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团体心理辅导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探微
——以某地方本科高校为例

2016-07-31 20:46李川川
关键词:团体辅导心理健康

李川川

(商洛学院,陕西 商洛 726000)

基于团体心理辅导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探微
——以某地方本科高校为例

李川川

(商洛学院,陕西 商洛 726000)

大学生日常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是重点,心理健康教育是基础,安全教育是关键,法制教育是普及。大数据时代下,网络新媒体的广泛运用,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找到合适路径,找到有效抓手。团体心理辅导基于心理健康教育范畴,以新的教育模式为思想政治教育找到了突破口。

心理团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契合模式

团体心理辅导最早可以追溯到1905年,美国医生普拉特(H. Pratt)将20多位肺病患者组织到一起,帮助他们调试由于疾病而产生的抑郁情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发展性团体心理辅导进一步受到重视,并在医疗咨询、学校教育、个体自我发展等日常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1]

随着大学办学的开放化,学生教育逐渐由家校二元教育为主的模式逐渐向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四位一体的模式过渡。价值追求的多元化、学习目的盲目化、个人追求的随群化,对大学生的学习观、人际观、择业观等都造成了一定的困惑。结合2012-2015年新生心理测评结果,部分学生出现了大学适应不良的心理问题,重点表现在学业困难、人际不良等八个方面(见图1),称为特殊学生群体。该类学生约占全体在校生的1.25%。

在科学分类的基础上,该校积极探索了“五位一体”的帮扶疏导办法。即:将“以生为本”的学生工作理念,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一般学生分级教育与特殊群体学生重点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模式,依托心理学教师、专职辅导员及高年级心理学专业学生等三支力量开展学生事务咨询,依托学生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心理健康教研室和人文学院心理学系、心理学实验室四个机构,着力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学、心理健康普查、心理咨询服务、心理活动开展和特殊学生群体帮扶5项具体工作,对筛选出的心理问题学生进行分类帮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思想引导、心理疏导、行为养成、朋辈互助、经济帮助、家庭支持”六位一体的帮扶机制。

图1 特殊学生群体基本情况

1 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遇到的工作瓶颈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大学生教育体系的前置行为,对学生的行为引导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然而面对当前信息社会的高速发展,单纯的思想政治教育已无法满足学生成长成才的迫切需要。

(1)教育方式失当瓶颈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局限性在于单纯依靠政治说教与制度教育,缺乏理想信念教育与行为方式引导,使学生在脱离了“第一课堂”的理论学习之后,在接受“第二课堂”教育过程中,依然进入了理论教育的重复模式,其教育方式因缺乏生气、缺乏实践、缺少活力的原因,学生认可度不高。

(2)教育抓手缺失瓶颈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价值引领,本该在确保正确的价值观的体系下,开展更多形式内容多样、学生喜闻乐见、参与度高、认可度高的活动。然而,在“第二课堂”活动开展过程中,又进入了另一个怪圈。过多的开展了歌咏比赛、文艺晚会、游戏比拼等,反而将学习中得来的真知没有得到很好的运用。将文体活动等同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是不完全的,也是不可取的。既没有涉及到学生内心所需,也没有根植于学生发展。缺少抓手的思想政治教育堪比无根浮萍一般,没有生气,教育创新也将无从谈起。

(3)教育理念落后瓶颈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教育抓手的总概括,其要义囊括的较多。而思维、理念的落后,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缺乏针对性与实效性,摆脱不了传统模式,一定程度上还停留在比较老旧的方式方法上,用批评代替教育、用命令代替服务、用“纸上谈兵”代替“量身设计”的现象依然存在,致使教育标准被人为降低,教育水平和效果总有折扣。教育者还存在着搞不清“为谁教育、怎么教育”的问题,学生中自然就会存在“为谁学习、如何学习”的疑问,那么,学生群体中自然也就出现了“学了什么?为什么学?”的疑惑。

2 当前大学生思想动态调查现状

针对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迫切性期望语词,通过在学生中的走访,选取了40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本次采用开放式无项问卷调查的方式,以该学校9个二级学院在校学生为调查对象,从每个学院随机抽取学生个体作为样本,共发放问卷400份,占该校在校生的3.93%;回收问卷396份,回收有效率为99.0%(见表1)。

根据调查结果(见表2),83.08%的受调查者都对大学生活表示出正面期待,而负性情绪表示者只占13.38%。说明大多数学生的思想状态趋向良好。而这其中的“关键少数”却是思想政治教育需要进行强力扭转、重点教育的对象。通过对2012-2015年新生心理测评结果的对比,负性情绪者占到114名特殊群体学生总数的78.07%,为89人。部分学生由于思想认识不明确、行为态度不端正,有可能陷入思想行为意识错误的迷途之中。

表1 调查对象基本构成

表2 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迫切性期望语词调查

3 团体心理辅导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优势

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大学生日常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其工作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观、学习观和价值观。作为同质性群体(homogeneity group),则需要采取统一的、一对多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对其进行帮扶、疏导,而非一对一的咨询方式。团体心理辅导是以团体动力学、社会学习理论、人际心理理论和个人中心治疗理论等为基础,运用人本主义教育理念,在团体情景下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它是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来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适应的助人过程[2]。因辅导方式的灵活多样,团体心理辅导具有较高的参与性、互动性和情景性,能够较好的引起学生的注意,在团体活动中使学生具有获得感与认知感,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与自我教育方式,且咨询的应用范围也较广。其理论和实践在教育理念和方法上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启发,[3]被赋予了思想政治教育新的抓手。

