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腹股沟斜疝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25例①

2016-08-03 07:19王国美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6年3期
关键词:无张力疝修补术传统手术复发率

王国美,倪 庆

(1.扬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外科,江苏 扬州 225007; 2.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江苏 扬州 225007)



老年腹股沟斜疝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25例①

王国美1,倪庆2

(1.扬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外科,江苏 扬州 225007; 2.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江苏 扬州 225007)

摘要:目的:在对老年腹股沟斜疝无张力疝修补术临床治疗价值进行客观评价的基础上,寻找提升老年腹股沟斜疝患者预后水平的临床方案。方法:以随机法选择本院2012-01~2015-10接收的25例老年腹股沟斜疝患者(实验组),治疗时选择无张力疝修补术;同期选择25例老年腹股沟斜疝患者(对照组)作对照,治疗时选择传统手术,在对所有入选患者治疗结果深入观察的基础上,客观比较2组入选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上述入选的所有患者中,实验组入选患者有效率96.00%,对照组72.00%,且实验组入选患者在手术时长、并发症、住院时长以及复发率等方面都有优势,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腹股沟斜疝患者而言,予以无张力疝修补术效果突出,可推广。

关键词:老年腹股沟斜疝;无张力疝修补术;传统手术;手术时长;复发率

近年来,老年腹股沟斜疝患者总数骤增,已成为临床多见症,临床上多选择无张力疝修补术和传统手术治疗,尽管两种术式均可取得显著成效,但两者间又有所差异。鉴于此,为了评价老年腹股沟斜疝无张力疝修补术临床治疗价值,笔者选择25例老年腹股沟斜疝患者为本研究重点观察对象,同期选择25例老年腹股沟斜疝患者作对比,治疗时分别予以无张力疝修补术和传统手术。在对所有入选患者临床指征、治疗效果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客观对比各项数据,重点探讨适合老年腹股沟斜疝患者临床诊疗的手术方案,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随机法选择本院2012-01~2015-10接收的25例老年腹股沟斜疝患者(实验组)。年龄60~85岁,中位值(73.3±1.51)岁;男16例,女9例。其中,18例患者的斜疝位置在右边,7例患者的斜疝位置在左边。同时选取25例老年腹股沟斜疝患者(对照组)作对照。年龄62~83岁,中位值(72.2±2.17)岁;男18例,女7例。其中,17例患者的斜疝位置在右边,8例患者的斜疝位置在左边。通过深入分析2组入选患者的资料,并没有发现过大差异(P>0.05),值得进一步对比。

1.2方法

治疗前,给予所有入选患者常规检查,如果患者并发其他基础性疾病,还需予以对症处理。例如,对于并发糖尿病的患者,需予以控制血糖值;对于并发高血压的患者,需予以控制血压值,再结合患者临床指征安排手术时间。治疗时,对照组选择传统手术,即给予患者疝囊颈进行高位结扎以后,与精索后端缝合腹内斜肌的下端以及联合肌腱,将其精索放到腹内斜肌以及腹外斜肌交界处后,再予以逐层缝合。实验组治疗时选择无张力疝修补术:(1)术前对患者肾功能、心功能、血常规、肝功能、尿常规以及肺功能等状况进行全面检查,同时对检查结果客观评估。如果患者尚未达到手术指标,需予以治疗,待其基础疾病被有效控制后,再择期开展手术方案。(2)给予患者局部麻醉,本院修补材料选择美国某公司提供的补片以及巴德网塞。选定切口位置并作出切口后,需对切口位置神经充分保护,并游离精索,对游离疝囊以及内环口之间组织进行分离,同时给予内容物有效回纳。(3)调整巴德网塞位置,使之与机体疝囊底部对齐,再朝着腹腔方向充分还纳,确保填充物顺利达到患者疝环边缘后止。(4)嘱咐患者保持咳嗽状,根据患者反应判断患者填充效果,并以缝合线对疝环边缘以及巴德网塞的花瓣进行缝合,并于腹股沟的后壁处置入人工补片,将补片剪出缺口后,确保精索能够顺利通过。(5)对缺口处补片进行缝合,给予补片充分固定,再以生理盐水对患者创口进行无菌冲洗,并逐层缝合患者腹壁。

1.3评定指标

术后,如果患者临床指征已经完全消失,而且工作能力以及生活能力都已经恢复正常,表明效果显著;如果患者临床指征已经基本消失,而且工作能力以及生活能力都已经有所改善,表明效果一般;如果患者临床指征未得到明显改善,而且工作能力以及生活能力都与术前无异,表明无效[1]。

