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滑县农户采纳玉米新品种的影响因素分析

2016-07-27 02:08燕,许
广东农业科学 2016年3期
关键词:新品种影响因素农户

陈 燕,许 朗



河南省滑县农户采纳玉米新品种的影响因素分析

陈 燕,许 朗

(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粮食安全研究中心,江苏 南京210095)

摘 要:农业新品种的采纳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基于河南省滑县279个农户的微观调查数据,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对影响农户采纳玉米新品种行为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户的受教育年限、是否示范户、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玉米种植面积、农户对新品种的认知程度、农户的风险态度以及与农技员联系次数对农户玉米新品种采纳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家中是否有干部对农户玉米新品种采纳行为有显著负向影响。

关键词:农户;新品种;采纳;影响因素;Logistic模型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2014年全国玉米播种面积3 707.6万hm2,总产量2.1567亿t,在稳定全国粮食总产量上发挥重要作用。面对国内日益增长的玉米消费需求,依靠良种兴农,加快玉米新品种扩散成为提高产量的必然选择。农户是农业生产的主体,作为玉米新品种的采纳者和受益者,其行为最终决定玉米新品种的推广。

国内外学者对影响农户新品种技术采纳行为的因素已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Gafsi等[1]研究发现农户对新品种的接受速度与其自身的风险偏好相关。Hayami[2]通过研究得出农户水稻品种的采纳行为与其种植规模之间呈负相关的结论。Herath[3]对斯里兰卡地区农民的研究发现,农户对水稻新品种的采纳行为不仅受到新技术的成本和期望产量的影响,还受个人风险态度影响的结论。Barkley等[4]认为影响农户小麦品种选择的关键因素是品种的质量和生产特征。Horna等[5]分析了尼日利亚农户选择水稻新品种的偏好及意愿,结果表明农户在选择水稻新品种时主要根据自身的社会经验、经济条件以及对品种特性的了解。王秀东等[6]研究表明,影响农户采纳小麦新品种的因素主要有新品种可获得性、农户风险意识以及良种是否增加效益等。李冬梅等[7]研究发现农技员推广和亲戚朋友的购种行为会对农户采纳水稻新品种产生正面影响。唐博文等[8]通过比较分析得出文化程度、借款难易和信息可获得性对农户采纳新品种具有显著影响的结论。齐振宏等[9]基于湖北省水稻种植户的调研发现农户的年龄、受教育程度、健康状况、水稻种植面积、收入等特征都是影响农户采纳新品种的因素。黄武等[10]研究表明,家庭人均收入、示范户身份及打工收入占家庭总收入中的比例对农户采纳花生新品种具有重要影响。候麟科等[11]研究发现,农户风险偏好对其玉米品种选择行为具有显著影响。

目前关于农户农业新品种选择行为的研究在研究内容上多是基于水稻或者小麦等品种的选择,尤其是国外的研究。水稻和小麦的产出主要是作为食用口粮,而玉米除了食用之外,还是主要的饲用粮食和重要的工业原料,与水稻和小麦有一定差别。鉴于此,本文以玉米作为研究对象,引入农户的风险态度和认知变量,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分析河南省滑县农户玉米新品种选择行为的影响因素,以此有针对性地提出提高农户采纳玉米新品种的可行途径,也为建立合理的农技推广体系提供有力依据。

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1.1 理论分析

舒尔茨[12]提出,利润或效果最大化的目标前提下,农民将结合自身现有的资源状况,进而采纳适当的农业技术。Saha等[13]研究认为,农户是否采纳农业新技术取决于其采纳新技术的期望收入和需付出的成本。但本文认为,农户是否采纳玉米新品种实质上取决于新老品种生产效果的比较结果。在假定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如果农户对采纳新品种的预期净收益大于现有品种所获得的净收益,就会采纳该新品种。反之,即使新品种的预期边际净收益大于0(即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农户也不会采纳。

假定农户采纳玉米新品种的新增单位成本为农户自身可知的定值w,设使用老品种的成本为r。根据前人的相关研究思路[13-14],把新品种采纳的条件设定为:

