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教体系框架下汽车专业“现代学徒制”的应用研究

2016-08-11 01:59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学院鲍婷婷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6年4期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实践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学院 鲍婷婷



现代职教体系框架下汽车专业“现代学徒制”的应用研究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学院 鲍婷婷

摘要: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的召开和职业教育就业等方面优势促使社会对职业教育有了新的思考。高职院校要顺应现代职教体系,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汽车运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和分析,重点放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关键词:现代职教体系 现代学徒制 实践

一、依托现代职教体系特点探索“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新机制

2014年6月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文件,明确现代职教体系的建设目标。到2020年我国要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通过对六部委文件的解读发现,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内涵是适应发展需求,包括培养对象的发展需求、经济发展需求、生态社会发展需求。适应培养对象的发展需求应以学生为核心,具体体现在中高职衔接、职教与普教相互沟通、生活与工作需求等方面;适应经济发展需求的关键是产教深度融合,特别是学徒制的实施;适应生态社会发展需求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绿色技能。由此可见,提升职业教育办学活力必须健全企业参与制度,加强行业指导、评价和服务,完善现代职业学校制度,强化技术技能积累作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结构的优化改革必须依托企业需求,在寻求企业助力的基础上探寻教育需求。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汽车专业普遍开展各式各样的校企合作模式,运作平台良好。依托现有校企合作基础,积极探索“现代学徒制”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的关键在根据企业和学生等各方需求,重新建立汽车运用技术专业的人才评价体系。将培养对象需求、经济发展需求和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在一起符合现代职教体系内涵。

汽车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新机制的探索实践不但要区分“现代学徒制”与校企订单培养的区别,更要区分“现代学徒制”与“传统学徒制”的区别。

这种模式既能保持“传统学徒制”在实践技能培养方面的优势,秉承现场示范、指导等核心技术,又能关注现代教育对学生认知能力培养的全新理念。“现代学徒制”的最大特点是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相对传统的校企订单培养,企业参与度明显要高。学生先有“学徒”身份,享受企业职工相关权益,包括:工龄、保险和津贴等是企业的人,其次才是学生身份。现代学徒制以德国的“双元制”为蓝本,在德国主要有两种类型:

第一种是企业委培形式。企业与中选的学生签订具有法律效应的《学徒协议》,学生享受企业相应福利,双方承担相应义务,如双方约定毕业后在委培企业服务的最低年限。

第二种以学校为主,学生注册后企业和学校签订《学徒联合培养协议》,规定校企各方在学徒培养过程中各自的权力与义务。同时,校企共同开发人才培养方案,学校关注学历教育的要求,企业关注岗位培训的要求,一般由学校负责学徒“应知”教育,企业负责“应会”的培训(实践性教学)。

二、定位各方需求,构建“技术技能型”人才评价体系

我国教育体系将人才划分分为学术型和应用型两大类,传统本科教育属于精英教育,培养的是学术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培养主要通过高等职业教育完成,包括工程型、技术型和技能型三大类。高职专科培养的是技术工人系列的高技能人才和技术员系列的技术应用型人才,统称“技术技能型人才”。为了更好地构建“技术技能型”人才评价体系,在企业调研基础上运用AHP分析法进行培养指标分析,具体结果可以参考表1和表2。

表1 一级指标对目标层的权值排序

表2 二级指标对目标层的权值排序

以上数据可以发现,高职要培养适合企业需求的“专家型”人才应将职业素养放在首位,然后是能力结构和职业潜质。而传统汽车运用技术人才培养模式习惯将能力结构放在首位,盲目追求岗位需求,忽略学生本身和职业发展需求是一种病态的发展,不符合现代职教体系理念。

三、依托人才评价体系开发“现代学徒制”体制下的专业课程体系

1.开发注重综合技能培养的课程体系。“传统学徒制”是师傅在真实工作场所“手把手”教授徒弟的一种教学方式,适于简单的手工业操作,曾作为职业技能的一种主要传授形式流行于13世纪。传统学徒制重技术,轻知识,随着产品技术的日新月异,传统学徒制逐渐被淘汰,“现代学徒制”应运而生。现代学徒制是传统学徒制与职业学校教育体系的有效融合,现代学徒制强调的是整个职业所需要的综合技能,包括“技术”和“知识”两个方面。“技术”等同于“专家型”人才评价体系中的能力结构,“知识”等同于“专家型”人才评价体系中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潜质。这两者的关系应相辅相成,齐头并进。

