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大心细,再造神经血脉之路

2016-08-03 21:45
大众健康 2016年6期
关键词:开颅脑部神经外科

近年来,裴傲共参编《神经内镜手术技术》、《脑室外科学》、《内镜神经外科学》(副主编)、《脊索瘤》4部专业著作,以第一作者在专业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1篇。

时至今日,裴傲仍然记得刚到天坛医院进修的时候,一位老教授就对他说过的一句话,“不要小看简单的开颅手术。你开颅开得好,手术就成功了70%。一开始我不理解,在后来的实践中慢慢明白了。选择开颅位置、切口设计、入路方式对于一台手术来说都非常重要。”

曾经参与完成的一例蝶骨脊内侧1/3处7、8公分的巨大脑膜瘤手术,令裴傲记忆犹新。“这个肿瘤很不好切。因为周围的神经血管非常多。稍有差错,患者非死既残。这是一个良性肿瘤,切除即可根治。但手术过程中一旦周围神经受损,对患者的伤害就特别大。可如果不做的话,肿瘤会压迫神经,有可能会造成失明。经过协商,家属决定进行手术。”

那台手术,从早上9点做到了半夜1点。中间医生们相互替换着只吃了一顿饭,上了一趟厕所。连续16个小时手术,这在记者看来真的有些不可思议。“之所以耗时这么久,就是因为脑部手术必须要精细。”裴傲解释说,“我们对于脑部肿瘤的切除手术都是分块进行。而且切除的时候也不是人们概念中那样大面积的用刀进行,而是一勺一勺地挖。因为如果稍有不慎,碰触到周围的神经,就会给患者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经过医生们的精心手术,肿瘤完全切除,圆满成功。”

还有一年,裴傲协助神经外科沙成主任共同进行了一例8、9公分的巨大血管外膜细胞瘤的切除手术。这个难度在于,一是瘤子很大,二是这种细胞瘤的出血非常多。但如果不进行手术,瘤子就一直会出血。“那时的情况很凶险,切除前,肿瘤在病灶位置就一直在冒血。我们只能在瘤子出血的同时进行手术。一边输血,一边手术。多亏医院麻醉科和其他辅助科室的全力配合,才能保证手术的顺利完成。最后肿瘤完整切除,血也止住了。整个手术出血量在1万多毫升左右。手术非常成功。”

裴傲不无感慨地说:“我们每天打交道的是那些娇弱、纤细、密布的大脑血管和神经,手术的时候会碰到大出血,患者心脏功能突发衰竭等各种突发事件。所以有人把神经外科医生比作在尖刀上跳舞,悬崖上散步。人体脑部重要的神经、血管结构关系密切,解剖复杂、风险大、病死率高。有时,肿瘤与正常神经仅差几毫米,切除时一旦有一丝的差错,就会带来可怕的后果。这是一个很精细的过程。医生要手、眼、脑密切配合,眼睛要紧盯这显微镜,手要在患者大脑上操作,思维灵敏地想清楚去除病灶的方式。这就需要医生凭着心细与执着,在大脑神经血脉之路上过五关斩六将,给患者带来生的希望。”

猜你喜欢
开颅脑部神经外科
侧俯卧位摆放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护理
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应用于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疗效
脑部三维核磁共振图像分析
12400年前“木乃伊狗”
“机器人医生”,手速比人类医生快50倍
俄国现12400年前“木乃伊狗” 大脑保存完好
压抑食欲使人笨
锥颅术和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的临床效果对比观察
王忠诚神经外科学(彩图版)
两种不同切口开颅清除自发性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内血肿效果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