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学科核心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以天津市某区为例

2016-07-27 02:52郑彩华赵丽霞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实证研究影响因素小学生

曹 瑞,郑彩华,赵丽霞,麦 清



小学生学科核心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以天津市某区为例

曹瑞,郑彩华,赵丽霞,麦清

[摘要]研究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为指导,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国家课程标准(2011)》,以与学生未来发展关系密切的核心素养和核心能力为考查重点,以天津市某区四年级全体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测试+问卷”的创新模式,对学生学科核心能力发展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尝试探寻影响教学质量的各种因素。研究成果对指导学校改变落后的办学观念、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有指导意义,亦为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和探索区域教育质量监测的有效途径与方法提供了理论指引和操作指南。

[关键词]小学生;学科核心能力;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一、前言

2010年国务院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提出要改进教育教学评价,探索促进学生发展的多种评价方式,根据培养目标和人才理念,建立科学、多样的评价标准,开展由政府、学校、家长及社会各方面参与的教育质量评价活动。《纲要》把“坚持德育为先、坚持能力为重、坚持全面发展”确立为我国今后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主题,要求教育教学要“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开创美好未来”。

为了全面贯彻国家上述政策的要求,提高教育管理和决策的水平,提高教育科研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2014年9月天津市某区和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共同实施了“天津市某区小学生学科核心能力测试与评价”项目,项目立足于通过评价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以达到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全面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目标。

二、理念与理论支撑

当前能力导向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教育评价的价值取向,核心能力是衡量教育质量、促进教育评价改革的重要依据。以能力为核心的质量标准将改变当前忽视学科能力或对素养培养的做法。本次测试在紧密围绕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发展的基础上,特别突出了对学生未来发展的学科核心素养和核心能力的考查。

(一)关注核心能力,是世界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和要求

在当今社会,能力导向已经成为世界教育发展和课程改革的趋势。本世纪初,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率先提出了“核心素养”的概念。在OECD核心素养理念的引导下,各国相继围绕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开展了有针对性的教育改革。20世纪80年代,澳大利亚进行了以能力为本的课程改革,确立了七种学生应该发展的能力,并为每个关键素养能力建立了三种操作水平。这七种关键能力是:“收集、分析、组织观点和信息”,“表达思想和信息”,“规划和组织活动”,“在团队中与人合作”,“使用数学思想技巧”,“解决问题”,“使用科技”。20世纪90年代,美国成立了“21世纪技能联盟”,将21世纪应具备的基本技能进行整合,制定了“21世纪技能框架”和“共同州立核心标准”,并把“学习与创新技能”、“信息、媒介和技术技能”和“生活与职业技能”三套技能的培养融入到中小学教育当中。中国台湾在2012年进行了以“核心素养”为其课程发展主轴的国民教育课程改革,其“核心素养”的培养分为“自主行动”“沟通互动”“社会参与”三大方向,并进一步细分为九大项目。其“国民核心素养”的实施路径是“国民核心素养—各教育阶段核心素养—领域/科目核心素养—学习重点”,在实施过程中根据教材内容把核心能力划分为一级核心能力和二级具体要求,这样教师教学时有章可循,教学目标容易达成。

(二)关注核心能力,是促进教育质量全面提高的内在要求

在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入推进阶段,提高质量是首要任务。教学质量提高的标志之一是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技能和方法解决新情境下的问题。学科教学的重点是学生获得学科知识、培养学科素养、提升学科能力。学生能力是一个大概念,总是通过各门学科教学来加以培养,没有学科能力,就很难谈得上学校教育能培养学生的能力,也很难谈得上教学效率和效益的提高。重视学科核心能力的培养,有利于确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长期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存在教育质量观、学业质量观都比较模糊的状况,“知识至上”的教育观在一定范围内还长期存在,对学科核心能力的重视有利于克服单一的知识教学的局限性,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发展学生的能力素养。因此,学科核心能力是从课标到实现教育目的的中介和桥梁,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三)关注核心能力,是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形成的关键

