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脾益肠丸辅助治疗慢性结肠炎的效果体会①

2016-08-03 07:20崔晓丽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6年3期
关键词:辅助治疗临床疗效

崔晓丽

(佳木斯市中医医院,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2)



补脾益肠丸辅助治疗慢性结肠炎的效果体会①

崔晓丽

(佳木斯市中医医院,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2)

摘要:目的:对慢性结肠炎临床治疗中补脾益肠丸的辅助疗效加以探讨。方法:选取2014-09~2015-11我院收治的慢性结肠炎患者68例,将之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予以柳氮磺吡啶+甲硝唑治疗,而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予以补脾益肠丸,对2组患者临床疗效及腹痛、结肠病理改变情况等加以对比。结果:本研究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1.2%与67.6%,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57,P<0.05);本研究观察组在腹痛、腹泻及黏膜水肿缓解率分别为91.2%、97.1%、94.1%,而对照组患者在腹痛、腹泻及黏膜水肿缓解率则分别为70.6%%、73.5%%、61.8%,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慢性结肠炎治疗中,将补脾益肠丸应用于该疾病的辅助治疗,将之与西药联合应用可显著提高该疾病的临床疗效,且在腹痛、腹泻及黏膜水肿等临床症状的缓解方面疗效显著,故值得借鉴。

关键词:慢性结肠炎;补脾益肠丸;辅助治疗;临床疗效

慢性结肠炎又称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基于广义角度,凡引发结肠出现慢性炎症均为慢性结肠炎;基于狭义角度,慢性结肠炎则只包括溃疡性结肠炎[1]。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其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均产生了较大变化,进而导致慢性结肠炎发病率不断上升。该疾病发病因素尚不明确,病程长且极易反复发作,且多发于20~30岁人群。病毒、细菌、肛门灼热、寄生虫、抗生素、真苞及饮食等均为该疾病常见致病因素[2]。临床多变现为黏液便、腹泻、腹痛、肛门灼热、脓血便、里急后重等。慢性结肠炎在结肠镜下可见患者肠结膜出现充血、水肿与米兰,并伴有点片状的出血点。此外,该疾病发病还与患者的精神、自身免疫及肠道环境等密切相关,目前无特效治疗药物。目前,临床对该疾病的治疗主要有西医治疗与中医治疗,其中,单纯西医治疗该疾病存在不良反应严重,易复发等问题,而单纯中医治疗则存在疗程长、起效慢及服药不便等问题[3]。因此,本文选取2014-09~2015-11我院收治的慢性结肠炎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以对补脾益肠丸在该疾病的辅助治疗效果加以探讨,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09~2015-11我院收治的慢性结肠炎患者68例,所有患者均被确诊为慢性结肠炎,表现为程度不一的腹痛、腹泻、大便稀薄、大便黏液带血,若进食生冷、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后上述症状加重。入组患者中,男39例,女29例;年龄21~65岁,平均(38.7±5.6)岁;病程1~13年,平均(6.3±1.6)年。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对照组各34例,2组患者在病程、临床症状等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故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①对照组:该组患者以柳氮磺吡啶+甲硝唑治疗,即柳氮磺吡啶口服,每次2g,甲硝唑口服,每次0.4g,每日3次,共治疗6周。②观察组:该组患者以柳氮磺吡啶+甲硝唑+补脾益肠丸予以治疗,即柳氮磺吡啶口服,每次2g,甲硝唑口服,每次0.4g,每日3次,补脾益肠丸口服,最初每日4~6次,每次6g.待患者症状有所缓解后便将药量减至每日2~4次,共治疗6周。

1.3观察标准

完成治疗后对2组患者行结肠镜与大便常规检查,对临床疗效及腹痛、腹泻等情况加以对比。疗效判断标准:1)痊愈:即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均消失,结肠镜、结肠黏膜、大便常规检查均显示正常且6个月内无复发;2)显效:即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显著,结肠镜、结肠黏膜检查均显示好转明显,大便常规检查正常;3)有效:即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均有所缓解,结肠镜检查提示其黏膜炎症缓解,大便正常,但结肠黏膜活检则显示其黏膜炎症未缓解;4)无效:即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及结肠镜检查均显示无变化或有恶化倾向。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通过(%)表示并行χ2检验,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本研究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1.2%与67.6%,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对比(n=34,%)

