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如何推动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开展

2016-08-11 10:06陈炳亮
人力资源管理 2016年5期
关键词:推动职业指导高校

陈炳亮

摘要:全面开展高校职业指导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关系到我国人力资源配置的优化问题,还是保持高等教育自身能够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更是实现“中国梦”的基石。本文在分析目前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现状的基础上,强调推动高校职业指导工作开展的重要意义,并进一步提出几点推动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开展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推动 高校 职业指导

近些年,我国每年都有数以百万计的高校毕业生进入劳动者行列,他们已经悄然成为我国劳动力的重要组成群体之一。但是,目前我国整体的就业形势不太乐观,就业紧张的问题还将持续存在一定的时间,高校毕业生也受此大环境的影响,就业越来越难。然而,就业难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我国市场的人才需求量降低,相反,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就业市场的需求也会上升。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问题是在于社会转型期间结构性的矛盾和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落后。因此,如何有效的推动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展开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开展现状

目前,高校的职业指导工作大都以专题讲座、就业形势分析报告会等形式展开,较为单一陈旧,再加上会议上的内容大多是泛泛而谈,不能针对个人情况提出合理的建议,所以往往效用比较小。虽然高校职业指导工作在我国范围内已经普及,但大多数高校不能给予充分的重视,机构不健全、人员配备方面也不足,一般情况下,高校的职业指导中心的工作人员数量较少,而且专业程度也不高,再加上场所问题、制度问题等,很难激发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此外,大多数高校认为,职业指导工作是针对毕业生而言的,并没有在大学期间给予同学们充分的指导,通常只是在毕业生之间进行简单的信息交流,这样做的效果也不是很大。

二、推动高校职业指导工作开展的意义

1.有利于我国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21世纪,中国正在飞速的发展,此时,更需要各方面的人才扎根于社会各个领域的岗位中,发挥自身的价值,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尤其对于一些基层、边远地区和一些艰苦行业的工作岗位,往往出现“用工荒”的困局,更需要大量的人才深入进去,不断改革创新。然而,现实中,高校毕业生受传统就业观念的制约和世俗价值观念的影响,大多数毕业生陷入到就业的误区中,这主要表现在有的岗位无人问津,有的岗位却竞相争抢,这对于国家而言,无疑是一个资源的浪费。所以推动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展开,从根本上改变大学生错误的就业观念,有利于国家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

2.有利于高等教育自身的健康发展

高等教育培养人才的主要目的之一是为国家的发展源源不断的提供后备力量,所以高校毕业生在社会中所能发挥的作用的大小某种程度上来讲,是检验高校教育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通过职业指导这个环节,高校一方面可以提早引导高校毕业生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另一方面也可以及时结合就业信息,调整自身的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以及教学理念,以培养出适应社会经济建设和发展的现代化人才,这样,才能保证高校持续不断地良性发展下去。

3.有利于“中国梦”的实现

一直以来,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一直是党和国家高度关注的议题,这不单单是为了促进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的实现,更关乎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往往不是个人问题,而是一个个家庭所关注的问题。此外,高校毕业生是由文化层次较高的人们组成的群体,如果不能为国家所用,一方面是人才的浪费,另一方面也会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因此,推动高校职能指导工作的开展有利于“中国梦”的实现。

三、推动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开展的具体措施

1.高校转变人才培养模式

传统高校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向是研究型人才,某种程度上,理论重于实践。但在高等教育不断普及的过程中,高校的职能也在发生着转变,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成为当下社会所迫切需要的。然而,由于传统教学理念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彻底改变的,所以大多数高校转变人才培养模式的速度比较缓慢,因此,毕业生在进入市场后就业的数量和质量都处于一个尴尬的境地,而人才需求市场也频频出现“用工荒”的现象。所以高校转变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势在必行的,高校应充分考虑市场的需求,在专业的设置和培养方案上做出调整,应兼顾专业知识结构和岗位职业能力结构,培养学生专业岗位所需的各项能力。同时,不仅应着眼于当前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还应该培养学生的软性能力,即专业技能拓展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社交能力等,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高校毕业生在社会的发展中,适应所在岗位的多样变化。

2.加强高校职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加强高校职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对于高校职业指导具有重要的意义,他们是整体指导体系的实践者、反馈者,他们更直接影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目前最紧要的是尽快完善各高校的职业指导教师队伍的建设。各高校可以以学校的就业指导中心为基础,在学校和各学院的资金、人力等方面的支持下,研讨出一套适合本校教学理念以及社会发展需要的职业指导运行体制,在此基础上,不断吸收专业化人才,加强其培训力度,使这支队伍尽快符合要求,以满足学生的职业指导需求。

3.设置职业指导相关课程

目前,各高校的职业指导大多是针对高校毕业生,很少设置专门的课程进行日常培训。其实,大多数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不是在毕业前才决定的,它是一个长期的、连续的、反复的过程,所以各高校应该在大学教学的课程中设置职业指导的相关课程,让其贯穿于高校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使其在思考的每一阶段,都能够获得科学的指导。大一的课程可以偏重于职业生涯的认知和规划,大二可以培训一些基本的职业能力和应有的心理素质,大三可以着重分析当下的就业政策,大四则主要针对于就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辅助解决。

4.转变学生就业观念

当前,落后的就业观念是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高校毕业生大多在求职时一味的追求所谓的体面的工作;追求待遇好、工作强度小的工作;追求社会地位高的工作。因此,极易出现有的岗位无人问津,有的岗位竞相争抢的现象,这是不利于我国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因此,高校就业指导的过程中,一定要通过思想教育以及典型案例的分享,修正同学们的就业观念。

5.协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协助学生进行提早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是高校职业指导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一项重要的成果内容。它不仅是为了协助学生找到工作,更在于帮助每个学生真正了解自己。在了解自己的基础上,结合大环境,确定自身的职业发展方向。在进行职业规划的过程中,指导教师可以通过心理测试分析学生适合的工作类型,也可以通过深度访谈与学生近距离接触,帮助其认识了解自己,通过这些方式,协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让更多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提前做好充足的准备。

总之,在当今社会,积极推进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开展不仅有利于个人、家庭的幸福感的提升,也有利于国家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高校教育自身的健康发展和“中国梦”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徐晓红,刘记红.高校职业指导模式构建与实践探索[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5(1):108-111

[2]黄喜刚.高校职业指导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4,(4):27-30

[3]江燕,简琦.我国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4(12):96-97

猜你喜欢
推动职业指导高校
教育部:中职学校应至少配备1名职业指导教师
如何提升职业指导的效果和效率
试论如何推动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开展
论大数据对高校教育的推动作用
让企业报助推企业文化发展
推动普通纪念币参与流通的对策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