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

2016-07-28 08:39罗霞荣
长江丛刊 2016年17期
关键词:师生关系探索构建

罗霞荣



浅谈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

罗霞荣

【摘 要】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师生关系是维持教学活动的基本关系。作为中职学校一线教师及班主任的我,经常会遇到一些师生关系较紧张的事件以及听到一些同行分享的师生冲突案例,下面我将结合工作中的实际案例及身边同事遇到的情况进行分析,探索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问题。

【关键词】教学 师生关系 案例 探索 构建

师生关系是一种动态关系,而教育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同时也存在师生交往中。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与课程改革的推进,师生关系在当今条件下呈现出各种新情况值得我们去审视和探究。

一、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是现代教学“以生为本”的教育观念的具体表现。在教学过程中,要把学生看作是具有独立主体意识、有独立人格尊严的人。中职学生特别有个性,要让学生在教师互相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发展自我,获得成功和生命价值的体验,并感受到人格的自主与尊严,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更多的是欣赏、尊重和激励。

有一次上课,那是在3月份的时候,天气还有点凉,但并不冷,全班学生几乎精神状态都挺好的,师生问好后,我刚开始讲不到五分钟的话,然后注意到一个学生用帽子盖住头,趴在桌面,于是我轻轻走到他的身边,轻敲桌面,他抬了一下头,接着我说,身体不舒服么,该生看了我一眼,没吭声,继续趴桌面,从学生的眼神中,我读出该生有情绪,可能遇到不开心的事,于是我说:“这位同学可能身体不舒服,课后再跟他交流处理方法”,于是我接着上课。下课后,为了顾全该生的面子,我把该生叫出教室,在课堂外面人少且相对安静的环境下跟他谈,一开始该生态度比较差,说“为什么其他科任老师没说我的问题,就你说呢?”既然他有疑惑,那就帮他解答,“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解答完后,该生觉得也有道理,也看在我给他面子的情况,态度变好了,认识到课堂上戴帽子睡趴的表现是不正确的,然后安静地回到课室,第二节课开始后,他就没有再戴帽子了。显然,教师在教育学生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是非常重要的,不仅可以使师生关系和谐,还可以高效地教育学生。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决定了课堂信息传递的有效性,直接影响着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水平的发挥。

二、改进教育方法,实行民主化管理

教学是一种双边活动,应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在“导”着学生前进的同时,学生必须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导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依学生自觉性发挥程度而定。而教师在学生面前要有表率、示范的作用,要求学生做到的,我们首先做到,学生更容易信服我们。这样导的效果会更好!比如我们上课和值班准时到、我们着装大方得体、我们命题和阅作业准确,这都是表率作用。

三、转变思想观念,确立培养现代人意识

现代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比较强,有些甚至达到自私的程度,针对学生的特点,作为教师的我们要转变思想观念,注重民主、平等的培养方式,这样有助于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前段时间出现的学生动手殴打教师的事件中就说明了这点,起初教师只是按照日常那样叫学生交试卷,可有学生认为教师在命令他,于是出现粗口辱骂教师的行为,面对这样的学生,作为老师应该有耐心,要以理服人。而不是动手掐学生的脖子。要有爱护学生的慈母心肠。如果被学生群殴的这名老师,面对不懂得尊重师长,且缺乏一定的文化素质的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那么这类事件就可以避免。

四、学会识别学生内心的“真实意图”,了解其需求

人的内心的念头、想法,会通过外在的容貌、表情、语言、动作表达出来。而外在的学生的容貌、表情、语言、动作等,不经过刺激,还不能明显地反映他内心的真实念头和想法,这就需要老师通过语言、行为、表情等进行刺激,让学生的容貌、表情、语言、动作表现得更为明显,让我们准确地获得学生真实的想法和念头。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分析图,如下图所示:

.由于教育教学过程中师生矛盾的客观存在,师生冲突的发生亦是难免的。而中职生所处的青春期这一特殊年龄阶段,其身心急剧变化造成的自主意识增强、情绪不稳定、自控能力较差和普遍存在的逆反心理,以及中职教师普遍存在的管理学生的高强度压力、自身心理素质问题等,导致中学阶段是师生冲突的高发期。而作为老师如果能够掌握分析学生的心理特点方法,掌握学生的需求情况,因材施教,则可以减少类似的师生冲突事件的发生。

记得在一次值晚修的时候,发现教室的卫生比较糟糕,我的第一个反应是找当天的值日生,看看黑板写的值日生,我就念名字,让学生打扫,而恰好这些学生是带有痞子气的学生,无心向学,上课不是睡觉就是玩手机,所以,我念完名字后,几个学生无动于衷,仍然各自玩各自的,于是我大声地再说一遍:请值日生把教室卫生打扫干净,给大家提供干净舒适的学习环境,可是还没有效果,我停了一下,这时其中有一个学生发话了:“下课再扫”。然后我说不行,晚修值日是在课前完成的,你们没有按时,现在是补扫,可是还是没有效果,读出他们要挑战我的节奏,不接你招,于是我马上转移注意力,请劳动委员出来一下,你来打扫教室,没想到劳动委员很爽快地出列并拿扫把开始扫起来,接着劳动委员的同桌也出来帮忙,经过他们的努力,教室才有了干净的一面。我回想了一下,如果我没有很好地分析那几个学生的情况,继续跟他们僵持,不仅没有把教室打扫干净,而且有可能会引起师生冲突事件发生。而师生冲突一旦发生,对于冲突走向,教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是事态演变的主导方。而教师的言行“出格”直接导致了师生间一般性冲突的激化。要把冲突控制在一般性冲突的范围内,尽可能地避免对抗性冲突的发生,关键在于教师要控制住自己的“火气”,规范、调控好自己的言行,务必使言行符合自己的角色特征。而这恰恰要求教师具备现代的学生观、良好的人格修养和较高的教育技巧。

五、要热爱学生

“教育不能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灵魂。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正确对待、宽容学生所犯的错误,才能耐心的去雕塑每一位学生。

爱学生是教育学生的起点和基础,教育不能没有爱,就像池塘不能没有水一样,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则把教师热爱学生作为“教育的奥秘”,他的座右铭是“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

在素质教育中教师不再是独奏者而应是伴奏者,舞台的主角应该是学生,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不是学生的监督者。作为新一代的教师能够正确处理好师生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建立起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绿色”新型师生关系。只有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才会迸发出强劲的教育能量,促进教育效果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吴宾.教师如何弄清楚学生内心的“真实意图”[J].校长传媒.

[2]周翠霞.如何建立新型师生关系[J].内蒙古教育,2011(19).

[3]丁静.关于师生冲突中教师行为的案例研究[J].教育研究,2004(05).

作者单位:(东莞理工学校)

猜你喜欢
师生关系探索构建
将政策的优势落到实处——“双减”政策下师生关系的现实重构
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双向奔赴
后浪&前浪 艺术史上的师生关系
社会转型期行政权控制的路径探索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