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比洛芬酯复合不同剂量的舒芬太尼对骨科患者术后自控静脉镇痛的效果观察

2016-08-10 00:49吴晓珲陈文婷岳霞影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6年15期
关键词:骨科手术术后镇痛舒芬太尼

吴晓珲,陈文婷,岳霞影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麻醉科,上海,200021)



氟比洛芬酯复合不同剂量的舒芬太尼对骨科患者术后自控静脉镇痛的效果观察

吴晓珲,陈文婷,岳霞影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麻醉科,上海,200021)

关键词:骨科手术; 术后镇痛; 氟比洛芬酯; 舒芬太尼; 复合镇痛

完善在骨科围术期中的镇痛对于促进患者康复、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1]。有效的术后镇痛可对手术效果和患者满意度产生积极的影响。目前在骨科手术领域主张按照术后镇痛原则从疼痛产生的多个平面、立体化进行多方面镇痛[2]。本研究探讨氟比洛芬酯复合不同剂量的舒芬太尼对骨科患者术后自控静脉镇痛的效果和安全性,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5年1—12月本院收治的择期行骨科手术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年龄33~68岁,平均年龄为(51.2±8.8)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均为Ⅰ~Ⅲ级。排除对舒芬太尼、氟比洛芬酯具有应用禁忌证及对其他阿片类药物过敏、具有呼吸抑制表现的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将纳入患者分为A、B、C、D组,每组25例。4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构成、体质量、麻醉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麻醉方法

所有患者均根据实际病情行全身麻醉、椎管内麻醉、臂丛神经阻滞麻醉。A组患者于术毕前30 min静脉给予舒芬太尼5 μg,而后以150 μg舒芬太尼加0.9%生理盐水至100 mL进行自控静脉镇痛;B组患者于术毕前30 min静脉给予氟比洛芬酯50 mg,而后以100 μg舒芬太尼、150 mg氟比洛芬酯加0.9%生理盐水至100 mL进行自控静脉镇痛;C组患者于术毕前30 min静脉给予氟比洛芬酯50 mg,而后以75 μg舒芬太尼、150 mg氟比洛芬酯加0.9%生理盐水至100 mL进行自控静脉镇痛;D组患者于术毕前30 min静脉给予氟比洛芬酯50 mg,而后以50 μg舒芬太尼、150 mg氟比洛芬酯加0.9%生理盐水至100 mL进行自控静脉镇痛。

1.3观察指标

于手术后0~5 h、5~l6 h、16~24 h、24~48 h对各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Ramesay镇静评分及镇痛期间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观察和比较。

1.4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应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不同时点重复测量数据的比较应用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进行处理,同组内不同时点的比较及同时点的两两比较应用最小显著差法(LSD法)进行处理,计数资料应用百分比的形式表示,应用卡方检验进行处理,均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 果

在术后5~16 h,D组患者的VAS评分高于A、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在术后5~16 h,A组患者的Ramesay镇静评分显著高于B、C、D组(P<0.05),见表2。A组中发生恶心7例,皮肤瘙痒4例,呕吐12例,不能忍受0例,追加止痛剂0例,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2.0%; B组中发生恶心1例,皮肤瘙痒0例,呕吐8例,不能忍受2例,追加止痛剂2例,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2.0%; C组中发生恶心0例,皮肤瘙痒0例,呕吐2例,不能忍受0例,追加止痛剂0例,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 D组中发生恶心0例,皮肤瘙痒0例,呕吐2例,不能忍受2例,追加止痛剂2例,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0%。4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

表1 各组患者术后各时间段VAS评分的比较

与其他3组比较,*P<0.05。

表2 各组患者术后各时间段Ramesay镇静评分的比较

与其他3组比较,*P<0.05。

3讨论

术后疼痛会给许多骨科手术患者带来较大的痛苦,而且骨科手术患者的肢体活动不足会引起软组织和肌肉萎缩、肌肉功能退化、骨质疏松及关节僵硬等不良后果,从而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严重的影响。临床上主张对骨科手术实施术前、术中和术后3个阶段的个体化多模式镇痛,其目的是在保证良好镇痛效果的基础上减少单一药品的用量和不良反应[3]。目前,骨科围术期镇痛的药物主要包括阿片类药物、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局部麻醉药、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受体阻滞剂等,镇痛方式主要包括静脉镇痛、硬膜外镇痛等[4]。在骨科手术术后镇痛中,NSAIDs是最常用的口服镇痛药,该类药物能够抑制环氧合酶类(COX)的表达,降低前列腺素E2的表达水平,从而发挥缓解疼痛感受的作用。但对于心血管疾病等高风险患者应谨慎应用,目前临床上选用的选择性COX-2抑制剂在具有抗炎镇痛的同时还能够减轻消化道不良反应,具有很好的安全性[5]。阿片类受体是镇痛的重要靶点,阿片类药物可通过降低神经递质的水平、阻滞突触后受体或激活抑制途径来发挥镇痛作用,但此类药物镇痛作用十分容易产生耐受性和药物依赖性[6-7]。因此,在用量上需要进行严格控制。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术后5~16 h时点,D组患者的VAS评分显著高于其他3组,A组患者的Ramesay镇静评分显著高于其他3组,但A组、B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要显著高于C组或D组,这说明单纯应用舒芬太尼进行术后自控静脉镇痛,虽然可在术后获得较好的镇痛、镇静效果,但会导致较高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其安全性低于应用舒芬太尼复合氟比洛芬酯的自控镇痛方案。在应用复合镇痛方案时,如舒芬太尼的用量较大同样会提高不良反应发生率,如用量过低则会影响镇痛效果。因此,选择中等剂量的舒芬太尼复合氟比洛芬酯进行骨科手术术后自控镇痛,能够在保证镇痛效果的同时确保安全性。

