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互补价值探析

2016-08-16 09:39宁兴旺
传媒 2016年12期
关键词:传播者传统媒体受众

文/宁兴旺

自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互补价值探析

文/宁兴旺

自媒体时代,在信息传播活动中,自媒体与传统媒体发挥着各自不同的作用,在彼此的互补中影响着信息传播效果,打破了以往单向信息传播的模式,实现了信息传播的多元性和开放性。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支撑下,自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的关系,正在由以往的竞争对峙转向平衡互补。自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互补主要体现在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的融合、传播过程中讨论环节的引入以及受众参与拟态环境的建构三方面。

传播主体方面的互补价值

拓展新闻传播者概念范畴。自媒体时代,普通受众利用网络平台能够随时随地参与到信息生产与传播过程中,他们不仅能够扮演传统信息传播格局中的记者、编辑等角色,而且能够不受时空限制地发表原创信息或时事评论。不难发现,传统的新闻传播者概念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扩大。2015年8月27日,在青岛举行的第四季微信公开课现场,微信团队首次对外公布,微信公众账号超过1000万个。按照13亿人口计算,大约每130个中国人就拥有一个微信公众号。如果再以腾讯公布的2015年第三季度的6.5亿微信活跃用户计算,平均每65个微信用户中就有1个在运营公众号。千行万业进军自媒体,自媒体也正在从一二线城市延伸至三四线城市甚至乡镇,不断渗透细分行业和市场。自媒体的兴起让普通受众有机会成为新闻传播者,其与传统媒体的互补使得许多意见领袖的观点能够大众化传播,同时为广大普通受众提供了自我表达的平台,赋予了他们绝对的主动权。此外,新闻传播者概念范畴的拓展,有利于更加深入地挖掘、呈现新闻事件本质,引发群体性思考,有助于得出更加科学合理、系统全面的见解。

充分满足受众新闻价值需求。在传统的新闻传播过程中,新闻价值、典范性是两大核心要素,在新闻报道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在自媒体的信息传播中,新闻价值的趣味性、大众性则是最为重要的两大价值标准。自媒体的信息传播主体没有太高的门槛限制,普通个体只要与某个新闻事件有接触便可以成为传播主体。个体对新闻信息的选择,通常不会像传统媒体那样考虑新闻事件的影响力和代表性问题,他们更倾向于选择那些与自身利益息息相关的新闻信息,所以信息价值多是出于自身利益考虑,他们认为这些接地气的信息才具备传播价值。此外,普通受众在新闻采编过程中,更多地会从自身体验角度对政府决策、社会热点进行评价,其面向的受众比较小众化,这完全有别于传统媒体“高大上”的风格,由此便形成了多样化、细分化的新闻价值判断,而自媒体与传统媒体这种互补,无疑充分满足了受众的新闻价值需求。

传播内容方面的互补价值

拓展传播内容的覆盖范围。自媒体的兴起,推动了公民新闻的发展,公众议程越来越普遍,传播内容的覆盖范围越来越广,信息内容日益丰富多样。随着信息技术的成熟,以往在大众传播中出现过的“议题真空”被自媒体有效填充了,其公众议程发挥的作用日益显著。宏观层面,传统媒体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其新闻内容以官方权威报道为主,关注点更多放在时政新闻、民生新闻的报道上,以深度报道见长,新闻评论鞭辟入里、深入彻底,具有非常强的舆论引导力。微观层面,自媒体的传播内容更加丰富多样,关注点更多放在贴近民众生活的新闻事件报道上,具有强烈的人文色彩,涉及方面比较繁杂,以碎片化传播见长。例如APP“秋叶PPT”,该账号专门推送PPT教程,目标人群是刚准备进入职场的和初入职场的年轻人,将教程变现,“云课堂”的销量超过300万元。“每日推送”可以查询苹果产品序列号,评判手机真假、是否保修,一年收获200万“粉丝”,数千家门店加盟。APP“十点读书”从微博微信扩展到互联网电台、云音乐等,内容涉及儿童动漫社群、旅游,聚集300万“粉丝”。这些自媒体的传播内容,都是传统媒体所没有的,可以说,自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互补,有效地拓展了传播内容的覆盖范围,开拓了受众的认知眼界。

打破传统新闻信息传播的垄断局面。对新闻信息的“把关”,是传统媒体新闻报道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而在自媒体时代,随着公民新闻的快速发展,传统媒体“把关人”信息垄断的权力被极大地削弱。普通受众成为信息传播者,在某种程度上,他们变成了新闻内容的“把关人”,所发布信息会得到有效传播。可以说,自媒体实现了传播主体的平等化,传播的垄断权被消解,使得社会不满情绪得到了有效释放和发泄,有利于推动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但自媒体也有先天的问题,在“把关人”缺失的传播活动中,如何确保内容的健康性、积极性是关键。

传播效果方面的互补价值

完善舆论监督体制。自媒体的兴起及与传统媒体的互补,彻底打破了信息垄断的格局,公众获取了前所未有的信息知情权,自媒体的新闻传播有利于揭露新闻真相,让受众更为深入、全面地了解事件本身,与传统媒体传播进行有效的互补。自媒体通过公众议程的设置,快速形成舆论场,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传统媒体的舆论监督主体位置,促使其发挥舆论监督职能,推动相关问题的顺利解决。

实现媒介的深度对话。自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互补实现了媒介的深度对话。以自媒体代表微信为例,随着微信自媒体影响力的不断提升,广大传统媒体纷纷注册微信公众号,与网民展开互动交流,不仅有效强化了自身社会认知,而且有效提高了媒体品牌影响力,形成了官媒微信。通过双方的对话,传统媒体的权威性和品牌影响力在虚拟空间中得以拓展,进而对自媒体传播场域内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产生深远影响,甚至还扮演着网络舆论场中意见领袖的角色。此外,随着自媒体舆论影响力的提高,传统媒体对其关注度也越来越高。目前,权威主流媒体大都已经开通了微信公众号,体制内主流媒体与自媒体的深入对话,是一次成功的集体性尝试,取得了非常显著的传播效果。

自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深度对话,能够将自媒体受众的各种意见和想法放到透明度较高的大众平台上展开充分讨论,部分个体意见很可能成为社会代表性意见,进而被传统媒体认可和采纳,然后经过权威报道形成公民意见和社会意见,最终对公共决策和社会改革产生深刻影响,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与发展。

总而言之,自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互补对信息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效果产生了深远影响,拓展了新闻传播者概念范畴,充分满足了受众新闻价值需求,拓展了传播内容的覆盖范围,打破了传统新闻信息传播的垄断局面,完善了舆论监督体制,实现了媒介的深度对话。这些互补所带来的新变化都源于自媒体与传统媒体在信息传播中的属性差异和利弊并存的现实形态,而这也是媒体发展与融合需要深入探讨和研究的领域。

作者单位 山东交通学院

猜你喜欢
传播者传统媒体受众
误传了几千年的俗语,你也是传播者吗?
再论“声无哀乐”——嵇康笔下的声音与受众
引导者 传播者 担当者——新年寄语《人大建设》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关于传统媒体能否打造“名公号”的思考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当好中国共产党故事的传播者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传统媒体商业模式坍塌的根源
传统媒体记者该如何主动转型