2.22组患者腹痛、腹泻及黏膜水肿缓解率对比

本研究观察组在腹痛、腹泻及黏膜水肿缓解率分别为91.2%、97.1%、94.1%,而对照组患者在腹痛、腹泻及黏膜水肿缓解率则分别为70.6%、73.5%、61.8%,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腹痛、腹泻及黏膜水肿缓解率对比(n=34,%)

3讨论

慢性结肠炎属消化道常见疾病,病程长且易反复发作,病因复杂。该疾病还易引发严重并发症,如肠炎,可致使患者肠狭窄;大量便血可造成患者因严重失血出现休克;严重肠溃疡则可引发肠穿孔,该并发症病死率达44%,约5%患者极易出现癌变[4]。纯西药治疗慢性结肠炎虽可有效控制急性发作症状,但抗生素的长期使用极易造成不良反应,如肠道菌群失调。中医学上脾胃虚弱等则同慢性结肠炎密切相关[5]。中医药在慢性结肠炎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也日益广泛,但单纯以中医药治疗也存在服用不便、疗程长及见效缓慢等问题。补脾益肠丸属一类胃肠分溶型制剂,也是其对慢性结肠炎加以治疗时的主要方法[6]。药丸外层为胃溶部分,主要成分有当归、党参、黄连、肉桂、白术、木香、黄芪、白芍等中药材。其中,黄连及白术等有润燥补湿、清热解毒之功效,从而促进人体免疫力的增强;木香则有止痛舒缓、健脾消食之功效;而肉桂则有温肾驱寒之功效[7]。补脾益肠丸其内层为肠溶部分,主要成分有元胡、菟丝子、赤石脂、补骨脂等。其中,元胡有止痛之功效;赤石脂有止泻止血之功效[8];补骨脂与菟丝子则有补肝温肾之功效。诸药合剂制成补脾益肠丸,有调理脾肾、止泻止痛止血、补血生血、消肿生肌等功效,从而实现对慢性结肠的有效治疗[9]。

本试验通过选取2014-09~2015-11我院收治的慢性结肠炎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将之随机分成观察组、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以中西医结合疗法,即柳氮磺吡啶+甲硝唑+补脾益肠丸联合治疗,对照组则单纯以西药治疗,即柳氮磺吡啶+甲硝唑。对2组患者进行6周治疗后发现,观察组患者在临床疗效、腹痛缓解率、腹泻缓解率及黏膜水肿缓解率方面相比于对照组有显著优势,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本试验通过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慢性结肠炎患者进行治疗,在予以西药消炎抗菌治疗的基础上,再增加补脾益肠丸进行辅助治疗,使得慢性结肠炎患者因脾失健运、脾气不足而引发的腹痛、腹泻及后重里急等临床症状得以彻底解除。

综上所述,在慢性结肠炎治疗中,将补脾益肠丸应用于该疾病的辅助治疗,将之与西药联合应用可显著提高该疾病的临床疗效,且在腹痛、腹泻及黏膜水肿等临床症状的缓解方面疗效显著,故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晓婧,贾育新.祖国医学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研究进展[J].中医临床研究,2014,6(1):143-144

[2]李玉香,董凤华.20例慢性结肠炎临床诊治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9):172

[3]李文英.温针灸联合补脾益肠丸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脾肾亏虚型临床疗效观察[J].中医药信息,2014,31(6):88-89

[4]陈翔.补脾益肠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32例临床疗效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3,33(29):15-16

[5]教伟,赵爱娟,刘英丽,等.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护理[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0,33(6):43-44

[6]崔德军,黄博,安邦权,等.中药补脾益肠丸辅助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Meta分析[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2,13(28):2738

[7]张慧.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0例疗效观察[J].哈尔滨医药,2011,31(4):290

[8]张礼辉.中西药结合治疗重度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观察[J].新中医,2015,47(9):79-80

[9]李尧学.陈李济补脾益肠丸治疗慢性结肠炎238例临床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1,23(1):16

作者简介:①崔晓丽(1965~)女,黑龙江佳木斯人,学士,主治医师。

中图分类号:R574.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104(2016)03-0098-02

(收稿日期:2016-04-02)

猜你喜欢
辅助治疗临床疗效
养血清脑颗粒辅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Ⅰ级疗效观察
探讨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的临床疗效
131碘治疗甲亢患者的后期随访效果分析
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临床分析
微创手术治疗胃溃疡42例临床分析
研究腹腔镜在早期卵巢癌分期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剂辅助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观察
血浆置换在重症肌无力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脾多肽辅助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