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纳托雷电影中个体成长的手法表达研究

2016-08-02 11:45苗茹祁勇
戏剧之家 2016年14期
关键词:主题回家

苗茹++祁勇

【摘 要】朱塞佩·托纳托雷的影片风格一贯浪漫唯美、情调温馨,在其“成长三部曲”《海上钢琴师》《天堂电影院》《西西里的美丽传说》中都有所体现。本文以个体成长部分作为研究点,从成长情感的系列展现、成长元素的隐性表达和回家结尾收官设置这三个角度,剖析影片中蕴涵的独有的成长意味。

【关键词】主题;成长符号;回家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7-0118-02

朱塞佩·托纳托雷是深受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创作风格影响的导演之一,其影片风格大多细腻温和,注重表达自己的人文关怀。在其“成长三部曲”中,导演均以展现主人公的成长历程作为出发点,将其放置在一个特定的生存背景下,描绘生存百态,以此体现人文情节。以下将从三个角度进行具体阐释:

一、成长情感的系列展现

美国学者威利斯和艾利恩佐认为,一个好的主题应该具备三个要素:第一,主题所表述的生活观点应该是重要的;第二,所要表述的观点应对尽量多的人具有意义;第三,所涉及的应是一个人类永远无法摆脱的永恒的主题。①而这个主题构成了荣格所说的神话研究中的母题,母题在神话的原型中是那些在各民族、各国家与地域的绵长历史里无论如何时何地都普遍存在着的精神现象,是积淀在人类各民族的集体无意识中的精神原型。②托纳托雷的成长三部曲中,每一部都以一个人类永远无法摆脱的永恒情感母题作为切入点,这些母题贯穿于人类发展过程的始终,无不存在于人类的精神意象中,人们依据这些情感母题(即亲情、爱情和友情)产生关系并相互维系。

(一)与船同生死,追忆养父丹尼——亲情

《海上钢琴师》是托纳托雷将亲情这一主题运用得最为巧妙的一部影片。影片时长120分钟,描写主人公1900与父亲丹尼的亲情部分只占了30分钟,但也正是这有关亲情的内容,奠定了整部影片温暖、柔情的基调。

导演将主人公的身份设置为一个被亲生父母遗弃在船上的孤儿,被烧炉工丹尼无意间发现,丹尼不顾工友的嘲笑讽刺而执意收养他。装婴儿的纸盒上写着英文字母TD,实际上只是一种饮料的名称,却被丹尼理解为“thanks danny”的意思,他认为这个婴儿是特意留给他养的。导演用巧合与理解错位构建起故事情节,巧合之外的理解偏差使丹尼增加了“父亲”这一角色特征,也弥补了主人公缺失的父爱。丹尼给他取名字时加了后缀1900,这个时间是新世纪的第一年,是二人父子关系的开端时间,也是丹尼拥有新身份的第一年,丹尼赋予了这个名字多重意义,更重要的是他赋予这个小生命一次重生的机会。影片随后用简单的镜头语言展现父子二人的日常相处,丹尼哄他睡觉、教他读书,这些细微细节都在刻画着主人公1900与父亲丹尼随时间建立起来的父子亲情,平凡却不平庸。

然而丹尼却在“1900”8岁的时候意外死亡,这是故事开篇出现的第二个拐点,影片展现亲情主题的部分也就到此为止。影片中导演对丹尼尸体的处理方式是将之沉入大海,这时又运用巧合搭建故事转场。丹尼尸体将被抛入大海,在大家倾斜甲板时,音乐响起。

音乐与丹尼尸体被抛入大海同时出现,毫无疑问是导演预先为之后所发生的事情埋下的伏笔。8岁之前,丹尼是1900生命中最重要的情感寄托体,但8岁之后,这个寄托体消失,他人生中开始出现另一个具有无可比拟作用的存在物——钢琴(音乐)。音乐的出现,填充了1900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象的空白,接替丹尼成为他的情感回归处;丹尼使生命发芽,音乐则陪伴这个生命长大。影片结尾处,1900选择与船共沉,与其说是对音乐的追求让其不舍得离开船,不如说是在呼应影片开头丹尼的死,因为被他叫做父亲的人也是在这艘船上丧生的。亲情的主题虽在本片中表达得很隐晦,但是经过仔细推敲,就会发现它的伟大与奇妙之处。

(二)真正的爱不是占有,是保护——爱情

关于《西西里的美丽传说》一片的主题,尽管评论界观点不一,但本文仍将其归结为是对爱情这一古老主题的展望,片中象征着美之化身的玛莲娜勾起了小男孩爱的欲望,并通过小男孩的视角将爱情上升到另外一个高度——爱不是占有,是发自内心地去保护。

导演将这部影片涉及的人物分为四类:男人、女人、玛莲娜和小男孩。以女神玛莲娜为中心,男人垂涎她的美貌,女人对她心怀嫉妒,只有小男孩出于真心想保护她。听到女人们谈论玛莲娜的是非时,他用恶作剧惩罚她们;面对那些流言蜚语而无能为力时,他将教堂里的一座神佛雕像作为自己的动力和精神支撑,希望借助神的力量来保护自己的女神。导演安排这个段落的特殊用意在于:崇尚神灵的意大利,定会将神作为最高的意志进行膜拜,小男孩在神佛雕像面前表现出的虔诚,也反衬出他对玛莲娜的情感在严肃的的宗教面前变得纯粹、坚定、义无反顾。

影片的最后,小男孩身旁有了适合自己的女朋友,但看到玛莲娜与丈夫归来,他还是会驻足观看,因为是玛莲娜给了他爱的欲望与幻想,也是玛莲娜间接教会他重要的事情在于责任、保护心爱的人,在成长道路上、爱情道路上也正需要一个爱的启迪者,他(她)教会了另一个人怎样去爱。

