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优秀双杠运动员成套动作编排特征与创编设计研究

2016-07-27 10:34曲鲁平靳庆伟于建成王冠寅陶岩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双杠

曲鲁平+靳庆伟+于建成+王冠寅+陶岩+王健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以近6届世界体操锦标赛和1届奥运会双杠决赛我国运动员成套动作的编排特征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动作编排结构、编排难度、编排动作总数及编排优势组别特征。研究表明:1)我国优秀双杠运动员成套动作结构中选用一杠或两杠上的悬垂大摆类动作作为优势难度动作组别,较少选用挂臂支撑开始类动作;2)我国优秀双杠运动员在难度动作的选择上,“D”组难度动作是首选,其次为“F”“G”难度动作;3)我国优秀运动员完成成套动作的动作数量为14~16个,且动作总数与D分成正比例关系。根据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参赛目标要求及动作创编的难度价值,创编了3套针对不同水平运动员的双杠成套动作,为教练员和运动员提供可借鉴的创编思路和参考案例。

关键词:竞技体操;优秀运动员;双杠;动作编排;动作难度

中图分类号:G8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076(2016)04-0085-06

Abstract:This paper used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review and video analysis to analyze the building-up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elite parallel bar athletes in the past six World Championships and London Olympics during 2009-2015, including movement arrangement structure, difficulty, number of movements and advantage group features.Accordingly, three sets of parallel bars movement cases are composed.Study show that 1) elite athletes usually take one bar or two bars on the big swing class movement as advantage group, and hanging supporting start movement is less used.2) For the difficulty choice, "D" difficulty movement is preferred, followed by "F" and "G" difficulty movement.3) The total number of movements are between the optimum value of 14 to 16, and the number has a positive relationship with "D".According to the athletes' ability, game goal, composing movement difficulty value, three sets of parallel bars movements are composed for athletes of different level, providing athletes and coaches with a case reference for the devising ideas and improving the application of research.

Key words:gymnastics; elite gymnast; parallel bars; movement building-up; movement difficulty

双杠是我国竞技体操项目重要的夺金点[1],曾经20多次问鼎世界冠军。随着李小鹏、杨威等一批世界级运动员的退役,如何保持我国双杠项目的优势地位,在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是我们关注的焦点。本研究对2009-2015年7次世界大赛双杠项目决赛中我国运动员完成的成套动作进行分析,分析其成套动作的编排特征,探讨其成套动作编排的特征与规律,旨在为我国体操教练员和运动员提供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9、2010、2011、2013、2014和2015年世界体操锦标赛和2012年奥运会双杠项目决赛中我国运动员的成套动作。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利用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对“双杠”“动作编排”两个关键词进行搜索,查询了35篇文献;同时,收集近7年世界体操大赛的我国运动员的成绩和相关体操规则,并对查阅的资料进行筛选、整理,为本研究内容的设计和思路的形成提供理论依据。

1.2.2 录像观察法

观看2009、2010、2011、2013、2014和2015年6届世界体操锦标赛和2012年奥运会双杠项目决赛录像,记录我国运动员双杠成套动作,统计研究所需要的指标。

2 结果与分析

2.1 我国体操运动员在近7次世界大赛中双杠成绩分析

从表1来看,2009至2015年举行的7次世界大赛中,我国共有14人次运动员进入决赛,并获得了7枚金牌中的5枚、3个亚军和1个季军,仅第45届世锦赛没有奖牌入账,充分说明我国体操运动员在双杠项目中具有绝对的优势。从参加决赛的运动员可以看出,冯喆是进入决赛阶段次数最多的运动员,曾4次进入决赛,其次是张成龙、邓书弟、尤浩,各有2次进入决赛。

2.2 我国优秀双杠运动员双杠编排结构特征的分析

成套动作各个组成部分的搭配与排列构成了动作结构[2-3]。现代双杠动作主要来自众多不同结构组的摆动和飞行动作,并通过各种支撑和悬垂动作的连续过渡构成完整的成套动作[1,4]。另外,评分规则规定完整的成套动作选择来自5个不同的动作组别[2]。从表2中可以看出,第一,我国优秀双杠运动员5个组别难度动作的平均分布数量所占百分比分别为25%(Ⅰ)、13.57%(Ⅱ)、28.57%(Ⅲ)、22.86%(Ⅳ)、10%(Ⅴ)。第二,从数据来看,成套动作中占主导地位的是第Ⅲ组别的悬垂大摆类动作,紧随其后的是第Ⅰ组别动作和第Ⅳ组别动作,使用频率最低的是Ⅱ组别;第Ⅴ组别没有数量变化,主要是由于第Ⅴ组别是下法动作,而规则规定每套动作只能有一个下法动作。

