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翻转课堂”的“鱼的观察实验”教学设计

2016-08-15 00:43
生物学教学 2016年4期
关键词:鱼鳃鳞片鱼肉

章 磊 焦 静

(重庆市巴川中学校 402560)

1 教材分析

“鱼的观察”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学》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一章中“动物的主要类群”的内容之一,其教学难点是通过"观察与思考"活动,认识鱼的呼吸特点。本节课拟采用翻转课堂模式,课前让学生自主选择一种鱼饲养,在网上查阅相关资料,观察鱼如何游泳,思考鱼的游泳与哪些部位有关?鱼鳃的颜色和结构特点。联系自己的生活,收集鱼与人类的关系,写一篇小论文。

2 教学目标

2.1 知识目标 学习鱼适应水中游泳的形态结构特点,鱼适应水中呼吸的鳃特点;概述鱼与人类的关系。

2.2 能力目标 尝试通过观察"鱼在水中的游泳和鳃的结构",总结得出鱼适应生活的特点。

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关心爱护动物的情感。

3 课前翻转

学生:学习小组的组长负责分工,安排一位学生自主饲养一种鱼(一周),观察鱼如何游泳,鱼如何呼吸;安排一位学生尝试制作鱼的骨骼标本;其他学生负责阅读教材,网上搜索资料研究鱼类资源,研究鱼的分类,鱼适应水中游泳的形态特点,鱼鳃的结构特点,以及鱼如何在水中完成气体交换的;研究BTB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发生怎样的颜色变化。

教师:准备PPT、实验用的鱼鳃、熟鱼肉、实验用具、颜色明显的蔬菜汁(如胡萝卜汁、菠菜汁等)、BTB溶液(BTB溶液遇到二氧化碳后,溶液颜色由蓝色变成黄色,因此BTB用来验证水流经鱼鳃成分的变化);对课堂“小先生”做好课前培训,引导他们课堂上指导学生实验;课前播放鱼在水里游泳的视频和有关鱼的纪录片,引起学生对鱼的兴趣。

4 教学过程

4.1 自主释疑 学生展示自己饲养的鱼,说出它的名称,并尝试介绍鱼的生活环境及习性,引导学生对鱼进行分类,说出常见的鱼类,如“四大家鱼”青鱼、草鱼、鲢鱼和鳙鱼。展示鱼的多样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学习课题。

外形与呼吸:学习小组讨论课前的准备,饲养过金鱼的学生说说自己的心得体会,交流得出鱼的外表有鳞片覆盖,鳞片表面有滑滑的黏液,鱼在水中是靠鳃呼吸等。

鱼的骨骼展示:学生在组内展示自己动手制作鱼的骨骼标本。“小先生”指导学生观察鱼的脊椎和脊椎骨,提问“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有什么区别?”,让组内学生推测脊柱的功能。

4.2 自主实验 “小先生”指导其他学生进行观察鱼的外形,自主提问:鱼的外形有什么特点?鱼的身体分成哪几部分?是否有利于克服水的阻力?鱼有哪些鳍?鱼的运动只靠鳍就能完成吗?提醒学生在教材中鲫鱼的图片上标注各鱼鳍的名称。

摸一摸:“小先生”组织学生观察鱼的体表的鳞片,让他们摸一摸鱼的鳞片,适时提问:你有怎样的感觉?这个特点对鱼的生活有什么作用?

尝一尝:教师分发准备好的熟鱼肉,让学生先观察鱼肉的特点,再让学生品尝鱼肉,并谈谈自己的感受。教师问“鱼肉在运动中起到什么作用”?引导学生答出鱼肉就是鱼的肌肉,再一次追问“鱼发达的肌肉对鱼的运动起到怎样的作用”?

教师总结:鱼的躯体分为头部、躯干部、尾部三部分,呈流线型,有利于减少鱼在水中游泳时的阻力。体表有鳞片覆盖,鳞片上有黏液。鱼的脊柱能支持整个身体,它的两侧有发达的肌肉,对鱼的运动起到重要的作用。鱼在水中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滴一滴:“小先生”指导学生观察鱼的口和鳃盖后缘,提问“同时张合,还是交替张合”?此时教师可以适时设疑“水流入鱼口后,会从哪里流出”?引导大家用滴管把蔬菜汁慢慢的滴在鱼口前1 cm处,“小先生”进行试验示范,并不提醒学生观察蔬菜汁鱼口流入后从哪里流出,积极思考其意义。再让学生用滴管吸取BTB溶液重复刚才的操作,观察BTB溶液颜色的变化。实验完成后,教师提问“鱼完成呼吸的主要器官是什么”?(学生容易答出是鳃)。追问“流入鱼口和流出鱼鳃的气体成分发生来怎样的变化”?学生通过课前网络学习,知道BTB溶液遇到二氧化碳后颜色由蓝色变成黄色,加之刚才实验的佐证,很容易答出流出鱼鳃的水中二氧化碳气体增加。

掀一掀:请你小心的掀看鱼的鳃盖,观察鱼鳃的结构。提问“鳃的颜色是怎样的?为什么”?“鱼儿离开水后很快会死亡”?让学生观察和讨论得出鳃丝中密布毛细血管。请你将老师准备的鱼鳃放入水中和拿出水,观察鱼鳃的状态。仔细观察鳃丝的特点,体会鳃丝在水中增大接触面积的特点。提问“请你尝试说说鱼在水中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提醒学生在掀鱼鳃盖时动作要轻,引导学生形成尊重生命,不伤害动物,爱护动物的意识,达成情感目标。

总结: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和讨论,突破难点的学习。尝试描述鱼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溶解氧气较多,二氧化碳少的水→口→鳃丝中的毛细血管→鳃盖后缘→含氧少,二氧化碳多的水→水中。通过一系列的观察和讨论,让学生理解鱼鳃的结构特点与水中生活相适应。

4.3 总结提炼 教师留给学生足够时间去回忆本堂课所学,归纳总结加以内化。引导学生说出鱼的主要特征:生活中水中;体表常有鳞片覆盖;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用鳃呼吸。

4.4 课堂反馈 请你说说,“鳄鱼”、“鲸鱼”、“章鱼”、“鱿鱼”,这些动物名称里都有“鱼”,是否是鱼?这些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动物,有的时候就会引起人们的困惑,甚至不经意间教师都会弄错。情感上引导学生关心身边的事物,贴近生活。知识上引导学生从鱼的主要特征上去思考和解决问题,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

5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翻转课堂”模式下对实验课模式的尝试,构建了“课前翻转(学生准备、教师准备)→自主释疑→自主实验→总结提炼→课堂反馈→课后反思”的模式。

在“翻转课堂”中,组长和“小先生”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组长和“小先生”可以是同一个,也可以是不同的学生。组长负责分工,关注课前学习的效果。整节课在组长和“小先生”引导下完成了鱼的观察实验。

“翻转课堂”上教师可以退居幕后,成为课堂导演,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这样可减少教师知识性讲授的时间,学生动手的时间和主动探究的时间增多了。

猜你喜欢
鱼鳃鳞片鱼肉
蝠鲼过滤海水有妙招
那么多海蚌一起游,一起流泪
金钱龙
没有脚也能走路的蛇
快速取鱼鳃器
善良的美味
聚偏氟乙烯/鳞片石墨/碳纤维高导热复合材料的制备
巧做鱼肉松
神奇的智能鱼衣
谷氨酰胺转氨酶对鱼肉保水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