素质教育的育人目标提出以后,经过多年的教育改革,成效显著,但是“与立德树人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这与素质教育长期以来概念不明晰有关系,这种理论上的模糊,常常让中小学教师在行动中感到困惑、迷茫。2014年3月30日教育部颁布了《关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核心素养”这一名词首次在我国的文件中出现。《意见》指出:“研究制定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要根据学生的成长规律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把对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总体要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关内容具体化、细化,深入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各级各类学校要从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出发,把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要求落实到各学科教学中。”由此可见,目前核心素养已经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

《意见》提出“制定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便是试图从顶层设计上解决这一难题,它重点要解决的是教育目标要求如何融入到各学科,深入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重视学科核心能力的培养,就是重视人的素养的教育。各学科的学科核心能力明确以后,教师们就可以在一个比较清晰和明确的框架里进行学科教育,充分发挥学科的课程价值,各个学科的核心能力整合在一起,就是人的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始终渗透着人的核心素养的培育。

三、测评框架

测评包括学科核心能力测验和问卷两部分。学科核心能力测验属于标准参照性测验,即是参照一组明确界定的标准(或能力)编制试题,用以测查考生对于既定标准的实现状况,反映考生绝对水平的测验。

问卷调查包括学生的家庭背景情况、学习习惯、生活习惯以及各学科的学习态度问卷。

(一)学科核心能力测试的内容

学科核心能力是最能体现学科性质的学科素养性能力表现,是最能体现学科性质的能力维度。一般说来,不同的学科具有不同的核心能力表现要素,同一学科在不同年龄和学习水平上,核心能力的表现指标和项目也是有差异的。现行的课程标准以及学科教学往往忽视了核心能力表现的变化性、差异性,而仅仅考虑知识掌握的水平差异性,这种现实的局限性势必会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1.语文学科考查的核心能力及评价标准

语文学科考查的核心能力以阅读能力为重点。研究表明,从9岁开始,学生的学习就开始进入到通过阅读来学习的阶段。阅读能力不仅是语文学科的核心能力,也是小学阶段整体学习能力中的核心能力。

项目借鉴PIRLS小学生阅读能力评价框架。PIRLS提出语文阅读能力测试的两个主要的阅读目的是:为文学体验而阅读,为获取和使用信息而阅读。因而选取的两篇材料为:一篇是文学作品,一篇是应用文体作品。

PIRLS评价项目有自己的出发点及与之相适宜的结构框架,和我国当前的阅读教学评价现状有很多不同,如果不加分析拿来就用,很明显会与我国教学实际不相符合。因此,为了更加适合我国的教学评价的要求,我们在制定评价指标体系时考虑了两个方面的因素:首先,应当考虑是否与课程目标相一致;其次,要考虑到能够被师生所理解并应用,最好运用日常教学所习用的词语,使之易理解并具有操作性。据此,在参照PIRLS阅读能力划分标准的基础上,紧密围绕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本项目提出了“四层次阅读素养评价”框架,该框架包含以下四个方面的能力:(1)信息检索、提取,(2)理解、分析、概括,(3)领悟、体会、表达,(4)创意、欣赏、评价。

2.数学学科考查的核心能力及评价标准

数学能力与数学学习活动是紧密相关的,学生的数学能力是在获得数学知识和数学技能的基础上不断概括化、系统化而形成的,是一个人更概括、更稳定和更具个性的心理特征。因此对小学生数学能力的评价是数学教育评价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结合国内外对数学能力的认识,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根据已有较成熟的数学核心能力的研究成果,[1]本项目界定的小学四年级数学学科核心能力包括计算能力、数感、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解决问题能力、推理能力几个方面。数学核心能力测评,不是简单地把学生的数学能力分成若干模块,逐项进行考评,也不是基础考查和能力测试的变式,而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取向,对学生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等能力的全面测评。较之传统的教学评价,数学核心能力测评更加重视过程评价和评价的教育发展功能,能更好地发挥评价的导向和激励功能。