λ pg(m) - (w+r)m ≥ p0f(m) - rm

式中,λ为风险偏好系数,p为农户采纳玉米新品种后的产品价格,p0为采纳老品种的产品价格,m为决策规模,g(*)为采纳新品种后的生产函数,f(*)为使用老品种的生产函数。由上式可知,农户是否采纳新品种受到农户采纳新老品种的成本、风险偏好系数、生产规模、农户对采纳新品种的预期收益等因素影响,同时受到农户的主观风险偏好、农户个体特征、家庭经营特征、农技推广特征等因素的影响。

1.2研究假设

根据上述分析,将玉米种植户的特征变量分为5组:个体特征变量、家庭特征变量、对新品种的认知程度变量、农户风险态度变量和农技推广特征变量,并就农户采纳玉米新老品种的行为及其影响因素提出以下假说:

(1)农户个体特征变量。包括农户的性别、年龄和受教育程度。假设玉米种植户的性别、年龄和受教育程度与玉米新品种的采纳行为有关。从理论上来说,女性思想较男性保守,采纳玉米新品种的意愿偏弱,随着农户的年龄增加,其种植经验越丰富,越有可能采用新品种;受教育年限对农户玉米新品种采用具有正向影响,农户受教育程度越高,其接受新事物和新知识的速度越快,越有可能选择新品种。

(2)家庭经营特征变量。包括家中成员是否有干部、是否为示范户、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玉米种植面积与耕地细碎化。农户家中有人担任干部,意味着有更多机会接触了解新品种技术的相关信息,更利于做出采用新品种技术的选择。一般认为,示范户比普通农户更容易接受新事物,其采纳新品种的行为也比一般农户快。通常情况下,主要收入来源是种植业的家庭,其对粮食生产的依赖程度比较大,为了在单位面积耕地上得到更高的效益,农户会倾向于采用新品种技术;而对于以其他业作为家庭收入主要来源的农户家庭,由于种植玉米所获得的收益对其家庭总收入的贡献不大,因而,他们对于选择新品种的积极性也比较小。农户玉米种植规模对其新品种选择具有正向作用。随着农户玉米种植面积扩大,玉米种植收入在家庭收入中的比例也会增加,农户对其所种植的玉米品种关注度提高,更乐于尝试新品种以求提高产量收益。耕地相对分散的农户具有降低种植新品种风险的条件,其采纳新品种的可能性会高于其他农户。

(3)农户对玉米新品种的认知程度变量。本文主要以农户是否了解新品种特性来进行判断。作为理性的消费者,农户决定是否采用新品种与其对新品种特性的认知程度相关,农户只有了解该品种的某些特性,认为新品种适宜种植并能带来显著效益时才会有所行动。因此,本文预期农户的认知水平对其采纳新品种具有正效应。

(4)农户的风险态度变量。农户是风险意识较强的群体,农户的主观风险态度与其是否积极采用新品种密切相关。一般来说,风险偏好型的农户采用新品种的积极性较高,而风险规避型的农户更倾向于选择周边普遍种植的传统品种,采用新品种的积极性较低。农户的风险态度在问卷中反映为其对玉米新品种选择的先后。在问卷中设置了如下题目:“若市场上出现了一个新的玉米品种,您会怎么做”,选项包括:“立即采用并大面积种植”、“先具体了解新品种的情况,然后小面积种植,如果好就大面积种植”、“看别人种植的表现,如果大家种植的都好,我就大面积种植”、“等到大部分人种植了,再考虑种植”、“不考虑,老品种比较保险”。本文将前两者归为风险偏好型,其他归为风险规避型。

(5)农技推广特征变量。包括农户参加品种培训次数、与农技员联系次数。通常情况下,农户参加品种培训次数以及与农技员联系次数越多,农户越有可能采纳玉米新品种。通过参加品种培训这一经验交流平台,农户可以从农技员就新品种技术知识的相关讲解以及部分成功农户的示范经验分享中获得更多关于新品种特点和经济价值的信息,减少其对新品种技术的不确定性,从而更愿意采用新品种技术。农户与农技员联系次数越多,越能接触到更多来自政府有关新品种推介的信息,获得相关配套技术的指导也会更多,这对农户选择玉米新品种都是正向的激励。

