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应热情支持积极参与高等教育改革

2016-08-11 10:06胡蓉杨滢
人力资源管理 2016年5期
关键词:教育观知识经济人才

胡蓉 杨滢

在国家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在知识经济的新时代,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已经进入关键阶段,势必对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带来新的机遇。面对高等教育改革的新形势,当代大学生应积极参与和热情支持高等教育改革。那么,大学生应如何支持和参与高等教育改革呢?本文拟就此谈点粗浅认识。

一、新形势下高等教育改革的任务

教育是通过培养人、从而为经济建设服务的特殊产业,其改革与发展必须遵循教育自身的规律。在深化改革的新形势下,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推动高校向应用型转变、推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应用型人才和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推动专业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方式与生产实践对接等均应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任务。

高等教育改革的核心应以学科建设为主,聚焦学科建设,要努力建设一流师资队伍,用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更新教学内容。教师在学校中是对学生的身心施加特定影响为其主要职责的人,担负着承接过去,实施于当代,创造未来的重要角色。建设一流师资队伍,使教师能够适应不断发展的知识经济的要求,更好地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更好地推动教育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完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也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教育为社会生产的是教育服务产品,或者说他所提供的服务具有商品性,或者说就是商品。教育服务的实质内容是教育所培养的劳动力,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应该得到保障,高等教育的目的,就是使劳动者受到高质量、高水平的教育,培养出具有社会责任感、法治意识、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德、智、体、音、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力,即高素质人才。而要完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就急需深化改革,探索出一条对高等教育质量保障行之有效的机制体系。

高等教育改革的主要任务就是推进高等教育分类管理和高等学校综合改革,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改革人才培养机制,实行学术人才和应用人才分类,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的培养制度,强化实践教学,着力培养学生创意创新创业能力。高等学校的综合改革需要确定改革的整体目标、明确改革组织架构,要制定具体工作路径和实施方案。要针对各高等学校的整体力量,打造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学科,从而实现高等教育的大发展。

全面提高高等学校创新能力,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是高等教育改革的目的。创新作为高等学校的不懈动力,也是经济时代的主题,应纳入中长期发展规划,从高校发展战略高度进行创新的顶层设计和总体布局,全面进行创新,全面提高创新能力。

新形势下高等教育改革的任务是繁重的、艰巨的,但也是非常光荣的。面对高等教育全面改革的挑战,它需要我们重新对高等学校面临的形势、新的经济增长方式与人力资本的内在联系、创新人才的标准与开发教育途径、国民素质与国家竞争力之间的关系以及科教兴国的战略意义等问题进行更深入和更富有现实性的思考,从而在高等教育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找到答案。

二、当代大学生应积极支持和参与高等教育改革

面对高等教育改革的新形势,当代大学生也有支持和参与改革的责任和义务。

高等教育的改革的主体是谁呢?是当代大学生,是未来高素质的人才。人才从哪里来呢?只有靠教育。教育是知识生产、传递、学习和应用的核心活动,教育所培养的人才又是参与知识生产、应用和创新的主体。而在高等教育的改革中,当代大学生是推动改革的生力军,而高等教育改革的成果又使当代大学生受益,成为高素质的人才后,又参与和支持高等教育改革,成为参与知识生产、应用和创新的主体。

教育观念的变革,教育质量的提高,最终都要落实到大学生的学业实践上。有学者把知识分为四大类,即知道是什么、知道为什么、知道怎样做和知道谁能做。前两者是事实或科学原理,是可以方案化的、可编码的知识,而后两者是不能文字化的知识,是诀窍类的知识。在当今时代,后两者显得更为重要。因而当代大学生在接受高等学校为其提供的合理的知识结构中,也就是在其全面能动地认识世界、培养综合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的过程中,也是支持和参与高等教育改革的过程。

高等教育的改革在知识经济时代,将更加适应经济、职业和社会的发展,一方面他们彼此之间的联系将更加紧密,另一方面它们之间的结合将更加科学,不再与社会人才结构从层次到专业一一僵硬对应,而是有机的弹性对应。这种适应经济、职业和社会的发展而培养出的大学生,第一,学会了认知,学会了学习,学会了认识世界;第二,学会了做事,应用知识掌握技能,适应职业岗位变换;第三,学会了共同生活,与人合作,与自然协调;第四,学会生存,学会创造,改善环境,求得发展。这四种标准无疑是对当代大学生的要求,同时也是当代大学生应追求的目标。显然,高等教育改革的目的,也应是实现以上四种标准的契合,而当代大学生将会在高校改革中获得更多的机遇和“福利”。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形势下,高校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技能教育、社会急需的职业教育。这种种举措都是为大学生着想,为大学生而设计,那么,当代大学生又有什么理由不支持不参与高等教育改革呢?

