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级护理模式对提高护理人员技能与ICU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效果研究*

2016-08-09 02:41雷娟范光伟申雪莹
西部医学 2016年7期
关键词:重症肺炎

雷娟 范光伟 申雪莹

(汉中市中心医院 重症医学科,陕西 汉中 723000)



层级护理模式对提高护理人员技能与ICU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效果研究*

雷娟范光伟申雪莹

(汉中市中心医院 重症医学科,陕西 汉中 723000)

【摘要】目的研究层级护理模式对ICU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2012年6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80例ICU重症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0例,两组护理人员各64名。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层级护理。比较两组护理人员的护理能力、工作质量、护理人员心理状态以及两组患者的呼吸功能、循环功能改善情况和两种护理方案的临床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护理人员的基础护理能力、专业护理能力以及教学能力等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人员的SAS及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呼吸功能及循环功能改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可达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层级护理模式可以明显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能力、护理质量,改善护理人员的心理状态,由此可显著促进ICU重症肺炎患者呼吸功能和循环功能的改善,提高临床治疗效率,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层级护理;ICU;重症肺炎

临床护理工作对病人治疗效果和康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进入ICU的病人,由于病情危重,病人意识丧失,护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在传统的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采用三班制轮流护理,每个班次没有固定的人员进行协调沟通,在倒班的过程中,容易出现人手短缺、护理质量下降或导致医疗纠纷,因此高质量的护理方式一直是各个医院追求的目标[1-3]。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医院采用层级护理模式,这种护理模式从多方面进行了改进,如人员的分层培训,护理人员的层级分配,护理质量的层级控制,从而达到各个小组之间互相配合,护理流程制度化和规范化,护理质量可控。本文就我院采用分层护理对ICU重症肺炎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对比,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2年6月~2014年12月我院180例ICU重症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90例。观察组患者男性52例,女性38例,年龄36~78岁,平均年龄(57.6±12.3)岁,对照组患者男性51例,女性39例,年龄37~78岁,平均年龄(56.9±13.2)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等资料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两组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签订知情同意书。观察组和对照组护理人员均为64人。

1.2护理管理方法

1.2.1对照组的护理人员(64人)采用ICU常规感染护理方案来护理感染患者,包括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护、心理护理、用药护理等,并采取轮班制的管理模式。

1.2.2观察组的护理人员(64人)对患者采用层级护理管理模式进行护理。

1.2.2.1层级管理设置[4-5]依据护理人员的临床经验、护理能力、岗位职责等因素,设置5个层级的护理岗位,包括助理护士、初级护士、中级护士、高级护士以及护理组长,并制定这个层级的岗位职责要求。

1.2.2.2层级分组根据工作需求设置3个护理小组,每个护理小组包括1名护士长和3名护士,各小组的人员在护理方面、沟通方面、教学管理方面没有明显区别。3个小组采用8h轮班上岗制,护士长协调各小组之间的人员,如果出现人员不足,要及时协调,保证各组工作正常进行。此外,在时间方面,各组之间要进行紧密团结,实行无缝衔接。

1.2.2.3制定标准[6-7]根据本科室的护理内容,制定相应的工作操作规范,将每项护理工作具体化,如病人的床边工作指导、危急情况处理质量标准、仪器的使用和保养标准等,并且将这些指导和标准制做成建议的宣传语或者宣传册,放在病人床头,方便护士学习和查阅。

1.2.2.4层级培训[8-9]根据护士的级别进行不同内容的培训,如助理护士,培训内容主要为基础的护理培训,包括医院的规章制度,消毒隔离制度,安全技能等,对护理内容有大体的了解,可以进行简单的护理和记录即可。但是对于初级护士,除了进行基本的培训外,重点的培训内容需掌握基本的疾病内容和基本的护理工作,此外还需要掌握基本的文献查阅能力,了解常见的检查项目的意义,对基本的药物相互作用有一定的了解。中级护士的要求更进一步,在初级护士的基础上,熟练掌握重症患者的护理工作,尤其对紧急情况下的抢救措施有一定的经验。护理组长和高级护士的要求更高,除了护理工作,还要在查房,教学,科研等方面有一定的经验。

1.2.2.5质量控制[10-12]对于3个护理小组,由各小组组长带头协调,每周对护理工作质量进行总结和分析,包括病人的护理质量、急救工作、药品管理、对危重病人的护理措施、消毒隔离情况等,每个护理环节都需要达到一定的质量标准。如果哪个小组的护理工作出现质量偏差,在总结会议中制定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和工作目标,在下次会议中再进行讨论分析,确认是否可以达标。