第三,从发展趋势上看,第Ⅰ组别两杠上支撑或经支撑完成的摆动动作使用频率相对稳定[5],人均使用频数为2.5个,在近7年体操大赛中17人次使用3个该组动作。进而可以看出,运动员仍然热衷于第Ⅰ组别两杠上支撑或经支撑完成的摆动动作,成套动作中使用第Ⅰ组别两杠上支撑或经支撑完成的摆动动作进行编排中将继续保持较高比例;从挂臂支撑开始的第Ⅱ组别动作在整套动作中所占平均比例仅13.57%,说明我国运动员在成套动作编排中不善于使用此类动作。由于动作竞赛规则的不断修改,这一组别的动作逐渐受到关注,建议我国运动员加大对这一动作组别的研究,在动作编排中增加挂臂支撑开始的动作数量,并提高难度,精选由挂臂支撑开始的动作,通过动作难度和完成质量来弥补数量上的欠缺;第Ⅲ组别中在一杠或两杠上悬垂大摆类动作在整套动作中所占比例达到28.57%,在整个成套动作数量的选择上位居第一位,是我国运动员在双杠成套动作编排中的优势组别动作。进一步分析表2得出,运动员在一杠或两杠上悬垂大摆类动作选用频率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从2013-2015年的世锦赛使用数量都超过30%,并在2014年达到峰值40%;第Ⅳ组别中短半径回环动作在整套动作中所占平均比例为22.86%,在5个组别动作选择数量上排第三位,但是这一组别的数量呈下降趋势,在第44~46届世锦赛均低于平均水平,但是在编排上动作难度上有所上升,我国优秀运动员在此类动作选择上使用了“G”和“F”组的高难动作,因此我国优秀运动员在短半径回环动作选用上更要注重高难度动作的选用,以提高动作的难度价值分;由于第Ⅴ组别的下法动作在每套双杠动作中只有一个下法动作,在成套动作中数量没有发生变化。

2.3 我国优秀双杠运动员双杠编排难度特征的分析

规则规定[2,6],在竞技体操6个男子项目中,除跳马外,其他5个项目动作难度分为7个级别,分别为“A”组、“B”组、“C”组、“D”组、“E”组、“F”组和“G”组,7个级别的难度价值依次为0.1分、0.2分、0.3分、0.4分、0.5分、0.6分和0.7分;双杠成套动作分别从5个动作组别中选择10个不同难度动作构成,10个动作包括9个难度动作和1个下法动作,规则规定成套动作中Ⅰ、Ⅱ、Ⅲ、Ⅳ组别中每一组动作不能超过4个动作,且每完成一组别动作有0.5的组别加分。

由表3可见,“C”组、“D”组和“E”组3个难度组别是我国体操运动员在成套动作编排中使用频率比较高的难度组,共有135人次使用了这三个级别的难度动作,占到难度动作总数的96%,其中“D”组占54.29%,“E”组占35%,“C”组占7.14%。进一步分析得出,第一,“D”组难度动作使用频率为76人次,平均每次比赛为5.4人次。其中,7人使用6个“D”组动作,3人使用5个“D”组动作,2人使用4个“D”组动作,1人使用8个“D”组动作,特别是林超攀在第44届世锦赛中使用了8个D组动作,是体操赛事中较为少见的编排方式,难度很大且对运动员的要求很高,这充分体现了我国运动员在双杠项目上极高的竞技实力;在2009-2015年七次体操大赛中有8人在成套动作编排中使用的“D”组动作数量在平均数以上,进而得出,“D”组难度动作是我国双杠运动员编排动作选用频率最高的难度动作。第二,“E”组难度动作使用频率为49人次,在近五年大赛中我国优秀运动员在动作编排中用到“E”组动作平均为3.5人次。从统计数据看,有1人使用6个“E”组动作,2人使用5个“E”组动作,4人使用4个“E”组动作,3人使用3个“E”组动作,参加决赛的14名运动员成套动作的编排都使用了“E”组难度动作,“E”组动作作为比较高的难度组别,在我国双杠运动员成套动作编排中占有很高的比例。第三,“C”组难度动作使用频率仅为10人次,在成套动作编排中所占比例在逐渐减小,有逐渐下降的趋势。第四,随着双杠技术的发展,低难度动作使用频率逐渐减少,“A”“B”组难度动作在中国双杠运动员的动作编排中已经很少出现了。“B”组动作在成套动作编排中使用较少,但仍占有一定的比例,是由于有些运动员选择从挂臂支撑开始类动作开始,我国优秀运动员在挂臂支撑开始类动作处于劣势,为了获得该组别的组别分,只能被迫选用“B”组动作。第五,我国优秀运动员在较高难度动作选择上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近7届世界大赛中,仅有尤浩在两届世锦赛中使用了“F”组动作。总之,从双杠项目的评分特征和发展趋势来看,我国优秀双杠运动员应追求难度上的突破,以获得更高的难度分,以确保我国在双杠项目上的优势得以保持。

