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众创空间的建设实践
——以重庆理工大学星云智慧空间为例

2016-08-02 09:27张小川胡新宇
重庆与世界(教师发展版) 2016年5期
关键词:星云众创理工大学

张小川,杨 武,胡新宇,凃 飞,谭 智

(重庆理工大学 a.计算机学院; b.机械工程学院,重庆 400054)



高校众创空间的建设实践
——以重庆理工大学星云智慧空间为例

张小川a,杨武a,胡新宇a,凃飞a,谭智b

(重庆理工大学a.计算机学院; b.机械工程学院,重庆400054)

摘要:分析了众创空间面临的问题,以重庆理工大学星云智慧众创空间为例,构建了融合第一课堂的众创空间实践建设体系,开展了具体的教育实践活动,收到了良好的育人效果。

关键词:高校;众创空间;创新;创业;育人; 重庆理工大学星云智慧众创空间(CQUT-SCSS)

本文引用格式:张小川,杨武,胡新宇,等.高校众创空间的建设实践——以重庆理工大学星云智慧空间为例[J].重庆与世界,2016(5):53-56.

Citation format:ZHANG Xiao-chuan,YANG Wu,HU Xin-yu,et al.Construction Practice of University Hackerspace:A Case of Star Cloud Smart Space in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J].The World and Chongqing,2016(5):53-56.

一、前言

中国经济经过30多年的高速发展,已进入“新常态”,随着经济体量增大,原有要素驱动发展模式急需转变,需要发现新的发展引擎。在此大背景下,李总理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无疑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指明了创新型经济发展方向,因此,调整结构、经济转型成为当前经济发展的主要工作思路。2015年3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1],提出了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措施,并在国家层面首次部署创客空间平台,支持大众创新创业。该《意见》提出到2020年,形成一批有效满足大众创新创业需求、具有较强专业化服务能力,同时又具备低成本、便利化、开放式等特点的创客空间等新型创业服务平台。因此,在全国高校中掀起了“双创”高潮,众多高校众创空间应运而生,但是,场面轰轰烈烈、落地稀稀拉拉、后果前途不定……

针对这种状况,笔者在创建众创空间实践活动中,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观点和具体措施,借此文抛砖引玉,希望与国内高校同仁共同推动众创空间的可持续地健康发展,以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和更多的企业家。

二、发展众创空间所面临的问题

鉴于我国经济进入经济转型,催生了众创空间,在各种政策支持下,掀起了大众创业热潮,推动了全国众创空间的发展。2015年是我国众创空间的爆发元年,在国家鼓励大众创业、草根创业浪潮下,形成了人人创新、万众创新的新局面,政策的扶持与互联网+催生了各类孵化器的高速增长,到2015年底,仅仅是在全国高校就新增超过500家众创空间,作者所在学校也在2015年新建了众创空间[2]。

在高校,到底该如何发展众创空间?摸着石头过河方式显然不适合于高校,因为高校的核心目标是育人、育才,必须尽可能地减少对此目标的冲击。因此,带着这样的问题,作者开始调研分析,现场调研包括创客空间中关村北京创客空间、清i.CENTER[2]、深圳柴火创客空间等,从中发现如下问题,总结如下:

(1)众多创客空间、场面热闹,但吆喝的多、真正能落地少。

(2)对学生个人及其小学习团队来说,学习成效主要取决于他们对知识内容的关注程度、学习强度和学习环境的学习氛围、对学习过程的持久专注。对高校发展众创空间而言,明确其内涵、探索创新创业与育人关联关系、发现众创空间的发展落脚点等系列问题,亟待解决[3-4]。

(3)面对大学生对市场需求这个真空地带和大学生先天性所缺少调动各种创业资源的“资源”现状,学生创业的试错成本难以承受,失败几率大,未找到与市场有效融合的切入点,缺少相应的机制和平台。

(4)面对互联网+教育所产生的系列跨界教育新技术,如微课堂、 MOOC、微教育,以及基于创客空间的系列新型轻资产重实战的微学院……未发现高校众创空间作为高等教育育人的一个新平台与传统学历教育的关联及其措施[2]。

三、重理工星云智慧空间的建设实践

在国务院发布的两个文件中[1,5],均鼓励科研院所、高校围绕优势专业领域建设众创空间,明确要发挥科研设施、专业团队、技术积累等优势,充分利用大学科技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等创新载体,建设以科技人员为核心、以成果转移转化为主要内容的众创空间,通过聚集高端创新资源,增加源头技术创新有效供给,为科技型创新创业提供专业化服务,提倡充分利用已有实验室等现有资源,构建众传空间。

重理工星云智慧空间(Star Cloud Smart Space,以下简称CQUT-SCSS)正式成立于2015年,是在之前的创新实验室、团队基础上发展而来,依据不同的育人需求,分别建立了不同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如表1所示。