3.英语学科考查的核心能力及评价标准

本项目中英语学科的核心能力主要考查学生的听说能力。学生英语能力的培养应当遵循一定的规则。在这个规则当中,“听、说、读、写”四项语言技能的培养顺序是通过语言教学实践和研究所探索出来的客观规律。从1978年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十年制中小学英语教学大纲(试行草案)》到1980年的《全日制十年制中小学英语教学大纲(试行草案)》,直至《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对英语教学中四项技能的顺序表述无一例外地都是“听、说、读、写”。只有切实遵循“听、说、读、写”四项技能的培养顺序,坚持“听、说适度领先,读、写及时跟上”,才能促进其他英语单项技能训练水平的提高,为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鉴于此,本测试对于小学英语核心能力的测试以学生的听说能力为重点。根据《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的要求,按照小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和特点以及天津市经济、社会发展对教育发展需求的实际,听力测试主要考查识别并判断、捕捉信息、理解与交际和综合运用四个方面的能力,口语测试主要考查理解反应、认读朗读和综合表达三个方面的能力。

各学科核心能力评价框架见表1。

表1 各学科核心能力评价框架

(二)问卷调查的内容框架

本测试除学科核心能力测试以外,还包括学科学习态度问卷和学习习惯、生活习惯问卷。

学科学习态度问卷是学生对各科学习兴趣、自信心、努力程度等内容的自我评估,此类问卷附在学科核心能力测试卷的后面,随各科考试一起测试。学生学习习惯、生活习惯问卷单独进行测试。调查问卷中的学习习惯问卷共28道题目,包括课堂听课习惯、课后复习习惯、应对考试习惯、自主学习习惯、合作学习习惯、作业练习习惯、课外学习习惯和学习卫生习惯8个维度。[2]学习习惯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96,分半信度为0.695,重测信度系数为0.662,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作为小学生学习习惯的测量工具是稳定可信的。学科学习情况调查问卷和生活习惯问卷系项目组自编,经过反复试测、修改,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所有问卷均采用李科特5点量表的计分方式计分。

四、过程与方法

(一)确立评价标准

本项目学科测试部分采用量尺分数体系,各科总成绩量尺分数采用150分制,公式是90+20Z,各知识范畴和能力维度采用的100分制量尺分数,公式是50+10Z。

项目采用安戈夫法这一国际通用的方法进行等级划定。在测试后,每个学科分别邀请足够数量的教学专家(包括教研员和一线教师)进行标准的评定,依据《国家课程标准》相应学段内容与天津市目前在校同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经过反复研究、讨论,最后制定出各等级相应的划线标准。学科核心能力被分为不同的等级水平,分别为“优秀”“良好”、“合格”和“未达到合格”四个水平,分别用A水平、B水平、C水平、D水平来表示。各学科核心能力评价标准见表2。

表2 各学科能力表现水平评价标准渊语文学科示例冤

(二)测试实施过程

1.测试对象

测试对象为某区四所小学的全部刚升入五年级的学生。在本次测试中,共计706名学生报名参加,除去缺考人数,各科实际参加测试人数为699人,参考率99%。其中女生354人,男生345人。本地户籍学生480人,外地户籍学生219人,非转校生498人,转校生201人。

2.三级测试培训体系的建立

一级培训体系为由项目组专家进行的项目测试实施的区级培训。培训的具体内容包括项目的目的、意义、测评内容、评价方式、出题思路与测试框架、测试工作要求等内容,项目组制定出《2014年天津开发区小学生学科核心能力测试工作实施手册》。二级培训体系为由项目组专家进行的项目测试实施的校级培训,和一级培训体系相比,二级培训体系更侧重测试准备工作、学生编码方案、监考工作流程等具体操作内容。三级培训体系是由校长进行的项目测试实施的校级培训,三级培训体系要对整个测试工作的各个环节进行周密的部署和安排,各校分别制定出校级版本的《2014年天津开发区小学生学科核心能力测试工作实施手册》。

