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樟子松播种育苗与营造技术

2016-07-29 08:46于宝
现代农业研究 2016年6期
关键词:护苗樟子松灌水

于宝

樟子松耐寒性强,休眠期能忍受-40℃~-50℃低温,春季生长期间能忍受-6.5℃低温;树冠稀疏,针叶少且短小,具发达的角质层、气孔深陷且密度小,表皮细胞致密,束缚水含量高,保水能力强;叶绿素含量大,积累干物质多。因此,可减少地上部分的水分蒸腾,抗干旱。在干旱沙丘上,樟子松主根一般深扎1~2m,最深可达4m,侧根亦可深入到50cm深的沙层,孤立木根系向四周伸展,直径可达13m以上。樟子松是抗旱性强的乔木树种之一。樟子松寿命长,一般可达150~200a,有的长达250a。樟子松适应性强,在贫瘠的风沙土及土层很薄的山地石砾沙土均能生长良好,喜酸性或微酸性土壤,在微碱性土壤中生长正常。

1 樟子松播种育苗技术

1.1 选地。育苗地宜沙不宜粘,宜松不宜坚,要选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湿润、排水通气性均好的土地。

1.2 整地、施肥。对育苗地进行掺沙改良,整地要做到细碎、平整、均匀,并要施足基肥,一般每亩施腐熟有机肥4.5m3左右。

1.3 土壤消毒和作床。一般每亩施硫酸亚铁25~50kg进行土壤消毒。采用高床式育苗,床面宽1m,床面高于渠道20cm,渠道宽50cm,床东西走向。

1.4 播种。①播种时期:一般在4月下旬。②播种量:一般每亩下种量为5kg左右。③方法:采用人工横床条播,播幅5cm,行距15cm,沟深1cm,均匀撒种后,覆沙。

1.5 播种后及苗期抚育管理。主要是灌水、松土除草、施肥、病虫害防治等。①灌水:出苗期(从播种后到幼苗出壳为止,约一个月),一般以喷灌为主,每2~3d喷一次;保苗期(从顶芽脱壳后子叶展开到开始抽新梢为止,约20d)喷水与侧方沟灌水相结合,一般每2~3d喷灌一次,并适时侧方沟灌一次,水不漫过床面。苗木速生期(一般从6月下旬至8月下旬约60余天)。以漫灌为主,一般每半月灌水一次,并视情进行喷灌。苗木硬化期(8月下旬起至10月上旬,共约40余天)一般应停止灌水,除特殊干旱外。②施肥:一般在6月中旬苗木速生长及时追以速效氮磷肥4~5kg/亩。③松土除草:灌水、下雨后及时松土除草,做到床土疏松草净。④病虫害防治:从幼苗出土一半开始,每周喷药一次,用1%硫酸亚铁液与1%等量式波尔多液交替使用。

2 樟子松营造技术

2.1 整地

2.1.1 小直坑整地。在植被盖度较大,草根多,整地雨后不流沙的造林地上挖长25cm(东西向),宽20cm,深40~50cm,四壁皆陡直的坑,然后回填表土10~15cm。在植被盖度大的沙地,由于草与苗木争水,在5月中旬至6月中旬干旱季节,干土层深达40cm,小坑深度35cm,造林后苗木根系可达45~50cm,超过杂草根系分布层,扎在温湿土层。

2.1.2 防风背阴整地。在整地后不流沙的造林地上,挖南、西直立,东、北倾斜,深达35cm以上的坑,造林时将苗木栽到坑南侧背阴处。此种整地方法较小直坑造林方便,且防风和蔽阴,并利于秋季苗木埋土,从而可提高造林成活率,但坑内土壤和空气的湿度不及小直坑。

2.1.3 应用塑料护苗筒。在植被较少的沙地、沙丘和整地后经雨水冲刷会淤积苗木的地块,模拟小直坑环境,用透明塑料做成上口边长15cm,下口边长20cm,高30cm的三角塑料护苗筒。造林时先挖深45cm的大坑,回填表土15cm。苗木栽植后,用三角体塑料护苗筒套在苗木上,四周埋土。三角体塑料护苗筒便于携带和运输,又较圆筒稳定不易被挤扁,秋季可收回。

2.2 造林

2.2.1 干旱草地造林。造林采用小直坑整地方式为好。5月10日以前用经过在苗圃摘心和捋除针叶的苗木;5月10日以后用冷藏苗木造林。用小直坑整地春季造林,大风不能直接吹到苗木上,秋季不必埋土防风。小直坑的寿命一般为3~4a,3a后苗木已长出坑外,坑被淤平后,苗干下部被淤部分可逐渐生新根,既促进幼林期林木生长,又提高了抗旱能力。

2.2.2 沙地沙丘造林。在裸露和半裸露的沙地沙丘,土壤水分蒸发少,一般在土深25cm以下均为湿土,即使在干旱季节,干土层一般也不会超过30cm。造林时采用塑料护苗筒为好。

2.2.3 干土造林技术。造林时土壤0~45cm无湿土,苗木根系无法埋入湿土层,或是造林时虽为湿土,但当地正常年份在5月下旬至6月中旬干旱季节,土壤也会干至40cm以下。尤其是后者,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决不应该因造林时土壤湿润就按常规技术造林。

2.2.4 催芽造林技术。芽萌动也是樟子松造林成活与否的一个关键环节,只有芽萌动后才能刺激根系迅速生长,提高抗旱能力。春季造林前将苗木成捆假植到背风向阳处,浇足水,并视天气状况中午喷水,直至芽萌动之后再造林。

猜你喜欢
护苗樟子松灌水
护苗行动
灌水取球
番茄灌水掌握技巧
冬季棚菜灌水四关键
一种星形轮式中耕护苗器的研制
塞罕坝樟子松幼林抚育与管理
初探北方樟子松栽培关键技术
灌水秘笈
樟子松人工林的培育及其管理管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