2 调查基本情况

滑县是河南省粮食生产第一大县,常年粮食播种面积18万hm2,总产135万t左右。尽管玉米种植面积和总产量近年来都有所提升,但当地单产变化幅度小,这与目前国内玉米生产的总体情况一致。本次调研以河南省滑县玉米主产区作为典型区域,在调查中主要选取种植玉米的农户,根据玉米种植规模的大小在滑县选择了4镇(白道口镇、牛屯镇、留固镇、王庄镇)、3乡(半坡店乡、枣村乡、赵营乡),共12个自然村,于2015年1月16~27日进行实地调研。调查采取调查员直接进入农户的方式进行,充分保障调查问卷的有效性和回收率。调研共取得300份调查问卷,其中,有效问卷279份,有效率为93%。

2.1 调查区农户基本情况

总体上看,被调查农户有如下特征:第一,以小规模生产为主。被调查农户玉米种植面积主要集中在0.67 hm2以下(占71.7%),玉米种植面积超过1.33 hm2的被调查农户仅占被调查农户总数的14%。第二,从事玉米种植的农民以中老年劳动力为主。被调查农户的平均年龄为47.32岁,年龄在40~60岁的农户所占比例超过64.2%。第三,农户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受教育程度为初中及以下的农户占被调查农户总数的73.1%左右,而受教育程度为大专及以上的农户仅占2.9%。

表1 变量的统计描述

2.2 农户玉米种子选择购买情况

2.2.1 种子选择相关情况 在农户回答“影响您选择玉米品种的最重要因素”问题时,279个农户中,73.4%的农户选择了“产量”,17.6%的农户将“抗逆性(抗病性、抗倒伏、耐旱性)”作为影响其选择种子首要因素,选择“品质”的占8.6%,选择“生长期”的占0.4%。由此可见,产量是农户选择种子时首要考虑的品种特性。由于目前农户种植玉米主要作为饲料用,对玉米品质的要求并不高,因此农户更倾向于选择高产型的玉米品种。在调研中,部分农户表示玉米品种抗逆性强,尤其是抗倒伏性强,玉米产量就能得到一定的保证,因此种子的高抗性也是农户选择种子时重点考虑的因素。

在农户回答“选择品种时对您影响最大的人”这一问题时,被调查农户中30.8%的农户都选择了“自己以往的经验”,选择“农技员”的占25.8%,选择“种子销售人员”的占22.9%,选择“示范户”的占12.9%,选择“邻居、亲戚朋友”的占7.6%。由此可见,农技员与种子销售人员对农户选择玉米品种具有很大的影响,但农户最终决定是否种植农技员或是种子销售人员推荐的新品种仍是根据自己的以往经验。

2.2.2 种子信息获取及购买渠道 农户在回答“您了解玉米新品种的主要途径”这一问题时,47.7%的农户选择了“种子公司”,21.5%的农户选择“种子经销商”,选择“农技站”的有13.6%,选择“邻居、亲戚朋友”的占8.2%,选择“电视报刊”等媒体的占2.5%,选择“其他”的占6.5%。由此可见,大部分农户最主要的农业信息获取渠道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其次为人际关系,而选择媒体的农户很少。

在“您平时最主要在哪里购买玉米种子”这一问题时,59.1%的农户选择到“县种子公司”购买,27.6%的农户选择从“当地个体经销商”处购买,9.3%的农户在“乡镇农技站”购买种子,选择“科研机构”、“外地经销商”、“通过自己的社会关系获得”的依次占1.4%、0.7%、0.7%,选择“其他”的占1.1%。

表2 农户玉米种子选购情况

3 实证分析

3.1模型选择

农户对玉米新品种的采纳行为有“采纳”和“不采纳”两种情况。每个农户都会在理性地综合衡量各种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做出最佳选择,这是一个典型的二元决策的问题。因此,本文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农户玉米新品种采纳行为的影响因素。模型设定如下:

