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国内居民消费与产业结构——基于SVAR模型的实证分析

2016-08-13 09:22丹占绍文雷宏振
工业技术经济 2016年8期
关键词:消费水平居民消费贡献率

袁 丹占绍文雷宏振

1(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安 710055)2(陕西师范大学,西安 710119)

国际贸易、国内居民消费与产业结构——基于SVAR模型的实证分析

袁 丹1占绍文1雷宏振2

1(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安 710055)2(陕西师范大学,西安 710119)

本文基于中国1995~2014年的数据构建SVAR模型,实证检验了国际贸易、产业结构与国内居民消费间的影响关系。结果表明:当期国际贸易对产业结构、当期产业结构对国内居民消费分别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从跨期来看,在滞后1~6期,产业结构、国内消费水平与国际贸易的相互冲击都呈现正向效应,但波动较大,而在第6期以后基本呈稳定状态;产业结构的影响随时间增强,是自身、国际贸易和国内居民消费波动的贡献率的主要来源。国际贸易对产业结构变动的贡献率为40.01%,国内居民消费水平对国际贸易变动的贡献率为18%。

国际贸易 产业结构 国内居民消费 SVAR模型

前 言

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但与此同时,发展不平衡问题也比较突出。对外贸易与产业结构相互关联,与第三产业的关系日趋紧密。在国际贸易领域,我国已然步入贸易大国行列,2014年,我国的进出口总额为26.43万亿元,比2013年增长2.3%,贸易顺差2.35万亿元,扩大了45.9%,位居世界前列 ,而2014年我国人均国民收入为7550美元,远大于3500美元,但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却只有48%①,远低于60%左右,与配第——克拉克定理和的国际经验的一般规律不符[1]。消费水平受对外开放程度的制约,是影响产业结构变动的重要因素。而从20世纪90年代后,被克鲁格曼等人称为 “萧条经济学”的回归期开始,我国居民消费需求不足、居民消费率持续下降等问题就成为理论界关注的焦点[2]。2014年,我国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仅为37.7%②,消费不足导致产能过剩,对国际贸易和产业结构都会产生不利影响。国际贸易增长较快、内需相对不足、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的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探究这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推动国际贸易发展,提高我国居民的消费水平和第三产业的比重,对实现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的转型,促进新常态下我国经济的平衡、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的国际贸易、产业结构和国内居民消费发展较快,相互影响。为了更好地解释3个变量随时间发展的同期结构性影响关系与跨期的动态影响效应,本文选择同时考虑变量长短期约束的结构向量自回归 (Structural Vector Autoregressive,SVAR)模型进行估计,并结合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技术,实证分析3个变量间的即期的结构性与跨期的动态性关系 ,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1 简要文献回顾

国际贸易对产业结构存在影响,但已有研究对影响的作用和方向存在争议:除了新增长理论的代表人物Solow(1956)[3]外,Matsuyama(2009)也持肯定观点,认为对外贸易促进了国际分工,能够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4];而Mazumdar(1996)研究发现,当一国的对外贸易是出口消费品并且进口资本品时的对外贸易才对产业结构具有拉动效应[5]。武海峰和刘光彦 (2004)则指出,我国外贸与产业结构之间相互促进,但也在一定程度上相互背离[6];孙中叶 (2011)和赵岩等 (2012)则持否定观点,前者认为中国的低端加工贸易出口,对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没有很强的积极效应,后者进一步指出工业制成品出口对我国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有严重挤压效应,中间产品进口也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有制约作用[7]。在国际贸易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方面:Jönsson(2006)研究发现 ,西班牙加入欧洲共同体后,经历了消费热潮,认为国际贸易对国内消费水平产生了积极影响[8]。胡延平 (2009)基于我国1979~2006数据的实证分析得出,进出口变动是居民消费变动的原因[9]。Lyon和Ailshire(2014)基于调研数据的分析表明,贸易尤其是公平贸易是影响个人消费的重要因素,公平贸易缺乏将限制消费的增长[10]。已有研究多聚焦产业结构对能源消费的影响,而关于产业结构对国内居民消费水平影响的相关研究较少,其中,孟习贞 (2000)认为产业结构调整是把潜在的内需转化为现实的有效需求的重要途径[11]。文启湘 (2005)指出,产业结构方面的调整能够促进消费朝着更为积极的方向发展,实现产业和消费的和谐发展[12]。伍艳艳和戴豫升(2010)认为受到FDI的资本和技术双重影响的产业结构变动是造成我国居民消费率偏低的根本原因[2]。

