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级体操运动员训练中动作精湛技艺理念的形成

2016-07-28 06:56ЛД娜扎连科НА卡萨特基娜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Л?Д?娜扎连科 Н?А?卡萨特基娜

摘要:分析文献发现,竞技运动方面的专家对于在竞技完善中协调性训练的意义具有不同的看法。研究结果表明,正是扩展协调可能性是比赛活动成绩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的主要条件之一。探讨通过改善协调训练程度指标来提高高级运动员的运动成绩问题,提出有关精湛技艺的结构性内容的新视角。精湛技艺是运动活动质量特点之一,包含了它的基本成分、表现和类型,影响它表现程度的因素,定量和质性评定标准。教育学实验结果表明,运动员确立对达到运动动作精湛技艺的目标定向有助于更本质性地提高运动技能。

关键词: 高成绩竞技运动;运动协调;精湛技艺;结构性内容

中图分类号: G 83文章编号:1009783X(2016)04028903文献标志码: A

随着高成绩竞技运动的发展曾研制了提高协调训练程度的各种训练工艺,但是由外部(参赛者组成、比赛氛围、季节和气候条件等)和内部(神经肌肉高度紧张水平、面对全队、教练员和国家的责任感、竞技状态高峰期与该比赛时间的不相符合等)因素所决定的高级运动员表现的不稳定性,就要求进一步研究提高运动协调素质的方式。

竞技活动的特点是非均衡性地增加运动任务的难度,从而提升对协调训练程度的要求。在形成运动技能的各个阶段中,运动员通过更合理地利用运动潜力来解决这一问题。随着训练程度指标的优化、训练活动和比赛活动的个人经验的积累,运动员的机体功能上升到新的水平,能掌握以前无法掌握的复杂运动动作组合和完成它们的方式。工作肌具有不同的自由度,克服多余肌群的参与决定了可以更有效地控制动作,根据Н·А·贝恩施坦的意见,协调的本质就在于此。

为了完成技术复杂的运动动作,肌肉力量、速度、耐力、灵活性和其他运动协调素质的发展必须达到相应的指标。在与对手对抗的应激形势下极大地提高了神经肌肉的紧张度,超越了已经达到的比赛活动成绩的稳定性和巩固性水平。这决定了必须不断地提升运动作业的难度,以便提高机体对相应的训练负荷和比赛负荷的各种反应,同时有助于提高运动员机体的协调潜力。

分析有关的科学文献和科学方法文献及本人的研究资料[14]表明,高成绩的比赛活动是与综合性表现运动活动素质联系在一起的,而远不是仅仅局限在已经研究的运动协调性方面。这决定了必须更深入地研究其结构和内容。运动活动在其多种多样的表现中对身体训练程度的水平(依据各种指标所确定)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竞技运动方面的专家В·А·巴利塞维奇等认为,已知的运动活动各方面素质并没有反映整个运动活动的结构复杂性。例如,В·Б·科蓬贝尔克在1996年提出,把所谓“清晰性”“敏感性”等素质引入日常使用是十分适宜的。И·М·杜列甫斯基建议,需要考虑灵活性的类型,例如“手部运动灵活性和混合灵活性”。

获得优异运动成绩的条件之一是神经肌肉用力的分化和精确性的能力,这与增加意想不到的运动任务的数量有关,解决这些任务有助于在极端的比赛活动条件下提高完成技术复杂运动动作的效果,并要求实现智力和意志潜力。在最高程度的协调、对空间力量参数的自我监督,以及没有外部肌肉紧张的情况下才能达到运动动作技术的完善,由此要求运动员表现出精湛技艺。

这一术语不仅用于竞技运动中,在高级音乐家、象棋选手、芭蕾舞演员等的表现中也同样具有精湛技艺。精湛技艺表现在具有技术难度的动作中,其美誉度体现于手势、身体姿势的优美、动作的独创性和反映运动员创造潜力的完善程度。Б·罗乌把体操运动员的精湛技艺定义为完成技术动作的优美、自如、幅度和腾空高度的完美结合。

1研究目的

概念性论证精湛技艺作为运动活动的质性特征之一。

2研究方法和组织

为了检验作为高级女子竞技有氧操运动员提高运动技能的方向之一所提出的形成精湛技艺的概念,进行了教育学实验,有24名年龄为17~20岁的女子体操运动员(候补运动健将和运动健将)参加了这项实验。组织了对照组和实验组,各有12名女运动员。教育学实验开始前进行了测试,用于揭示技术训练程度初始水平。使用了以下测试。

第1项测试:具有技术难度的跳跃练习——侧手翻、分腿跳。评定:跳跃形式的准确性;飞跃高点上身体部分和环节的分布;线路的优美感和表达力。

第2项测试:直体向上翻转360°下落至劈腿动作;仰卧转体;双腿全旋。评定:在无支撑时相旋转的速度;空间身体位置的准确性,劈腿时姿势的表达力;完成双腿全旋与过渡到下蹲的连续性。

第3项测试:“Kosak”跳(抬腿至水平位,一条腿膝关节屈)。走若干基础步。单脚支撑旋转720°。评定:完成这些动作的生动性,动作的幅度、轻松和自如程度,静和动的姿态。考虑到这些标准,由5名竞技技巧项目教练员组成专家组对运动员的表现进行评定。

在对照组中训练课是根据高级体操运动员运动训练大纲,按照一般方法进行的。实验组中使用的是我们研制的形成精湛技艺的方法,并顾及到运动员的表现型特征。教法内容要求建立这样的教育学条件,不允许运动员有与完成每一个动作的完美技术具有某些偏差。完成这一任务是与校正合理的、个体的和集体的跳跃、旋转和其他动作的节奏,与形成及时分配和重新分配肌肉力量联系在一起。在每一个完成运动动作的时相确定身体各部分和环节在空间的合理位置。为了提高动作的表达力为每一名体操运动员选择了个体节奏、舞蹈步和基础步的合理数量、它们的幅度、上下肢动作的协调一致性。

