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游戏为支点 助推幼儿成长

2016-07-27 01:09宋一叶
教育界·中旬 2016年6期
关键词:背景游戏幼儿

宋一叶

【摘要】游戏是幼儿最日常的工作。反思我园现行主题活动课程模式下的游戏活动,发现教师们虽然知道开展游戏活动的重要性,但在实施的过程中还是会因各种因素“打折扣”,幼儿游戏时间不能保证,游戏也非真正的游戏。因此,为让各类游戏真正落地,我们开展了“主题背景下游戏活动的实践研究”,期待通过对游戏内容设计、观察和评价等方面的真思考、真研究,让其真正承载快乐的元素和学习的功能,助推幼儿成长。

【关键词】主题背景游戏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也是促进幼儿获得最佳发展的一种途径。主题背景下的游戏是一种既能结合课程又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要求的快乐而自主的活动,可以激发幼儿学习的内驱力,巩固和丰富幼儿的主题经验,并有效促进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全面发展。为让主题背景下的游戏真正落地,我们开展了“主题背景下游戏活动的实践研究”,期待通过对游戏本质的真思考,对游戏开展的真研究,让其真正承载快乐的元素和学习的功能,从而实现幼儿的真发展。现以主题背景下游戏活动的开展来谈谈自己的实践感悟与思考。

一、 主题背景下游戏内容设计的研究

游戏的内容从何而来?在研究中我们发现,它有三个主要关联点。

1. 根据幼儿兴趣点产生游戏。在主题活动展开过程中,幼儿生活经验和兴趣点不同,会出现很多游戏的生成点,我们根据这些生成活动背后的教育价值,并呼应不同幼儿的发展需求,在师幼互动中,共同建构主题背景下游戏的内容。如:在大班“我是中国人”主题背景下,孩子对各地的特产、京剧脸谱以及美丽风光比较感兴趣,因此游戏中就将他们的兴趣点渗透其中,开展了 “双桂坊美食街”“我们去旅游”“京剧脸谱”“美丽的蜡染布”“茶馆”等等游戏内容。

2. 结合当下时令产生游戏。在主题课程中有一些主题是与四季匹配的,因此,季节性的游戏也就应运而生了。同时,我们也以“探春”“嬉夏”“赏秋”“暖冬”为核心,结合一些节日传统节日及社会节日,梳理出了四大版块的传统节日和四个维度的社会节日,并打造了一系列的节日游戏,如探春季——元宵迎新系列、我爱妈妈系列;嬉夏季——端午浓情系列、乐享六一系列;赏秋季——中秋团圆系列、庆祝国庆系列;暖冬季——感恩重阳系列、我长大了系列。各年段的孩子在同一主题不同游戏活动的参与中,自由自主、乐智乐心,享受节日文化的丰富多元和快乐愉悦的情感体验。

3. 匹配主题目标产生游戏。为达成主题目标,集体教学无疑是一种途径,但并不是所有目标都必须通过集体教学才能实现,游戏作为幼儿最喜欢的活动,能让孩子在快乐的情绪中获得认知、技能及社会性多方面的发展,同时为目标服务。如结合主题教学活动的进程,在小班娃娃家游戏中可以渗透幼儿一一对应的练习,巩固和提高幼儿对数物对应的认知;在“理发店”里,孩子们的分类能力、精细动作以及社会交往能力均得到了提高。

关于游戏活动的设计,我们提炼出了“三个一”游戏创意设计行动策略,即:用一小时创意设计;花一天收集材料;争取让孩子们玩上一个月。旨在把游戏的权力真正还给儿童。

二、 主题背景下游戏观察介入的研究

我们发现:游戏情节并不全是伴随幼儿年龄增长自然丰富起来的,有时需要教师睿智的介入与回应。于是,教师在看见孩子、看懂孩子上下工夫,从专业角度把握时机适时介入,形成了“和孩子一起玩”的行动策略,也梳理了几种教师介入游戏的时机与策略:

1. 介入的时机。幼儿主动寻求帮助;幼儿的游戏行为或游戏材料有安全隐患;幼儿在游戏中表现出过激行为;玩伴之间出现游戏纠纷无法自行解决;幼儿在游戏中遇到困难准备放弃;幼儿表现出无所事事的状态;遇到特殊幼儿(不说话、不参与)时。

2. 介入的策略。平行参与:教师不介入幼儿游戏过程,利用自身行为的榜样暗示作用,对幼儿的活动进行指导的一种方式。

言行暗示:当孩子在游戏中碰到的问题不能解决时,教师介入只需要基于幼儿言行暗示,幼儿就能自动化解难题,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

角色参与:孩子在游戏中无所事事或游戏行为目的性不强时,最好的方法就是以游戏者的身份参与进去,起到引导幼儿游戏行为产生的作用。

三、 主题背景下游戏有效评价的研究

游戏评价作为游戏的一个环节,可以引导幼儿通过对游戏情节的回忆,体验快乐情绪,同时提出问题、引发思考,推动游戏的发展。我们通过行动研究梳理出了以下策略:

1. 互动式交流:通过师幼之间自然交流、同伴间优势互补交流来评价。教师可从中发现幼儿游戏需求和遇到的困难,及时为孩子提供帮助;或在鼓励孩子用自己的语言和动作表达自己想法的同时作补充说明,帮助他们完整表达。这种问答式的互动讨论,往往能引发新的游戏行为,促进幼儿游戏的纵深发展。

2. 分享式交流:倡导让分享交流成为幼儿游戏的延续,成为分享快乐的重要时刻。幼儿可以分享自己获取成功的快乐,如构思了新情节、找到了替代物、完成了新作品、提出了新规则等等,教师只要做个快乐的听众。

3. 回放式交流:这种方式一般适用于由教师主导的集体讲评活动。教师在幼儿游戏过程中拍摄下有代表性的游戏情境,在评价时用电视回放的方式再现出来,还可以根据需要定格画面组织幼儿讨论。这样既利于分享游戏经验,也利于通过比较建立游戏规则,提升游戏水平。

猜你喜欢
背景游戏幼儿
“新四化”背景下汽车NVH的发展趋势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论持久战》的写作背景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晚清外语翻译人才培养的背景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