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远断病手迹(六十六)鉴定茄子死秧

2016-07-26 10:42李明远
农业工程技术·温室园艺 2016年3期
关键词:苗子无菌小白

李明远

2015年4月,我到北京郊区某蔬菜基地考察,技术员小白对我说,他们日光温室新定植的茄子发生了死苗(图 1),要我去看看。

我到发病的温室走了一圈,拔了几株枯死及萎蔫的植株看了看。发现根颈部变褐、缢缩,我认为是一种疫病引起。我就问:防治了没有。小白说防治了,使用的是恶霉灵和霜霉威灌根。我认为没有问题,也就没有太认真。

但是一周过去,小白打来电话,说茄子苗还是没有成活。这时我认为有两种可能:一是药力不够,再就是发生的不是疫病,可能是镰刀菌引起的根腐病。我正想说再使用多菌灵试试,小白说已使用多菌灵灌了根。既然如此,那就等等看是否有效。

又过了两周,再到这个基地时,我问小白茄子死秧如何了?他说,还是死,不过死得不像以前那么快了。我在温室里转了一圈,发现靠西头的茄子病得更厉害一些。于是问小白,在栽培上,东西两头有什么不同。小白说,西头的苗子是向农户要来的苗子,因为我们自己剩余的苗不够了,用他们的苗子补齐的。他们的苗子可能带病。

还在死?看来必须认真鉴定一下了。于是我重新收集了一些病株,带回实验室进行鉴定。

我把病株洗净,看到茎基变细,开始为紫黑色,后变为灰褐色(图2),土面以下,根部多数无症状,少数为水浸状,严重的皮层腐烂,我觉得还应当是疫病。按照这类病害一般的鉴定方法是先保湿,看是否长出病菌。我又将病根用无菌水洗了一遍,找来一个大培养皿,铺上纱布,再倒进一些无菌水,放在25 ℃的温箱中保湿。一天后,打开培养皿观察发现每根病根都有些霉层(图3)但各不相同。

为了知道它们都是什么菌,我将样本挨个儿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其中霉层繁茂的病茎有两种菌,一种是比较粗大的有隔菌丝,分枝时会变细,像是丝核菌,但是还有不少的孢子囊又像是疫病;有的霉层在显微镜下是呈现镰刀菌,而且不同的病茎上的镰刀菌孢子形态还不同,有的喙较长,像是木贼镰刀菌,还有的比较短。甚至还见到一些线虫,在负载剂里做出各种姿态。要想知道茄子死秧是什么病菌引起,就更难了。

按照柯赫法则,鉴定一个病害需要将它们多分离出来,然后回接到茄子上,如果获得了相同的症状,并还可以再分离出相同的病菌,才可以得出结论。但是,如果面对是一些弱寄生菌,如果苗子比较健壮,往往回接不上,就很难作出结论。

这时我想起早年研究辣椒疫病时的一种方法,可以区分出果菜类根茎部病害是疫霉菌还是镰刀菌,可以来试试。

我从家里拿来1根黄瓜。先用自来水洗1遍,再用无菌水洗2遍。然后找出一个比黄瓜大一些的塑料盒子,用同样的方法洗净,放几层用开水煮过的纱布,上面平行放置两根试管。待黄瓜表面上的水蒸发后,放进盒子里,并架在试管上。然后用手术刀由发病茄秧的病、健交界处取下一小块经过无菌处理的表皮,塞到黄瓜里。最后将盒子用玻璃盖上,再用保鲜膜封严。在25 ℃的温度下保湿(图4)。

按照以往的经验,3天后只要黄瓜的伤口有些凹陷,就证明引起死秧的病菌是疫病菌。如果伤口有些肿胀,引起死秧的就是镰刀菌。当我保湿到44 h时,看到黄瓜的伤口开始凹陷(图5)。

而在55 h时见到黄瓜接种口附近长出了粉状的霉层(图6)。

而且几个接种口的情况都很相似。

这时我想:可以用显微镜看看,这些霉层是什么菌?

打开显微镜和电脑,再放上有菌的玻片,果然发现了大量的孢子囊。继续保湿时,还看到一些游动孢子在孢子囊以及其空壳间游来游去(图7)。

和我以前看到的辣椒疫病(Phtoputhora capsici)十分相似。

但仅凭这些情况,我们还不能肯定所见到的就是辣椒疫病。但可以肯定茄子死秧是由疫病引起,并不影响确定防治方法。

我把鉴定的结果告诉了小白。建议他换用乙磷铝、霜脲氰灌根试试。我认为之前使用恶霉灵、霜霉威效果不好的原因,一是防治的晚了,二是反复使用一种药,病菌会产生抗药性,防治效果也会下降。换一种药施用,有可能防治的效果会有所改善。

又过了2周,我再次到基地时,茄子死秧已不再发生。 但经过这段反复,这部分茄子缺苗不少。所以,有病害时,要提早发现病及时采取措施,避免出现大的损失。

猜你喜欢
苗子无菌小白
在食品安全检验中护理学无菌操作的应用研究
小白
浅析无菌管道施工要点
神奇的小纸条
无菌操作技术在无菌制剂生产中的应用
苗子的“调皮”
万能的小白
9S管理法在手术室无菌间无菌物品管理中的应用
苗子的“调皮”
苗子的“调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