2.开发“学习领域”型课程体系。“学习领域”一词最早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的德国,是一种新型课程模式。学习领域的核心特点是在教学理论的基础上将学习目标分解为学习任务,创设学习情境,通过行动导向的学习方法进行教学。学习领域是德国“双元制”成功实施的基础,学习领域从工作领域转化而来,体现工作化的学习过程。

学习领域包括三个必备元素:行动领域、学习领域和学习情境,学习领域课程开发可以依据这三个元素完成。首先,深入企业调研,根据岗位特点进行行动领域选择;其次,在行动领域的基础上根据企业操作需求和学生学习需求进行学习领域转化,确定学生的学习目标和内容;最后,根据学生特点和教学需要将学习领域转化成教学知识点,创建相应的学习情境。学习领域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进行教学,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教学的整体性,学习情境的创建一定要灵活可行。很多教师容易把学习领域和项目化教学混为一体,这两者之间有明显区别。如果说项目化教学呈点状,学习领域则呈线状,点状的随意性比较大,而线状必须有一条主线贯穿其中。

3.开发岗证深度融合型课程体系。“岗证融合”是现代学徒制的最大特征,是其实施的重要保障。“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不但要实现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更要实现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积极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职业资格证书是企业招聘、录用劳动者的有效证件,很多知名汽车品牌都对用工者有相应的执证要求。例如,保时捷、宝马、奔驰、大众、福特、别克、丰田等国际知名品牌都有其特定的职业资格要求。用工者要进入相应品牌工作必须获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将这些证书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增加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热情,这也是“现代学徒制”在高职院校实施的一个突破口。奥迪企业为例,企业要培养新人取得一汽-大众奥迪官方认定的初级维修技师,除掉时间成本至少需要花费1万左右人民币,岗证融合能有效解决企业的现实问题。当然,要实现岗证融合必须具备良好的校企合作基础,高职院校现有的订单培养项目就是岗证融合实施的有利前提。

四、“现代学徒制”的实施应关注学生个性发展需求

现代职教理念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才能提升培养质量。而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要充分结合学生个性发展需求,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而不是某个特定企业的岗位能力。学校可以通过企业文化进校园、职业文化进课堂等活动将职业道德、职业习惯、人文修养、服务意识等理念融入教育过程,培养具有现代职业理念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五、优化教育质量评价体系

教育质量评价是指根据既定的教育目标,运用科学手段对教育结果进行价值判断。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合理性将直接影响教育过程和教育质量。因此,现代职教框架下的教育评价体系必须具备科学性,应从多维度的视角进行优化。评价指标不但要包括技术水平还应体现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就业质量等。同时,参与评价的主体也应是多方面的,单一的校方评价会使评价结果呈现单一化。现代职教框架下的评价主体是多元化的,除了校方评价还应逐步引进第三方评价,包括企业、行业和研究机构等。

参考文献:

[1]周 俊.构建体系、激发活力、提高质量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发展——《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解读[J].江苏教育研究,2014

[2]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理论、实践与创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鲍婷婷,马林才等.基于群决策层次分析法的“专家型”汽车维修人才评价体系研究[J].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

[4]郭晓丽.澳大利亚新学徒制及给我国的启示[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

[5]路宝利,赵 友.职业技术教育视域下“师徒”传承文化研究[J].职教论坛,2011

(本文系浙江省交通厅交通教育科研专项计划立项课题:高职院校汽车维修专业“现代学徒制”的研究与实践(2015J07)的研究成果)

文章编号:ISSN2095-6711/Z01-2016-04-0165

猜你喜欢
现代学徒制实践
现代学徒制在创新型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应用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现代学徒制在经管专业的实践应用与探索
利益相关者视域下有色金属行业现代学徒制长效推广机制的构建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