总体来看 ,相关研究关注了国际贸易、产业结构、国内消费水平的关系,但侧重两个变量间的关系,且多关注国际贸易和消费水平对产业结构的影响方面,对于国际贸易和产业结构对国内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分析较少。在国际贸易对产业结构的影响作用方面存在分歧,且关注国际贸易、产业结构、国内消费水平的三方关系的较少,以时间序列揭示其动态发展变化的研究比较缺乏。

2 模型构建与变量说明

结构向量自回归 (SVAR)模型是Cooley和Leroy(1985)、Blanchard和Quah(1989)等学者在对VAR模型进行修正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既能提取出隐藏在一般VAR模型误差项中变量间的当期关系,还能通过脉冲响应函数发掘信息冲击的时间路径,使模型的经济意义更加明确,且能较好地避免参数过多,自由度损失等问题,更符合经济现实[14]。含有k个变量的P阶SVAR模型的一般表达式为[15]:

其中,yt为t时刻所有变量组成的列向量,p为滞后阶数,A0≠Ik,Γj为滞后j阶的变量系数矩阵,ut为具有白噪声性质的结构式随机变量向量。本文研究3变量的SVAR模型,将A0、Γj和ut的具体形式设为:

A矩阵反映变量间的同期关系,B矩阵反映来自不同变量的随机干扰对系统的影响作用,A、B是可逆矩阵,且满足:

其中,A(L)=A0-Γ1L-Γ2L2-…ΓpLp,A (L)是滞后算子L的3×3参数矩阵。满足公式(2)的即为AB型的SVAR模型[16]。对于3变量的p阶SVAR模型,需要对同期关系矩阵A设定3×(3-1)/2=3个约束条件才能恰好识别。根据Cholesky分解技术,相关理论及文献,本文作如下假设:①当期国际贸易 (ITR)不受产业结构(INS)和消费 (CON)的影响;②产业结构 (INS)受当期国际贸易 (ITR)的影响,但不受当期消费(CON)的影响;③国内居民消费水平 (CON)同时受到当期国际贸易 (ITR)和产业结构 (INS)的影响。则具有约束条件的方程式为 :

基于数据的可获得性,以经人民币当年汇率换算的进出口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 (GDP)的比重 (%)衡量国际贸易ITR;以第三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 (%)衡量产业结构INS;以居民消费水平 (元)衡量国内消费水平CON。由于CON是定量指标,ITR和INS是比例指标,为了消除异方差的影响和数据的波动 ,分别对3个指标做对数化处理 (对时间序列变量取对数不会改变变量间的计量关系),分别记为:LnITR、LnINS和LnCON。样本数据为时间序列,时间跨度为1995~2014年。数据来源于年 《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数据库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网站。下面,本文将采用 Stata12.0软件,进行计量分析。

3 SVAR模型检验与估计

3.1 平稳性检验

为了防止时间序列变量不平稳可能导致的“伪回归”现象,需要考察变量序列LnITR、LnINS 和LnCON的平稳性。本文采用ADF(Augmented Dickey-Fuller)方法进行检验,发现3个变量的对数序列都是不平稳的,但取一阶差分后,如表1所示,D.LnITR、D.LnINS和D.LnCON的ADF检验值分别小于5%、10%和5%显著性水平下的临界值,均为一阶差分平稳序列。

表1 变量一阶差分序列的ADF 单位根检验

3.2 滞后期选择

为提高参数估计的有效性,建立合适的SVAR模型,需先确定最佳的滞后阶数p,常用的选择标准统计量如表2所示,施瓦茨信息准则SBIC提示,当滞后阶数为0阶时,检验结果最优,而当滞后阶数为3时,在3个判断标准下:LR(似然比)检验、赤池信息准则AIC和汉南-昆准则HQIC的检验结果都是最优的,因此,应选定滞后阶数为3,建立SVAR(3)模型。