3研究结果和讨论

定期地更替世界竞技运动的领军人物表明,一方面证明了运动训练的难度,预测适合于运动员的能力和可能性的运动成绩的必要性。另一方面证明有许多问题尚未得到解决:竞技选才、提高控制训练和比赛活动的效果,揭示智力、创造力和意志的潜力,运动员机体对训练负荷的适应可能性等。

运动训练系统的方向和内容取决于它的目标和任务。例如,确定把进入职业俱乐部运动队作为目标的时候,依据该运动队主要成员的运动活动素质、技—战术、心理和理论训练程度的发展水平编制运动员的运动训练模式。缺乏概念性理解或具体运动员的智力能力有限决定了他个人运动成绩增长的限度,但没有决定其他运动员可能的限度。致力于在上述时间限度结束前达到精湛技艺,将本质性地改变训练课的内容,依据以下原则,提出主要的个体化定向视角:1)个体性(揭示和顾及机体表现类型、适应可能性和其他特点);2)主体性(保障积累个人的训练和比赛活动经验);3)自我激励(依靠实现个人的潜在可能性和能力达到预定的目标);4)成效性(建立教育学条件,促进提升自信心、增强对达到预定目标的准备程度)。

要是没有完善地掌握技术的话,就不可能达到精湛地完成技术动作,这就要求以全新的视角对待训练过程,它是建立在运动员运动活动高度组织的基础上,不允许掌握错误动作。从第一堂训练课开始就应当对完成每一个技术动作进行明确的教育学监督。合理的技术保障了动作最大程度地符合物理学、生物力学和美学的规律,甚至与合理技术不大的偏差都会导致降低速率、节奏,破坏身体各部分和环节在空间的最佳分布。掌握正确的技术显然还不够——必须在每一次训练中都“支持”它,以便运动动作的自然特性处于非主导地位。

完成复杂运动动作的精湛技艺仅仅表现在它达到完善的情况下,特点为更精细地组织工作肌群、身体各部分和环节的相互作用;在它们之间建立了最精细的分化,机体达到了新的功能水平。这就决定了智力性活动和运动活动必须达到最佳的相互作用,其结果表现为提高动作的幅度、自如程度和轻松程度,具备了超越已达到的,由运动员形态功能状况所决定的运动训练程度限度的可能性。精湛技艺可以看作是运动活动的质量参数,其特征是完成复杂协调动作的完善技术、增强了其美学知觉。这一参数的特点——需要不断地诊断身体训练程度和技术训练程度的指标,以便揭示肌肉力量、速度、耐力增长的动态,作为在顾及到结构内容的前提下形成精湛技艺的基础(如图1所示)。在教育学实验结束时进行了重复测试,目的是揭示技术训练程度和技艺精湛指标的动态。分析指标表明,2组中结果都有改善,但是实验组的改善具有显著性。例如:在对照组中第1次测试的初始资料为(4.05±0.16)分,而教育学实验结束时优化为(4.13±0.18)分(P>0.05);在实验组中,第1次测试的初始资料为(4.01±0.17)分,而教育学实验结束时,提高到(4.73±0.21)分(P<0.05)。实验组在其他测试中也具有类似的显著性改善的趋势。

4结论

教育学实验的结果表明,运动员确立以达到完成复杂运动动作的精湛技艺的目标激励了实现机体的协调潜力, 从而达到质量上全新的运动技能水平。达到动作精湛技艺的心理状态促进了对完成复杂和超复杂运动动作的技术完善的习惯认识;理解灵活性、精确性、柔韧性、可塑性和其他运动活动素质的发展水平、相互补充和互为前提的意义,从而成为达到精湛技艺的条件。

参考文献:

[1]NAZARENKO L D.Model classification of basic motor coordinations)[M].Moscow:Teoriya praktika fizicheskoy kultury,2003:1922.

[2]NAZARENKO L D.Means and methods of development of motor coordinations:mogograph)[M].Moscow:Teoriya praktika fizicheskoy kultury,2003:258.

[3]NAZARENKO L D.Aesthetics of physical exercises[M].Teoriya praktika fizicheskoy kul'tury sporta,2004:249.

[4]NAZARENKO L D.Concept of motor coordination classification[J].Teoriya praktika fiz,2015(3):99.

[5]ABUL'KHANOVA M V.Dynamics of communication and relationships between different levels of structure of motor abilities of young wrestlers[J].Teoriya praktika fiz,2011(10):13.

[6]BAL'SEVICH V K.Human ontokinesiology[M].Moscow:Teoriya i praktika fizicheskoy kultury,2000:275.

[7]BENDZHAMIN L.Beauty of Sports[M].Moscow:Raduga ,1984:2775.

[8]BERNSTEIN N A.Essays on physiology of movements and activity physiology[M].Moscow:Meditsina,1996:166.

[9]KASATKINA N A.Struvture and content of reliability of competitive activity in fitness aerobics[J].Teoriya praktika fiz,2011(9):77.

[10]KOLESNIK L S.Basic directions of effctivization of sport training system in professiongl boxing[M].Moscow:Flinta,2010:350.

[11]KORENBERG V B.Problems of physical and motor characteristics[J].Teoriya praktika fiz,1996(7):2.

[12]LYAKH V L.Motor abilities of pupils:basics of theory and methodology of development[M].Moscow:TerraSport,2000:192.

[13]TUREVSKIY L M.Struvture of human mindbody fithess:Abstract of doctoral thesis[M].Moscow,199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