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典型“美丽乡村”发展模式

2016-08-16 09:29洪志猛林恩文
福建林业 2016年1期
关键词:白鹤美丽乡村社区

文/洪志猛 林恩文

福建省典型“美丽乡村”发展模式

文/洪志猛 林恩文

美丽乡村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的有力抓手,也是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2010年3月,福建省启动实施以绿色城市、绿色村镇、绿色通道及绿色屏障等为重点的“四绿”工程建设,提出了“让森林进城、上路、入村”,掀起全省村镇造林绿化热潮。通过实施“四绿”工程,让森林走进城市,把园林引入乡村,既可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又可发展森林旅游,弘扬生态文化。2014年1月,福建省人民政府下发了《关于实施宜居环境建设行动计划的通知》,提出了“一年全面深化、三年明显改观、五年整体提升”的目标要求。目前全省美丽乡村建设已取得一定效果,为充分了解美丽乡村建设成效,笔者对全省15个不同地区的典型村庄进行了调研,旨在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借鉴作用。

一、产业支撑型模式

该模式脱离传统农村以经营农产品为主模式,充分利用城中村的优势,发展酒店、餐饮、娱乐业等第三产业,以集体经济为依托,促进乡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例如,青阳街道阳光社区于2004年12月完成“村改社区”,由原青阳村更名为阳光社区。阳光社区地处晋江中心市区主要繁华商业街区,社区范围1.22平方公里,户籍人口517户,2013人,常住人口达1.1万人。阳光社区充分利用有利的区位条件,以集体经济方式投资建设或参股,高起点发展酒店、餐饮、娱乐业,发展建设商场、超市,发展物业租赁,带动整个社区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社区管理实行政企分开,社区支部、居委会为主负责社区经济建设、社区服务,集体企业以青阳工贸总公司董事会为主经营管理集体资产。

二、特色农业型模式

该模式以发展特色农业产业为基础,围绕乡村旅游主题,体现生态、休闲、宜居等品牌效应,注重环境综合整治,提升乡村整体建设水平。例如,上甲村位于永安市大湖镇东北部,距集镇2公里,86户298人。村区域面积1678亩,其中林地996亩,耕地276亩,鱼池46亩,主要产业为蔬菜种植、水产养殖。上甲村乡村建设中遵循保护原生态、不大拆大建原则,围绕“生态、宜居”主题,结合上甲村实际,着力打造“特色农业、生态休闲”两个品牌,分步推进“四个一(即一个休闲垂钓中心、一条滨河景观带、一个农家乐休闲区、一条环村道路)、两个园(即现代农业观光园和百竹园)、两改(即立面改造和三清六改)、三节点(即上甲主入口、上甲中心广场和上增田入口三处景观节点改造)”建设。

三、文化展示型模式

该模式深入挖掘乡村各类文化资源,以特色生态文化为依托,突出生态旅游的文化内涵,注重将文化展示与农耕文化的体验相结合,重点发展观光农业、有机农业、配套民宿,达到做强农业、靓美农村、致富农民的宜居宜业建设模式。例如,永春县五里街镇大羽村,自然生态环境优美,山清水秀。作为永春白鹤拳的发祥地,注重营造文化氛围,突出白鹤拳文化特色,围绕一个“鹤”字拓展鹤文化,衍生出许多文章来做,由白鹤引申鹤趣,由鹤拳引申鹤寿;增添白鹤拳卡通动漫图案,白鹤拳方言,白鹤拳展示体验馆,功夫客栈,木人桩、竹捆、沙包等练武器材等“微元素”,让白鹤拳文化处处可见、处处可体验,让白鹤拳之乡的武术文化气息更浓。

四、古村保护型模式

该模式村庄历史悠久,乡村历史人文元素、景观保持完整,保持传统的生活方式与习俗的保留。前村村位于福建省政和县澄源乡境内,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屏南白水洋景区和政和佛子山景区为邻,属东南沿海中山上部盆地,平均海拔890米,依山傍水,村后有九牛眠地地形,村头有锣山屏风,村庄周围森林环绕,具有多棵柳杉、江南油杉名木古树和保护完好的风水片林,鲤鱼溪古河道蜿延三曲,经村而过,52幢明清代古民居、20幢民国建筑和98幢解放后仿古民居群建于鲤鱼溪两岸,是政和县目前保存户数最多、最完整的明清夯土古建筑群,至今古民居多数仍有人居住,村庄仍保持着传统的生活方式与习俗。

五、休闲旅游型模式

该模式具有良好生态环境,注重发展生态休闲产业,生态休闲产业和乡村旅游有效结合与开发,保留乡村田园自然风光要素,注重挖掘农耕体验文化。例如,永安霞鹤村天然公园立足良好的生态环境,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有效结合与开发,建设涌泉生态景观区、市民农耕体验区、沙滩驿站亲水区、抗战印刷文化区、绿野休闲服务区等“五大核心区域”。在保留乡村田园自然风光的基础上,规划建设240余亩市民农耕体验区,按不同功能区域划分为三个区:特色花卉观赏区、蔬菜种植观赏区以及农耕文化建设区,每一区域的农作物种植由专业农民技术员全程指导,从播种到收成均可由游客亲自参与。

六、园林景观型模式

该模式村庄经济发展水平高,村庄绿化注重人工植物景观营建与塑造,注重植物造景,并配备纳凉走廊、休闲亭、假山、石桌椅、健身器材等设施,注重生态效能与绿化、美化、香化相结合园林景观发展模式。例如,大埔村位于晋江西北次中心的磁灶镇镇区,面积3平方公里,户籍人口5015人、外来人口3500余人,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一、以旧村改造为契机,打造秀美村庄。二、以家园清洁为抓手,营造优美环境。三、以“三资”管理为突破,创造甜美生活。通过加强农村“三资”管理,盘活集体资产,发展特色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使新农村建设得以迅速推进。四、以三张网络为载体,构建和美社会。大埔村通过架设“平安、民生、文明”三张网络维护安定稳定,发展社会事业,倡导文明新风。五、以村党建为龙头,凝聚强大发展合力。通过推行“168”党建工作机制,加强农村党建工作,强化党组织的核心领导作用,凝聚了强大的发展合力。

(作者单位: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

责任编辑/罗美娟

猜你喜欢
白鹤美丽乡村社区
独孤求败白鹤滩
白鹤滩水电站有多“牛”?
社区大作战
白鹤的真爱
白鹤:春天奏响的铜管乐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影像社区
美丽乡村要靠富民产业支撑
美丽乡村建设中“三农”媒体的使命与担当
影像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