舒芬太尼是一种特异性μ 阿片受体激动剂,是阿片类药物中镇痛效能最强的一种药物,常被应用于麻醉诱导、麻醉维持和各种疼痛治疗处理之中,舒芬太尼的安全应用范围较广,呼吸抑制较轻微,而且镇痛作用时间比呼吸抑制时间更长,其给药方式也十分多样,可通过静脉、鼻黏膜、皮下、硬膜外等多种途径给药[8]。近年来的研究[9]显示,舒芬太尼在发挥镇痛的同时还可抑制组织细胞的凋亡,从而达到对器官的保护作用。同时,舒芬太尼还能够缓解围术期中患者机体的炎性细胞因子过表达,调节患者体内的免疫细胞因子平衡[10-11]。氟比洛芬酯注射液是一种新型的NSAIDs镇痛药,由脂微球和其所包裹的氟比洛芬酯组成,入血后会被水解成活性的氟比洛芬,脂微球发挥了药物靶向作用,同时也控制了药物的释放速度,使药物易于跨越细胞膜从而促进药物吸收,同时也缩短了起效时间。氟比洛芬酯注射液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围术期镇痛、癌痛治疗等,其有效成分能够选择性地聚集在手术切口、肿瘤部位和血管损伤部位,从而发挥镇痛效应,具有作用持久、不影响患者苏醒、不良反应少等优势,在与阿片类药物复合应用时可减少阿片类药的使用量,安全地应用于各类重大手术的术后镇痛[12]。还有研究结果[13]显示,由于机体在受到创伤、手术和感染时会出现炎性介质的大量释放,将氟比洛芬酯复合阿片类药物用于术后镇痛在收获较好镇痛效果的同时还可改善患者术后体内的炎性介质水平,保护患者的免疫功能,且在超前使用时作用更明显。

参考文献

[1]甘国胜,宋晓阳,陶军.骨科围术期镇痛方法研究进展[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4,27(23):76-78.

[2]曹勤,古丽萍.镇痛药在骨科围术期应用的研究进展[J].解放军药学学报,2015,31(4):350-352.

[3]苏建林,唐建东.骨科上肢手术围术期镇痛的新进展[J].徐州医学院学报,2014,34(1):67-70.

[4]杨朝晖,熊剑.骨科围术期多模式镇痛治疗的进展[J].广东医学,2013,34(2):323-325.

[5]Davies N M,Smith G D,Windmeijer F,et al.OX-2 Selective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and Risk of Gastrointestinal Tract Complications and Myocardial Infarction:An Instrumental Variable Analysis[J].Epidemiology,2013,24(3):352-362.

[6]刘海青,白波.阿片类药物成瘾的受体机制研究进展[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1,20(6):571-572.

[7]Grenald S A,Largent-Milnes T M,Vanderah T W.Animal models for opioid addiction drug discovery[J].Expert Opin Drug Discov,2014,9(11):1345-1354.

[8]邵伟栋,张兴安.舒芬太尼在创伤患者早期镇痛的临床应用进展[J].医学综述,2015,21(18):3378-3380.

[9]李海波,孙义,张析哲,等.舒芬太尼抑制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J].实用医技杂志,2015,22(2):160-161.

[10]安敏,韦宜山,燕兴梅.舒芬太尼镇痛对围术期细胞因子影响的研究进展[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2,44(S7):23-26.

[11]唐慧敏,赵艳,郭向阳,等.靶控输注舒芬太尼准确性的研究进展[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4,14(4):375-378.

[12]韩斌,赵国胜.氟比洛芬酯的临床应用进展[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7):1529-1530.

[13]常潘,张瑞芹.氟比洛芬酯抗炎及免疫保护研究进展[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3,27(10):937-938.

收稿日期:2016-01-10

通信作者:岳霞影,E-mail:arron3358@sina.com

中图分类号:R 6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2353(2016)15-138-03

DOI:10.7619/jcmp.201615049

猜你喜欢
骨科手术术后镇痛舒芬太尼
氯诺昔康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镇痛的安全性分析
不同比重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下肢骨科手术中麻醉效果对比分析
舒芬太尼与芬太尼对高龄腹腔镜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研究
罗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的硬膜外麻醉效果研究
罗哌卡因肋间神经阻滞用于乳癌根治术后镇痛
不同方式的镇痛方法对于老年髋部手术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
麻醉药物联合应用在小儿支气管异物取出术麻醉中的效果比较
手术室护理管理对骨科手术医院感染的干预效果探讨
组合式外固定支架在四肢创伤骨科手术中的应用
早期防治严重创伤及骨科手术并发脂肪栓塞综合征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