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根·崔娜《感谢》:自信的女生最美丽

2016-08-01 22:08沉默电话
爱尚生活 2016年6期
关键词:梅根编曲舞曲

沉默电话

今年2月,在洛杉矶举行的第58届格莱美音乐奖颁奖典礼上,来自美国马萨诸塞州楠塔基特岛的创作歌手梅根·崔娜(Meghan Trainor)获得了年度最佳新人奖。当她从上届新人奖得主萨姆·史密斯(Sam Smith)手中接过奖杯时,激动不已,潸然泪下,场景十分动人。虽然我们看过太多的颁奖典礼,听过太多明星或假或真的得奖感言,看过太多的“喜极而泣”,但当一个歌手在舞台上真情流露时,其释放出的感动力量依然会奇妙地触动我们的神经,没有欺骗。这位93年出生的胖女孩,就这样一边失声落泪,一边不停地感谢自己的家人、唱片公司、格莱美奖,没有严谨缜密的华丽演说,没有趾高气扬的未来计划,几近失态的举手投足,真实展现了获奖结果带给她的惊喜。她所说的只有“Thank You”,而这份感恩之心,已经让她的表现足够真诚、足够出色。

梅根·崔娜的音乐或许算不上独树一帜,但对于近年来的欧美乐坛,还是相当杰出。作为自己专辑的制作人与演唱人,她在传统流行音乐的质地中,加入了一点别样情绪、一点技术调味,让作品整体展现出无以模仿的精致与灵性,这是一种天赋。具体来说,是在传统的流行乐、布鲁斯、灵魂乐、电子乐、舞曲等主流风格中,巧妙地融入爵士与阿卡贝拉人声合唱,让编曲充满更丰富的故事性与画面感,且饱含复古与时尚激烈冲撞的艺术力量。当你聆听一首她的歌曲时,会品尝到国际化前线的流行味道,又会被独特的异域风情打动,阿卡贝拉充满魅力的美声协奏,如血液一般融入歌曲的脉络,在伸张新流行意蕴的同时,又展示出强大的音乐技术与见识,这份加持,充满了神奇的魔力。大多数作品的副歌都能激起听者的身体共鸣,这正因爵士、阿卡贝拉风格给予人之强烈的舞动欲望。所以,梅根·崔娜的音乐绝不仅仅是电子、流行或舞曲,而是一类带有创造性、戏剧性、故事性的,充满灵性与想象的新音乐。这些特质,在她首张专辑的主打歌《爱的名分》(Title)中都有非常精湛的表现,一点诙谐、一点态度,穿梭于两个世纪的音乐节奏,给人们提供了喜新恋旧的双重享受。

承接她在格莱美颁奖典礼上的唯一口号“感谢”,今年的全新专辑也就正式命名为《感谢》,其意义不言而喻。专辑风格并没有翻天覆地的变化,但能听到她在演绎过程中加倍的情绪,这股力量都来源于一个词:信心。有了大众的信赖,有了自我的认可,新专辑的风格比从前更加绚烂、多彩——主打歌《没可能》(No)唱出了新时代女性的坚强与自主,又充满极致精彩的时尚先锋感。布鲁斯与摇滚风的激昂辅助、舞曲韵律的骨骼支撑,再加上阿卡贝拉唱法的多段变化与电音引火,短短几分钟的单曲,尽数点燃无穷无尽的想象力量,简直像一本曲风百科。而《我也要》(Me Too)和《更好》(Better)两首歌则各自挑战了多元编曲的极限——前者将澎湃的电气舞曲与美式摇滚嫁接,在电音合成器中展示梅根出色的嗓音实力,编曲、作曲展现强大的创作力道,表情丰富,结构完整,细节、架构都听得出绝不敷衍的音乐态度;后者则混编高科技舞曲与硬核音乐风格,并融入了大量异域风情,听来有一点民族,又有一点世界音乐的感触,由小见大。而在如此大开大合的情绪下居然还加入说唱,可见要将音乐玩到极致的野心。《老派舞步》(Dance Like Yo Daddy)以复古钢琴、铜管乐组为主轴核心,唱词中强烈的80年代黑色幽默,与摩城爵士风情的典雅高贵矛盾着、冲撞着、纠缠着、共筑着,有如柏林沙发音乐一般令人产生微醺的幻觉。此外,还有《爱自己》(I Love Me)雷鬼与蓝调的融合、《看我怎么做》(Watch Me Do)百老汇与爵士舞曲的融合、《姐妹站起来》(Woman Up)复古迪斯科与伦巴的融合、《无望的浪漫》(Hopeless Romantic)不插电吉他与古典钢琴的融合,一组又一组先锋编曲,为专辑增添了无尽的精彩度。聆听这些优质单曲的同时让人不得不再次承认,梅根·崔娜的新人奖绝不是巧合的产物。