表1 重理工星云智慧空间基础信息

在国家提出“双创”前,重庆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从2003年开始尝试建立常设性的以赛带练的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团队,经过多年的探索,逐渐建立成为包含“以赛促创”“项目驱动”“卓越工程师”“产品驱动”和“兴趣驱动”5种教育模式的创新教育育人平台,拥有面积达850 m2、9间独立的办公场所,每年能接纳本科生为主的200名学生进场,育人效果显著。在2015年国家“双创”大潮推动下,在学校大力支持下,以计算机学院上述5个实验室为基础,成立了重理工星云智慧空间,并针对众创空间的建设新目标新建了项目,其具体信息如表2所示。

表2 重理工星云智慧空间新建内容

从表1、2可见,CQUT-SCSS需要存量与增量的融合建设,将围绕“双创”,定位高校培养人的根本目标,依托计算机学院,开展针对IT的创新、创业活动,以创业教育促进教改,挖掘、发现大学实验室作为众创空间的内在属性,构建我校师生创新创业生态新体系,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服务。基于这样的目标,CQUT-SCSS具体进行了如下建设工作。

(一)整合创新创业教育活动

从人才培养方案的高度,将课以前分散的、零碎的创新创业活动,融入专业实践课程或纳入CQUT-SCSS之中,利用专业老师或CQUT-SCSS 支撑团队,引领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在此过程中,首先,需要立足于专业技术的创新,做专业的“事”,以培养学生围绕专业的核心技能、能力,坚持有所不为和有所为原则。具体说来就是围绕计算机技术、移动互联网、机器人领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其次,设置基于专业技术的应用创新实践课程,开设创新创业的导引式专题课程,协助学生规划职业生涯,展现创新成果及其过程,激发学生创新潜能、培育学生创新基因;最后,在CQUT-SCSS中,设置展示长廊,发布师生创新成果、创业作品,分享创新、创业经验,推动学生探究式学习与探索,培育创新创业文化氛围。

(二)培育众创空间创新创业文化氛围

众创空间的文化氛围是指笼罩在空间整体环境中,在空间众多实验室、基地、平台等中所推崇的特定传统、习惯、行为方式的精神格调。氛围是一种无形的“气场”,但能以其独特形态使组织内所有成员均受到感染、推动、认知,并逐渐被内化为思想,上升为自愿与行动。从外部表现看,它可以是围绕、归属于某特定目标和根源的高度一致的小范围、小组织的个体化气氛。因此,在一个具有良好氛围的小环境中,成员的学习、生活、工作、理念都处于与该氛围相适应、相协调并保持高度的一致性,这正是“内化”组织内成员品格、培养他们能力、提升技能的最好“推手”。

为建设CQUT-SCSS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主要开展如下工作:装饰CQUT-SCSS的物理空间,设计空间Logo,设计空间内部语录,制作宣传视频、宣传手册,建立空间网络平台;建立创业咖啡吧并建成为本众创空间的展示、路演、交流、社交物理空间;建立产品、成果、事迹、作品展览走廊,既能传播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欲望的内容,还能让学生真实感受到空间的文化“气场”,形成空间文化传播的载体,实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潜移默化作用。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创办众创空间有先天优势,也应该有自己独特的目标和属性。在国家大力推进“双创”大潮中,高校要借助这股强劲东风,为培养更多的、高水平创新创业人才。文章以重理工星云智慧空间建设过程为例,初步探讨了高校众创空间的措施,希望对其他高校众创空间的建设具有积极的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EB/OL].[2016-03-02].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3/11/content_9519.htm.

[2]李双寿,王德宇,杨建新,帮学生做梦想的实践家——清华大学众创空间的创新实践[N].中国教育报,2015-04-21.

[3]王佑镁,发现创客:新工业革命视野下的教育新生态[J].开放教育研究,2015(5):49-56.

[4]顾学雍,汪丹客,创客运动与全球化的科技教育[J].现代教育技术,2015(5).

[5]加快众创空间发展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EB/OL].[2016-03-02].http://www.gov.cn/xinwen/2016-02/18/content_5043357.htm.

(责任编辑张佑法)

基金项目:重庆市教改项目“软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133021);重庆市研究生教改项目“工程硕士研究生创新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yjg143053);重庆理工大学重大教育成果培育项目“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2013001)

作者简介:张小川(1965—),男,教授,研究方向:人工智能、软件工程、高等教育管理。

doi:【教育教学研究】10.13769/j.cnki.cn50-1011/d.2016.05.012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111(2016)05-0053-04

Construction Practice of University Hackerspace: A Case of Star Cloud Smart Space in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HANG Xiao-chuana,YANG Wua,HU Xin-yua,TU Feia,TAN Zhib

(a.College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b.College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Chongqing 400054,China)

Abstract:The paper analyzed the problem of hackerspace,and it took a case of the Star Cloud Smart Space in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and built the hackerspace practical construction system of fusing the first classroom,and carried out specific educational practice activity and received a good education effect.

Key words: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ckerspace; innovation; entrepreneurship; cultivation;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tar Cloud Smart Space(CQUT-SCSS)

猜你喜欢
星云众创理工大学
昆明理工大学
有眼无珠
昆明理工大学
戴一片宇宙星云
昆明理工大学
重庆科技学院“众创之家”简介
浙江理工大学
联合办公:众创时代的共享与协同
众创空间向“专业化”升级
玫魂星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