1.3疗效判定标准对两组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进行评价[13],包括消毒隔离质量、特级护理质量、急救护理质量、护理文书质量和护理管理质量等5个方面,每项20分,一共100分,由医院护理部负责人进行评定。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护理人员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价,其中SAS评分标准如下[14]: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70为严重焦虑;SDS评分标准如下:53~62分为轻度抑郁,63~72分为中度抑郁,≥73分为重度抑郁。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呼吸功能及循环功能相关指标,其中呼吸功能指标包括每分钟呼吸次数、氧合指数、浅快呼吸指数和每分钟通气量。循环功能指标包括心率、平均动脉压和中心动脉压。比较两组护理方案的临床效果,临床疗效判定标准[15]:显效:患者的相关指标及临床症状、体征都有明显的改善并恢复至正常的水平;有效:两组患者的相关指标及临床症状、体征等均有好转;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以及相关指标无改善,甚至加重。临床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9.0进行分析,计量数据采用平均值±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种护理模式下护士护理能力比较观察组护士的基础护理能力、专业护理能力、教学能力考评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人员参加科研人数,撰写论文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参与教学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两种护理模式下护士工作质量比较观察组各项得分以及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两种护理模式下护士心理状况比较观察组SAS和SDS两项得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1 两种护理模式下护士护理能力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①P<0.05

表2 两种护理模式下护士工作质量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①P<0.05

Table 3Compared the psychological state of nursing in the two nursing model

组别nSASSDS观察组6436.4±8.7①41.1±5.5①对照组6449.8±6.656.9±3.7

注:与对照组比较,①P<0.05

2.4两组患者呼吸功能比较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的呼吸次数、氧合指数、浅快呼吸指数以及每分钟通气量均具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经过治疗与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上述四项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2.5两组患者循环功能比较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和中心动动脉压均明显下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比较中,观察组患者的上述三项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5。

表4 两组患者呼吸功能改善情况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①P<0.05,与对照组比较,②P<0.05

表5 两组患者循环功能改善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①P<0.05,与对照组比较,②P<0.05

2.6两组护理方案临床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表6 两组护理方案对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比较[n(×10-2)]

注:与对照组比较,①P<0.05

3讨论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医疗条件得到的巨大的改善,患者对于护理的要求,已经从早期的治疗疾病向获得舒适的护理服务进行转变,以往的常规的ICU护理模式很难满足目前患者的要求。在ICU的危重疾病中,以感染患者居多,比如重症肺炎,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16-17]。因此,从疾病治疗以及护理服务的角度分析,ICU重症肺炎患者的护理都显得十分重要。层级护理模式是近年来开始实施的新型护理人员管理模式,它对各个层级的护理人员进行分组,制定每个层级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进而充分的发挥不同层级人员的护理特点,最终形成一个统一的护理体系[18-19]。

层级护理的重点是分层、培训与考核,由于医院感染,特别是ICU感染涉及的内容多,知识面广,信息量大,因此无法对所有的护理人员进行全面的培训,因此,针对不同层级的护理人员,围绕他们最薄弱的环节,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和工作培养计划,达到人员、制度和计划的落实,重点培训及考核,以增强她们的专业技能[20-21]。

ICU层级管理与其它常规科室的层级管理又有不同之处,在实施层级护理管理之前,需要加强ICU的相关背景及知识的培训及普及,使广大医护人员对核查制度有着清晰的认识,细化具体内容,落实到个人,每个步骤均需要有专人负责,以便于管理及考核。

有文献报道[22],层级护理模式可以有效的缓解ICU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因为ICU病房患者危重居多,病情瞬息万变,抢救的工作量特别大,护理人员长期紧张焦虑的情绪,特别容易造成心理及生理的疲劳。采用层级护理以后,每个班组配备了不同层级的护理人员,有经验的人员可以稳定较年轻人员的情绪,并且可以应对突发事件、抢救等状态,进而缓解护理人员的心理情绪[23-24]。另外,层级护理可以发挥不同层级小组中每个成员的作用,充分调动她们的积极性,以班组为单位进行交接班的优势远远大于交班护士一对一的交接,避免了信息传递不全或者偏差,通过制度保证交接顺利完成,进而为后期出现医疗事故的责任认定提供了依据,整体提高了护理质量。