Y =b0+ b1x1+ b2x2+…+bnxn

式中,Y表示农户玉米新品种采纳行为。当农户采纳玉米新品种时,Y=1;反之,则Y=0。 xi(i=1,2,…,n)为可能影响农户采纳新品种的因素,bi(i=1,2,…,n)为第i个解释变量的回归系数。

3.2变量选取

基于理论分析和实地调查,本文将影响农户采纳玉米新品种行为的因素划分为5部分:(1)农户个体特征变量,包括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2)家庭经营特征变量,包括家中是否有干部、是否示范户、主要收入来源、玉米种植面积、耕地细碎化程度;(3)农户对新品种的认知程度变量,以农户对新品种特性是否了解来说明;(4)风险态度特征变量,主要是指农户的主观风险偏好;(5)农技推广特征变量,包括农户参加品种培训次数、与农技员联系次数。根据279份问卷,得出各变量的统计特征(表3)。

表3 模型变量的解释及统计特征

3.3 模型结果与分析

本文采纳SPSS18.0统计软件,以强制回归(Enter)方法进行模型估计,其回归结果如表4所示。从表4可以看出,方程拟合度较好(P>0.1),说明因变量的观测值与模型预测值不存在差异,因此,不能拒绝原假设,认为数据拟合效果好。

表4 影响农户采纳玉米新品种因素的Logit分析

由回归结果可以看出,显著性水平较高的变量有农户受教育年限,家中是否有干部、是否示范户、主要收入来源、玉米种植面积、农户对新品种认知,农户风险态度以及农户与农技员联系次数。具体分析如下:

(1)农户个体特征变量中,农户受教育年限通过模型的显著性检验,且与农户采纳玉米新品种行为呈正相关关系。说明对玉米新品种而言,受教育时间长的农民比受教育时间短的农民更愿意接受。调研过程中还发现,农户文化水平越高,其获取新品种信息的渠道更广,对新品种技术的接受和理解能力也更强。通过比较新品种和传统品种的优劣继而决定是否选择种植新品种。鉴于市场上推出的新品种总体性状一般优于老品种,因此受教育水平越高的农户更愿意采纳新品种。

(2)家庭经营特征变量中,家中成员是否有干部、是否示范户、主要收入来源、玉米种植面积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干部家庭对农户选择玉米新品种表现为显著的负向影响,这与预期不符。模型结果表明,农户家中有人担任干部,其选择玉米新品种的可能性更小。从实地调查中可以发现,家中有干部的农户一般家庭经济比较好,其对农业生产的关注度不多,即便有机会获得更多的农业新品种信息,对玉米新品种的替换使用也并不太在意。示范户特征对于农户采纳新品种表现为显著的正向影响,说明示范户在玉米新品种推广过程中起着示范和标杆作用。调研中发现,作为示范户的农户家庭通常情况下都是村中的农业先行者,其比普通农户更早接触到新品种,并且示范户进行新品种示范种植可以获得相应的补贴,进而加大其采纳新品种技术的可能性。

农户家庭主要收入来源对农户玉米新品种的采纳行为有影响且呈正相关关系。通过调研数据分析可知,滑县54.8%的农户家庭主要收入来源于种植业以外的其他行业。由于当地农户玉米种植规模偏小,导致农户种粮收入有限,大多数家庭都存在成员外出务工的现象。对这部分家庭来说,种植业收入在其家庭总收入中的比重不大,其对品种的选择并不太看重,只要当前投入使用的玉米品种产量不是很差的话,一般不会去选择采纳新品种。而主要收入来源于种植业的家庭对农业生产的依赖性大,这部分农户平时会更多地关注最新的农业技术信息,种植的品种也基本上都是近年政府推广的新品种。