2.4 我国优秀双杠运动员双杠编排动作总数特征的分析

动作总数是指运动员在动作编排中所使用动作的总数[7-9],其中包括10个得分难度动作和多个调整动作。国际体操评分规则没有对动作总数进行限制,但是规定重复完成同一组别的变化不能多于一次,否则第二次被认为是重复,不计难度[2]。我们知道,运动员在完成高难度动作前必须调整呼吸做好充分准备,并调整好开始姿势和方位,这就需要调整动作。但运动员在比赛中完成成套动作需要消耗大量体力,过多的调整动作就会适得其反,浪费体力,破坏成套动作的连贯性,所以选择合理的动作总数显得尤为重要[10]。统计结果表明,我国双杠运动员完成的成套动作总数平均值为15.7个,即在比赛中运动员成套动作的总数在14~16之间能发挥出最佳水平,既可以保证发挥最高难度,又有利于合理分配体力。由图1中得出,动作总数与D分成正比例关系,在一定的范围内,动作总数越多,D分相对越高。因此,建议我国优秀运动员进一步优化动作总数,寻求与D分的最佳搭配值。

2.5 我国优秀双杠运动员双杠编排优势组别特征的分析

我国运动员的优势动作是在一杠或两杠上的悬垂大摆类动作[11],该组别动作占动作总数的28.57%。从表4可以看出,在7次大赛中,人均使用3个,且难度分值平均为0.435分。在动作选用上,优势组别的动作使用频率最高的是大回环、蒂佩尔特和大回环后屈两周挂。需要指出的是,在44届世锦赛中我国运动员使用了由蒂佩尔特发展而来的蒂佩尔特成悬垂,难度增加0.1分;且可以同时选用蒂佩尔特和蒂佩尔特成悬垂两个动作,45和46两届世锦赛我国运动员都同时选用上述两个动作,特别是在刚刚举行的第46届世锦赛上,我国获得双杠冠军和季军的两名运动员都是将两个动作同时编排在成套动作中使用。

3 我国优秀体操运动员双杠成套动作创编设计案例

鉴于以往的研究更多是对成套动作编排进行描述性的分析与探讨,对运动训练和竞赛实践的指导性不强,研究范式较为单一,本研究依据竞赛规则、动作创编的难度价值、参赛目标的要求以及运动员的技术特点与竞技能力水平等因素,创编了3套针对不同运动水平的双杠成套动作,分别从运动员类型、编排设计的目标、成套动作设计和动作难度价值分析4个观测点来探讨。

3.1 案例一

运动员类型:首次参加全国成年组比赛的运动员

编排设计的目标:进入决赛阶段的比赛

成套动作设计:挂臂前空翻成支撑—后上180°—后上—3/4季阿尔米多夫接3/4希里换手成支撑— 前摆转体540°—大回环360°— 前空翻分切成挂臂— 蒂佩尔特—希里华尔—后空翻屈体两周下

动作难度价值分析:整套动作难度分为6.7,由9个D组和1个E组动作构成。优势在于,动作类型全面,主要以技术类动作组成,对运动员自身能力要求不太高,且成挂臂类动作少,这样既保证扣分因素少,又能有效预防运动员因挂臂类动作造成的运动损伤。在动作类型上几乎包括了目前全部主流类型的动作,在各个类型的动作中虽不是该类型组别最高的动作,但都具有良好的发展空间,使运动员在下一步发展当中能够在现有动作基础上通过增加转体度数或开始形式提高动作组别分值,而不用重新学习其他类型的难度动作,进而大大缩短训练时间和精力,提高训练效果。

3.2 案例二

运动员类型:参加世界大赛冲击奖牌的运动员

编排设计的目标:比赛前3名

成套动作设计:挂臂前空翻成支撑—后上180°—后上—挂臂前摆转体90°接希里华尔90°—前摆转体540°—大回环屈体两周成挂臂—蒂佩尔特成悬垂—蒂佩尔特—希里华尔—后空翻屈体两周下