表2 模型最佳滞后阶数检验结果

3.3 模型的估计

采用Stata12.0软件对建立的关于D.LnITR、D.LnINS和D.LnCON的SVAR(3)模型进行分析,同时得到约束矩阵A和B的估计结果,分别如式(5)~(8)所示。

式 (5)~(7)中分别表示以 D.LnITR、D.LnINS和D.LnCON为被解释变量得到的3个模型的估计结果,其中,***、**、*表示估计系数在1%、5%和10%的显著水平下通过了检验,v1、v2和v3为扰动项。3个模型尤其是模型1和模型3,其拟合优度分别达到0.808和0.743,拟合优度较高,模型拟合的较好。产业结构水平的滞后1期和3期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为显著的正值2.965和3.665,能够显著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但产业结构水平和国内消费水平的滞后2期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显著为负值,有一定的抑制作用。3个变量的滞后1期和2期对产业结构水平都有正向影响,但在统计上尚不显著,这表明过去国际贸易、产业结构水平和国内消费水平对产业结构水平的积极作用没有明显体现出来,但不能被忽视。除消费水平的滞后1期外,3个变量的其他滞后期变量对消费水平都有一定的负向影响。式 (8)中,***表示估计系数在1%的显著水平下通过了检验。根据式 (8)的估计结果,国际贸易与产业结构的同期系数为0.158,在1%的水平下显著为正,表明当期国际贸易对产业结构的升高有显著的积极影响;当期国际贸易与国内消费水平的同期系数为0.053>0,但正向影响不显著,说明国际贸易的发展在同期有利于国内消费水平的提高,但促进作用尚未发挥出来;当期产业结构对国内消费水平的正向影响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不为0,表明产业结构的提高能够推动当期国内消费水平的提高。以上SVAR模型的参数估计反映了变量间的同期结构关系,为进一步了解3个变量间的跨期动态关系,还需进行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分析。

3.4 脉冲响应分析

对构建的SVAR模型进行稳定性检验,发现所有的特征根都位于单位圆内,模型是稳定的,可以进行脉冲响应分析。因此,本文绘制了国际贸易、产业结构和国内消费水平3个变量分别对其他两个变量及自身冲击的动态反应路径,脉冲响应如图1所示,横轴表示冲击作用的滞后期间数,纵轴表示响应变量对冲击变量的响应程度,在95%的置信区间内,两侧的虚线标出了可能的冲击响应范围。

从图1可以看到,产业结构对来自国际贸易的冲击在第4期由负向转为正向效应,总体呈上升趋势;国内消费水平对来自国际贸易的冲击在第1~2期呈现负向效应 ,但在第3~4期呈现明显的正向效应,为0.8%,之后基本保持以0为中心的震荡状态;除第2~3期外,国际贸易对来自自身的冲击均呈非正向效应;在第1~6期,国际贸易对来自产业结构的冲击均呈现正向影响,在第4期达到最大值4.5%,从第6期以后基本稳定在以0为中心的水平;在第1~5期,国内消费水平对来自产业结构的冲击均呈现负向影响,在第3期负向效应降至-1.5%,从第5期以后呈以0为中心的平稳水平,并有小幅上升趋势;在第1 ~3期,产业结构对来自自身的冲击均呈现正向影响,但呈下降趋势,在第4~5期转为负向效应,从第6期以后基本平稳;国际贸易对来自国内消费水平的冲击在第1~4期波动较大,在第2期负向影响最大为-3.2%,在第3期即转为正向效应且达到最大2.0%;在第1~10期,产业结构对来自国内消费水平的冲击总体波动较小,分别在第2和第4期有小幅的升降;在第1~4期,国内消费水平对来自自身的冲击先降后升,在第4期正向效应达到最大后,基本呈现以0为中心的小幅波动状态。总体来看,3个变量分别对来自其他两个变量和自身的冲击的效应,在第1~6期都呈现较大的差异性,正向和负向效应波动较大,但在第6期以后,均呈现出以0为中心小幅震荡的基本稳定状态。