三、当代大学生如何参与和支持高等教育改革

当代大学生是社会上最富活力、最有朝气、最具创造性的群体,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也是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力量。

首先,要在思想上正确认识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性。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生产、传播和使用成为知识经济发展的基础。高等学校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必须高度重视高等教育事业、教育改革,依靠高等教育大大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国民的创新能力,进而增加我国产品中的知识含量,改变我国能送卫星、宇宙飞船上天,却生产不出圆珠笔芯的囧态。我们应该更加关注理工科教育。因为未来可能在全球就业方面,更需要与技术相关的工作,以提高国家的竞争力。教育专家指出:教育将会对国家现代化作出第一位的贡献。那么,教育的改革、尤其是高等教育的改革必将会为国家的现代化作出第一位的贡献,因为通过改革,它培养出的是高层次的人才、优秀的人才。如果当代大学生从思想上正确认识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性,必将对推动高等教育的改革加砖添瓦。

其次,要转变教育观念,接受和适应高校改革要求的新教育理念。教育理念直接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实际教育活动,影响着教育体制、课程设置、方法选择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当代大学生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逐步实现由农业文明时代的“承传型”、工业文明时代的“标准线”型教育理念向信息化时代的创造性教育观念转变;实现封闭教育向开放教育的转变,树立大教育和终身教育的观念。因此,当代大学生一是要树立创新教育观。知识经济是一种高度智力化的、以知识为基础发展起来的经济形态,所以它的形成和发展前提就是有大量能够创新知识的人才,这就是未来的大学毕业生。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应是知识经济的灵魂。既然知识经济离不开创新人才,且人才培养也离不开教育,因而,必须建立创新教育观。高等教育的改革就是通过不断激发大学生的首创精神,使大学生学会和实现对付未来问题的新方法、新技能、新态度,为积极创造自己所期望的未来做准备。二是要树立通才教育观。知识经济时代,由于知识更新速度加快,职业和岗位的变动将更加频繁,加上科学技术日益朝着更高层次的分化与综合方向发展,这就要求高等教育必须加强通识人才的培养。培养具有某些专业知识而又知识面广博、基础知识扎实的人才,是高等教育的目标,也是当代大学生的向往。只有那些基础厚、专业宽、重应用的人才才能适应知识经济发展需要。三是要树立终身教育观。知识经济时代是知识激增、知识老化速度不断加快的时代。在这种情况下,试图从学校一次性地获得知识显然是不可能的,这便使得终身教育处于重要位置。因此,通过支持和参与高等教育改革,大学生要树立终身教育观念。四是树立素质教育观。素质教育是一种发展性教育,其本质特征之一就是使人得到全面发展,不仅是知识和能力的发展,还包括心理和品德的发展。在高等教育改革中,当代大学生要加强心理和品德素质的培养,以使其能更好地对待挫折、失败,从而保持积极地心态。五是树立职业教育观。知识经济时代,通过改革,教育将更加适应经济、职业和社会的发展。当下社会上所说的文凭,实则就是学历。在现在的教育背景下,很多人都是为了学历而历学,没有理性理想,好高骛远,没有认识到水平比文凭、学历更重要,所以寻求一个合适的工作岗位都很难。

再次,当代大学生有激情,有敢为人先的气概。面对高等教育改革的新形势,大学生要热情支持和积极参与改革,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推动高校走内涵式发展道路,要高标准,严要求,做到超常规、出奇招、动脑筋、想办法,用自己的努力将高校推行的改革措施付诸行动。

在推动高校教育改革中,当代大学生要提升危机意识,推动高校把劲头使在谋改革、谋发展上;坚持开拓精神,把功夫下在推动创新上,尤其把高校创新摆在首位,通过自己的努力,让管理模式创新落到实处;要留住本地本校本专业特色、本色,把心思用在学好知识、学好技能、学好本专业上。要敢于担当,拿起改革的武器,破除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的籓篱,有序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稳步实施“十三五”规划确定的高等教育各项改革举措,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饱满的政治热情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猜你喜欢
教育观知识经济人才
知识经济背景下优化企业法务体系问题及改进对策
南岸:聚人才之智 建创新之城
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观对项目化学习的发展意义
评价新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管理的发展趋势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基于“学为中心”教育观的“5.2分式的基本性质”教学探索及反思
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毛遂自荐
创新网络活动对大中型企业研发绩效动态影响研究
为国家选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