(三)亦师亦友,成长道路上的引领者——友情

人类的情感母题继亲情、爱情之后,当属友情,而这一部分在《天堂电影院》中也被导演展示出来。

《天堂电影院》中,主人公多多自小喜欢电影,偷偷跑去电影院看放映师埃弗瑞德放映影片,埃弗瑞德由最初的不理睬,到后来慢慢教多多放映、剪辑影片,逐渐与多多建立起深厚的感情。尤其是在多多成年后,埃弗瑞德站鼓励他走出小镇,去见识更广阔的世界,实现自己的电影梦想。放映师被设置成一个具备多重身份的角色,在多多的童年、青少年、成年甚至中年时期,以老师、朋友或导师的形象一直引领着他成长。30年后,多多功成名就,重返家乡,竟是为参加埃弗瑞德的葬礼,母亲转交给他一份埃弗瑞德留给他的礼物,原来是当初被镇上的检查员勒令剪掉的吻戏胶片。这一刻,多多是埃弗瑞德情感意义上的延伸,后者有所指,前者领悟其所指,两人的心理身份也从引导与被引导上升成为两个平等个体,在人格上达到同一,这也是友情的最高境界。

二、个体成长的隐性手法表达

(一)成长事件的直接表达——倒叙叙事手法运用

倒叙叙事手法在托纳托雷电影中一脉相承。《天堂电影院》中,从中年多多的回忆开始,切换至其幼年时期开始讲述故事;《海上钢琴师》以小号手麦克斯的主观叙述加回忆开始之前;在《西西里的美丽传说》中,开头也是以主人公的主观口吻讲述以前发生过的事。

倒叙叙事手法的运用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影片的可信度。倒叙,即在现在讲述过去发生过的事,以剧中人物的直白或回忆作为叙事视角,观众更易站在一个冷静客观的角度审视剧中人的行为,更像是见证剧中人物过去的成长历程,审视过去、审视自己。

(二)成长符号的间接象征——自行车、长裤

托纳托雷影片中惯用一些具象符号,赋予其深层次的背景含义,耐人寻味。《西西里的美丽传说》中,导演在表现小男孩渴望长大成人后保护玛莲娜时,用到了两个间接符号——自行车与长裤。

影片开头,小男孩得到一辆新自行车,呼啸着跑去找他的同伴,问道:“这样可以加入你们大人的行列了吗?”自行车不再是单纯的出行工具,而被赋予了符号意义:只有成为大人才能骑车,自行车是由年少到长大成人的标志。

随后小男孩听到有人说穿短裤的男生永远不会成为大人,于是接下来一个段落中,他来到裁缝店,拿着父亲结婚时候穿过的西装长裤,要求裁缝把它改制成一条适合自己的长裤。导演在此处发挥了语言功能,仅为角色设计了一句台词,表现其要做大人的坚定。裁缝说:“你还是小孩儿,不适宜穿长裤。”他回答道:“我不是在征询你的意见。”第一人称的主观话语陈述和表达主体对该事的直接观点和意见,且此时将角色语气放大成与裁缝身份一致的“成年人”口吻,这段关系语境中不存在“小孩”,而是两个关系对等的成年人之间的交涉。

自行车和长裤的内涵运用,是托纳托雷在表现个体人物成长时的精妙设计。导演将成长这一抽象概念通过两个具象符号表达出来,更切实际,更显意味深长。

三、回家结尾的收官设置

托纳托雷的成长三部曲对于结尾的设置出奇的一致:人物重回家乡。这一点能深刻体现中国人秉承的“落叶归根”思想,极度符合东方人对于成长直至年老死亡时的情感诉求。

《天堂电影院》中的多多阔别故乡30年后回归,与老母亲久别重逢。家乡是母亲所在地、亲情所在地,更是自己的人生引领者埃弗瑞德的所在地,多多回到家乡,也意味他的思想灵魂和埃弗瑞德走到了一起。

《海上钢琴师》中,1900最终放弃下船,放弃去寻找心爱姑娘的机会,选择与维吉尼亚号共沉没,未尝不是一种回家。船,是他身体栖息之所,更是他精神信仰停留之处。1900将钢琴与音乐作为自己毕生的信仰,将之上升到与自己的生命同等重要的高度,牺牲性命追随音乐,实现了在音乐天堂里的“回家”。再者,父亲丹尼在船上丧生,尸体被抛入大海,1900最后的抉择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对父亲的追随与回应。

《西西里的美丽传说》结尾部分,小男孩最终真正穿上长裤,头戴礼帽,并且系着领带,找到适合自己的伴侣,在爱情世界里“回家”;玛莲娜和丈夫回到自己的家乡西西里岛,她去集市时,女人们不再嫉妒她的美,开始热情地招呼她买东西。对于玛莲娜来说,回到西西里岛是地理空间上的回家,有丈夫陪伴是内心情感的回家,最重要的是没有世俗的眼光与议论,是真正的人格上的回家。

四、结语

成长三部曲的编剧、导演皆为朱塞佩·托纳托雷,导演通过叙述剧中人物的成长过程,给观众呈现的不仅是视听盛宴,更是观影过后对于成长的回味与反思。

注释:

[1]李红.<爸爸去哪儿>成功的受众心理解读[J].大众文艺,2014(04).

[2]韩小磊.电影导演艺术教程[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4.

参考文献:

[1]刘汉文.朱塞佩·托纳托雷的电影主题[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4(05).

[2]白虹.海上钢琴师:出走与回归解读[J].环球纵横,2013(11).

[3]李瑾怡.电影天堂电影院的审美特性[J].艺术学苑,2014(12).

猜你喜欢
主题回家
回家的路(外一则)
1670天后,回家
回家
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的“五步走”
没命回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