图1 脉冲响应分析图

3.5 方差分解分析

为了分析不同结构冲击的解释作用和相对重要性,明确变量间的相互影响程度,本文对国际贸易、产业结构和国内消费水平3个变量进行SVAR模型的方差分解分析,得到各结构性冲击对研究变量波动的贡献率 (%),结果见表3。

表3 变量方差分解结果

由表3可知,对于国际贸易的方差分解,在第1~4期,国际贸易自身的贡献率相对最大,但随着时间推移呈下降趋势。在第5~10期,产业结构对国际贸易的贡献率相对最大,其次为国际贸易自身的贡献率,产业结构和国际贸易自身的冲击分别可以解释国际贸易波动的46%和36%,而来自国内消费水平的贡献率约占18%;对于产业结构的方差分解,在第1期,产业结构的波动可由产业结构自身和国际贸易带来的冲击解释,贡献率分别为59.99%和40.01%。在第2~10期,3个变量对产业结构的贡献率基本稳定,产业结构自身的贡献率一直相对最大,其次为国际贸易和国内消费水平,来自3个变量的贡献分别占56.5%、37.5%和6% ;对于国内消费水平的方差分解 ,在第1~2期,国内消费水平自身的贡献率相对最大,占55%左右。在第3~10期,国内消费水平自身的贡献率有所下降,并大体稳定在24%左右,而产业结构和国际贸易的贡献率有所上升 ,趋于稳定,约为59%和17%,其中,产业结构的冲击对国内消费水平波动的解释作用较强。总体来看,产业结构的冲击影响较大,分别在第1期、3期和5期以后对自身、国内消费水平和国际贸易波动有相对最大的贡献率。

4 结论与对策建议

本文基于我国1995~2014年共20年的数据,通过构建SVAR(3)模型估计国际贸易、产业结构与国内居民消费间的影响关系,并结合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分析,考察了这3个变量间的同期影响结构与跨期的动态传导关系。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从即期来看,当期国际贸易对产业结构、当期产业结构对国内消费水平分别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当期国际贸易对国内消费水平也存在正向影响,但在统计上不显著,促进作用尚未发挥出来;(2)从跨期的冲击效应来看,在第1~6期,产业结构对国际贸易存在比较显著的正向影响,产业结构和国内消费水平对来自国际贸易的冲击、国际贸易对来自国内消费水平的冲击都是由负向效应转为正向效应,而在第6期以后,基本呈以0为中心的稳定状态;(3)从跨期变动的贡献率来看,产业结构的影响随时间在增强,对自身、国际贸易和国内消费水平波动的贡献率分别为59.99%、46%和59%左右。国际贸易对产业结构变动的贡献率为40.01%,国内消费水平对国际贸易变动的贡献率为18%。因此,提出以下建议:(1)发展对外贸易,发挥其当期的积极传导效应。深化对外开放 ,促进贸易模式和出口市场的多元化,鼓励外贸企业自主研发和引进高新技术,促进比较优势提升和技术进步,实现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贸易发展模式转变,提高产品的技术水平和附加值,促进贸易平衡发展。理顺对外贸易关系,改善贸易条件,降低贸易摩擦。以当期贸易增长加速产业结构升级,以当期产业结构优化促进国内消费水平提升。(2)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发挥积极影响。重视第三产业的战略地位,制定有利于第三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促进产业技术创新 ,引导劳动力向更高附加值的产业转移 ,加强投资和劳动力尤其是高素质人才队伍的培育,促进供需匹配,完善需求和生产市场,加快产业结构向第三产业调整的步伐。以产业结构升级更好地推动国际贸易和国内消费水平的提升。(3)缩短国际贸易与产业结构和国内消费水平间正向作用的滞后期,实现相互促进。在推动国际贸易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同时,通过深化城镇化,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改善价格、市场和产业机制,提高居民尤其是低收入阶层的收入,刺激需求,优化消费环境,鼓励和引导居民消费,提升居民消费的层次,提高国内居民的消费水平。通过贸易的发展,加速产业结构的升级,反过来以优化的产业结构实现贸易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国际贸易的扩大,促进国内居民消费水平和层次的提升,反过来以提升的居民消费水平和需求带动国际贸易的发展。

