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配合艾灸百会穴治疗中风后失眠疗效观察

2016-08-02 08:38刘永锋马晓明闫兵杨颖黄杏贤于海波深圳市中医院深圳518033
上海针灸杂志 2016年3期
关键词:百会针灸疗法灸法

刘永锋,马晓明,闫兵,杨颖,黄杏贤,于海波(深圳市中医院,深圳 518033)



·临床研究·

针刺配合艾灸百会穴治疗中风后失眠疗效观察

刘永锋,马晓明,闫兵,杨颖,黄杏贤,于海波
(深圳市中医院,深圳 518033)

【摘要】目的 观察针刺配合艾灸百会穴治疗中风后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5例中风后失眠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艾灸百会穴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SPIEGEL量表评分及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分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治疗后SPIEGEL量表评分和SS-QOL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SPIEGEL量表评分和SS-QOL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9%,对照组为68.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配合艾灸百会穴是一种治疗中风后失眠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针灸疗法;灸法;失眠症;中风;中风并发症;穴,百会

DOI;10.13460/j.issn.1005-0957.2016.03.0270

中医学称失眠为“不寐”,《内经》称之为“目不瞑”“不得卧”,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其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者彻夜不寐,常影响人们的正常工作和生活。中风后失眠症是中风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据报道中风后合并失眠高达56.5%[1]。失眠易引起焦虑、抑郁、恐惧等负面心理,严重影响中风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进而导致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质量下降,因此需要及时、有效的治疗。笔者采用针刺配合艾灸百会穴治疗中风后失眠患者33例,并与单纯针刺治疗32例相比较,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65例患者均为2014年1月至12月深圳市中医院收治的中风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采用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治疗组中男18例,女15例;平均年龄为(64±5)岁;平均病程为(20.36±5.81)d;病灶位在左侧20例,右侧13例。对照组中男16例,女16例;平均年龄为(61±6)岁;平均病程为(19.94±6.15)d;病灶位在左侧 17例,右侧15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及病灶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脑卒中诊断标准参照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中诊断标准[2]和1996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风病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3]中相关标准,并通过脑CT或MRI明确诊断,无严重言语认知功能障碍(MMSE>17分),均属于中风病恢复期或后遗症期,病情稳定、意识清楚。

失眠症诊断标准参照《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 2版)》(CCMD-2)[4]和《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5]中相关标准。①轻者入寐困难或寐而易醒,醒后不寐;重者彻夜难眠。②常伴有头痛、头昏、心悸、健忘、多梦等症。③经各系统和实验室检查未发现异常。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②阿森斯失眠量表评分>6分;③未使用镇静催眠药或停药1星期以上。

1.4 排除标准

①有神志障碍或精神障碍的中风患者;②伴有严重心肺疾病的中风患者或伴有严重吞咽障碍、失语等中风患者;③不合作者,包括不能坚持治疗或加用其他治疗以及影响资料收集和疗效评定者。

2 治疗方法

2.1 基础治疗

两组在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的基础上,均采用中风常规针灸、物理疗法(PT)、职业治疗(OT)、言语训练、理疗等治疗。

2.2 治疗组

取安眠、内关、神门、四门穴[中脘、天枢(双)、气海]穴。75%乙醇棉球常规消毒后,采用 0.30 mm× 25~40 mm毫针直刺约0.5寸,得气后留针30 min。留针期间取百会穴。用纱布盖住患者顶部头发,将点燃的艾条插入温灸盒顶管中,把温灸盒放在百会位上,用松紧带固定好。施灸过程中,根据患者耐受温度情况,上下调节艾条,以患者感觉温热舒适且不烫为度。每次施灸30 min。每日下午治疗1次,每星期治疗5次,共治疗3星期。

2.3 对照组

取安眠、内关、神门。75%乙醇棉球常规消毒后,采用0.30 mm×25 mm毫针直刺0.5 寸,得气后留针30 min。

两组患者均每日下午治疗1次,每星期治疗5次,共治疗3星期后统计疗效。

3 治疗效果

3.1 观察指标

采用SPIEGEL量表[6]评分评定患者失眠改善情况。采用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7]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综合评价,SS-QOL包括精力、思维、家庭角色等12个领域,总共49项,得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评分。

3.2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8]中相关标准评定。

痊愈:睡眠时间恢复或夜间睡眠时间在6 h以上,睡眠深沉无多梦,醒后精神充沛。

显效:睡眠明显好转,睡眠时间增加3 h以上,睡眠深度增加。

有效:症状减轻,睡眠时间较治疗前延长3 h以下。无效:治疗后睡眠情况无明显改善或反加重者。

3.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 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4 治疗结果