除了这些风格特别的作品,专辑中自然还有展示梅根嗓音实力的歌曲。听过她首张专辑的人一定对《就要失去你》(Like Im Gonna Lose You)和《如何是好》(What If I)印象深刻,两首歌曲精湛的嗓音演出,绝对有不逊大牌的风范。而在这张新专辑《感谢》中,也有《让我平静》(Kindly Calm Me Down)和《只是朋友》(Just a Friend to You)两首作品,不但再次展示出声音的感染力与张力,还提炼了一种全新的哀伤传达法,用以升华悲痛——即在欢乐的编曲氛围中,贯彻硬冷的演唱情绪与和声,以静制动。如《只是朋友》以夏威夷民谣小调为基底,却将哀伤的弦乐铺在声音背后,在欢乐的表象下埋藏着一层忧伤,矛盾、纠结,在晴朗与阴霾的交缠之下,上演十足的内心戏码,同时让民谣曲风不再简单枯燥;《让我平静》再次强调了阿卡贝拉的迷情旋律,清亮的高音镶嵌于新时代韵律之上,裹挟着悲恸的情绪,翱翔于宛若史诗大片般的音乐画面之中,令人震撼,曲末连续不断的高音,也将“爱”的主题提升到新的层次——欢乐、悲伤,爱的两面,人生的同一面。

《感谢》满含诚意,展现了一个美丽女孩的自信与感恩。回想录制首张专辑《爱的名分》时,梅根·崔娜还根本没有这样的信心,与她在成名作《棉花糖女孩》(All About that Bass)中塑造的顽强形象截然不同,只因为身材与外形,她甚至觉得自己根本无法走上舞台。但那首单曲让许多胖姑娘获得了力量,并反馈给她,筑成了两方之间坚不可摧的信赖与互助:“不要讨厌自己,请勇敢微笑,你很美丽,无论如何,都要爱你自己”。这样的人生观不是严肃的女性主义,只是梅根想要告诉世界、告诉人们的关于自信的真实意义。

Tips:梅根·崔娜与男歌手的合唱曲

《就要失去你》

(Like Im Gonna Lose You)

这是梅根与美国新灵魂乐歌手约翰·传奇(John Legend)合唱的一首歌,收录在首张专辑《爱的名分》中。这首讲述梅根“想象失去所爱之人的焦虑与哀伤”的歌曲,一开始并没有被加入收录计划,但她的叔叔波顿·托尼强烈请求梅根的经理试听她的独唱样本,结果经理听后潸然泪下,随后制作人将曲子发给约翰·传奇听听意见,结果约翰听后表示“要成为此曲的一部分”,于是一切水到渠成。

《马文·盖伊》

(Marvin Gaye)

《马文·盖伊》(Marvin Gaye)是梅根与人气歌手查理·普斯(Charlie Puth)合唱的一首歌曲。它同时也是查理·普斯以翻唱曲出道后的第一首原创曲,在致敬“摩城王子”马文·盖伊的同时,还以他的名字做了歌词中的象征。作品敲定于一次聚会,查理将小样放给梅根听,结果她十分喜欢并主动要求参与录制。而后两人变成好友,梅根的MV也请到查理友情出演,扮演送比萨的小哥。

《止痛药》

(Painkiller)

这首歌是梅根与杰森·德鲁罗(Jason Derulo)合作的歌曲,收录在后者的第四张录音室专辑中。依照常理,杰森的R&B味儿太纯粹,但在梅根以《棉花糖女孩》风生水起之时,各种各样的合作机遇总是不期而遇。就成品效果来看,梅根的存在让杰森·德鲁罗的锐气减淡了一些,而她自己也沾染了微妙的狠劲,奇怪的化学反应,让两人都展现出极其强大的可塑性。

猜你喜欢
梅根编曲舞曲
冬的舞曲
哈里梅根活得这么欢脱 却以一己之力引发英美两国舆论
探究流行音乐编曲
瑶族舞曲
春日景和
十唱共产党
简论电脑音乐编曲
梅根,别开门
“梅根”泳衣
烂漫舞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