注释:

①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数据库2014年相关统计数据计算得到。

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数据库2014年国民经济核算数据计算得到。

[1]张捷 ,张媛媛,莫扬.对外贸易对中国产业结构向服务化演进的影响——基于制造-服务国际分工形态的视角 [J].财经研究,2013,(6):16~27

[2]伍艳艳,戴豫升.我国产业结构变化对居民消费率影响的实证研究 [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0,(9):53~57

[3]Solow R M.A Contribution to the Theory of Economic Growth [J].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56,70(1):65~94

[4]Matsuyama K.Structural Change in an Interdependent World:A Global View of Manufacturing Decline[J].Journal of the European Economic Association,2009,7(2-3):478~486

[5]Mazumdar J.Do Static Gains from Trade Lead to Medium-Run Growth[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6,104(6):1328 ~1337

[6]武海峰 ,刘光彦.对外贸易、产业结构与技术进步的互动关系研究 [J].山东社会科学,2004,(7):35~38

[7]孙中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产业结构演进与贸易结构转换的绩效分析 [J].生产力研究,2011,(6):148~150

[8]Jönsson K.Real Exchange Rate and Consumption Fluctuations Following Trade Liberalization[J/OL].Sveriges Riksbank Research Paper Series,2006,22.Available from:http:∥ssrn.com/abstract =943442

[9]胡延平 ,范洪颖.对外贸易、国内贸易与广东省经济增长关系解析 [J].国际经贸探索 ,2009,(5):46~50

[10]Lyon S,Ailshire S,Sehon A.Fair Trade Consumption and the Limits to Solidarity[J].Human Organization,2014,73(2):141 ~152

[11]孟习贞.扩大内需重在结构调整 [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5):62~65

[12]文启湘.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和谐 :和谐性及其测度[J].中国工业经济 ,2005,(8):114~119

[13]李建民,崔岳春.现代服务业推动产业结构优化的机制研究 [J].工业技术经济,2013,(9):10~16

[14]Green W H.Econometric Analysis[M].Beijing: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Press,2007:646~651

[15]高铁梅.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与建模——EViews应用及实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267~314

[16]Amisano G,Giannini C.Topics in Structural VAR Econometrics [M].Berlin:Springe-Verlag,1997:100~107

International Trade,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National Resident Consumption——Empirical Analysis Based on SVAR Model

Yuan Dan1Zhan Shaowen1Lei Hongzhen2
(1.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Technology,Xi'an 710055,China;2.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Xi'an 710119,China)

According to the data during 1994-2014 in China,an empirical analysis is made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rnational trade,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national resident consumption by using a SVAR model.The results suggest that:the positive influencesof current international trade on industrial structure,current industrial structure on national resident consumption are significant.From the point of across phases,from the lag 1 to lag 6,though fluctuate widely,industrial structure,national resident consumption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all give positive response to the impulse of the other variable,and become basically stable after lag 6.The impact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is becoming greater as time passes by,which has the most contribution to the variable of itself,international trade and national resident consumption.International trade contributes 40.01% to the variable of industrial structure.National resident consumption contributes 18% to the variable of international trade.

international trade;industrial structure;national resident consumption;SVAR model

(责任编辑:王 平)

10.3969/j.issn.1004-910X.2016.08.013

F752;F12

A

2016—04—0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项目编号:71573200);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人才科技基金项目 (项目编号:RC1615);中央高校重点科研课题 (项目编号 :10SZZD03)。

袁丹,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管理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产业发展研究。占绍文,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 ,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发展管理研究。雷宏振,陕西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副院长 ,教授 ,博士,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 :产业发展研究。

猜你喜欢
消费水平居民消费贡献率
预计到2050年中国城乡消费水平将无明显差距
一种通用的装备体系贡献率评估框架
中国人均消费世界排名与增长预测研究
——基于指数增长模型
2018年9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5%
我国人均消费水平影响因素分析
2018年8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3%
2017年居民消费统计数据资料
关于装备体系贡献率研究的几点思考
我国经济增长与国民消费的演进
В первой половине 2016 года вклад потребления в рост китайской экономики достиг 73,4 процент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