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鲁斯特对儿童过敏性紫癜患者血清中OPN和NF-κB表达水平的影响

2016-08-10 00:49罗劲松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6年15期
关键词:骨桥蛋白

罗劲松,刘 宏,姜 毅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儿科,湖北 武汉,430060)



孟鲁斯特对儿童过敏性紫癜患者血清中OPN和NF-κB表达水平的影响

罗劲松,刘宏,姜毅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儿科,湖北 武汉,430060)

关键词:孟鲁斯特; 骨桥蛋白; 核转移因子; 儿童过敏性紫癜

小儿过敏性紫癜是一种常见的微血管免疫失衡出血性疾病,该病具有发病率高、病程长、反复发作的特点[1]。研究[2]表明,Th细胞亚群失衡导致的免疫异常是引起过敏性紫癜的主要病因,会造成过敏性紫癜患者出现严重的肾损伤。骨桥蛋白(OPN)和核转移因子(NF-κB)在维持Th1/Th2比例平衡中发挥重要的作用[3]。本研究探讨孟鲁斯特对患儿血清中OPN和NF-κB表达水平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2012—2014年收治的60例儿童过敏性紫癜患儿,对患儿的年龄、性别、病程以及常规体检结果进行详细记录。根据《临床皮肤病学(第2版)》[4]中的儿童过敏性紫癜患者诊断标准,将患儿按照有无肾脏损害或肾炎分为观察1组(无肾损伤症状)和观察2组(有肾损伤症状),每组30例。对照组为健康儿童30人。

1.2治疗方法

观察1组和观察2组患儿给予常规的过敏性紫癜治疗,包括使用补液、抗生素、抗过敏以及抑制血小板凝集药物等。2组患儿在此基础上使用孟鲁斯特治疗,每天服用1次,每次4 mg,20 d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

1.3血清样本收集与处理

2组均采集空腹静脉血10 mL分装于2个抗凝管中,每管5 mL,分别用于检测血液中OPN和NF-κB的含量。取5 mL抗凝血进行低温离心(4 ℃,3 000 r/min,15 min),分离血清,放于-80 ℃冰箱中保存。另一份抗凝血加入红细胞裂解液,室温放置5 min后,低温离心收集白细胞(4 ℃,4 000 r/min,5 min),预冷PBS清洗白细胞,使用核蛋白提取液分离核蛋白,保存于-80 ℃冰箱。同时所有儿童均采集尿液待检。

1.4试剂

OPN检测试剂盒(ELISA法)购自博士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武汉,货号:EK0482)。NF-κB检测试剂盒(上海,货号:CF21009),人白介素-12 (IL-12)检测试剂盒(上海,货号:CF21108),人白介素4(IL-4)检测试剂盒(上海,货号:CF22001),人干扰素(IFN-γ)检测试剂盒(上海,货号:CF21305)以及人白介素-10(上海,货号:CF21106)检测试剂盒购自上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1.5研究方法

根据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检测方法为双抗夹心ELISA法,将冻存血清和蛋白样品从冰箱中取出,平衡至室温。OPN检测过程如下:先将抗OPN单克隆抗体包被至ELISA板上,加入样品血清,孵育结束后,再加入生物素化的抗人OPN,最后使用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链霉素亲和素进行检测,最后进行TMB显色。反应终止后,在450 nm波长下进行读值,计数血清中OPN的含量。NF-κB的检测方法与OPN的检测方法相同,通过450 nm波长下读值,计算核蛋白样品中NF-κB的含量。IL-12,IL-10,IFN-γ,IL-4的检测方法与OPN和NF-κB一致。

1.6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① 观察1组患儿治疗前血清中OPN含量为(28.11±15.16) ×102,显著低于观察2组的(47.11±36.37) ×102(P<0.01); 治疗后,观察1组和观察2组OPN含量分别为(22.42±47.15) ×102和(21.31±57.22) ×102,观察2组OPN含量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② 观察1组患儿治疗前血清中NF-κB含量为(37.21±11.31) μmol/L,显著低于观察2组的(56.11±19.45) μmol/L(P<0.01); 治疗后,观察1组和观察2组患儿血清中NF-κB含量分别为(27.21±15.22)和(28.35±11.26) μmol/L。观察2组NF-κB含量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③ 观察1组患儿治疗前尿液中24 h尿蛋白含量为(487.14±83.15) mg/24 h,显著低于观察2组的(697.14±113.45) mg/24 h (P<0.01); 治疗后,观察1组和观察2组患儿尿液中24 h尿蛋白含量分别为(408.15±109.31)和(447.31±157.22) mg/24 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 2组患儿治疗后血清中IL-12、IL-10、IFN-γ和IL-4含量均与对照组儿童血液中的含量接近(P>0.05),见表1。