动作难度价值分析:整套动作难度分为7.1,由7个D组、2个E组和1个G组难度动作构成。为运动员比赛中冲击奖牌而设计的,成套主要特征是突出亮点动作。动作类型构成方面比较全面,选用的普遍是D、E组动作,难度分值不低且相对较稳定。亮点动作加入了一个G组最高难度的动作和一个两周成挂臂这样观赏性较高的E组动作。目的在于区别普遍采用的主流动作,争取在短时间内给观众和裁判留下深刻印象。高难度组别动作往往伴随着高风险因素,而两周成挂臂类的动作在当前规则前提下的扣分因素较多。作为想要冲击奖牌又没有D分上绝对优势的运动员来讲,这样的编排虽然冒险,但能让裁判产生眼前一亮的感觉,从感官上为自己赢得优势。

3.3 案例三

运动员类型:优秀双杠运动员

编排设计的目标:冠军

成套动作设计:挂臂前空翻成支撑—后上转体540°—后上转体270°接前翻270°成支撑—挂臂前摆转体540°—挂臂270°接前翻270°—大回环后团两周转体180°成前挂臂—前空翻分切成支撑—杠端特卡切夫—蒂佩尔特—后团两周360°旋下

动作难度价值分析:整套动作难度分为8.2,由3个D组、2个E组、2个F组和3个G组难度动作构成。本套动作的编排思路是根据运动员在比赛中获得金牌而设计的,成套动作突出的亮点是难度价值高,动作类型较为相似,优势是减少运动员学习掌握不同类型难度的训练时间,同样类型的动作训练、专项能力训练和辅助训练可以服务于不同组别的几个动作,大大减少运动员的训练时间,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提高动作质量和稳定性上,提高成功率。因当前规则中对于成后挂臂类型动作的完成程度要求较高,且扣分非常严格,所以这套动作没有选用该类型的动作,尽可能地避免扣分因素,能有效减轻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心理压力。

4 结论与建议

4.1 我国优秀双杠运动员成套动作结构中选用一杠或两杠上的悬垂大摆类动作作为优势难度动作组别,较少选用挂臂支撑开始类动作。

4.2 我国优秀双杠运动员在难度动作的选择上,“D”组难度动作是首选,其次为“F”“G”难度动作。

4.3 我国优秀双杠运动员成套动作的动作数量为14~16个,且动作总数与D分成正比,表明我国优秀双杠运动员动作编排总数安排相对合理。

4.4 根据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参赛目标要求及动作创编的难度价值,创编了3套针对不同水平运动员的双杠成套动作,为教练员和运动员提供创编思路和参考案例。

参考文献:

[1]黄玉斌.体操新概念[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2]国际体操联合会.20132016年男子竞技体操评分规则(2013年版)[S].2013.

[3]王素娥,张红星,孟宪林.伦敦奥运周期世界男子双杠比赛发展趋势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1,31(1):6066.

[4]赵元吉,常庆德.第43届世界体操锦标赛男子双杠成套动作编排特征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12,48(6):4147.

[5]张涵劲,马海涛.我国青少年男子体操运动员成套动作价值与编排的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12,48(6):4856.

[6]孙利伟.从伦敦奥运会看当代世界双杠成套动作发展的特点[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3,39(9):8994.

[7]陈宇,陈立农.从第30届伦敦奥运会体操比赛探究世界男子竞技体操发展格局[J].湖北体育科技,2013,30(6):515518.

[8]张涵劲,曲鲁平.国际男子竞技体操评分规则变化特点与成套动作编排价值取向[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3,28(3):261267.

[9]王健,邵锦梅,李雷.第28届奥运会男子竞技体操比赛述评[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5,20(4):6163.

[10]杨宾,冯奇荣.世界竞技体操格局变化特点及趋势[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9,26( 4): 6163.

[11]靳庆伟,刘振南,王健.世界优秀体操运动员双杠成套动作编排特征分析[J].体育研究与教育,2014,29(3):111116.

猜你喜欢
双杠
对双杠前滚翻成分腿坐分组教法的研究
刘晓晴双杠夺冠记
如何让“危险”的单双杠项目焕发魅力
水平五“双杠支撑前摆 向内转体180°下”教学设计
德国91岁老人双杠表演惊呆观众
翻双杠
双杠(小、中、大班)
如何保证双杠支撑摆动后摆挺身下教学的安全
双杠长振屈伸上四步走教学方法
温故而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