(三)阅卷及数据分析工作

本项目的阅卷工作采用集体阅卷、流水作业的方式进行。每个学科有10位阅卷人员,全部阅卷工作一周内完成。为了保证阅卷质量,在阅卷前对阅卷人员进行了系统培训,要求阅卷人员认真研读试题和评分标准,研究并预见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明确评分标准,严格按照统一标准评分,做到评判准确,并把得分按照统一要求写在指定的位置,不得漏评和错评;阅卷过程中,先试阅,在试阅的基础上,统一认识,形成共识,避免主观偏差,实时计算阅卷一致性信度,由各科主阅人随机抽查,发现问题,及时修正。为了提高科学性,整个阅卷过程中,对人员分工、阅卷时间、违纪情况等都有详细的记录表,并要求相关人员签字。

试卷和问卷运用Excel2007和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在数据分析过程中,主要采用量尺分数来进行各科以及各维度分数的转化,量尺分数的运用使得不同学科、不同维度等值处理和比较成为可能。同时反馈给学校的成绩不再是原始分数,而是各科以及各能力发展水平的等级展示,将高利害的分数变成群体大致位置,将考试的副作用降到最低。

(四)测试结果的反馈

1.反馈的对象

从反馈对象上划分,测试结果的反馈包括区域、学校两个层面的内容。区域层面反馈报告主要包括区域三科总体表现情况分析、各学科各学校表现情况分析等内容。学校层面反馈报告主要包括学校总体表现状况分析、学校各科表现情况分析以及和区域平均水平比较等内容。

2.反馈的内容

孕妈妈要保证均衡营养的膳食,避免摄入过多碳水化合物和热量,而应补充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以及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黑木耳、银耳等,但不要一下子吃太多。此外,孕妈妈也要多吃含有维生素C的水果,以促进胶原蛋白的生成,使肌肤更有活力。

从反馈内容上划分,测试结果的反馈包括学业质量分析和学生学习结果影响因素分析两个层面的内容。学业质量反馈报告反馈的是学科测试结果的情况,学习结果影响因素分析反馈的是问卷调查的各项结果。

五、测试结果与分析

(一)学科测试主要结果

1.全区总体情况

测试结果表明,全区学生语文、数学和英语三科总体情况(三科均达到合格水平)良好。但是不同户籍、不同性别学生合格率存在差异,具体表现为本市户籍学生好于外地户籍学生,女生情况好于男生,非转校学生好于转校学生。全区学生语文、数学、英语的三科合格率存在差异。

2.各学科测试情况

(1)语文学科情况

语文学科整体情况分析:全区学生语文学科合格率较高,女生合格率高于男生,本市户籍学生合格率高于外地户籍学生,非转校生合格率高于转校生。

语文学科各能力维度分析:全区学生在“领悟、体会、表达”能力维度上表现最佳,其他能力依表现水平高低依次为“信息检索、提取”,“创意、欣赏、评价”和“理解、分析、概括”。

语文学科表现水平分析:女生表现水平高于男生,本市户籍学生表现水平高于外地户籍学生,非转校生表现水平高于转校生。具体表现为全区学生语文学科表现水平总体上表现为B和C等级的人数比例最高,合计达到91.4%,A水平和D水平人数比例相当。女生在语文的A和B水平的人数比例高于男生,本市户籍学生在语文的A和B水平上的人数比例高于外地户籍学生,非转校生在语文的A和B水平上的人数比例略高于转校生。

学生语言积累与运用能力和阅读能力的关系分析:学生语言积累与运用能力和阅读能力关系密切,学生语言积累与运用的得分越高,相应阅读能力的得分也越高。

(2)数学学科情况

数学学科整体情况分析:全区学生数学合格率较高,女生合格率高于男生,本市户籍学生合格率明显高于外地户籍学生,非转校生合格率高于转校生。

数学学科各能力维度分析:全区学生在“推理能力”能力维度表现最佳,其他能力依表现水平高低依次为“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空间观念”、“计算能力”、“数感”、“解决问题能力”。

数学学科表现水平分析:男生在数学的A和B水平的人数比例高于女生,本市户籍学生在数学的A和B水平上的人数比例明显高于外地户籍学生,非转校生和转校生在数学的A和B水平上的人数比例差异不大。