3.4.1 两组治疗前后SPIEGEL量表评分比较

由表1可见,两组治疗前SPIEGEL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 SPIEGEL量表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SPIEGEL量表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治疗前后SPlEGEL量表评分比较 (±s,分)

表1 两组治疗前后SPlEGEL量表评分比较 (±s,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比较2)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33  22.38±3.12  10.78±1.841)2)对照组  32  22.24±3.27  18.14±1.141)

3.4.2 两组治疗前后SS-QOL评分比较

由表2可见,两组治疗前SS-QO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SS-QOL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SS-QOL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治疗前后SS-QOL评分比较 (±s,分)

表2 两组治疗前后SS-QOL评分比较 (±s,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比较2)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33  74.78±21.23  87.69±22.171)2)对照组  32  75.03±20.83  80.32±21.721)

3.4.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由表3可见,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9%,对照组为68.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4 讨论

失眠会明显减低神经功能的康复,对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也增加了中风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等,甚至诱发脑梗死或脑出血的再度发生。中风后常并发不同程度的失眠[9-10],其机制尚不十分清楚,目前认为脑血管病变部位直接影响到与睡眠有关的解剖部位,包括额叶底部、眶部皮质、视交叉上核、中脑盖部巨细胞区、蓝斑、缝际核、延髓网状结构抑制区以及上行网状系统等[11]。贾新州[12]研究发现,脑卒中后失眠与脑血管病的性质及病变部位密切相关。此外,脑卒中后引起的偏瘫、失语、感觉障碍等躯体不适也可影响到睡眠;或脑卒中后导致的抑郁、焦虑或其他精神症状及不良情绪等引起失眠;或失眠本身就是疾病的主要表现。目前,西医治疗本病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患者治疗依从性差,不能获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

中医学对中风后失眠尚未见专述,而在不寐、嗜睡、鼾眠、梦魇等病因病机阐述和辨证论治方面有其独到之处。《黄帝内经》认为人体阴阳失衡、营卫运行失调是导致睡眠障碍的根本病机。正气虚衰,阳不入阴,或劳倦内伤,五脏受损,脾失健运,痰浊内生,或五志所伤,七情过极,或外感邪气,营卫失和,不仅是脑卒中的关键因素,也是导致卒中后不得眠的病因病机[13]。经络系统中,阴阳跷脉“司目之开阖”,跷脉脉气失调与否直接关系到人的正常睡眠和觉醒[14-17]。阴阳跷脉是目、脑之间联系的通道,只有跷脉脉气正常,才能保持“昼精夜寐”,不会出现失眠症状。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特点是“整体观念”,人与自然界息息相关。中医学认为脑为元神之府,《景岳全书·不寐》:“盖寐本乎阴,神其主也。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医宗金鉴》进一步解释:“头为诸阳之会,位居至高,内涵脑髓,脑为元神之府,以统全身者也。”针剌首选百会穴[18-21],其位于巅顶,为手足太阳经、督脉经、足厥阴肝经之会,亦称三阳五会,入络于脑,能清利头目。神门为心经之原穴,可调理心经而宁心;内关为手厥阴经和阴维脉之交会穴,可调节心胸部诸经经气而利气机运行[22-24]。安眠穴是经外奇穴,位于耳后翳风与风池穴之间中点,能够沟通阴跷、阳跷脉经气运行,具有养心安神、镇静催眠之功;为治疗失眠的经验穴。

《素问·逆调论》:“胃不和则卧不安。”针刺“四门”穴,即中脘、天枢(双)、气海四穴,因其是围绕脐孔的 4个穴位,因而北京已故名老中医金针王乐亭将其命名为四门穴。方中中脘恰当心下胃脘处,乃胃之募穴,六腑之会穴,可升清降浊,调理中州之气机。天枢平肚脐,在中下二焦的分界处,“枢”乃枢转之意,可枢上导下,以利运化。气海位于脐下,治疗虚证,可生发元气,蒸动气化;治疗实证,可起行气通腑之效,以枢利气机。

本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针刺配合艾灸百会穴可有效改善中风后失眠症状,为临床提供简便廉验的方法。此外,中风后失眠的产生除与疾病本身的关系外,还与环境因素、疼痛、其他疾病、精神、情绪等诸多生理、心理及药源性因素有关。这类患者同时伴有情绪不安、情感脆弱、焦虑等症状,因此在治疗中风后失眠时,除了中风的常规治疗配合针灸外,还应注意加强患者的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树立信心。

参考文献

[1] 郭铁,郭洪明.中医药治疗中风后失眠[J].中国中医急症,2011,20 (12):1981-1982.

[2] 中华医学会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6(6):379.

[3]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9(1):55.

[4] 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J].中华精神科杂志,2001,34(3):184-186.

[5]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01.

