探索性因子分析时,本文所建构的学习动机三个维度的“绝大部分题项”在探索性因子分析时,出现了极高的吻合度。因此,从实证角度验证了学习动机三维因素说的合理性。

在运用AMOS软件对假设进行验证性分析时,发现结构方程中的一些统计监测量都通过了模型适配性判断,且拟合度良好,所选题项与维度之间的影响系数均超过0.46,这也再次佐证了所建立的三维因素说具有良好信度和效度。因此,本研究运用理论和实证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了学习动机是由内在需求、外在诱因和中介调节三个维度的因素共同影响的。

(二)学习动机的特征分析

就性别来说,总体上女生的学习动机要高于男生(大约高出14个百分点),造成的原因可能是女生在中学阶段,由于年龄和性别的差异,相比男生来说比较内敛,多关注内在表现。就维度差异来说,内在需求女生高于男生;外在诱因引起的学习

动机男生要高于女生;在中介调节上,男生略微高于女生。原因可能与男生生性活泼、性格开朗有关,男生能及时的调节自己的情绪,消除不良影响。在学段上,初中一年级和初中二年级学习动机有差别,但在内在需求维度上差别不大。出现这种现状的可能原因是初中一年级和初中二年级学生在年龄上处于青春期早期,内在的唤醒还不明显,但对外界的关注已经随着学段的升高而提升了。

当然,由于本研究仅仅考察了初一、初二两个学段不同性别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的三维因素,缺少对其他学段学生学习动机的全面考察,因而使得本研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1]王富平总主编.张公社,周喜华编著.教育心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99-101.

[2]Zimmerman,B.J,Asoclal.O..Cognitive View of Self-Regu-lated Leaming[J].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1985(2):329-3391.

[3]Nona Tollefson.Classroom Applications of Cognitive Heroes of Motivation[J].Educational Pschology,1985(12):245-246.

[4]范晓玲.教育统计与SPSS[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99.

[5]Schunk Dale H.,Learing theories:an educational perspective,Englewood Cliffs,N.J:Merill 1996,284.

(责任编辑:刘君玲)

张新明/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博士后陈美兰/江苏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

猜你喜欢
学习动机
大学生韩语学习动机的实证研究
大学生学习动机功利性倾向调查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
如何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
如何激发初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
Analysis on the motivation of students in English learning
来华留学生汉语学习动机类型分析
非约束条件下成人在线学习动机量表编制
大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的相关研究
高职院校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