本次研究中,我们重点考察了层级护理模式对于ICU重症肺炎患者的护理效果,通过对128名ICU护士以及同期180例ICU重症肺炎患者进行研究,比较层级护理及常规护理两种护理模式下护理人员的护理能力、工作质量、护理人员的心理状态以及两组患者的呼吸功能、循环功能和两种护理方案的临床总有效率。研究结果表明,层级护理人员的基础护理能力、专业护理能力以及教学能力等护理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并且层级护理组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得分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在心理状态评估中,层级护理组护理人员的SAS及SDS评分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采用层级护理组的患者,其呼吸功能以及循环功能改善情况明显好于常规护理组,在临床总有效率比较中,层级护理组护理方案的临床总有效率可达93.3%,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的护理方案。

4结论

本文结果显示,层级护理模式可以显著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能力、护理质量,改善和提高护理人员的心理状态。整体护理质量的提高,又可明显改善ICU重症肺炎患者的呼吸功能、循环功能和临床治疗的有效率,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俊.不同层级护理人员在职培训内容与方式需求的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4,13(2):274-275.

[2]苑敏.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现代医院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10):105-106.

[3]冯秀英.分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现代医院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23(7):3883-3884.

[4]周琳琳,魏道儒.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现代医院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医药前沿,2013,12(18):25-26.

[5] 于秀娟.分层级护理管理促优质护理服务[J].医学信息,2013,12(26):28-29.

[6]边俊霞.分层级护理排班模式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作用[A].第三届中华护理学会科技奖颁奖大会暨第三届护理学术年会[C].北京.2013,1900-01-02

[7]周玉华,靖素华,王丽娟.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ICU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疗前沿,2013,13(10):116-117.

[8]张晋颖.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ICU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4,07(8):669-771.

[9]徐向志.层级护理在传染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效果观察[J].中外健康文摘,2014,15(26):90-92.

[10] 沈国美.分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现代医院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1):6-8.

[11] 杨越,张丽萍,刘炳铄,等.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院管理,2012,32(9):73-74.

[12] 李威,彭粤铭,曹静.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ICU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11,10(4):56-58.

[13] 裴亚玲.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门诊外科护理中应用的价值[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5(15):102,111.

[14] 张莉.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ICU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2014,16(30):228-229.

[15] 邓燕,刘燕.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ICU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4,16(20):108-109.

[16] 程明玉,邓敏,魏萍.ICU层级护理方案对患者感染控制的效果[J].西部医学,2015,27(6):951-953.

[17] 姚锦尚,肖平平,姚嘉茹,等.不同层级护理人员医院感染管理认识与行为调查[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28(4):554-556.

[18] 张爱娥.层级护理模式对ICU重症患者感染及预后的影响[J].中国乡村医药,2015,15(4):77-78.

[19] 罗婕,吴涛.ICU 护理中加入层级护理管理模式的应用方法及效果[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5,9(10):226-227.

[20] 韩苗苗,陈宗华,高坤范.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ICU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2015,28(8):120.

[21] 金斯汗马鲁瓦,金恩斯汗加娜尔.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ICU中的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5,15(11):82-83.

[22] 罗莲英.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I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5,38(4):115-116.

[23] 隋红艳,王华.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ICU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5,15(38):169-170.

[24] 金艳.层级护理联合弹性排班对外科护士工作压力及幸福感的影响[J].医院管理论坛,2015,14(8):47-49.

基金项目:陕西省科技计划项目(20132212)

【中图分类号】R 563.1;R 473.56

【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1672-3511.2016.07.033

(收稿日期:2016-01-04;编辑:陈舟贵)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levels nursing for patients with severe pneumonia in ICU

LEI Juan,FAN Guangwei,SHEN Xueying

(Department of Severe Medical Science,Hanzhong Central Hospital,Hanzhong 723000,Shanxi,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effect of hierarchical nursing care model for patients with severe pneumonia in ICU.Methods180 ICU patients with severe pneumonia in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12 to December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90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nursing.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the level of nursing care.The nursing staff’s nursing ability,the work quality,the nursing staff’s psychological state,the patients’ respiratory function,the circulation function improvement situation and clinical total effective rate were observed.ResultsThe nursing skills,professional care ability and teaching ability scores of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The nursing staff’s work quality score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SAS and SDS score of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ConclusionCompared with the routine nursing,the level nursing care model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nursing staff’s ability and quality,improve the psychological state of nursing staff,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respiratory function and circulation function and improve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Key words】Level nursing; ICU; Severe pneumonia

猜你喜欢
重症肺炎
预见性护理在提高重症肺炎患儿治疗效果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中的作用
血必净中药制剂临床用于ICU重症肺炎的药理价值
纤维支气管镜技术在ICU重症肺炎患者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ICU重症肺炎行电子支气管镜肺泡灌洗的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