[6] 王云,丁兆生.针刺结合音乐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失眠的疗效观察[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8(11):1136-1138.

[7] Williams LS, Weinberger M, Harris LE, et al. Development of a stroke-specific quality of life scale[J]. Stroke, 1999,30(7):1362-1369.

[8]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56.

[9] Leppävuori A, Pohjasvaara T, Vataja R, et al. Insomnia in ischemic stroke patients[J]. Cerebrovasc Dis, 2002,14(2):90-97.

[10] Palomäki H, Berg A, Meririnne E, et al. Complaints of poststroke insomnia and its treatment with mianserin[J]. Cerebrovasc Dis, 2003,15(1-2):56-62.

[11] 蒋安杰,裴正斌.急性脑卒中病灶发生部位与患者的睡眠障碍[J].中国临床康复,2005,9(20):80-81.

[12] 贾新州.浅析脑血管病后睡眠障碍分类及特征[J].中外医疗,2012,12(3):15.

[13] 丁舟.卒中后睡眠障碍中医病因病机探讨[J].北京中医药,2010,29(10):768-769.

[14] 张洪,邓鸿,贾联斌,等.针刺配合耳尖刺血治疗失眠症的临床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J].上海针灸杂志,2014,33(11):998-1000.

[15] 刘学,居防.从跷脉探讨治疗失眠之机理及临床应用[J].四川中医,2014,32(3):28-29.

[16] 赵志芬.调理阴阳跷脉治疗失眠30例[J].四川中医,2012,30(2):114-115.

[17] 白伟杰,张志强.针刺跷脉穴治疗失眠的临床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1,29(2):413-414.

[18] 伍秀珍.心理干预联合针刺百会穴治疗脑卒中后失眠症[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7):119-120.

[19] 祝春燕.梅花针叩刺配合艾灸百会穴治疗顽固性失眠症36例[J].光明中医,2013,28(2):327-328.

[20] 徐亚林,陈俊伟,叶仿武.针刺百会穴为主的调督法治疗脑卒中后失眠症的临床研究[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3(32):25-26.

[21] 徐世芬,孙亚男,王曙,等.电针百会神庭为主治疗原发性失眠的临床观察[J].四川中医,2014,32(5):154-156.

[22] 陈洪柱.浅析电针神门穴治疗失眠多梦的原理[J].求医问药,2013,11(1):11-12.

[23] 周美儿,夏小青.艾灸神门穴治疗冠心病失眠效果观察[J].中国乡村医药,2015,22(5):47.

[24] 顾莉华,汪小冬,黄怡寒,等.耳穴神门埋豆治疗肝硬化失代偿期失眠30例[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4,48(3):38-40.

【中图分类号】R246.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0957(2016)03-0270-03

收稿日期2015-09-28

基金项目;深圳市科技研发资金条件与平台建设计划重点实验室项目(CXB201111250113A)

作者简介;刘永锋(1982 - ),男,主治医师

Therapeutic Observation of Acupuncture plus Moxibustion at Baihui (GV 20) for Post-stroke Insomnia

LIU Yong-feng, MA Xiao-ming, YAN Bing, YANG Ying, HUANG Xing-xian, YU Hai-bo.
Shenzhen Hospital of Chinese Medicine,Shenzhen 518033,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plus moxibustion at Baihui (GV 20) in treating post-stroke insomnia. Method Sixty-five patients with post-stroke insomnia were randomized into a treatment group of 33 cases and a control group of 32 cases.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intervened by acupuncture plus moxibustion at Baihui (GV 20),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was by conventional acupuncture. The SPIEGEL scale and Stroke-specific Quality of Life (SS-QOL) were evaluated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and the clinical efficacie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 The SPIEGEL and SS-QOL scores were significantly changed after intervention in both groups (P<0.05). After intervention, the SPIEGEL and SS-QOL scores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3.9% in the treatment group, versus 68.8%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Acupuncture plus moxibustion at Baihui (GV 20) is an effective method in treating post-stroke insomnia.

[Key words]Acupuncture-moxibustion; Moxibustion; Insomnia; Stroke; Stroke complications; Point, Baihui (GV 20)

猜你喜欢
百会针灸疗法灸法
针灸疗法在院前急症救治中的应用
董氏奇穴联合透灸法治疗感冒后咳嗽验案
灸法治疗“未病”
家庭灸法轻松缓解眼疲劳
远离斑秃 不再尴尬——用家庭灸法辅助治疗斑秃
便秘不想吃药?试试针灸疗法
“三才逆灸法”干预高血压前期即刻效应临床观
针灸疗法
针刺结合推拿治疗颈性眩晕67例
改良百会压灸配合耳穴压豆治疗虚寒型颈性眩晕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