(3)英语学科情况

英语学科整体情况分析:全区学生英语合格率尚可,女生合格率高于男生,本市户籍学生合格率高于外地户籍学生,非转校生合格率高于转校生。

英语学科各能力维度分析:全区学生在听力测试的“听句判断”维度表现最佳,其他能力依表现水平高低依次为“听文综合”、“理解与交际”和“听句捕捉信息”;全区学生在口语测试的“综合表达”维度表现最佳,其他能力依表现水平高低依次为“认读朗读”,“理解、反应、表达”。

英语学科表现水平分析:女生在英语的A和B水平的人数比例明显高于男生,本市户籍学生在英语的A和B水平上的人数比例明显高于外地户籍学生,非转校生和转校生在英语的A和B水平上的人数比例差异不大。

女生在听力A和B水平的人数比例明显高于男生,本市户籍学生在听力的A和B水平上的人数比例明显高于外地户籍学生,非转校生在听力A和B水平上的人数比例略高于转校生。

女生在口语的A和B水平的人数比例明显高于男生,本市户籍学生在口语的A和B水平上的人数比例明显高于外地户籍学生,非转校生在口语A和B水平上的人数比例略高于转校生。

3.各学校学科测试情况

各学校无论是三科合格率情况还是各学科、各维度的合格率、总体表现水平均存在差异。

(二)问卷调查结果

1.家庭因素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调查结果显示:父母的学历和学生的学习成绩呈现正相关,随着父母学历层次的提高,学生各科的学习成绩也呈现出上升的趋势,这说明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家庭氛围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家庭比较融洽的学生学习成绩高于家庭氛围一般的学生;家庭学习环境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家里有独立学习空间的学生的学习成绩高于家里没有独立学习空间的学生。

2.学生非智力因素对学习的影响

调查显示,全区学生非智力因素总体情况较好,多数学生具有较高的学习自信,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学习也很努力。同时调查发现,学生的学习自信、学习努力程度、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呈显著正相关,前者水平越高,学习成绩越好。

调查还发现,各个学校学生非智力因素情况存在差异。如甲学校和乙学校的学生在语文学科的学习信心、努力程度和学习兴趣方面表现突出;丙学校学生在数学学科的学习信心、努力程度和学习兴趣方面表现突出;丁学校学生在英语学科的学习信心、努力程度和学习兴趣方面表现突出。

3.学生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对学习的影响

调查发现,学生学习习惯总体情况良好。学生的作业练习习惯最好,应对考试习惯次之,其余依得分高低依次为课外学习习惯、课堂听课习惯、合作学习习惯、课后复习习惯、学习卫生习惯、自主学习习惯。同时调查发现,除课后复习习惯和学习卫生习惯外,其余几个维度的学习习惯均和学生的学习成绩呈显著的正相关。各学校在学习习惯方面存在差异。各学校在自主学习习惯上差异较大,在作业练习习惯、课外作业习惯、学习卫生习惯几方面也存在较显著的差异。

学生生活习惯总体情况较好。六成多的学生睡眠时间达到8小时以上,绝大多数学生的睡眠时间达到6小时以上。同时调查发现,睡眠时间在8小时以上学生的学习成绩高于睡眠时间在6小时以下的学生。学生每天锻炼时间略显不足,有近三成的学生每天锻炼时间不到半小时。同时调查发现,每天锻炼时间在半小时以上学生的学习成绩明显高于每天锻炼时间不到半小时的学生。

调查发现,每天基本按时吃早餐、不吃或者很少吃零食以及不喝或者很少喝碳酸饮料的学生学习成绩好于不按时吃早餐、每天都吃零食以及每天都喝碳酸饮料的学生。

参考文献:

[1]张春莉.小学数学能力培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2]李晓丽.小学生学习习惯的调查[D].重庆:西南大学,2008.

责任编辑:陈兴安

[作者简介]曹瑞,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教育心理学研究;郑彩华,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比较教育研究;赵丽霞,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教育心理学研究;麦清,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助理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社会心理学研究(天津 300191)。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277-(2016)01-0052-05

猜你喜欢
实证研究影响因素小学生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玉雕专业学生专业认同的实证研究
温州小微企业融资环境及能力分析
认知语言视角下英语词汇多义习得的实证研究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实证分析会计信息对股价的影响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
我是小学生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