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他汀类药物治疗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近期临床随访研究

2016-08-10 00:49张艳辉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6年15期
关键词:瑞舒伐他汀阿托伐他汀急性心肌梗死

张艳辉

(河北省唐山市第三医院 心内科,河北 唐山,063100)



临床药学

不同他汀类药物治疗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近期临床随访研究

张艳辉

(河北省唐山市第三医院 心内科,河北 唐山,063100)

关键词:瑞舒伐他汀; 阿托伐他汀; 冠心病; 急性心肌梗死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血管腔狭窄与堵塞而造成的心肌缺血、缺氧性坏死而引发的心脏疾病,又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1]。心肌梗死是该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一旦发生后需给予足够重视,应立即治疗[2]。本研究探讨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对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临床疗效与随访结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100例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参照随机号码系统分为2组,每组50例。本临床药物前瞻性治疗方案预实验设计已在本院医学伦理科室审阅并授权实施,且在患者签署同意书后进行,同时满足实验人员采用双盲法进行干预。所有患者均满足2007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协会制定的《心肌梗死诊断与治疗标准》[3]关于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排除标准:① 药物禁忌证患者; ② 合并严重出血倾向患者; ③ 严重高血压(>180/110 mmHg)患者; ④ 合并周围血管疾病与免疫系统疾病患者等。瑞舒伐他汀组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47~65岁,平均年龄(57.1±4.4)岁;中前壁心肌梗死24例,下壁心肌梗死11例,下壁合并右室心肌梗死15例。阿托伐他汀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45~65岁,平均年龄(57.5±4.6)岁;中前壁心肌梗死25例,下壁心肌梗死12例,下壁合并右室心肌梗死13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与梗死位置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瑞舒伐他汀组患者给予瑞舒伐他汀(英国阿斯利康生物制剂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J20120006)治疗,起始剂量5 mg/次,1次/d,4周后逐渐增至10 mg/d,最高剂量不得超过20 mg/d; 阿托伐他汀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爱尔兰辉瑞制药公司生产,国药准字J20120050)治疗,即起始剂量10 mg/次,1次/d,4周后逐渐增至20 mg/d,最高剂量不得超过80 mg/d,疗程均为6个月。

1.3检测方法[4-5]

2组患者服药始末总体治疗效果评价参考《心肌梗死诊断与治疗标准》,规定心绞痛完全消失,心电图恢复正常水平为痊愈;心绞痛发作次数为治疗前20%,心电图基本正常为显效;心绞痛发作次数为治疗前20%~50%,心电图显示明显好转为有效;心绞痛发作次数为治疗前50%以上,心电图异常为无效。观察指标包括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管内皮舒张(FMD)、左室射血分数(LVEF)、转氨酶升高、肌肉酸痛、牙龈出血、皮下瘀斑、恶心呕吐、梗死后心绞痛、心力衰竭、再发性心梗、心律失常与心脏性死亡发生率。

2结果

瑞舒伐他汀组中痊愈2例,显效31例,有效1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 阿托伐他汀组中痊愈0例,显效28例,有效1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2%。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TG、TC、LDL-C、hs-CRP水平较同组治疗前显著降低,HDL-C与FMD水平显著上升(P<0.01); 2组治疗后TC、LDL-C与hs-CRP水平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见表1。瑞舒伐他汀组发生转氨酶升高2例,肌肉酸痛2例,牙龈出血1例,皮下瘀斑1例,恶心呕吐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 阿托伐他汀组发生转氨酶升高1例,肌肉酸痛3例,牙龈出血0例,皮下瘀斑0例,恶心呕吐4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瑞舒伐他汀组发生梗死后心绞痛5例,心力衰竭7例,再发性心梗2例,心律失常5例,心脏性死亡0例,相关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38%; 阿托伐他汀组发生梗死后心绞痛7例,心力衰竭9例,再发性心梗6例,心律失常6例,心脏性死亡1例,相关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5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2组患者治疗前后相关生化指标与心功能情况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1; 与阿托伐他汀组比较,##P<0.01。

3讨论

临床上将65岁之前发生的冠心病称为早发冠心病,较非冠心病患者,其造成的血管损伤更为严重,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更高[6-7]。急性心肌梗死泛指因短时间内冠状动脉急性缺血缺氧而造成的严重心肌梗死[8]。针对该病的治疗,临床上仍以药物治疗为主。传统的低分子肝素、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与阿司匹林等药物具有一定的效果,但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故而临床上需要更为有效的药物进行治疗[9]。随着医疗水平不断提高,冠心病与血脂的相关关系已被确认,降脂药物亦成为治疗冠心病的主流药物之一,其中以他汀类药物最为有效。临床上常使用的主要以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为主,但就其如何选择存在较大的争议[10]。阿托伐他汀在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可抑制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转化为甲羟戊酸,有效降低血浆血脂水平,是降低心肌梗死危险性常规药。瑞舒伐他汀属于HMG-CoA还原酶抑制剂,直接作用于靶器官肝脏而降低胆固醇含量,提高肝LDL细胞表面受体个数,提高脂蛋白的代谢与吸收,从而降低心脏血脂水平。

本研究结果显示,2组患者总体治疗效果无显著差异;瑞舒伐他汀组患者治疗后TC、LDL-C与Hs-CRP水平显著低于阿托伐他汀组; 2组患者转氨酶升高、肌肉酸痛、牙龈出血、皮下瘀斑、恶心呕吐与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瑞舒伐他汀组患者总体相关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阿托伐他汀组。

参考文献

[1]徐桂艳.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效果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20):153-154.

[2]曲会君.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近期临床疗效比较[J].当代医学,2015,21(17):127-128.

[3]汤祥瑞.急性心肌梗死和稳定型冠心病患者血清尾加压素Ⅱ和神经激肽B的变化[J].中国急救医学,2015,35(6):526-529.

[4]沈卫峰,杨跃进,张瑞岩,等.急性心肌梗死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3,41(7):629-629.

[5]陈翀昊,王广燕,苏衡.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近期疗效[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3,29(2):126-128.

[6]石蕊,姜铁民,赵季红.不同他汀类药物治疗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临床随访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23):2619-2622.

[7]刘浩,武刚,翟雪芹,等.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11):1205-1208.

[8]马世玉.通冠胶囊防治冠心病和急性心肌梗死研究进展[J].时珍国医国药,2015,26(6):1449-1450.

[9]于大勇,任平香.年龄和血脂在不同急性重症冠心病患者间的比较[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12):32-35.

[10]赖家春,巫祖强,王晓鸣,等.急性心肌梗死与慢性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α-Klotho蛋白浓度对比分析[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4,22(4):377-381.

收稿日期:2016-03-10

中图分类号:R 54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2353(2016)15-120-02

DOI:10.7619/jcmp.201615041

猜你喜欢
瑞舒伐他汀阿托伐他汀急性心肌梗死
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比较分析
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效果对比分析
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中医辨证治疗分析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两种药物治疗冠心病随机对照研究
瑞舒伐他汀并依折麦布对ACS患者C反应蛋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