玉米种植面积对农户采纳玉米新品种有正向影响。农户对新品种技术的应用与否,主要取决于新品种被采纳后增加的经济效益是否明显。农户种植面积太小,投入新品种后获得的增产不明显,难以引起农户对新品种技术的兴趣。而玉米种植面积较大的农户,其采纳新品种技术能获得更大的规模效益,因此会更愿意种植新品种,期望获得高产高收。同时,笔者在调研过程中发现目前农技推广的重点对象主要是种粮大户,相较普通农户,大户更易得到新品种技术信息及农技员的直接指导,这对农户采纳新品种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3)农户对新品种的认知是影响其采纳行为的重要因素。模型估计结果表明,农户对新品种技术越了解,越倾向于选择新品种。因为对于农户来讲,新品种能否为农户带来明显的收益还无法确定,这种不确定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户采纳这种新品种的积极性。但如果农户能够很好地了解这一新品种的特性,则可以实现在较小的风险水平上获得大幅的收益增长。在实地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农户在采纳新品种之前会通过各种渠道获得有关新品种的信息,通过了解新品种的特点、作用等相关信息,再决定是否采纳新品种。

(4)农户的风险态度对农户采纳玉米新品种行为具有显著影响,风险偏好型的农户比风险规避型的农户更有可能选择采纳玉米新品种。通过实地调查可知,54.8%的农户表示在新品种推出后会立即大面积投入使用或是先试种一块面积,根据试种结果再决定明年是否继续选择种植;45.2%的农户则表示自己不会种植或不会马上选择种植新品种,而是采取观望态度。因此,政府应加强对农户采纳新品种后的扶持力度,降低新品种可能为农户带来的收入损失,从而促使他们可以放心地采纳新品种。

(5)农技推广特征变量中,农户与农技员的联系次数对农户采纳新品种技术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作为新品种技术与农户之间的桥梁,农技员在指导农户农业生产过程中,同时也将有关新品种技术的信息传达给农户,以此加强农户对新品种相关特性作用的认知,促使农户更多地采纳新品种。

此外,农户的性别、年龄、耕地细碎化程度、参加品种培训次数在模型中不显著,即这些变量对农户玉米新品种采纳行为没有影响。其原因仍需进一步研究。

4 结论与建议

本文基于2015年1月对河南省滑县4镇3乡279户农户进行的玉米生产调查数据,实证检验了农户个体特征、家庭经营特征、农户对品种的认知、农户的主观风险偏好特征以及农技推广特征变量对农户采纳玉米新品种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农户个人特征中,农户受教育年限对玉米新品种采纳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家庭特征中,家中是否有干部、是否示范户、主要收入来源与玉米种植面积影响了农户对玉米新品种的采纳;农户对玉米新品种特性的认知和农户的主观风险偏好均显著影响其对新品种的采纳;除此之外,农技推广特征中,农户与农技员联系次数影响了其采纳玉米新品种的行为。根据以上分析,对玉米新品种推广提出以下建议:

(1)健全农民技术培训机制。农民自身科技文化素质的提升是促进农业新品种技术普及与传播的根本途径。一方面,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对农村教育事业的投入力度、提高九年义务教育质量,以此提高农户的科技文化素质;另一方面,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应充分利用各种形式向农户进行新品种宣传,如通过农技人员面对面讲解、科学试验示范等来提高农户对新品种的认知,进而推动农户采纳新品种。

(2)加快土地流转,鼓励规模种植。实证分析表明,扩大种植规模可以促进玉米新品种的采纳。实地调研发现,滑县玉米种植区大多为平原区,适宜规模化种植,但目前农户玉米种植规模普遍偏小。因此,当地政府应大力鼓励农户规模种植,对种植大户在规模种植过程中所需的硬件和软件设施给予一定支持,并为种植大户提供资金补助或放宽借贷准许,借此调动起农户扩大种粮规模的积极性,进而促使农户自发的采纳新品种技术。

(3)加强和完善补贴政策,增加玉米种植比较收益。从实证结论可知,主要收入来源于种植业的农户更倾向于采纳新品种。为了提高农户采纳玉米新品种的积极性,政府一方面可以加大财政补贴,如粮食直接补贴款和农户用具购买补贴,增加农户收入,进而提高农户种粮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间接降低玉米种植成本,例如主动实施税收减免政策,促进农民在生产和销售中获得更多经济收益,提高农户种植新品种的积极性。

(4)提供农村商业保险,降低农户收入风险。农户的风险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对新品种的采纳。因此政府及科研推广部门在推广玉米新品种时,可以通过商业保险的形式,为农户采纳新品种提供保险,这将有助于以减少农户采纳新品种过程中所可能面临的风险,增强农户采纳新品种的积极性,对促进农业生产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Gafsi S,Roe T. Adoption of unlike high-yielding wheat varieties in Tunisia[J].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Change,1979(28):119-133.