团体心理辅导通过对学校各项主题思想教育、专题教育、专项教育活动的教育理念的渗透,着力将学校教育落实在学生的成人成才过程中,通过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自我教育相结合,共同引导学生具备正确的学习、生活、生命的主体意识(见图2)。其教育优势具体体现在:

图2 团体心理辅导教育体系结构

(1)弥补思想政治教育手段单一的困境

思想政治教育手段的单一使得学生转而向网络、亲朋、挚友、父母、同学、其他专业机构寻求帮扶,使得学生工作面临“失信”尴尬。大学生善于并乐于接受新事物。因此,团体心理辅导作为一种较为新颖的教育抓手,能够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使个体(学生)能够从中发掘更多的资源或观点,其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能够使广大学生耳目一新。可以同时学习、模仿其他成员的适应行为,从多个角度洞察自己,并在分交流中取得更大的收获。[4]此外,团体心理辅导能够较为全面的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融入其中,能够使学生接受。

(2)解决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实际问题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就是结合大学生实际,广泛深入开展谈心活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5]因此,团体心理辅导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途径,且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诸多层面上都有密切的联系,[6]既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创新,又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途径,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3)成为广大师生较为喜爱的文体活动

团体心理辅导的主要依靠力量依然是以辅导员为主力的广大学生工作队伍。因此,对于教师来讲,通过实施团体心理辅导,广泛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这本身对于师生关系的融洽性来说,是有利的。此外,团体心理辅导通常选择在操场、活动室等场所开展,使学生离开了书本教学、理论学习的惯用场所,在新的教学场所接受教育,也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的尝试。通过不同环节的教学活动,改变了学生对团体心理辅导教学方式的认知,在学习中得到了乐趣。与其说是一项教学活动,更不如说成为了学生喜爱的问题活动。

4 新思维理念下“1+1”教育模式的思考

大学生日常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是重点,心理健康教育是基础。利用团体心理辅导的教育模式,开创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的契合教育模式,既使得大学生日常教育的重点与基础得到了深度融合,教育方法实现更新,更符合学生工作的开展。在大数据时代采用“1+1”的教育模式,对于学生的成长成才大有必要:

(1)使教育模式更加多样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德育的母体,在不断整合资源的基础上,引入团体心理辅导,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进行了有效结合,使学生的动脑与动手能力双效提升;将教师的理论素养与育人功能有机结合,充分确保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连贯性;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与创新创业相结合,使思想政治教育实现了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良好效果。

(2)使育人平台更加完善

随着该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实施方案》的出台,对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双创”活动获奖(助)、立项及发表学术作品均给予鼓励支持,并对优秀成果给予奖励。团体心理辅导通过正确的理念引导与学业指导,与学生创造性学习相结合,将使得学生实践、见习有了价值导向,将枯燥繁重的学习行为成为一件乐于实践的创造性活动,拓宽了育人的道路,完善了育人平台。

(3)使教育实现途径更加便利

为谁教育、如何教育、教了什么是教育行为的主题,为谁学习、怎样学习、学了什么是学习行为的主题。作为教育主体,教师引导长期以来在寻找途径。而团体心理辅导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将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内容根植于学生学习的深入,通过行为指导、思想引导、过程跟踪、价值导向的方式,将心理健康教育深入到了学生的所思所想,对于教育成果的巩固大有裨益。

5 结语

与其他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相比,团体心理辅导因其教育方式的便利化、直接性,能够使大学生较好的得到心理认知,[7]更加具有可操作性与可持续性,与专业学习相较更加的具有协同性,也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针对性,符合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要求。

[1]雒力静.团体心理辅导在初中生学习动机干预策略中的应用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

[2]杨乃鹏.试论团体心理辅导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整合[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5,16(10):75-77.

[3]武成莉,王淑敏,杨稣.团体心理辅导员模式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性探讨[J].理论导刊,2010,(2):38-40.

[4]田淑美,秦泗岩.团体心理辅导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6,(7):73-74.

[5]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的通知[EB/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7060/201404/xxgk_167113.html,2014-3-27.

[6]孔青梅.论团体心理咨询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J].赤峰学院学报,2015,31(6):212-214.

[7]李斌,秦二娟,魏广东.团体心理辅导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电力教育,2010,(1):185-186.

Exploration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Based on Group Psychological Guidance--Take Shangluo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LI Chuan-chuan
(Shangluo University, Shangluo 726000, China)

To college educa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the key,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the foundation, safety education the focus, and legal education the necessity. In the era of big data, the popularity of various forms of new media push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o find new and more effective way to flourish.The breakthrough is group psychological guidance.

group psychological guidanc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pattern

G641

A

1672-2841(2016)01-0045-04

2016-01-16

中共陕西省委高等教育工作委员会2015年普通高校辅导员工作研究课题(2015FKT38)。

李川川,男,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团体辅导心理健康
中国队获第63届IMO团体总分第一名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团体无偿献血难成主流
美团体打广告抗议“中国制造”
和谐班子——团体活力的绝对优势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