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邻而居?

2016-08-01 22:13
爱尚生活 2016年6期
关键词:孟母三迁买房见面

如题。孟母三迁的故事一直到现在还有拥趸:学区房一直在暴涨。非买即租,都价格不菲。

为孩子可以选择大邻居,可家庭的小邻居呢?目前买房,几乎是无法选择邻居的,遇到谁算谁,中国好邻居概率不很高。

有时就会怀念单位宿舍,那老旧的福利房。邻居彼此都认识,还不仅是认识一代人。有一次有幸搬家换到大一点的房子,兴奋之余问同事:我邻居是谁啊?得到如数家珍地回答,父母姐妹悉数一遍,比查户口还门清。

但住久了感觉也并非都好,没啥隐私似的,这边开个门,对门也伸头看看,联合防贼啊。那就开始感觉熟人做邻居也有很多不方便了,过分地熟悉,把工作和生活缠绕在一起。于是很多人择邻的意识就此产生。

商品房进入生活,不仅改变住房条件,更使房产成为赚钱的途径,人人买房,赚钱的同时脱离宿舍去住标准更高的房子。可能虽然不知道邻居怎样,起码不认识可以保护隐私。但问题同样存在,令人满意的邻居很稀缺。

具体表现很多:好多社区的电梯里痰迹斑斑,烟味四溢;生活不规律影响楼下;生活的超大噪音;楼道里垃圾到处都是、汁水横流,味道无法容忍……

无视基本社会规范的人不会是好邻居。关起门来过自己的日子也并不简单,即使没要求,也该知道怎样做到大家都舒适。

择邻而居并非易事,和睦相处也不简单。

邻居的问题,除了素质之外还有很多直接影响生活质量。邻里关系,是很重要的社会关系,太近了会八卦,远了则很冷漠,并且问题不可能是邻居单方面的,我们自己很多事情也不一定做得好,有意无意中使邻居不开心和产生烦忧大概也经常发生。有一段时间我家漏水,惹得楼下邻居好不高兴,先是小打小闹修修,不解决问题,直到挖地三尺彻底防水,邻居才见面有笑容,可我们自己歉意一直不消,内疚。

邻里无小事,在家的舒适度太重要。老话说:远亲不如近邻。世界都通用。

英国作家多丽丝·莱辛的《好邻居日记》,写中年女性的状态,也写晚年独居老人的窘境,多次有“好邻居”出现。原来“好邻居”是英国社区志愿服务的身份,可以就近关照老年邻居的生活。看来外国人也很注重好邻居的作用。

择邻难,遇到好邻居不易,但做个好邻居应该难度不大。每件事都想想是否会影响邻居。

在一个新的地方居住要认识邻居,千万不能玩高冷,凡人都不理。不一定有深交,但见面打个招呼问声好还是挺必要的。人多数人是通情达理的,有事先通报一声,基本大家也就融洽相处了。

现在很多养老概念的房产在推出,抱团养老被老年人和准老年人接受。其实,根本上那就是择邻而居的高级版本。

猜你喜欢
孟母三迁买房见面
孟母三迁
秀逗蘑菇村
借名买房,房子到底归谁?
你好,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