表1 3组儿童血液中IL-12、IL-10、IFN-γ和IL-4表达水平比较

3讨论

儿童过敏性紫癜常出现于3~10岁的儿童,男童发病率高,早期以四肢和臀部皮肤荨麻疹样皮疹和黏膜紫癜为主,伴发头疼、腹痛、发热等症状。该病是由免疫系统所介导的,皮肤出现炎症性病变的疾病。该病病因复杂,而免疫T细胞的失衡(Th1/Th2的比例失衡)导致的免疫异常是该病发病的关键。骨桥蛋白(OPN)被Th1细胞分泌,调节Th细胞的分化过程,引起Th1/Th2细胞比例失衡,因此OPN在多种免疫相关疾病的发病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5]。核转移因子(NF-κB)位于细胞质中,可以通过调节趋化因子、细胞因子、黏附因子等基因的表达水平,来调节免疫应答强度[6]。过敏性紫癜患者血清中OPN的表达水平较健康儿童大幅度提高,OPN很可能在过敏性紫癜整个致病过程中发挥作用。具体机制可能为OPN在Th细胞的分化过程中,特异性地上调Th1细胞的细胞因子表达量,导致B淋巴细胞数和抗体产量均得到提高。Th1细胞因子占主导后,促进巨噬细胞分泌TNF-α、IL-12、IFN-γ等炎症相关细胞因子,引起强烈的炎症反应,导致多种脏器出现不可逆转性损害[7]。NF-κB同样以显著表达的情况出现在过敏性紫癜患儿的血液中,显示NF-κB参与了过敏性紫癜的发病过程。Th细胞的分化及重要细胞因子的分泌都需要NF-κB参与。在之前的研究中,过敏性紫癜患儿血液中OPN和NF-κB的表达水平表现出线性相关,认为OPN和NF-κB共同参与Th细胞分化和多种细胞因子分泌过程,共同在过敏性紫癜的发病过程中发挥作用[8-10]。

肾脏损害已经成为过敏性紫癜主要的临床症状,约50%的患儿出现轻度肾炎到肾衰竭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损害[11-13]。研究结果指出,OPN在过敏性紫癜肾炎患儿血液中的表达量超过了无肾炎症状的过敏性紫癜患儿,同时OPN与患儿的24 h尿蛋白定量呈正相关,表明OPN是肾脏损伤的重要标志物。孟鲁斯特是一种特异性的白三烯拮抗剂,具有改善血管通透性,缓解皮肤黏膜水肿,加快紫癜的消退,减轻过敏性紫癜主要的临床症状的作用。现有研究[14-15]表明,患儿在疾病早期使用孟鲁斯特,可以明显减轻肾脏损伤的发病情况,但目前详细的作用机制并不清楚。

本研究中,具有肾损伤的患儿血液中OPN和NF-κB表达水平高于未出现肾损伤症状的患儿(P<0.01),表明OPN和NF-κB表达量提高与患儿肾脏损伤有关。治疗后,2组患儿血液中OPN和NF-κB均明显下降,同时患儿的24 h尿蛋白含量下降,与健康儿童达到同一水平(P>0.05),表明孟鲁斯特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和防止儿童过敏性紫癜患儿的肾脏损伤。2组患儿血液中IL-12、IL-10、IFN-γ和IL-4含量均降低至正常水平,表明NF-κB表达水平下降,抑制了树突细胞的活化,降低了机体的炎症反应,缓解患者症状。

参考文献

[1]张碧丽,王文红,范树颖,等.儿童过敏性紫癜575例分析[J].中华儿科杂志,2001,39(11):646-649.

[2]方湘玲,易著文,党西强,等.儿童过敏性紫癜236例临床分析[J].临床儿科杂志,2006,24(1):46-49.

[3]李群,傅睿,黄玉辉,等.转录因子-Κβ、白介素-8和肿瘤坏死因子-α在过敏性紫癜患儿中的探讨[J].江西医药,2013(12):1135-1137.

[4]朱建建,易著文,黄进华,等.儿童过敏性紫癜118例临床分析[J].临床皮肤科杂志,2014,43(6):336-339.

[5]余燕娟,张迎辉.白细胞介素10基因多态性与儿童过敏性紫癜易感性的关系[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5,30(9):689-693.

[6]陈戟.儿童过敏性紫癜218例临床分析[J].临床儿科杂志,2008,26(11):961-963.

[7]袁芳.儿童过敏性紫癜研究进展[J].临床儿科杂志,2013,31(3):287-290.

[8]任颖,刘述,茅双根,等.儿童过敏性紫癜肾脏损伤早期诊断的判别统计分析[J].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2015(1):68-72.

[9]丁艳,刘凡,曾小燕,等.儿童过敏性紫癜病因探讨及意义[J].实用医学杂志,2013,29(18):3043-3045.

[10]丁艳,尹薇,何学莲,等.儿童过敏性紫癜急性期免疫功能探讨[J].中国免疫学杂志,2013,29(5):518-521,525.

[11]虞军勇,杨力群,王子清.儿童过敏性紫癜凝血状态改变及早期抗凝临床实效性探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4,29(35):5826-5828.

[12]曾嵘,石明芳,张罡.过敏性紫癜患儿血清sE-选择素和sP-选择素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4,20(02):241-243.

[13]李丽娜,赵洪雯,申兵冰,等.他克莫司与吗替麦考酚酯治疗紫癜性肾炎的回顾性对照研究[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6(10):123-124.

[14]李智超.过敏性紫癜儿童的血IL-26、TNF-α、PDGF及免疫球蛋白变化及意义[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23):3787-3788.

[15]王婷,王静,李强.过敏性紫癜患者血中sP-选择素、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检测及意义[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4,20(6):798-801.

收稿日期:2016-04-09

中图分类号:R 55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2353(2016)15-143-02

DOI:10.7619/jcmp.201615051

猜你喜欢
骨桥蛋白
CHPPC联合静脉化疗对老年进展期胃癌患者血清OPN、nm23H1蛋白表达的影响
骨桥蛋白与口腔黏膜及牙周疾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骨桥蛋白检测在子宫颈鳞癌放疗预后中的应用价值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骨桥蛋白水平的改变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胃癌患者血清骨桥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寻常型天疱疮患者血清骨桥蛋白的检测
骨桥蛋白在鼻咽癌发病遗传易感性中的研究进展
布地奈德对哮喘气道重塑大鼠骨桥蛋白和mRNA表达的影响
骨桥蛋白在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厄贝沙坦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