[2] Yujiro H. Induced innovation,green revolution and income distribution[J]. Commennt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Change,1981(30):169-176.

[3] Herath H M G,Hardaker J B,Anderson J R. Choice of varieties by Sri Lanka rice farmers:Comparing alternative decision models[J]. 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1982(64):87-93.

[4] Barkley A P,Porter L L. The determinants of wheat variety selection in Kansas,1974-1993[J]. 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Economics,1996(78):202-211.

[5] Horna J D,Smale M,Oppen M von. Farmer willingness to pay for seed-related information rice varieties in Nigeria and Benin[J].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Economics,2007(12):799-826.

[6] 王秀东,王永春. 基于良种补贴政策的农户小麦新品种选择行为分析—— 以山东、河北、河南三省八县调查为例[J]. 中国 农村经济,2008(7):24-31.

[7] 李冬梅,刘智,唐殊,等. 农户选择水稻新品种的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四川省水稻主产区402户农户的调查[J]. 农业经济问题,2009(11):44-50.

[8] 唐博文,罗小峰,秦军. 农户采纳不同属性技术的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9省(区)2110户农户的调查[J].中国农村经济,2010(6):49-57.

[9] 齐振宏,梁凡丽,周慧,等. 农户水稻新品种选择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基于湖北省的调查数据[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2(17):164-170.

[10] 黄武,韩喜秋,朱国美. 花生种植户新品种采纳的影响因素分析[J]. 农业技术经济,2012(12):12-21.

[11] 侯麟科,仇焕广,白军飞,等. 农户风险偏好对农业生产要素投入的影响—— 以农户玉米品种选择为例[J]. 农业技术经济,2014(5):21-29.

[12] 西奥多·W·舒尔茨著,梁小民译. 改造传统农业[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

[13] Atanu Saha,H. Alan Love,Robeit Schwar.Adoption of Emerging Technologies under Output Uncertainty[J]. Amer.J.Agr.Econ,1994,76(11):836-846.

[14] 孔祥智,方松海,庞晓鹏,等. 西部地区农户禀赋对农业技术采纳的影响分析[J]. 经济研究,2014 (12):85-95,122.

(责任编辑 白雪娜)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874X(2016)03-0173-07

收稿日期:2015-10-15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1573126);江苏省软科学研究项目(BR2015043);农业部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01531-1);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014GXQ4D184);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13&ZD160);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项目(PAPD)

作者简介:陈燕(1990-),女,在读硕士生,Email:1327153865@qq.com

通讯作者:许朗(1961-),男,博士,教授,Email:xulang@njau.edu.cn

Influence factors of farmers,adoption of new maize varieties in Huaxian,Henan Province

CHEN Yan,XU Lang
(College of Economics & Management,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hina Center for Food Security Research,Nanjing210095,China)

Abstract:Adoption of new agricultural varieties is an important way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farmer’s income. According to the survey data on 279 farmers in Huaxia,Henan Province,this paper empirically analyzed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farmers,adoption behavior of new maize varieties by using the binary Logistic model. The results the showed that farmers’ educational level,whether or not demonstration family,the main source of household income, maize planting area,farmers’ awareness of new varieties,farmers’ risk attitude as well as the times to contract with agricultural inspectors all had significantly positive effects on adoption of new maize varieties. While whether the family has cadres had significantly negative effects on the adoption of new varieties.

Key words:farmer;new variety;adoption;influence factor;Logistic model

猜你喜欢
新品种影响因素农户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青菜新品种介绍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抗BmNPV家蚕新品种“川抗1号”的育成
几个杏新品种介绍
粮食日 访农户
农户存粮调查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