1.4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所有入选患者临床效果

上述入选的所有患者中,实验组入选患者有效率96.00%,对照组72.00%,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所有入选患者临床效果(n=25,%)

2.2所有入选患者临床指征

上述入选的所有患者中,实验组入选患者在手术时长、住院时长以及复发率等方面都有优势,2组比较有差距(P<0.05),见表2。

表2 所有入选患者临床指征

2.3所有入选患者并发症

上述入选患者中,实验组入选患者在并发症方面同样有优势,2组比较有差距(P<0.05),见表3。

表3 所有入选患者并发症 (n=25,%)

3讨论

老年腹股沟斜疝属于外科疾病中常见类型,其诱发因素有腹壁强度异常增高以及腹横筋膜受损等,发病率极高[1]。对于老年腹股沟斜疝患者而言,临床上多以手术为首选方案,其中无张力疝修补术和传统手术方案最为常见,且均可取得显著成效。然而,由于传统手术方案强调用已缺损组织或者病变组织作为疝囊后壁的修补材料,因此极易出现复发现象[2]。不仅如此,对腹股沟的韧带以及联合肌腱进行缝合以后,不同解剖平面上患者的肌肉组织会受到强拉,不仅会使术后疼痛感加剧,而且还会使患者承受巨大痛苦,所以寻找适合老年腹股沟斜疝的术式十分有必要。

无张力疝修补术满足老年腹股沟斜疝患者生理解剖的医学特征,强调用补片对患者缺损腹壁、腹股沟管的后壁进行修复,因此不会给机体病变组织附近带来过大张力。与此同时,无张力疝修补术所用补片为新型材料,和人体间的相容性极佳,除了可以直接和人体组织进行粘合以外,在抗感染方面也表现出优势[3]。不仅如此,无张力疝修补术具体操作程序中,其操作程序较为简单、操作时间较短,而且该术式的并发症也非常少,患者术后可在短时间内恢复,加之复发率非常低,适用于所有老年腹股沟斜疝患者。除此以外,尽管部分患者不能开展传统手术治疗方案,但是开展无张力疝修补术却可以克服各种难题,所以已经在老年腹股沟斜疝患者中得到推广[4]。本研究入选患者中,实验组入选患者治疗时选择无张力疝修补术,对照组治疗时选择传统手术,发现实验组入选患者有效率95.65%,对照组69.57%。此外,实验组入选患者在手术时长、并发症、住院时长以及复发率等方面都有优势, 2组比较有差距(P<0.05),与刘冬良[5]等人观点存在一致性。研究表明,就老年腹股沟斜疝患者而言,在其诊疗程序中选择填无张力疝修补术效果突出,不仅可以改善患者手术时长、住院时长以及复发率等手术指征,而且还能够控制尿潴留、术后疼痛异常、术后有异物感以及阴囊血肿等不良症状出现,可推广。

参考文献:

[1]陈华,叶少华,刘国民,等.腹膜前入路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斜疝的临床应用[J].吉林医学,2013,34(6):1023

[2]张繁疆,曾环洪,蓝锦文,等.前入路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32例临床分析[J].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2011,05(3):320-324

[3]杨世斌,肖隆斌,吴文辉,等.复丝聚酯补片无张力修补老年腹股沟斜疝56例临床分析[J].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2010,4(3):237-239

[4]朱响,梅拥平,王馨,等.经腹腔镜与开放式腹膜外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斜疝的疗效分析[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4(10):1412-1415

[5]刘冬良,顾汝军,孙刚,等.两种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临床疗效比较[J].淮海医药,2015,33(5):445-446

作者简介:①王国美(1965~)男,江苏扬州人,本科,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普外科。

中图分类号:R65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104(2016)03-0158-02

(收稿日期:2015-11-20)

猜你喜欢
无张力疝修补术传统手术复发率
桂枝茯苓汤加减治疗慢性盆腔炎的应用疗效和复发率分析
甲硝唑配合红外光治疗慢性宫颈炎的有效性及对复发率的影响
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联合ALA-PDT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及复发率分析
延伸护理对颈椎病针刀术后复发率影响
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观察
传统手术与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效果比较
改良乳腺癌手术与传统乳腺癌手术临床利弊对比分析
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96例临床探索
关节镜辅助复位与传统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对比观察
不同方式治疗小儿疝气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